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浙江高考一本率多少_浙江高考一本率2016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有没有人能介绍一下杭州市排名较前的各所优高(像十四分、杭七中、西湖高级中学·······)的情况?2.湖南历年一本二本录取率3.宁波市鄞州中学怎么样4.全国一本录取率是多少?5.浙江省2016年报高考人数多少6.[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7.全国一本录取率其他信息:各省统计的结果如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

1.有没有人能介绍一下杭州市排名较前的各所优高(像十四分、杭七中、西湖高级中学·······)的情况?

2.湖南历年一本二本录取率

3.宁波市鄞州中学怎么样

4.全国一本录取率是多少?

5.浙江省2016年报高考人数多少

6.[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7.全国一本录取率

浙江高考一本率多少_浙江高考一本率2016

其他信息:

各省统计的结果如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得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大和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上海、浙江二省市2014年开始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2017年开始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1月1日年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2018年3月27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夏季高考将自2020年起取消文理分科,高中生可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

参考资料:

高考百度百科

每个省都有不同的招生计划,所以每个省的招生人数和录取比例是不一样的。

以下是2017年各省本科录取比例。

扩展资料:

本科即大学本科,是学历的一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在中国,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成人本科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三种。

全日制普通本科(又称普通本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或保送等方式进行招生,学制4—5年;另外应届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统招专升本选拔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学制2年。

成人本科(又称成人本科)分为通过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多种类型,其中后三种目前无入学统一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又称自考本科),是通过一门一门的课程学习和考试,修完所有课程获得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证书,是宽进严出的考核方式,通过率低,考取难度大。自考本科无固定修业年限,其余均有3-5年不同的学制。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在高等院校全日制学习,也可以在社会助学单位学习,个人自学难度更大,前者通过率更高。

参考资料:

高考录取--人民网

有没有人能介绍一下杭州市排名较前的各所优高(像十四分、杭七中、西湖高级中学·······)的情况?

浙江省一本率80%。根据查相关信息显示:浙江省的一本率是指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被当地高校正式录取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省份的一本率为80%,那么就意味着在当年高考中,填报该省第一志愿并最终被该省高校正式录取的考生中,有80%的人选择了该省内的重点大学(一流大学)。一本率通常是衡量一个省份教育质量和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作为考生参考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湖南历年一本二本录取率

杭州市排名较前的各所优质高中:

1、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是一所由杭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1995年入选首批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入选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曾将国际第48700号小行星命名为“杭高星”。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99年的“养正书塾”和创办于1906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23年,两校合并成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1928年,改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9年,成立“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3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1951年,杭州市立中学并入,并改名为“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1988年,复名“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占地110亩,建筑面积约41874平方米,共有班级37个,学生1664余人,教职工171人。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共有教职工171人,其中高级教师83人,占教师总数的57.6%,在职特级教师2人、正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10人、市学科大组成员和省市各学科学会理事等19?人、浙江省教材审定专家及会考命题人员5人、在职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省、市、系统级教坛新秀65人,系统级以上的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75%。

2011-2013年浙江省高考中,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居杭州市前三名,并有学生获得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浙江省理科高考第二名、第四名、杭州市理科状元、市第二名。

2、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是一所由杭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1978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9月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99年的私立蕙兰中学和创办于1939年的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1951年,两校合并,成立杭州第二中学;1969年5月,学校改名为“杭州玻璃厂五·七学校”;1971年12月,学校复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截至2016年4月,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共拥有东河、滨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教学班60余个,学生2891人,教职员工283人。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共有教职员工283人,其中高级教师141名,正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浙江省功勋教师2人,浙江省特级教师9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4人,杭州市教坛新秀43名;有杭州市第一批一、二层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7名;杭州市第二批名师3名,学科带头人11名;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3名,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市“十佳校长”、“十佳杰出青年”各1名。

2016年高考,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参加文、理两类的考生共522人,第一批上线共计504人(其中理科456人,文科48人),第一批上线率达96.55%

3、杭州外国语学校,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教育部认定的全国17所著名外语学校之一;2014年4月,又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杭州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64年,1982年开设在职中学教师英语专业大专班等各类外语培训班;1985年,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创办英语大专班;2013年,杭州外国语学校由“国有民办”体制转为公办体制。

截至2011年11月,杭州外国语学校占地面积405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有教学班42个,其中初中12个班、高中30个班,每班40人,共1680名学生,教职工近300人。[1]?

