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7年高考物理北京卷-北京2017高考物理

tamoadmin 2024-08-21 人已围观

简介1.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了吗?2.2017高考理综选修没涂卡会给分吗3.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学生生涯再来一次你会学物理吗?4.2017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公布,来看看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了吗?据报道,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同时,“弃物理”的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北京……曾几何

1.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了吗?

2.2017高考理综选修没涂卡会给分吗

3.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学生生涯再来一次你会学物理吗?

4.2017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公布,来看看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了吗?

2017年高考物理北京卷-北京2017高考物理

据报道,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同时,“弃物理”的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北京……

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转眼间就被“嫌弃”了呢?资深教师表示,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比如大学理工科学习遇阻,国家工业发展将后继乏力等。”

我们教育改革上可能又遇到了新问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基础科学的教育太重要了,基础科学力量如果不足,那么这个国家就大概率要落后挨打了。我们国家,近代之所以落后西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落后了。基础科学落后,哪怕我们人文再好,最终也还是抵不过坚船利炮。你和人家讲道理、道德,人家让你吃炮弹、枪子,这就是现实的世界。

在现实工作中,理工科生转文科类工作是相对容易的,很多人稍作适应就能胜任工作,一部分人甚至因为有理工科的底子、逻辑分析能力更强,在文科类工作岗位上往往干得更好;相反,文科生转理工科类的工作则非常困难,甚至很多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哪怕从工作适用宽度来看,我们也更应该重视继续理工科的教育,而不是因为难就在教育中放弃掉。

教育部门在对各大学专业招生的选考科目上应该进行完善,应该增加物理这种学科在考后的调剂专业宽度,应该对更多专业进行选考科目的更多要求,这样可避免高考的功利性,增加一些强制性。

2017高考理综选修没涂卡会给分吗

不会。

选修题没涂就默认第一道题,如果做了第二道题,而又没用铅笔涂也是没分的。

选修是为进一步学习一遍参加更高一级考试以便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做准备的。 选修分为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 系列1是为学习文科做准备的,系列2是为理工科做准备的,这是必须选择的。

系列3是是真正的选修(可选可不选),系列4有十个专题,高考各自省份不同,考试也有不同。一般是专题1,专题4,专题5中任意选一个考试。

扩展资料:

高考理综选修答题注意事项:

建议用户答好理综,首先要和理分配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分科答,还是按题型答。然后是选择有把握的题答,不要纠结一道答不上的题,最后没时间答会的题,得不偿失。

理综之中选择题非常重要,分值大,题数多。说简单也简单,用户要是想全对就不容易了,生物的选择相对简单,都是一些基础知识,计算量也很小,要尽量做到全对,化学和物理的后1-2道选择难度较大,建议用户可以先放下,等答完再仔细研究,实在不会就蒙上。?

理综中的选修题是必得分题,最多不要扣十分以上,其实每年的选修题题型都大同小异,只要把基础原理都弄懂就没有问题。

百度百科-选修

百度百科-理科综合

人民网-2017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简析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学生生涯再来一次你会学物理吗?

据报道,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为什么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了呢?原因无外乎两方面,一是难学。高中物理学科理论性很强,多考察抽象思维,很多学生都学的云里雾里。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之一。

学习物理学,怎么也绕不过爱因斯坦吧!当然物理之所以难学,我觉得一大半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理论。

第二个原因是难得分。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最主要的目的肯定是得分。但是,物理这个学科是最难得分的科目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运动学,很多学生都学不会,几个公式来回变,一会儿就晕了更别提考试了。

如果抛开考试因素的话,我还是特别喜欢物理学的,因为物理这个学科跟生活最贴近,在生活中应用也最广,比如:杠杆原理、照相机的小孔成像原理、光的折射等等。如果把学习物理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趣味性就会大大增加,学生也就能更好地入脑、入心。因此,如果学生生涯可以再来一次,我还会选物理。

高楼休独依:生活在三线城市的理工男,书评人,写走心不走情的文字。

2017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公布,来看看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可一日不学习,否则,就如居无竹食无肉。他们是成绩排名中的佼佼者,受无数同学敬仰膜拜,并感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积极践行者——“学霸”。

在网络释义中,“学霸”指专注于学习、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分数很高的学生。而根据媒体对那些出现在大众眼中的“学霸”的报道,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学习勤奋和成绩优异,还具备一些其他非同常人的特质。

在本文中,我们整理了关于学霸的5个非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并不适用于所有学霸,但每一条都与学霸保持“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其中,有些可被他人复制并发扬光大,有些则不宜模仿以免身心受伤。

特征1:学习:

不要以为“学霸”只代表单纯的“学习机器”,或是他们只会心无旁骛地追求高分。事实上,很多时候“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缘于他们能够乐在其中。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7所美国名校录取的武汉大学毕业生李当娜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学习的“学霸姐”。高中时成绩并不拔尖的李当娜在大学专业课程里找到了兴趣所在,只要是老师课上推荐的参考书,她全部找来看;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好奇心会驱使她钻研到底。也因此,享受学习过程的李当娜从未认为当“学霸”是一件苦差事。

