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作文我的高考_我的高考思路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您好,我今年高三,很想考好,但不知道咋办,总是方法不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我今年高三。语文120 数学60 英语70 政治70 地理50 历史65 我想考550分。请有经验的同学或老师给点学习计划3.备战高考,高三学生的数学要想取得高分,需要怎么样掌握数学技巧呢?4.我现在高三了,以前都没怎么学,现在想好好干了,各位哥哥姐姐有什么好的方法吗?5.要高三了 我该怎样打好各门功课的底子我个人觉

1.您好,我今年高三,很想考好,但不知道咋办,总是方法不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我今年高三。语文120 数学60 英语70 政治70 地理50 历史65 我想考550分。请有经验的同学或老师给点学习计划

3.备战高考,高三学生的数学要想取得高分,需要怎么样掌握数学技巧呢?

4.我现在高三了,以前都没怎么学,现在想好好干了,各位哥哥姐姐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5.要高三了 我该怎样打好各门功课的底子

高考作文我的高考_我的高考思路

我个人觉得最好拿分的就是作文。因为我当时高考作文分数是55分。我个人感觉还是很满足的。再就是要合理的安排考试时间再加上平时的训练。

先来说一下作文。高考语文中的作文占分比重很大,很重要,这里不多说。先来看一下作文分数在全国的分布情况。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为60分,根据各地的试卷不同分数也有细微的差别。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高考作文满分60分,北京高考作文满分50分、微写作10分,江苏、上海高考作文满分是70分。

1、高考语文科目既有教育部命题的全国卷,也有不同省份命题的地方卷。不同命题的语文作文满分也是不同的。一般作文满分都在50-70分之间。

2、高考作文满分全国卷是60分,江苏卷是70分。其它省份自主命题的语文作文满分也是以60分居多。

作文分数在整张卷面来说都是大分值,如果能够掌握好这部分的规则,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想要提分不难。现在我把自己平时写作文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带来借鉴。

一、最重要的三点:题目、开头和结尾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事情就要说三遍!!!?

题目:做到新颖、创意,能做到让人看到题目就眼前一亮最好。阅卷老师首先看的是题目,好的题目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题目拟好了,能得高分的可能性更大。

开头:作文的开始要简洁,最好入题要快或直接,开门见山。语言文字部分有较高的文采和色彩更好,比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利用一些名言、诗句、典故等。这样能使阅卷老师一看开头部分就有阅读下去的欲望,也能增分不少的。

结尾:作文的最后和开头部分一样重要,文字字数不能太长,重点要突出中心主题,做到首尾呼应,用一两句话呼应到开头部分的主旨。题目、开头加上这个要求的结尾,阅卷老师一定会为你的这篇文章加分的。

第二、字迹工整(很重要!如果你很有文采写的作文十分精彩,但是字迹潦草也会给你带来降分的可能)

字迹好其实是高考作文拿高分的优势,如果你的自己非常乱,本来阅卷老师就已经很心烦了,看到你的字迹就更烦了,可能给你个20分就不错了。

高考作文的字迹非常重要,即使你的字单个看起来不好,那么你整体上看起来要是比较工整也行,至少让老师看起来不会那么烦躁。

第三、热点素材、引经据典的运用

如果你平时能够积累些时事政治或者媒体上非常有热度的热点,或者经典诗句,或者古代典故引申到自己的作文中,充实作文的底蕴和内涵,那么对于你来说作文的分数会大大的拉开和其他人的差距。

第四、审题一定要清晰

审题清晰才会为后面的作文展开铺好路,有些题目很多人都会把意思理解错,那题目审错了作文就不可能有好的分数。甚至有些人还把题目给看错。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人把早看成了旱字。这样的错误肯定是0分了。

第五、要有自己的思想、创新并能够引人共鸣

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除了作文,其他类型的题我们可以战术性的考虑,以我的观点就是突出自己的强项。在这里想要拿分多,就一定要平时有目的的练习。我高考的时候,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平时的测验,最重要的是一点要快速,手快思维快!!!

一、总体原则

总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种,平均每分钟得1分。默写题、选择题稍快一些,要给作文留足60分钟的时间。

二、各个题型时间分配

(一)现代文阅读,3个选择题,共9分,大约需要10分钟。

(二)文言文,3个选择题,2个翻译题,共19分,大约需要15—20分钟。

(三)诗歌阅读题,2个小题,大约需要10分钟。

(四)默写题,6个空,共6分,控制在2分钟左右。

(五)大阅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4个小题,大约需要25分钟。

(六)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15分钟。

(七)高考语文作文,共60分,最少需要50分钟,这是底线。

最后,一定要掌握先易后难答题的规则。

按自己划分的顺序作答。也就是说,这个答题顺序可以不按试卷顺序来确立试题的依据。一是试题的难易。卷子一发下来,在浏览试卷时,发现自己会做的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应在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时立即答上。遇到不会做的题,如通读三遍后仍不知如何下手,应立即放过,但要记住题号,必须注上醒目的记号。

这样我们试卷上第一遍所做的题大多是会做的,答题信心也就建立起来,然后全力解决不会的题。还可以避免因小失大,因为前面的试题相关性不强,有的试题可以最后单独解决,而后面的阅读题相关性很强,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前面丢掉的是一题,后面丢掉的可能是一片--连锁反应。

另一个依据是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同学在头脑清醒时做科技文效果很好,否则相反。那你就可以先做这题。还有的同学作文也是这样。

这个就是我高考时的答题思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做出的策略也不同。所以,你需要平时多观察自己哪个是强项,那个是弱项。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文成绩真正的强于他人。

