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7年高考地理选择题_2017年高考地理选做题

tamoadmin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地理高考重点2.2017年高考改革,选考科目是怎样安排的,可以考几次? 导语:距离2017年高考只剩下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了,在此我先预祝各位高考学子稳定发挥,乃至超长发挥,考出自己满意的分数,此外,我也为大家分享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几大概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 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

1.中国地理高考重点

2.2017年高考改革,选考科目是怎样安排的,可以考几次?

2017年高考地理选择题_2017年高考地理选做题

 导语:距离2017年高考只剩下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了,在此我先预祝各位高考学子稳定发挥,乃至超长发挥,考出自己满意的分数,此外,我也为大家分享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几大概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

一 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都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所构成不同等级,构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区别天体是独立的个体,天体系统是多个天体的集合。

 二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条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条件,如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三 光照与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四 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五 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指地球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的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指地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

 六 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冬至日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夏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区别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远日点。

 七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

 昼夜现象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质造成的。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区昼夜长短产生周期变化的现象。

 八 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或中时区的区时。

 九 日界线与180?经线

 区别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刻为0∶00的经线,经度不定,一条是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的线,由于180?经线跨过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为了使岛屿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线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过180?经线日期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易混概念十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一天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能直射地区,阳光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最大值90?,无直射地区最大值不能达到90?。

 十一 地壳与岩石圈

 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十二  海岭与海沟

 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十三 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溶洞等景观。

 十四 冲积扇、冲积平原

 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十五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十六 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

 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力侵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区别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的作用。

 十七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因此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

 十八 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天气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区别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十九 温和、寒冷、低温、凉爽

 温和是指0 ℃以上的温度,一般在0 ℃~15 ℃,很少结冰,给人的感觉很温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温和?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寒冷?。

 寒冷是指气温在0 ℃以下的温度,给人感觉很冷,有结冰期,例如极地气候全年的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寒冷?,来描述,不能说?低温?或?温和?。

 低温是指较低的温度,包括0 ℃以上或0 ℃以下数值不大的温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时的特征可以用?温和?或?低温?来描述,不能说?寒冷?。

 凉爽是指给人感觉很温凉,如十几摄氏度到二十多摄氏度;我们只能说?气候凉爽?,不能说?气温凉爽?。

 判断某地气候特征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

 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 ℃以上。昆明?夏季凉爽?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 ℃以下。

 判断某地冬季气候特征是寒冷还是温和?

 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 ℃为标准:如果高于0 ℃称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用?温和?描述,是由于最冷月月均温在0 ℃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是由于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

 二十 降水、降雨

 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

 降雨是降水中的主要类型。因为各地降雨量一般总是远大于降雪(南北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除外)、雾量,所以经常用降雨量来代替降水量。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在气象上常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我们把降水常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

中国地理高考重点

?

绝密★

试卷类型A

2017年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

地? 理? 试? 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地理学科的学习告一段落。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2017年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各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沉着冷静,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 B.南临太平洋? C.位于北寒带 D.距北极点约为610千米

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

? A.气温较高 B.平均海拔较高? C.科学考察站较多 D.居住人口较少

下图为四个大洲的大陆轮廓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陆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被称为“高原大陆”和“热带大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人种为主 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 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图中R河为下列哪个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尼泊尔

7.下面四幅图中,能够大致表示由P至Q地表形态变化的是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区域简图,①、②均为石油海上运输路线。读图完成8~10题。

8.通过①航线运输的石油,其输出地主要是

? A.里海 B.波斯湾? C.东南亚 D.阿拉伯海

9.②航线所经过的海域有

? A.黑海 B.红海 C.孟加拉湾 D.里海

10.③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主要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沼泽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湖泊有

? A.乌拉尔山脉、红海 B.乌拉尔山脉、里海

? C.阿尔卑斯山脉、黑海? D.大高加索山脉、地中海

12.与亚洲相比,欧洲显著的地理特征是

? A.永系结构呈辐射状 B.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 C.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D.几乎全部为发展中国家