杭州外国语学校共有正式教职员工近300人,其中教授1人,浙江省特级教师9人,43%教师具有高级职称,24%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95%英语教师具有海外执教经历,85%教职员工具有出国培训、交流经历。

2014高考,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一本上线率达95.7%,最高分理科742分、文科707;40名同学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获得高考加分录取资格或一本直接录取资格;另有3名高二学生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试点班录取。此外,在高考前已有270人被国内外高校录取,约占毕业生总人数65%:139名学生保送国内著名高校;131名学生通过自主申请或学校留学项目,被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学校录取。

4、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杭州市第十四初级中学,后先后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杭州大学附属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被评为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截至2016年4月,杭州学军中学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1800名,教职工200人。

杭州学军中学有特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12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和杭州市名师14人,省、市教坛新秀40人,有3名专家级教师担任杭州市学科大组长。

2016年高考:杭州学军中学有554人参加高考,理科461人,上一本线446人,重点率达96.7%,文科93人,上一本上线88人,重点率达94.6%,文理科重点率?96.3%,高分段710分以上36人。清华、北大、港大录取人数?39人。

5、杭州十四中学分校,一般指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

有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8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8%。现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浙江省功勋教师1人,正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在职省特级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教坛新秀等省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近30人,省奥赛高级教练2人,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教练2人。有13人被选拔为杭州市教研大组成员,其中有7人担任大组组长或副组长。

6、杭州第七中学,前身为浙江安定学堂,创建于1902年,至今已逾百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学校现为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省市文明单位,市重点涉外参观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基地实验学校。学校在2008年搬到转塘新校区,现有班级40多个,学生近2000人。

。拥有专任教师183人,高级教师73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省教坛新秀5人,省“春蚕奖”2人,杭州市学科大组成员7人,市优秀园丁、市优秀教师15人,“十佳魅力”教师1名,省市教坛新秀38人,杭州市名师及学科带头人9人。

7、西湖高级中学创建于1953年,近半个世纪的文化沉淀。是杭州重点中学。校地处杭州城西,东邻浙大玉泉校区,西接小和山高教园区。

目前没有一个特级教师。

宁波市鄞州中学怎么样

湖南历年一本二本录取率介绍如下:

2022年:本科录取率32%,一本录取率26.76%。

2021年:本科录取率36%。

2020年:本科录取率为35.4%。

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

985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62%(这个是所有高考考生为分母,而不是所有高考适龄人口做分母)。

211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211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5.01%。

2022高考各省一本录取率排名

1、北京一本录取率46.02%

2、重庆一本录取率38%

3、辽宁一本录取率31%

4、天津一本录取率30.44%

5、陕西一本录取率30.32%

6、江苏一本录取率27.98%

7、湖南一本录取率26.76%

8、内蒙一本古录取率26.3%

9、宁夏一本录取率26.09%

10、河北一本录取率25.8%

11、海南一本录取率25.2%

12、安徽一本录取率25.18%

13、黑龙江一本录取率24.94%

14、青海一本录取率22.64%

15、福建一本录取率22.62%

16、山东一本录取率20.53%

17、甘肃一本录取率19.09%

18、吉林一本录取率18.64%

19、四川一本录取率17.72%

20、贵州一本录取率17.68%

21、河南一本录取率16.99%

22、广东一本录取率15.99%

23、浙江一本录取率15.96%

24、湖北一本录取率15.89%

25、山西一本录取率14.43%

26、江西一本录取率13.78%

27、云南一本录取率13.45%

28、广西一本录取率13.06%

录取率百分之几容易被录取

高考录取率百分之五十以上容易被录取。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不同省份的高考难度不同,这个省份无法上本科,其他省份能上211大学甚至985大学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高考录取率超过50%,已经非常高,比例约为1:2。候选人筛选此类职位是成功录取的必要条件。录取率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会对录取产生影响。

录取率就是你被录取的可能性的大小。高考录取率是决定一省(市)高考难度的标准参考系数。录取率越高,进入大学越容易,录取率越低,进入大学的难度越高。

决定一个地区高考难度的关键因素不是试卷的难度,也不是录取分数和参加高考的总人数,而是高考的最终录取率。

全国一本录取率是多少?