您好,我今年高三,很想考好,但不知道咋办,总是方法不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 思维方式 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 高考 话题 作文 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 方法 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 高考作文 ,依据《智子疑邻》的 故事 ,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例文1: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

 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

 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简评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2:

 我爱这黑色的六月

 ?六月是黑色的。?听已经迈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说,听老师们说,听父母说,也看到各类报纸杂志上这样写。是的,残酷的竞争,炎炎的烈日,各方面的压力,逃避是不现实的,哀叹是苍白的,泪水是无用的。所以,?万人齐过独木桥?的六月是?黑色?的。但是,作为一个此刻正在考场答这份语文卷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我却要说:我爱这个六月!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六月是从小学起至高中三年一点一滴所积蓄的力量的总爆发。多少求知的艰辛,多少奋斗的迷惘,多少辛勤的汗水,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走到了今天。在失败后的心灰意冷中,在成功后的欢天喜地中,在一次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尝试中,我们挑战着自我,完善着自我,一直走到这个神圣的六月。付出总有回报,是真金就不怕火炼,六月就像一个熔炉将冶炼出祖国明天的接班人。这个充满挑战的六月,我喜欢!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我们走到这个六月的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洒下的汗水,更有父母师长全身心的爱的浇灌。老师,还记得我们每一点进步带给您的喜悦吗?还记得我们的?屡犯旧错?带给您的焦急吗?还记得您为我们搜集最新高考信息而四处奔波吗?还记得您阅卷至凌晨的辛劳和您那因过分操劳而嘶哑的声音吗?谢谢您,敬爱的老师,请相信我们会在这个七月交给您一份最完美的答卷!爸爸,还记得您为了给我一个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放弃了最爱的 足球 欧锦赛吗?妈妈,还记得您为模拟考中失败的我鼓气,用并不宽裕的开支为我买营养品吗?谢谢你们,亲爱的父母,我会在这个六月?金榜题名?。这个充满着温馨的七月,我喜欢!

 我爱这个六月,因为这个六月充满了亲情与友情。师长的鼓励使我充满自信,父母的期望使我永不言输,朋友们的祝福使我豪情满怀。

 我爱这个六月!尽管它也许真的是黑色,但是我成熟了,勇敢了,在这个六月!六月也是红色的!因为亲情,因为友情,因为这一切感人至深的爱!

 愿大家也一样,爱这个不平凡却也平凡的六月!只要我们都曾用心走过!

 简评面对?黑色六月?,作者巧妙地转换立意角度,将众多学子眼中的?黑色六月?变成了?红色六月?。 逆向思维 的运用,角度的巧妙,使 文章 立意独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中间部分均以?我爱六月?构成四个排比段,给人以整齐之美。

我今年高三。语文120 数学60 英语70 政治70 地理50 历史65 我想考550分。请有经验的同学或老师给点学习计划

首先,要切记,还有一年的时间,只要真得付出了,一切皆有可能!

英语,若已有一定基础,个人建议,没有必要花过分多的时间。很多学生容易选择一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即“精益求精”。这是要不得的。考高分固然好,但是,高考需要的是总分。鉴于你理科比较弱,这里建议你,英语要适当的放开一点。但是,放开并不是不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单词,记单词,你可以用各种空闲时间,各种有趣的方法。个人建议你备置一个单词本,将一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单词放进去,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课间十分钟,排队,去饭馆等饭,回家路上等等),记一记单词。大概一个礼拜,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一次单词。单选题,复习初期,没有必要做专题,首先还是要把各种语法词汇短语掌握,到高三下半年,买一本可以装入口袋的复习题,还是利用空闲时间,拿出来勾勾画画几道题。这里,很强调你要边做边总结。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一般是一天1+3,总量不要超过5,因为题量比较大,而且各种考试也会遇到。完型填空几乎是固定考点,要总结是哪些考点比较薄弱,而后重点突破。阅读理解,其实总结起来,也都是一些类型题,而且有很多做题方法,相信多多练习,必定能够提高。改错一天2练,作文跟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写。每天早上,抽时间大声背诵范文,不要求全部记住,重在掌握行文脉络,和不同文章的结构,以及一些比较出彩的句子。

物理,第一轮,夯实基础。这一轮是决定性的,建议你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地把课本里的东西掌握好。有人说,理科的考题,课本里找不出一道。但是,不能深刻掌握原理,不能熟练运用公式,后来的专题训练无从谈起。建议以课本和简单题为主,旨在掌握概念定义原理和公式,不强求难题。分数可以暂时放下,不用着急,我们要的是高考的最后一役。

第二轮,专题训练。这一轮,不仅要做题,而且要总结,哪些考点会以什么方式考查,有目的的训练,并量力而为,仍然建议,可以放弃一些特别困难的题。这一轮旨在掌握各种题型,从而在考试中,做到有目的有准备。

第三轮,套题实战。这一轮,做题仍然是主旋律,但是,对于一些已经特别有把握的题,可以只看答案,记住方法,做到一眼洞穿,点到为止。对于一些较难的题,如物理的最后两道大题,重在积累经验,学习例题的思路,方法,和答案所给的拿分技巧。相信有了这三轮的准备,物理基本上不会拉你的分数了。