链接:动物也疯狂

2012年底,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活跃着的“学霸狗”在网上一炮而红。据传言,这只身高0.3米的小家伙最喜欢出现在概率论和英语(精品课)课堂上,在校内外赢得了不少粉丝的青睐,曾获得民间评定的电子科技大学“最佳人气奖”和“学风建设奖”。不同于“学霸狗”对理工类课程的执著,“北大蹭课猫”则更偏爱哲学、艺术等人文课程。这只黄白条纹的猫咪多年来旁若无人地“蹭听”北大各门课程,浑身散发出浓浓的“学术气息”,深受师生喜爱。

特征2:伤心人

2013年高考(精品课)成绩出炉,武汉理科高考状元黄翌青的网状态——“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却得不到你的驻足”——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转发。同时,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张韵凝将自己455天单恋无果的故事写成一篇超长博文发表在网上。这些“考场得意,情场失意”的故事不禁让网友联想,或许“情伤”是学霸的一剂“强心针”?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的于斐斐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大学四年基本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然而事实上,和不少大学生一样,于斐斐在刚入校时情感受挫。与其他就此在游戏中荒废大学生活的同学不同,她选择了奋发学习。面对“学霸”称呼,于斐斐淡定地说,自己只是拒绝了迷失,做了学习的主人。

特征3:癖

对“学霸”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看似无限的学习任务,强大的能力不可或缺。清华大学著名的“学霸姐妹花”之一的马冬晗便是这样一个制订的高手。

当网络上爆出马冬晗的学习时间表时,那密密麻麻的安排让众网友大跌眼镜,不禁惊叹“比国家***还忙”!这张堪称“神器”的时间表将马“学霸”一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了分钟。

从早晨6点起床到凌晨1点睡觉,“自习大物(大学物理实验)”“微积分”“背单词”“开班会”等各项任务都在这张时间表里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的习惯,她从大一下学期一直坚持到大四毕业,积累的表已有厚厚一摞。用马“学霸”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不想浪费时间”。这样看来,表或许是“学霸”彪悍人生的必备法宝。

特征4:强迫症

马冬晗曾坦言,自己有很明显的强迫症症状。但是,用她的话说,“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不难发现,许多令人仰望的“学霸”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强迫症症状,如严格按照完成任务,容不得分分秒秒的时间浪费,完不成的学习任务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去完成,等等。

其中,不乏一些“走火入魔”的“学霸”,修炼出“见题就做”的至高境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刘志哲用一本全新的《考研(课程)完形填空模拟试题》占座,岂料一天后再去自习室,这本习题集已被完成了大半。这位不知名的“学霸”用黑笔做了60多页试题,还用红笔进行批改,书中多处讲解内容也都有勾画痕迹。

链接:全民“学霸”时代

“学霸”,不只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希望成为“学霸”的学生苦于自己有限的自控力,摇摇头说自己“学习的时候总想玩手机”。于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名学生便开发一款名为“我要当学霸”的手机应用。

这款专治“手机依赖症”的应用上线一周即有10万用户下载安装。当用户开启“学霸模式”以后,每次一碰手机,软件便会跳出提醒:“亲,你确定要退出学习吗?”经过几次劝诱仍然坚持玩手机的用户,必须选择“我不是学霸”,然后确定“接受鄙视”才能退出应用。

同时,用户的网状态会被自动改为:“对不住大家,我又在学习的时候玩手机了,麻烦看见的每人回复一句‘玩的手机’或‘你个二货成不了学霸’,跪谢!”

特征5:恐惧感

根据美国自由大学专业教学主任马克?德雷珀博士的看法,“学霸”的恐惧感主要源于排名的落后,因为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成绩不理想意味着他们的劳动付诸东流,而且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马克博士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位狂热的学习分子,但有一阵子他总是低垂着头,脸上似乎没有任何喜怒哀乐。他为学业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却始终进不了班里排名的前百分之十。

他说恐惧感一直伴随着他,并觉得同学的聪明程度远超他想象,然后开始为“不够聪明”的自己能够进这所精英大学而感到庆幸。然而在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之后,马克博士开始疯狂地写笔记,并利用睡眠时间来学习,把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最后他的成绩终于跻身前列,而那种恐惧感开始被轻松所替代,但他从此一直保有危机意识。

“学霸”到底能在学校起到多大的表率作用呢?也许并不会很明显。在国内,大学生都曾在高考中挤得头破血流,而奋力争取的大学校园生活则意味着多姿多彩的友谊、爱情和体育活动,多数人很难且不愿再回到闷头苦学的日子里。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看到“学霸”成绩所代表的教学成果,也应该看到“非学霸”普遍存在的学习症状。理想的情况是,学校在倡导学生向A+成绩努力的同时,也保证他们无需放弃丰富的个人社交生活。

而此时的学校需要一些担当,它们应该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方法论”,让他们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做到既能玩得开心,也不耽误学业。

文章标签: # 学霸 # 学习 #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