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分数线表示什么意义小学三年级,在分数中,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分数的意义》教案3.播放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4.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分数比较大小方法如下:1、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例如:1/2>1/32、分母相同的的情况下,分子越大的分数就越大。例如:2/3>1/3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首先通分,然后再

1.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分数的意义》教案

3.播放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

4.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5.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分数线表示什么意义小学三年级,在分数中,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

分数比较大小方法如下:

1、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例如:1/2>1/3

2、分母相同的的情况下,分子越大的分数就越大。

例如:2/3>1/3

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首先通分,然后再比较大小。

例如:1/3(=4/12)>1/4(=3/12)

对于两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大的分数比较大。

对于两个假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小的分数比较大。

扩展资料: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 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到的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相等。

整数的大小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比如:100大于20,因为100有3位数,而20只有2位数。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比如:320大于310,位数相同,最高位百位都是3,所以接着看下一位十位,320的十位是2,310的十位是1,2>1,因此320大于310。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及概念:分数》,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基础知识及概念:分数

什么叫分数?

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百分数不可以约分,而分数一般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任何一个百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都具有百分数的意义。

(4)应用范围的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而分数常常在计算、测量中的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性质

1 →分子 -→分数线 2→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写作:1/2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 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 分数值则等于商。 

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比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一 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到的分数与原分数的 大小相等。a/b=a×k/b×k=a÷n/b÷n(b、k、n不等于零)

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或分成正分数和负分数。但在数学界中一般只认同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两种说法。

《分数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寻找分数。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认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几分之几的认识放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安排也许更好。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学生准备的圆如果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而且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很不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播放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米尺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用米尺量自己的身高,看清楚,老师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

 2、再举个例子,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个数,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吗?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

 今天,就在原来学习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动手感知

 (一)1、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说出几个分数吗?

 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这是一个饼,一个长方形,一段绳子,你能不能从这里面选出一样,表示出1/2,会吗?(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

 (1)你是怎么分的?怎么得到1/2这个分数的?1/2是多大呢?

 师强调: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长方形、绳子)的1/2。

 (2)继续汇报

 (3)除了这三种材料,你还能另选一种表示出1/2吗?

 3、好,刚才有的同学分的是绳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为什么都得到1/2呢?

 师:都是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原来的哪个东西的?

 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有的分的是,有的分的是,有的分的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

 (二)1、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另外一些学习材料,这是什么?你能表示出4只桃子的1/2吗?

 还大家准备了小正方体、水彩笔,请你从这些东西中任选一样表示出它的1/2,小组内一起完成。

 2、汇报

 (1)先请分苹果的小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怎么得到1/2这个分数的?

 师:4个苹果,当然先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几个苹果?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2)分小正方体的小组汇报。

 个小正方体是这个小正方体的1/2。

 (3)分水彩笔

 12枝,把它看成一个整体,要得到1/2,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枝,一份就是这12枝的。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平均分,我们都能得到1/2,为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揭示:平均分)

 师: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两份,都表示这样的,所以用1/2来表示。不同点是什么?

 (四)1、师:有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1/2这个分数,假如老师要你得到3/4这个分数,你们会不会?请你们从材料中随便选一样物体也行,选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行,分一分,表示出3/4。

 2、汇报

 (1)我们先请分一样物体的来发言,你是怎么得到3/4这个分数的?

 (2)再请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得到3/4的来说一说。

 3、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得到了3/4,为什么它们都能得到3/4呢?有什么共同点?

 (五)1/(1)、刚才我们平均分了许多物体,你能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吗?分成哪几类?

 (2)一张饼、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等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像4个苹果、8个小正方体、一盒水彩笔,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也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然要加双引号,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

 (3)单位”1“可以表示一张饼、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等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说:。

 2、你联系实际想想看,你能举出一些单位“1”的例子来吗?