化学,化学的东西,几乎全部在课本和资料书上。化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其原理。很多同学看到化学题很灵活,于是片面的认为要多做题,其实,正是因为化学题目灵活,做再多的题,而不掌握原理,也治标不治本。化学复习,老师可能也会分三轮,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我建议的是四轮,第一轮,分章块复习,将化学知识分为几大部分,大概就按课本的分类。每一部分复习的时候,应由浅入深,先记元素性质,化学式,然后做一些简单题加以巩固。并不建议开始就做难题。这一轮会占掉高三的很长时间,可能要到第一学期末的模拟考试,但是,不要怕,相信自己的计划,并强迫自己执行计划,就一定能够笑傲高考!第二轮,联系个章块,做一些综合性题目,将知识联系起来,并开始有目的地总结各种方法,技巧,同时,化学也要强调做题速度和准度,不要埋头做了半天才发现方向错了。第三轮,专题。这一轮,类似于物理。第四轮才是套题。

生物。记得当时复习生物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在抄书。可见书本知识的重要。建议你把握好考试重点,有比例的对待各块知识,方法也是由浅入深,先巩固课本,后做题。在做题中检验自己,一旦不行,马上回归课本,继续巩固。不要盲目的题海,生物不值得花掉主要的时间。

数学,这是最重要的一科,号称学科的基础。这一科,基本上第一轮,就进入专题训练了。高中的数学,章块很清晰,函数就是函数,解析几何一块,立体几何一块,概率一块,三角函数一块,基本上这些独立内容的考题拿分了,就已经是高分了,剩下的各版块之间的综合题,也能相应的拿一些分数,总得来说,复习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太擅长的一块或几块,数学要遵循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当然,只有数学,是建议多多做题的。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看上去很多,其实都是一环一环的,做题本身就是一种推导和再记忆。相信你的数学,一定是高考的拿分大户!

语文,客观题保证高分,这完全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主观题,字很重要。现代文阅读,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回答多了不一定好。作文,高考作文都是八股文,既然这是规则,你一定要遵守。老老实实地写一篇八股文,拿到高分,就解放了。

还有一点建议:晚上的复习时间很宝贵,建议合理计划一下。每天集中时间复习一或两门,不要太多。至于作业,如果已经成为一种负担,要勇敢的向老师提出。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被动学习,那样不会有好的结果。计划很重要,拿出至少一周的时间,做一个好的计划。此外,要记得拒绝诱惑。如果你真的想考好,把全部心思用学习上,只有考好了,以后才能做想做的事。不急于在这一年里。相信你是一个可以控制自己迈向成功的人!

备战高考,高三学生的数学要想取得高分,需要怎么样掌握数学技巧呢?

大家都听说过这句励志名言吧:“吃苦一年,幸福一生。”人生能有几回搏?用一年的辛苦换一生的幸福,同学们说这划不划得来?何况,对于那些喜欢拼搏的人来说,奋斗就是一种享受。

所以,高三这一年要舍得吃苦。此时不搏何时搏?高中不是疗养院,父母送大家到学校来不是为了享福。当你有了一颗勇者的心,剩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了,下面是一篇高三学习计划指导文章,希望对高三的你有所帮助。

我们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晚上一定要保证睡眠。

2.上课听好课(不要只顾着记笔记,听明白其实更重要)

3.哪不懂,这些就是今天自己要消化的东西。

4.晚上不用苦命的熬夜!

5.每个周末都要把这周的知识,哪怕是草草的,也要过一遍。

好的学习成绩,在于好的学习习惯。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补充一句:计划虽然制定好了,但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做,否则辛苦制定的计划一点用也没有!

附录:(一个很有用的表格)

目标大学:

所需平均分:

过去三年录取分数:

科目状态表

课程一

课程二

总分

成绩

折算分

九月月考

十月月考

状态

可选状态为:

① 保持:保持这门功课在班里的排名、保证完成作业,不做额外的学习。

② 提高:成绩高于录取平均分的科目,觉得有可能得更多的分数的科目。

③ 补习:成绩低于录取平均分的科目,准备花时间补习的科目。

每周学校课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

下午

备注

我现在高三了,以前都没怎么学,现在想好好干了,各位哥哥姐姐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高三学生学好数学,基本的知识点要全面掌握,需要了解知识点的延伸变化,需要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理解能力。

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高三学生要想考好数学,就要努力提高学习的数学的思维能力。在解答数学题时,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只有弄清了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途径,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最终把数学学好。

数学不是光靠记忆就可以的,更注重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题思路。做题时,高三学生要清楚自己先做哪一步,或是先去那一个知识点入手,明白了思路才更容易解题。

二、简单题不失误,解得出难题

高三学生对待简单题、中档题要注意,有些学生往往在简单题上会失误,落入出题人的陷阱,甚至丢分的比值比难题还高。

简单题怎么样才能不失误?关键的一点是:学会刻意练习。高三学生建立数学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是高考的基调。复习时还要“狠抓三基”,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以不变应万变。

解难题的需要掌握关键点:稳健快速的做出第一问,压轴题的第一问是基础题。掌握常见的数学解题“套路” ,对于难题才有下手点。注意课内知识的延伸。面对难题,先猜一猜答案猜出来,或者试一试答案,再琢磨出标准解法。解题,需要用最规范的形式作答,保证过程分不丢分。

三、做好选择题

高三学生做选择题需要注意审题。明白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要求彻底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才能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高三学生做选择题需要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最后,再去攻克那些把握不大或无从下手的题。

数学选择题要注意对符号、概念、公式、定理及性质等的理解和使用,需要挖掘隐含条件,注意易错易混点,把握应用性问题的限制条件。

高三学生处理解答题需要控制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25分钟左右完成选择题是理想目标,争取又快又准,为后面的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需要防止“超时失分”。