读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3 --14题。

13.同位于赤道地区,但①处气候类型不同于②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人类活动

14.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面积广大 B.物产资源贫乏

C.人口增长缓慢 D.经济相对落后

读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轮廓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 --16题。

15.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

? C.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贫乏但农牧业发达? D.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6.关于两个国家共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水平都很高 B.都是所属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 C.都是所属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D.首都都是本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 50元人民币票面上的景观所在地区

? A.位于南方地区? B.地处云贵高原? C.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D.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18.汽车牌照显示该车的属地是

? A.广东 B.江西 C.重庆 D.贵州

读长江、黄河干流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长江、黄河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的汛期短于黄河 B,黄河的流量小于长江

? C.长江的流域面积大于黄河 D.两河均属于外流河

20.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B.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

? C.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D.黄河下游修建水库,灌溉农田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农作物分布极具地方特色。据此完成21~22题。

21.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22.冬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在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是

? A.国际金融、航运中心 B.科学的管理水平

?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 D.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

24.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较,二者发展经济都具备的有利条件是

? A.水资源丰富 B.发达、便利的交通 C.矿产资源丰富 D.国家的优惠政策

25.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可将三个小时的路程减少为半个小时,这将最有利于港澳地区哪个行业的发展

? A.金融业 B.旅游业 C.博彩业 D.国际贸易

?

2017年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甲、乙两个岛屿的轮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甲岛位于乙岛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岛屿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岛。

(2)两岛屿中,接受到太阳辐射较多的是________岛,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岛。

(3)我们放暑假时,甲岛的________(A或B)区域正值 ________(极昼或极夜)时期。

?

27.今年5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在贵阳市顺利举行并取得重大进展。各方相信南海将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读南海周边半岛、岛屿轮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示区域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

(2)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比较甲、乙两地在降水方面的不同点。

(3)南海周边各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简要说明本地区种植该作物有哪些有利的气候条件。

(4)图示地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之一,其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_______、_______及沿海地带。

?

28.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甲)、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乙)和美国本土地形图(丙),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根据甲、丙两图信息,分析乙图中P农业带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甲图中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南北狭长海岸地带的原因。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美国西部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

29.今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通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2? 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

(1)甲、乙、丙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图。

(2)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过的地区联结的大洲有____。

(3)乙图中间一列山脉是______山脉。该山脉南部是我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区域生长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4)乙图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丙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简要概括丙图所示区域交通线(铁路、公路)的分布特点。

(6)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_。

?

30.下图分别为“北京市山河分布示意图”、“某年5月30日我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和“北京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据全国高温预报图可以看出,该日我国东部高温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此时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_______已逐步进入收获期。

(3)北京市5月偷的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简要概括北京市春季的气候特点。

(4)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天气,其沙尘主要来自我国西北地区。为了减轻沙尘暴对华北地区的危害,西北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1.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河汉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大部分为水稻土;无霜期210~270天,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三熟。

材料2? 长江流域简图

材料3? 近年来,我国正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1)据材料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2)图中三列山脉属于_______走向。结合下图简要说明这种走向的山脉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有何影响。

(3)简述“黄金水道”——长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

2017年东营市中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A 3.A? 4.D?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D? 17.C? 18.C 19.A 20.C 21.C 22.B 23.D? 24.B? 25.B

非选择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6分)

? (1)西北? 乙? (2)乙? 乙? (3)A? 极昼

27.(9分)

? (1)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 (2)甲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或降水集中于夏季或每年6-10月降水多,11月到次年5月降水少),乙地全年多雨;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2分)

? (3)水稻(1分)? 该区域(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时期的热量和水分需要(意思对即可)(2分)

? (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2分)

28.(6分)

? (1)地处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春夏气温较高;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分)

? (2)因北美西部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或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北美西部,或北美西部为南北延伸的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受南北延伸的高大山脉阻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地(2分)

? (3)该地区地处板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分)

29.(12分)