宁波市鄞州中学,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日丽东路1221号,地处鄞州新城区东南片区生态休闲核心城区,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

宁波市鄞州中学(原浙江省鄞县中学)创办于1952年,1981年4月,学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又成为首批验收通过的省一级重点中学,2002年4月20日,正式改名为鄞州中学。截至2014年2月,该校有教职员工198人。

其中特级教师5人,正教授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98人,一级教师52人,市级名师5人,市骨干教师8人,区级名师5人,区骨干教师12人,还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省劳模及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坛中坚,师资力量,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宁波市鄞州中学的校徽内圈部分是一个类似于“鼎”的标志和学校的创办时间“1952年”,外圈的上下部分分别是该校的中英文名,两边分别有两颗五角星,采用白色作为背景,深红色作为唯一颜色标志,体现该校师生纯洁、独特、一心一意的办学思想与追求。

2016年,该校共有422人参加高考,其中理科考生352人,321人上一本线,一本率91.2%;文科考生70人,64人上一本线,一本率91.4%;文理合计一本率91.23%。一本率从2014年的86.6%,2015年的87.8%提升到2014年的91.2%。

浙江省2016年报高考人数多少

全国一本录取率是12%左右。

一本的录取率大概在12%左右,211学校的录取率在6%左右,985学校的录取率在2%左右,普通大学的录取率一般在75%以上。

全国一本录取率基本信息

中国的大学有三千多所,其中本科学校有一千二百多所,二一一有一百一十二所,这一百一十二所当中还包含三十九所九八五,一本录取率大概是百分之十二,二一一录取率在百分之六,九八五录取率在百分之二,普通大学录取率在百分之七十。

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北京一本录取率30.5%,继续雄居全国第一,而且显著高于天津的24.1%和上海的21.8%。宁夏,福建,海南,辽宁等地都是一本录取率比较高的地区。

吉林,新疆一本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评65分。而一本率排行倒数的,包括河南,广西,山西,江西等,都是一本录取率较低的地区,这也比较符合一般印象。

[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1、今年高考浙江省全省共有30.74万考生报名,比去年约减3.3%。预计今年浙江省高考录取率将不低于去年(87.1%)。近年高考报名总人数下降,与人口出生周期有关,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人数有所减少。

高考报名人数呈现结构性变化特征:统一高考报名考生减少,高职单考单招略增,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及高职提前招生等考生剧增。

 2、 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比去年减少1.13万人(文科减少0.33万、理科减少0.8万);高职单考单招报名3.88万人,比去年增加近900人。高校三位一体及高职提前招生此前已启动。随着试点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今年三位一体及高职提前招生报名继续爆热,相比去年报名人次出现成倍增长。

全国一本录取率

前言:

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 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

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采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 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和母体学校招生计划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比去年减少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其中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也就是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上述数据对比告诉我们,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大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空间。

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

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不但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1)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师资、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推进新高考,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3000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要确定为1: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

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政府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今年浙江高考,有记者在现场问学生、家长,今年高考轻松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说很轻松。因为这样的高考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从高二就参加了。这是真正的轻松吗?!

(3)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新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以上转自网帖。

下面补充说明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度的意义,来自知乎@神采洋

链接:

不考虑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被坑了后的愤怒和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自己走运了的欣喜,单纯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等级赋分”这一制度。

对于按照成绩在该次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对排名赋予相应的成绩这一制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们熟知的四六级就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来给出最终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时间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来取消了这一制度而改回纯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这种赋分方式其实就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标准分数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数(卷面分数),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 ,则由z分数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试所有考生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某人原始分数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为10分,则该生z=(90-60)/10=3。根据正态分布表可以知道该生成绩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标准分数至少有若干优点是原始分数所不具备的:

1.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数原则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标准分数采用了相同参照点——即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原始分数的平均数为零点——所以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来表示某人在各门不同科目上成绩的总和。但原始分数不具备这一优点,因为不同科目的难易不同,总体分布也可能不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的难度会大于生物,那么在总分一百分的情况下,A数学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数学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更高呢?如果单看总分,那B会以1分的优势超过A,但是数学的难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来几百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A的数学98和B的生物98对于我们评判两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权重。如果按照标准分数进行转换,则A的总成绩可能好于B(在数学平均分50,标准差5,生物平均分80,标准差15的情况下就是如此)。