在高考时,有些同学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数学试卷不能写完,掌握数学解题思想,掌握数学考试技巧,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为取得数学高分打好基础。

要高三了 我该怎样打好各门功课的底子

我是江苏一高三学生家长 给你点资料供参考。

高三

我们要明确一个目的,到了这个阶段,知识不是主要的,一切以分数为出发点,哪里能挖到更多的分数,我们的精力就放哪里。

1、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比如“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这是关于诚信的比喻,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一下,仿造句子。如: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学习就是一个由模仿到驾驭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别人精彩点的同时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使我们成为一个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2、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会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高三学生张扬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迅速做题技巧训练)。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4、当前阶段的几种常见备考方法指导。当前阶段备考方法不外乎是题海战术+课本反复查看。较为科学的学生已经开始归类解答,或归纳之前错误的的题型。更有技巧的一些学生已经开始进行构建类型模型(以典型题为原形),并开始渐渐网化知识体系了。我们的建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获得最大的效果,适合随大流的跟着学校老师走,基础掉队同学们就该上课的时候记好笔记,其余时间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与基础习题上(课本章节后习题练习),感觉在学校已经无法提升的同学,利用套题演练,类型归纳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和速度,这时候往往是思维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对于会做题,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可以通过连续长时间的做套题,或者想办法耗尽精力后(如长跑后,冲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压缩做题时间,以训练考场状态。

最后的胜利不是属于一直遥遥领先的人,而是属于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毫不放松的人,高三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调整好心态,并借助好的学习的方法,来赢得成功!“世界上的事开始很容易,但却难成功。因为成功意味着必须学完知识的全程,意味着历尽千辛万苦,依然执着;意味着满身伤痕,也决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在身体极限时,咬紧牙关,继续迈着疲劳的双腿向前迈进。不跨越极限,我们会吃尽苦头;要跨越极限,则要经受更多的考验,但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三考生:学生与考生之间的转换

学生,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我们不仅是一个学生,还要是一个会考试的考生!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主动钻研学科(非知识,而是试题),并成为一种兴趣,他们这种以题为主的学习方法,就已经慢慢的向“考生”转化。并且这些人大多数就是我们口中的尖子生。高三复习为何随着时间慢慢的以题为主?为何题海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战术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就是高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化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为主动参与考试的“考生”。

学生以学为主,考生以考为主,大多数同学天天都在做题、模拟考试,就以为是考生了,这是大错特错的,什么时候变成考生呢?就是真正考试的时候,即有临场压力状态下,题目答案无从参考的前提下做题。如期中考、期末考、模考的时候,算是半个考生了,到高考的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考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平时所干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在学呢还是在考?毋庸置疑,当然是在学,哪怕做题的时候也是在学题,而不是做题。大家做题或者考试的时候,通常做错了题,比如说一道阅读题(语文、英语)大家想一下,当做完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我相信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B怎么错、C怎么错、D怎么错,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题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学生看原文怎么解释,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所以答案选A,而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例子,数学题。假设做道题,要么做错了,要么不会做的时候,可能自己会研究或者看着解答。大多数学生自己看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后,就能清晰地了解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解题思想”,就认为自己懂了。并且大家总以为这么学习才是合理,弄懂每一道题不就可以拿下分数吗?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

这么做根本就是停留在“学生”阶段,看着正确答案做题,怎么想都是对了,但是到考试时真正有用吗?用是肯定有用一点,因为有的学生至少隐约明白或者潜意识下遇到这类题型会照猫画虎,有的确实能画出来了。并且做得多了,总有些相类似的解题过程被同学们掌握,遇到这类题时,也许能发挥出来,但是能够确高考时保碰上的都是熟练得题吗?都能发挥出来吗?

大家都知道,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学生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真的正确的话,按理说获得高分的比例应该较高,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在很好的学校,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一个班的也就是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比如前面提到的做阅读例子:本着正确答案是A的前提下,再仔细研究一遍题目后,既不用担心时间消耗,又不担心单词不认识,句子看不懂的还可以慢慢分析一下,最终他把这道题完完全全拿下了,知道为什么A是对的,B、C、D是不对的,至此好象学会了全部知识。可是大家思考一下,考场上你发挥出来的是什么水平?是第一次接触到这道题的水平。你掌握完这道题对你做下一篇有什么帮助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去“学习”,对考试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咱们自己看参考书或者听老师讲课,有人告诉我答案是A怎么对的,B、C、D怎么错的,是从原文第几段、第几行验证。但是换一篇文章后,还能从第几段第几行去验证吗?考数学的时候,题目会给你明确的思路让你“填空”吗?

那如何向“考生”转变呢?道理很简单,我们不必太花时间研究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要研究第一次拿到这个题的时候如何把正确的答案做出来。也就是去研究凭什么我要这么做,凭什么我选出A这个正确答案,这样去研究题目,才是真正站在考试的角度上出发,考试要站在对方角度去看问题,就是学会站在出题者的角度看问题,他问什么,我们回答什么,要关注问题本身。比如说数学解答题,给你一些条件,让你求出个看是无关的结果,那么就要根据题目给的条件,找出哪条路子能通到结果,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求什么,其中差异点在哪?或者说要想求这个结果,上一步前提是什么?罗列出来后再看这一前提的满足条件还缺什么,再列出满足这一条件的必要前提,直到题目条件能够代入。这就是利用题目本身求解的过程,才是考生要做的事。如前面提到的英语阅读,我们要找出如何选出A的做法,才是作为一个考生要做的事,研究为什么并非没有用,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做题的规律技巧,做对这道题的做题方向、对题目的理解、怎么样找上下文来验证,这些方法才能带到下次做题当中去。因此,成为考生的先决条件是:善于关联与思考。