 (六)1、下面呢,老师不要你具体动手去分了,你脑子里想一个分数,然后确定一个单位”“”“1

 比如说:老师想一个分数9/10,确定一个单位“1”,把1米长的线段看作单位“1”,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9份,就是9/10,你们会吗?说给同桌听听看。

 2、汇报

 你想的是哪个分数?把什么看成单位“1”?

 3、总结

 (1)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说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得到了好多分数,那么平均分的份数呢?可以是份、份等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

 (2)你怎么知道若干份这个词的?若干份是什么意思?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3)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同桌相互说)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来定义这个概念的?

 (4)看书81页学生读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

 这段话里,你认为哪几个词比较重要?

 三、1、做练习

 汇报

 2、做一些操作性的小练习

 信封里有一些小纸片,有红的,有白的,红色的小纸片几张?白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正确的操作和表示,行吗?

 (1)拿出六张纸片,要求红的是所有纸片饿1/6,你是怎么拿的?

 (2)拿出六张纸片,要求横的是所有纸片的2/3

 (3)任意拿出纸片,只要表示3/5这个分数。

 还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

 (4)拿出三张纸片,要求它是所有纸片的1/4。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单位换算的练习

 1、口答:

 1分米是1米的()/();1平方分米的()/();

 1分是1小时的()/();1克是1千克的()/()。

 你是怎样想的?把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怎样?

 出示: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用分数表示)。

 2、学生独立作业:第80页练习十第1题。(做后同桌互查订正)

  二、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1、师: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一般会遇到哪几种情况?在比较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

 请举实例说明同分母分数与同分子分数是怎样进行大小比较的,并说说思考的方法。

 2、学生独立作业:第81页练习十第2题。

 直接做在书上,做后全班交并对其中的7/11和5/11;7/30和7/24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3、结合下列三题说说你是怎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的?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3/5、3/4和2/5

 归纳: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先根据比较大小的方法,认真进行比较,(要注意认真审题,题中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是用“〉”号连接,还是用“〈”号连接,再根据题意进行解答。

 思考下面问题:小明、小红和小华进行100米赛跑,三人的成绩分别是5/19分、6/18分和6/19分,谁跑得最快?谁跑的最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作业。

 (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连接起来。

 6/17、1/23和6/1912/35、16/35和9/354/15、11/15和11/12

 教学过程

 备 注

 (2)第81页练习十第6题。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行了445千米,离乙地还有52千米。

 (1)已行的是剩下的几分之几?(2)剩下的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学生讨论列式解答并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怎么样?

 6、学生独立作业:课本第81页第4--5题。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认为在练习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

 四、作业《作业本》

 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要加强培养。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的产生

 2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 水果若干,实物(4个苹果),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

 1.出示4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2个)

 2.出示2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1个)

 3.出示1个苹果,问: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得几个?(半个或1/2个)

 这里的1/2是什么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常就会用到分数。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题)

 二教学新课

 1引探分数的意义

 刚才老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个。(板书:贴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1/2)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随意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板书:大饼3份1份/2份1/32/3

 刚才我们分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线段,如果我把它平均分成五份,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其中的4份呢?

 指名回答,板书:—————5份1份/4份1/54/5

 小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2份、3份、5份等等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若干份一份或者几份

 2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出示苹果(4个),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并演示把4个苹果装进一个袋子里,问:这表示什么?(一袋苹果)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几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板书:4份1份/2份1/42/4

 2份1份1/2

 这里的2/4是几个苹果?1/2是几个苹果?

 2/4和1/2表示的苹果个数相同,意义相同吗?(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的意义

 (1)单位“1”

 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拿来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取名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谁能说说单位“1”的含义?