2.标准分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很难做到这点。如前所述,在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标准分数可能直接算出来相对位置,所以z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相对量数,用以衡量个体在总体中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几乎永远做不到这点,除非是满分或零分之类的极端情况。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数制度中,高考录取仍然是按照个体在整个省中的相对排名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说高考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试想,如果在一场满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够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难道还有录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为唯一评判标准,那么人才的选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选IQ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选IQ高于140的。

3.标准分数受到运气成分和试卷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单次考试中得分受到运气和试卷难度的影响比较大,但标准分数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对位置,因而受到的影响比原始分数小一些。如果群体的异质性比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虽然运气不好涂错了答案但是最终的得分仍然不会变化。

考虑到以上几点,采用标准分数或其变式作为选拔标准是最符合统计和测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这大概也是国外考试多采取标准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用标准分就是万无一失的。

标准分的优点建立在几个假设之上:

1.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也是引发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满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试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来“试运气”,那么该次考试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这会导致区分度下降的问题。

2.总体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因为试卷难度问题或考生水平问题等原因,总体不满足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数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来赋予等级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最终的得分被强行正态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间实际的差距。

如果就等级赋分这一制度在心理测量上的意义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改正了总分这一原始而粗糙的计分方式,考虑了不同科目试卷难度不一等问题,采取了更为科学的计分方式。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出了问题,在上述两个标准分数的前提假设并未满足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标准分数,引发某些考生的不满,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说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过分。至于从政策,社会公平等角度评价该次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结果,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内,不予置评。

皮皮说

从理想到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路,尤其是当这个理想牵连的人足够多的时候。知乎的大部分回答在喷在骂,因为涉及到他们(老师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网上的资讯文章大部分重点关注改变,因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传播者。

作为关注教育并参与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实施的影响。改革方案不够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改革不够体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国家永远不会进步。当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落实着眼于逐步完善,当我们放下抱怨和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进步。我们看到,关于走班排课,选专业等问题,有的公司已经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决,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课表,人工智能评测学科和兴趣进行招生专业介绍和推荐等。

转这两篇,也是希望大家在观望,迷茫,痛骂之后,能够辩证看待,聚焦问题,为改革的完善努力。说到底,很多社会变革对于弱者的意义大于强者,因为改变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变强。

2022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46.02%。

2022北京高考211录取率:13.99%。

2022北京高考985录取率:4.29%。

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

985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62%(这个是所有高考考生为分母,而不是所有高考适龄人口做分母)。

211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211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5.01%。

1、北京一本录取率46.02%

2、重庆一本录取率38%

3、辽宁一本录取率31%

4、天津一本录取率30.44%

5、陕西一本录取率30.32%

6、江苏一本录取率27.98%

7、湖南一本录取率26.76%

8、内蒙一本古录取率26.3%

9、宁夏一本录取率26.09%

10、河北一本录取率25.8%

11、海南一本录取率25.2%

12、安徽一本录取率25.18%

13、黑龙江一本录取率24.94%

14、青海一本录取率22.64%

15、福建一本录取率22.62%

16、山东一本录取率20.53%

17、甘肃一本录取率19.09%

18、吉林一本录取率18.64%

19、四川一本录取率17.72%

20、贵州一本录取率17.68%

21、河南一本录取率16.99%

22、广东一本录取率15.99%

23、浙江一本录取率15.96%

24、湖北一本录取率15.89%

25、山西一本录取率14.43%

26、江西一本录取率13.78%

27、云南一本录取率13.45%

28、广西一本录取率13.06%

高考录取率是决定一个省(市)高考难度的标准参考系数。录取率越高,相对而言考大学越容易,录取率越低,考大学的难度越高。决定一个地区高考难度的关键因素不是考卷难度也不是录取分数线和参加高考总人数,而是最终的高考率取率。

高考录取率=各大参招院校本年度在该省的录取总人数/该省参加高考总人数

一本录取率=本年度一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二本录取率=本年度二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本科录取率=本年度本科各批次院校本省招生人数/本省参加高考的总人数

文章标签: # 高考 # 录取率 #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