一个合格的考生,必须抓住考试的本质,在考场上始终要保持客观性,即试题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尤其是理科和英语,还有选择题这块,标准化答案只有一个,你为什么会在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做错呢?一主观想象,你当时认为这个答案是说的通的,但是你是出题的,还是人家出题的?是你以为题目包含了这个东西,但是题目说到没有?没有。所以你做错了,错了不要紧,最怕的是以为这么着做错了是马虎问题,马虎就是想当然或者想的太多造成的。

什么是客观性?就是假设别人没说,你就不知道。尤其是英语阅读,很多答案看似没有道理,反而是正确的。比如说我出道题:一天没吃饭了,我要大吃一顿。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A选项:一天没吃饭,我饿了;B选项:我正在大吃一顿;C选项:我一天至少吃一顿。问这三选项选哪个?选A的就是习惯性主观,题目告诉你我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没有,就没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选B的是没有根据题目字面意思去做题,题目说我吃饭了没有?还没吃吧,所以这是审题的不客观;C答案不合理吧,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因此选C。又比如一个题目说:外面气温40多度,没人敢出门,问你选不选外面很热这个答案?肯定不选,题目字面上又没告诉我外面很热啊,除非题目明确告诉你40多度表示很热。

还有语文选择题,只要本着客观审题原则,题目字面给的啥意思就照着这个意思做就没错,这才是符合命题者考查你的意思。很多人做选择题时题目完全看的懂,但是一主观联想,就错了。

可是大家从头到尾都在研究从不会到会,依赖什么呢?依赖题海过程中的参考答案、老师讲解,然后强记,没有做总结,没有提炼里面解题共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每次拿到新题的时候,依旧在想以前怎么做的,该用什么方法,该从哪里入手,做的多了,简单的题自然可以做出来,但是违背了考试是从试题出发的角度,要在题目中寻找解题方法,把任何题都当作第一次做,去验证你的思维,形成一种解法,解决大多数题,这才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对,并给下面做铺垫。

学习没有捷径,考试是有捷径的,当大家用一套思维做出了许多题的时候,看到考题,自然而然的会根据题目来判定做题方向,从而达到快速做题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当大家每次都能够从题目提干和设问中寻求解题方法时,哪怕临场压力造成不清醒状态,也能做对。即使题目不熟悉,平时没练习过,反正做任何题都一样,都是跟着题目去走,到最后也能做出来,即使不能全对,也能拿下许多步骤分。一句话,跟着题目走,不要跟着以往做过的题目走。

理科解答题做题思维无非这么几种:顺着题干的意思,寻求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如何才能将问题和答案保持一致(求同思维);寻求达成所求条件与题设相关的必要信息(必要性思维);严格按照题目字面意思纯分析解题(客观思维,考好理科和英语的基础思维)。记住考试考查的是能力与思维并重。目前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差,都具备了差不多的能力,至少你知识点掌握了,题目看得懂,解答看得懂,这就是能力。而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思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是他们的思维对路了。

比如说数学不等式、函数等要用到式子变形,拿到题目,看到一大串式子,自然而然地想去简化,这就是一种做题思维,如果想了半天以前是怎么做题的,这就不是思维。看到分子分母有加减的,第一时间想去转化为乘除或者消去加减号的,这也是思维,因为他知道分子分母有加减麻烦啊。搜刮以前做过类似式子怎么简化的,这就是题海累积。因此要用到式子变形时多利用以往做过的题来研究研究式子变形简化原则,到考试时只要能用上就毫不考虑的用上,这就是一个考生要做的工作。

思维和努力没关系,和智力关系亦不大,是大多数人潜意识中认识事物不同的体现,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是可以点拨、可以训练的,俗话说就是“开窍”。对考题来说,与其研究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学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

当然,前面提到的也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只想表达一个概念,既然高考背景下,要求我们抛弃“学生”的身份,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考生”。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考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单纯的认为是“检测知识点”,这是过于单纯了。作为一个“准考生”,我们怕的是不敢想、不敢写,凡事都“事后分析”、“事后明白”、“恍然大悟”。一道题做错10次不要紧,至少你每次做的时候是完全的凭自己思考。最怕错了一次后听了讲解、看了答案忽然“会了、明白了”。作为一个考生,我们要奉行“无知无畏”的精神,要养成给自己找茬的习惯。将“我这么去想怎样怎样,我这么去理解如何如何”作为主体思想,其余“标准答案”与老师讲解,一律作为参考或验证自己的思路,才是一个考生该干的事。

高三学习方法概论

黄 磊

对于高考而言,一个有效、重要、可实现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高三时的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前,首先将高考所考各科目的所有课本放在桌上,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底。即对所学和所要复习的,应该有数才行)。