? (1)甲(1分)? (2)亚洲和欧洲(2分)

? (3)天山(1分)?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2分)

? (4)干旱(1分)? 深居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2分)

? (5)盆地沿盆地(或沙漠)边缘分布(或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2分)

? (6)铁路运输(1分)

30.(9分)

? (1)西北高,东南低河流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2分)

? (2)华北小麦(2分)

? (3)20(1分)?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春旱严重)(2分)

?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防止过度放牧(意思对即可。每要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分)

31.(8分)

? (1)该地区地势地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有利于水稻和渔业的生产(3分)

? (2)东北一西南(1分)? (我国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尤其是东南季风的影响,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夏季风起到层层阻挡作用,导致了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分)

? (3)长江作为便利、廉价的东西水运交通大动脉,能够加强我国东西部物质、人员、信息等的? 运输、交往和交流,从而财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意思对即可)(2分)

?

2017年高考改革,选考科目是怎样安排的,可以考几次?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高三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战略决策——精确1.研究高考地理试题,把握复习重点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建议同学们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专题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试卷中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整体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庆(2008年):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海南(2009年):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安徽(2010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差异性山东(2008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

宁夏(2008年):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上海地理(2008年):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樱花开放时间的差异)?

北京(2009年):某地区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规律?

上海地理(2009年):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差异(南美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据雪线分析地形分布特点、雪期与降雪量的成因差异、丘陵区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福建(2010年):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成因?

江苏(2010年):山地垂直带谱、山体位置判断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该专题往往以自然带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不同山脉或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自然带数量、基带,同一自然带在山体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线高度等)②相比较而言,差异性比整体性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复习时可将差异性作为本专题的重点。③整体性会以热点作为背景,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可成为命题切入点。2.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②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确近几年考纲的变化;④仔细研读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复习过程——科学1.夯实“双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1)夯实“双基”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但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地理备考要夯实基础。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将复习方式由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到对知识形成的分析上来,以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达到学习成果的前瞻性,培养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一是分析知识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种图表等,同学们可通过分析各种情境材料推导出结论,从而自己发现知识,如观察分析图表,据“图”明“理”,统计分析地理数据,以“数”说“理”,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鲜明、准确而深刻的知识。二是分析知识形成过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形成变化等,同学们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分析并综合概括,推导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过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关系明确的条理化知识。这样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既夯实了“双基”,体验到了学习的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为后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识骨架打下基础。(2)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积平原有关的大河的分布。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外力作用与其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且有纵横交错的根。构建网络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识系统整合,既有利于同学们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又使同学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该部分知识。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熟悉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是掌握地理规律的关键,也是正确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既要了解它们的内涵,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自然资源与能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等。(2)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如通过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根据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①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来的普遍规律。又如海水盐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为:①若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靠近回归线的地区盐度高,远离回归线的地区盐?度低;?②若两地的纬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经地区盐度低,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有河流径流汇入的地区盐度低;③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3)突出基本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复习中要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复习自然地理知识首先要理解运动规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地壳变动规律等,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运动”“怎么运动”;其次要掌握分布规律,并将其与自然现象紧密结合,如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分布”“怎样分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些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有联系,也和气候的成因等有联系。下面以“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来说明这一复习思路和方法。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并据图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并进一步分析热力环流对城市工业(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或解释“城市雨岛”的成因;绘制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的原因等。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3.正确处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地理试题多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切入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所以,在复习中要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与大气单元结合的世界各大洲气候要点: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比较、分布地区;非洲气候带沿赤道呈对称分布的原因、非地带性因素对非洲气候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其在欧洲分布广,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围小或无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对南美洲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等。每个高三的学生都是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希望,在高考试卷发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关键看你现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将希望孕育成传奇。祝同学们来年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绩!

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等。

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则采取 “7选3”模式,除了以上提到的6个科目,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扩展资料:

高考改革意义:

1、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

2、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3、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两方面: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人民网-2017年30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新动向,必知!

文章标签: # 分布 # 地区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