 (2)完整概念

 什么叫做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板书:叫做分数

 (3)练习

 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3题

 4理解分数各部分意义、写法

 刚才我们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1/5,4份是4/5,那么3份是几分之几?板书:3/5

 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各个名称表示的含义

 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写分数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手指描描

 拿出笔来写写分数,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问:你写了几个?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你任务的完成情况吗?请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他人猜其写了几个。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4页练一练

 2教材76页练习十三第一题

 3摘桃子游戏

 (1)把6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请一

 名学生随意摘几个桃子,其他人说摘了几分之几

 (2)师说一个分数,请学生上来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分数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76-77页练习十三第四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本节课,我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学生喜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尽量让学生结合各种操作活动,讲透和理解透,让学生多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教学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4个苹果,把它放在一个袋里,这里的“一袋苹果”就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就让学生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知识点。这里形象的引导操作使学生非常明了,所以一下子使学生举了好多例子。

 3、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在让学生探究分数意义时,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摘桃子游戏中,一学生到前面摘桃子,其他学生能根据前一位学生摘的桃子个数很快说出表示哪个分数,且方法多样。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又如在总结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没有把书上完整的概念出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归纳、修正、完善概念,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里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单位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具、学具:

 苹果、一分米、方块、小棒、小旗、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师:(指手里拿着一本书的女生)你来说说。

 (女生拿着自己查的资料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资料放在实物投影下)

 生说: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所用的长度单位不能量尽所量线段时,便产生了分数。

 师:您查的挺好的。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

 师:(看到有学生举手,指其中一男生)你来说说。

 男生:(拿着资料来到讲台上的实物投影前,指着资料书)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人类在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数。

 师:嗯,好,请回。通过他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分数表现形式和现在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学生齐说不一样)1/2是用"一半"来表示1/4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那么,照此推算1/8就是(学生齐说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理解了,那谁还有别的资料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一女生)好,你来。

 女生:(拿着资料走到实物投影前展示)我是从资料书上查到的,我把它摘抄到我的笔记本上。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不错。今天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建议课后大家再把查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这几个同学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1、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师:我们三年级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

 (学生举手)

 甲生:3/4,1/2,1/20,88/100

 师:嗯,说的还挺多。

 乙生:1/10,1/100,1/50,1/60

 师:你也知道很多分数。

 丙生:2/4、2/8、5/10、20/100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吗?

 (学生说能)好,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五分钟左右。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力求创新。

 师:大家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举手)

 师:(指甲组)你们来说说。

 (一个学生代表甲组,拿着一个苹果走到实物投影前)

 甲组: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平均分分数1/2)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1/4)

 甲组:我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八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教师板书:1/8)

 甲组: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得到许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老师感觉他里面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谁来说说。

 生说:依次类推。

 师:那你明白依次类推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懂,就是一个一个往下类推。

 师:也就是说还可以再接着分,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学生举手)

 师:(指乙组)你们来说说。

 (一学生代表乙组,拿着一分米的纸上来展示)

 乙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如果把;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如果把它平均分成5份F飞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c

 (教师板书:1分米1/10)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照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十分之一,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一生:把这1分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份,就是十分之一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十分之二,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十分之三,这样,依次推下来,就可以得到十分之几。

 师:也就是表示其中几份就是它的十分之几,你们同意吗?

 (学生齐说:同意)

 师: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吗?

 (学生举手)

 师:(指丙组)你们来说说。

 (两个学生代表丙组,拿着八个方块到前面来展示)

 丙组:我们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

 (教师板书:八个 1/2 )

 丙组:把八个方块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两份就是四分之二,三份就是四分之三。

 (教师板书:1/4、2/4、3/4)

 (教师看到下面同学有很多急着举手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一女生: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呢?展示的丙组男生回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女生质疑: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1/4,我还不明白。

 丙组男生:因为这两个方块组成一份。

 师:你满意吗?

 女生:不满意。师:不算很满意,那你们能再来解释解释吗?

 丙组女生很急切的解释: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这两个方块,并不是论块,而是论份,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的很有特点,看来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八个方块看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方块或者四个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那谁还有别的材料需要展示。

 (学生举手)

 师:(指丁组)你们来说说

 (一生代表了组,拿着10根小棒走到前面展示)

 丁组:我这里有10根小棒,我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然后,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再把它平均份成两分,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10根小棒1/10、1/5、1/2)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

 生:是5根小棒。师:很好,请回,(指举手的同学)你想展示?