在大的方面,即高三整个一年里的总复习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有丰富内容的。一般,我将高三复习的一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三第一学期+寒假) : 8-9月份,这时我们老师还在讲最后一部分知识,所以新课一定不能放松。即这一个月左右应该以抓住课程重点,多做习题,巩固加深所学知识;9-12月份是第一阶段总复习,即第一遍总复习,我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放在课本上,这一阶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因为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总结高考时,都得出高考的根本重点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本"!到了寒假,可以在放松生活节奏和心理的基础上,适当将第一阶段所复习的内容归纳总结一下,整理、弄清概念,多看一些解题方法的书,明晰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高三第二学期):3-6月份,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注意扩大思路,多做综合习题,以及多看侧重思维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加大题量,因为"题海"还是有一定优点的。但若有不懂的,我总是及时记下来,去问老师。而且,我做错的题或自认为比较好的题,也记在专门的本子上;6-7月份,将高中知识系统地复习、巩固,多看课本,以前的试卷很有参考价值,我是经常翻阅的,或者翻阅记录错误、好题的本子,感觉特别有回味、品评的必要。在最后冲刺时刻,大家还要特别注意调节心理状态,放松放松再放松。到时候,复习到这个份上,谁的包袱轻,谁的信心足,谁就能考得出水平。

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李 坚

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对整个高考复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的高三复习计划,可以说是融入了我所有的复习方法,而我从中受益非浅,我认为这是一套很不错的方法。

我并没有成文的复习计划,但整个高三期间的复习却一直有条不紊地遵循着我脑中的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为第一轮复习,此时我紧跟着老师步伐,决不超前,把每一章节、每一段的知识点全部弄懂,并开始养成重视"解题效率"的习惯。这个阶段要注意三点:第一,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能以"我已经懂了"为借口干其它的事情。因为这期间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是重点、难点和高考经常考察的知识、方法、技巧,而且这些内容又是老师们教学经验的精华,如果上课走神、不听,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第二,注意勤翻书,多做题,巩固了重点、难点之后,再把其它方面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面的扫一遍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初步在头脑中确立"解题效率"的概念,高考虽说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但一个残酷的现实便是: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题。针对这一点,我这时起便对自己的解题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进去,以最快速度决定解题方法,以最快速度演算直至得出结果,同时一定要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在阶段性的小测验中更是如此,在保证得分的前提下,注重试卷的完成时间,在剩余的时间里检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一题是否可以多解。

以上是第一阶段总的复习方法、精神,我并没有关于如何具体操作的细致计划,每天只是遵循这个原则的"精神"做该做的事。有了这个原则,第一轮"漫长"的复习我并不觉得"无聊"、"烦"、"累",而是觉得每天都做了很多新的工作,很有成就感,这对高三时期的心理调整也颇有益处。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当时的状态真好,每天都有渴望成功的精神动力,而每天晚上又都能在成功的喜悦中安然地进入梦乡。这与当时班上一些同学早上打哈欠,上午昏然,下午睡然,晚自习又不知干些什么才好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轮复习,貌似将旧知识重学一遍,其实它是第二轮复习乃至高考的根本基础。故而此阶段复习千万不能以"我都懂了"、"离高考还远着呢"等借口来偷懒,相反,还应该常常以"我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预及到""今天的收获是什么"等问题来使自己反省。

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的"劝学"之言,未必人人都能做到。象李坚这样每日总结收获,其收效往往比每天只制订繁杂的书面计划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他在高三的繁忙复习工作中,始终把握着"主动权"。

第二阶段就是第二轮复习,这是综合训练的阶段。此阶段则要做到以我为主,全面针对高考,有了第一轮复习的坚实基础,第二轮复习,我重点训练"解题效率",附带将综合试卷中出现的、我并不熟悉的知识点重新温习,这正是我所说的"查缺补漏"。这个阶段应当注意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每一张试卷。

关于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这段时间的复习,要做的试卷特别多,不少同学觉得特别烦人,做试卷时似乎总是硬着头皮做下去,因此,效率不是很好。我对待这些试卷的态度是:把每一张试卷看成完成高考试卷能力的检测,试卷一发下来即以最高效率解题,若提前十分钟完卷,在拥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还有一种自责:如果这是高考,十分钟的检查时间是不多的。何况如果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如出现偏题,怪题,怎么办?通过这种方法,每一套试卷解答之后,或有成功的喜悦,或有自我的检讨,或兼而有之;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自信,以"我能行"的心态从容地迎接下一张试卷。同学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自我要求,但总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自己应当定一个实际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可以逐渐将目标拔高。这样坚持下去,便不会觉得试卷讨厌,反而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坚定自信心。

复习的第三阶段,是自第二轮复习结束后到高考前夕,这段时间主要是做些整理性的工作,让大脑休息好,要坚信自己的实力,避免一些无谓的胡思乱想,也不宜做大量习题,只需温习一下平时易错,易遗忘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刘志华

高三阶段,在学习方面,参照老师给出的复习计划,结合自己的特点,大概对每门课程都复习了四遍。

第一遍是很笼统的,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我对这些知识自己做了一个归纳,记在了笔记本上。第二遍,我便以笔记本为主,根据当时记下的关键词来回想有关内容,其中重点难点的地方,我会找来课本和有关资料再看一遍。第三遍以习题、测验为主。在这一遍复习中,前面遗漏的地方,掌握不牢的地方都会暴露出来。我通常是另找一个笔记本将这些还没有掌握的地方及做错的题记下来,加以重点注意,以防下一次在同样的地方出错。最后,也就是第四遍,再全部扫描一次。这样,高中所学过的知识基本上都能了然于胸了。 学习时要讲究效率。首先,要认真听课。老师所讲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精髓的问题,跟上他的思路,会使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其次,力争每花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有较大的收获。既然我们在学习,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不能开小差,也不能消极怠工。与其低效率长时间学习,不如高效率短时间工作。

评:刘志华同学的"四遍复习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三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既注意到了与老师同步,又充分结合了每个人自己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遍复习的质量是关键,应当坚决与老师同步,认真做好笔记。余下的几遍就完全靠自己了,必须针对自己的弱点,合理分配时间。

卢 树

高三那年,我的复习是与老师同步的。

有的同学喜欢超前,我认为在高三复习阶段毫无必要。复习不在速度,而在质量。细细地、深深地钻研一遍,这样的复习可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浅浅地、匆匆地浏览过去,这样即使复习三次,也只是沿原路重复了三遍。

复习与老师同步,就有助于深入地钻研。老师的点拔与自己思考所得一碰撞,撞得就透,想得就活,记得也牢。通过做题,又得到了检验。

"温故而知新"。前面的没有懂,后面的知识用到前面的结论,就又不懂了。因此要日常温习,及时弄懂不懂的问题。如果上课听得吃力,则要进行课前预习。

有人喜欢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样固然提高速度,但记得越多也越易混淆。我一般只记课本上的定理,很少记老师或参考书上自行补充的结论。但对于他们推导结论的方法,我在头脑中反复记忆过。

评: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卢树同学的观点值得重视。我们不该过多记忆课本定理之外的"推论",但是必须认真了解每一个"推论"得出的过程,对推导过程中感到"精采"、"巧妙"的地方,还应尽量记在笔记上。这就如同能够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要比点出来的"金子"有用得多。

我们的高三复习大致分三轮。

第一轮,是把高中内容,从头至尾详细地讲一遍。(当然,在这之前,要上完所有的新课。)数理化三门都在寒假补课之后基本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最关键最紧张的阶段。复习的内容比初学的时候深了一个层次,为了不掉队,很多同学都加班加点。我也额外地做了一些参考书上的题目,不会的、花了大气力的、方法奇妙的、典型的题目,都作了记号。

第二轮是综合复习,历时两个多月,做了无数张试卷。数学试卷发得最勤,几乎每天一套。数理化都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复习了一段时间,外语老师则为每个学生邮购了《阅读理解一百题》、《短文改错一百题》、《完形填空一百题》三本练习册。试卷和作业上总有红蓝黑三色:开始用黑钢笔做,老师用红笔改,然后自己用蓝笔写下各种想法。结合试卷,又把课本上有关章节啃过多次。

最后是考前预备阶段。试卷发得少而精华。前两年的高考试卷,也让我们做了一遍。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还得看一遍课本和参考书上划过的重点和做过的试卷。

闵应宗

高三时,我认识到,必须要对这一年有个整体的安排,越早越紧越好。因为后来心里渐渐有些发热,若不提早安排,以后便会无所适从。

平时,我对自己也有整体规划,高三时,我也对这一年的复习计划做了整体的大致安排,规定夜晚从不加班,但白天的课余时间却不容忽视。在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内,因为时间还是太紧,课程也处于一轮的紧要关头,上课时间必须认真听讲,好好消化吸收。我感觉我高中的几位老师讲题都颇得技巧,对各科知识点的复习安排更是精密周到,而我们此时最重要的也是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全部挖透,只有遵循老师指导,才能复习得比较全面,无一错漏,若是象有些人那样,自以为课堂无足轻重,因而只顾自己去订时间安排,细细想来并无好处,老师的计划是教研组集体研究出来的,能顾全大局,而我们,在此短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作出如此周全的安排,何况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思索时间。后两个月,对各种知识已是熟背于心,因此,便要适当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各知识点串起来,重新组成一个系统,但是,此时光注重总体把握,容易流于形式,复习内容空洞,所以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查缺补漏,多找一些平时考试感觉较为生疏的题目来做,以避免因为过于垄统,而不知所措。另外,还要注意去找一些较为新颖,比较"流行"的题目做一做,以激发日益"呆滞"的大脑。

在我的老师中,有一位强调要先概括,后分开,把归纳与查漏分开来,分别攻破。这个想法我也不敢苟同,因此,便去自立"小灶"。我感觉这时候老师的引导与第一轮大不相同,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把握程度,高考越近,各人的情况各异,老师不可能一一对症下药,因此,我们便要具备很强的自主意识。

至于最后的短期时间,实在感觉效果不大,但又不容放弃,因此要把前面的方法结合起来,还适当的找一些竞赛题目,深思熟虑一番,以使自己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印象。

以上即是我对整个复习阶段的整体规划,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结合一、二轮和最后冲刺的特点,综合出各自不同的复习方法。

申 跃

在整个高三期间,我的复习计划是这样的。若将全年有效复习时间记作三百天。我利用前二百天进行各科的详细复习。这段时间内,要将课本重复新认真地看一遍,书上的习题要保证全都会做,另外还要至少看一本课外的习题册。这本习题册的质量一定要高,即使是以前曾经用过的也无妨,而且最好在其中有单元的归纳总结、例题详解、配套习题大致是这样三个部分。这轮复习的重点是"细",不但要巩固原来已掌握的知识, 而且要打扫以前的死角,任何疑点都不要放过。

第二轮复习大约要用七十五天,这段时间里,我们要进行知识的加深。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考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上,而要做到深掘其内在的原理、规律,并举一反三,适当做一些较难的题目,以达到开拓思路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难题,绝对不是那些刁钻古怪的偏题,而是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巧的题目,当然这一轮复习目的的实现,应当是在第一轮详细、扎实的复习效果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对于一些基础原本较差的同学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将此轮复习的时间缩短,甚至取消。因为没有好的知识基础,盲目地去攻难题,只能是浪费时间,事倍功半的。