 生:我这有6面红旗,我首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一。拿掉两面红旗就是六分之二,依次类推,把六个红旗都拿完了,就是六分之六。

 师:平均拿走一面红旗是什么意思?

 生补充:我想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这六面红旗平均分成六份,拿走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想得到几分之几时,必须要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板书:6面小旗1/6)

 3、抽象概括,构建新知。

 师:我们刚才得到了很多的分数,(指黑板)以前我们研究过了分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这些我们通常都可以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再举几个单位"1"的例子吗?

 生:一个西瓜。

 生:一个蛋糕。

 生:一个苹果。

 师:刚才同学都举的是一个物体的,还能举一些别的吗?

 生:10个人。

 生:10本书。

 生:8个铅笔盒。

 生:5瓶啤酒。

 生:3块橡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单位"1"。那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分数吗?小组先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一分钟左右)

 师:谁来说说。

 甲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乙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刚才都是说分一个物体,还有没有别的啦?

 丙生:把几个同样的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师:通过你们说的,教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那么到底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找生读,学生质疑。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师:那你能通过3/10,说说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分数线、分子、分母组成。

 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这一物体也就是单位。

 三、 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把今天来上课的同学平均分成()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四、总结(略)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几分之几的学习方法:

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于学习分数概念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借助实物或图像来帮助理解,如一个苹果或一张纸被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就是整体的1/2。

2、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通常用分数线来表示,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例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

3、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3/4表示某个量的四分之三,或者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四分之三的比例关系。

4、学习分数的运算: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学习这些运算需要理解分数的通分、约分等概念,并掌握相关的运算方法。

5、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分数概念,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分数的应用:

1、假设我们有一块蛋糕,需要分给两个人。我们可以将蛋糕分成两半,每个人得到一半,这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如果其中一个人拿到了更大的部分,比如说0.75块,那么可以用分数3/4来表示。

2、分数还可以用来表示比例关系。例如,在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比分,这就是分数的一种应用。如果我们说比赛的比分是3比2,那就表示一方得3分,另一方得2分,总分为5分。这可以用分数3/5和2/5来表示。

3、分数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应用。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分数来表示面积或体积的一部分。比如,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被分成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正方形面积的1/4。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平?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平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平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篇二: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

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平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有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做数学”的体验,教学用的时间过长,各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 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认识分数”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课一开始我们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分食物的时候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生活化、情景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打好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我们重视了展现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按照先认识分数,然后归纳分数的意义,再利用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选择的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实例,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设计中,我们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喜欢)其实在郊游活动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分物品(课件示: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

师:能帮他们分分吗?怎么分才能每人得到的同样多?四个苹果,谁先来?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两瓶水生2: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一瓶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中,从分苹果、分矿泉水、蛋糕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整数”的经验,自然体验由“整数”到“分数”的飞跃,引出“认识分数”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为下面学习分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这是蛋糕的二分之一,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么表示呢?

请看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并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纸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教学几分之一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1/8、1/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

(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展示其他分数

设计意图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又使“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有的……有的……)让学生这四分之一,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圆形,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不管是什么样的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长方形表示的1/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2、看图估一估(书上题目)

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3、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巧克力(1/6),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3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4、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请三个小朋友来吃蛋糕,当他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时,

一看又来了四个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人,他又该怎么办呢?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师: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师:东东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

生:收获了友谊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我们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在看图写、联想说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意义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数学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 导语《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 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两份 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 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 二分之一?

 指板书说:你们看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折法也不同,这里还有苹果,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 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 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 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 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 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36)

 如果有个大蛋糕, 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1、分数发展史的介绍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 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思考题::我们班第一组有6个同学,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人?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二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篇三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新课 标 第 一 网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 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文章标签: # 分数 # 学生 #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