第三轮复习可以用二十五天的时间,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由于离高考最近,所以,也是最重要的一轮复习。这轮复习的重点是对整个高中所学知识分科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列出简明的提纲,保证自己对各科的知识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样才能面对千奇百怪的试题而从容征战,成竹在胸。这轮复习一定要认真而缜密,任何知识点的遗漏都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恶果。建议提纲要由本人来做,而不要照抄参考书上现成的套路,因为这样就可唤起你对一、二轮复习的回忆,印象更加深刻,效果也会更好。

评:把复习工作大致精确到"天",实际上是一种高度计划性的体现。

宋淑梅

就我们学校而言,高三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复习课本,第二学期则主要是做题和进行模拟考试,故我的复习计划分为两部分。

高三第一学期,我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按照老师讲课的步骤进行的,上课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为发补充题)。此时做题,尽量讲求准确率,不可盲目求快。除此之外,我给自己订了额外的计划,把所有复习过的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熟的题目也不例外。或许有人觉得多此一举,但我本人认为很有用,尤其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中,这一点更是突出表现出来。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很大的毅力,有时自己也觉得烦了,可是当真的做新题时,又总会碰到类似书的题型。于是又继续做书上的题目,这样随着复习的逐渐深入,过去熟悉的题更有把握,过去忽略了的题型也清楚了。

当然,我不反对在高三第一学期做大量参考书上的题,只要有能力,是大可这么做的。

在高三第二学期,我的计划主要是做成套的模拟题,力求快速、准确地做完一套试卷,我们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再加上平时做题,在前三个月内主要是学会如何控制好时间,每一门课都摸索出做各部分题所需的时间比例。而后三个月做模拟题时,就运用已得到的经验,去假设自己在高考考场上,限时做题。在六月份,我又把课本重新大略看了一下,尤其把语文课本很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就准备高考了。

评:宋淑梅同学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她所建议的"把所有复习过的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熟的题目也不例外"这一点,其实是一条最为简明的高考成功之道。不少同学在基础并不牢靠的状况下,还大量做高难度的课外习题,结果在考试中是容易题也常常出错,难题照样做不出来。与其这般抓瞎,倒不如将基础打得牢靠无比,在"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方面多下功夫,保证"会做的题目绝不去分",这才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王 海

经过高一、高二的两年准备,终于到了高三的战前备战阶段了。我想大家的心情可能跟我当时一样,既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就在这种矛盾的、惴惴不安的心情下开始了总复习。可是,突然间发现,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好象突然"消失"了,原来用的得心应手的公式、定理、方法,现在好象只是"似曾相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大家产生了一种"高原效应"。初入高三以后,由于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做题时知识跨度大,灵活性、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单元串起来、联起来,就好象人从平地突然来到高原之上,都会有不适应之感。这是正常的,继续学下去就会消失,请不必忧虑。

评:克服"高原反应",往往是高三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头两年的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高一、高二毕竟不具备决定性意义。退一步讲,即便高一、高二的基础不够牢靠,高三也切莫慌张,还是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能提高效率、充满自信。

总的来说,高三的复习"高、大、全",即难度高,知识面大,知识点全。因此在高三总复习时应做得有条理,最好有一个计划。因为各科老师均有自己的安排,所以你的计划最好和老师的计划步调一致。教高三的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认真听他们讲,着重领会他们那些经过多年教学和送考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概括提炼出来的规律性东西,听他们的思路方法,这样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来复习做题的时候,也应该以学方法、看思路为主,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高三的时候,同学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自己一旦订好了计划,就要坚持下去,不要亦步亦趋的跟在别人后面。坚持自己的复习方案,从高考复习一开始,就将时间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的,按每日、每星期、每月制定出详尽的复习安排,坚持到底就必然会胜利。

高三的时候,各种复习资料会铺天盖地的向同学们压过来,真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其实,不论老师、学生对这种题海战术都感到厌烦。但是,没有一定的题目作基础,又不可能将知识掌握得牢固。唯一的方法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有选择的做些质量比较高的题目,"把题做精"中学会做题的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完一套综合题,就应该认真反思这一套卷子暴露出来的自己知识方面的漏洞及缺陷,赶快集中精力补上,力争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高三的学习是又苦又累的,但高三的经历确实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经历,是对人性的一次磨炼与升华。现在回想起来高三的生活最充实,也最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能高瞻远瞩,从高三纷繁复杂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肖 丽

高三时,我们的课表上只有语、数、外、理、化这五门课。除晚自习(共四节)的第一、四节课可自由支配外,其余的时间都由老师来安排。因而安排复习计划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包办的。不过,高三代课老师都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复习计划都很详尽、周密、这也是被多年的实践经验证实是很有效果的。他们的指导使得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当时,我们各科复习大体都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按课本编排顺序将所有的知识重新过一遍,其中以练习为主,每门课都有配套的复习资料。第二个阶段就是分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比如英语,分别进行单项、完形、阅读等训练,其间穿插做一些综合题。到高考前一两个月的时间,则完全是综合性的练习,各科都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尽管每门课都有所不同,但大体进度都是如此。或许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安排,但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主动性都是同样重要的。

课程的进度不可能适合于每一个人,应针对自己的情况有灵活的安排。一个星期天、一天、甚至是一节课都可以有一个小小的计划。就如当时我觉得物理学得还不扎实,就给自己订了一小个规定,每天晚自习的自由支配时间都用来复习物理。除了统一使用的一本教材外,自己另挑了一本觉得较好的教材来做,同时隔一段时间把前一阶段做过的题拿出来看一遍,这样每次都觉得比以前有所提高。

文章标签: # 复习 # 高三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