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历史高考试题-历史高考试题如何体现大概念知识和能力

tamoadmin 2024-10-01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2.谁有高中历史排序选择题和解析~多发几道~3.江苏高考历史难吗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答 案 1.D [解析] 本题以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 2.C [解析

1.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2.谁有高中历史排序选择题和解析~多发几道~

3.江苏高考历史难吗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历史高考试题-历史高考试题如何体现大概念知识和能力

答 案 1.D [解析] 本题以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 2.C [解析] 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C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A、D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B项不合题意。 3.B [解析] 本题由图表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知1620—1850年城镇人口增长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故本题选B项。由图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城市和农村人口都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C项错误。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本题D项错误。 4.D [解析] 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5.A [解析] 美国提高白银价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危机,废除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防止白银外流,故本题选择A项。 6.C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信息反映日本陷入中国战争无法自拔,其原因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和***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本题选择C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是在1945年,①②错误。 7.C [解析] 此题是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是民国时期关于“力士香皂”的广告,并且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其广告内容为:“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虚和润,无干燥损虚之弊,敢进一言为介绍。”A项表述绝对,“都”字表述不合理;B项中著名影星代言并不能得出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突出了产品功效;D项中,材料体现不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同程度,“广泛认同”表述不当。 8.A [解析]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亦是比较型选择题。“民国四年”,即1915年;“反抗日本”,即反对日本此时的对华侵略。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A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本身亦表述不当;B项与材料中“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对应;C项与材料中“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对应;D项与材料中“反抗日本”对应。 9.C [解析] 此题是推理型选择题,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进化论认为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导致一些西方教众很难理解和接受。A项说1967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是不恰当的,斯科普斯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说明之前有人接受了进化论;B项斯科普斯讲授进化论,并不代表其反对宗教信仰自由;C项表述客观合理,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材料没有体现出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D项错误。 10.B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答题时注意筛选法的运用,同时注意题意及史实的理解。“弃权”,即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所以不支持,故①合理;20世纪60年代,非殖民化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反对,故②合理;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改变旧的殖民体系,并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故③排除;④牵强附会,材料中的部分国家对《反殖民主义宣言》投弃权票,与“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无必然联系。故排除③④,答案选B。 11.D [解析] 此题是程度型选择题,需要明确作者的主旨,认真甄别,不要断章取义。材料说明,中国领土广阔,历史悠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要放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故D项合理;A、B两项曲解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没有把握材料的主旨;C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12.D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即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需要运用筛选法。很显然,“列克星顿的枪声”是客观史实,不容置疑,排除①,其他三项的怀疑是合理的 13.[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解析] 第(1)问,从“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可知中国监督制度出现较早。从“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可知制定了相关法律,其他行政制度也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可知权力监督起到了规范行政行为、预防腐败的作用。局限性从钱公辅的经历可知监察制度受皇权的制约。第(2)问,对王权的限制从法律的制定、政党制度等角度回答。权力制衡关系主要从议会、内阁权力分配方面组织答案,注意政治的影响。第(3)问,渐进性主要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回答,同时注意材料中相关史实。灵活性体现在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举出材料中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 第(1)问,由“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废止读经”“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可知,变化是从重儒家经典向为共和国服务。所起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第(2)问,由信息可知教材为“”时期的。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对教育的冲击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整体史观。“时代要求”应从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

谁有高中历史排序选择题和解析~多发几道~

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例题:(06年广东文综卷)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例析:按照上述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C。解答此类题时,如果对某项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不清,也可用首尾判断法找出最早和最迟发生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错误项,选出正确答案。

例1.下列有关隋唐史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首创武举和殿试 ④编修《唐本草》

A.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例2.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有关史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②“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日军在旅顺实行大屠杀 ⑤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

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⑤②④

C.④⑤③①②

D.②①④⑤③

例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④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⑤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⑤②①

解法分析对于该类试题最传统和常见的解答方法是将史实的各项大事出现的时间首先写出来,然后作出判断,它的特点是稳重但所花时间多,严重影响解题的速度,不足为取。最为有效的解答方法有三种上,即“始位判断法”、“末位判断法”、“始末判断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解题速度快,效率高,答案也准确。如

例1参考答案A。常规解法是,首先将大事出现的朝代或皇帝写出来,然后做出判断。如①、②、③、④分别出现在隋朝、唐末、武则天统治时期、唐高宗统治时期,于是得出其排列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但该题的最佳解法是“始位判断法”,只要判定①出现的时间最早,其它三个答案则可排除,即可速得正确答案。

例2参考答案D。常规解法是,首先将中日关系的有关大事出现的时间写出来,如①出现在明朝后期(即1565年),②出现在东汉光武帝时期,③出现于1972年,④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辽东战役,⑤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即1944年)。然后排列其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⑤③。但该题的最佳解法是“末位判断法”,只要我们将最后出现的大事找出来就可以了,如在这五件大事中,③是最后发生的一件大事,观察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答案D符合,于是得出正确答案,其它三个答案就没有必要去考虑了。

例3参考答案B。常规解法是,首先将二战中的五件大事发生的时间写出来,如①②③④⑤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941年10月、1941年12月、1942年1月、1944年6 月、1945年5月。于是得出其正确排列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但该题的最佳解法是“始末判断法”,只要我们将最早和最后发生的两件大事找出来就可以了,如最早出现是①,最后出现是⑤,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一个答案B,其余答案则可排除了。

一、填充型选择

填充型选择题与绝大多数的完全陈述式选择题有所不同,其句式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由于它的求答指向不明确,这就给审题带来了难度,同时使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形成干扰项的可能性增大。

例题:(06年全国文综Ⅰ卷)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例析:解此题可用直选法,答案初步可以判断为A,再用排除法加以验证,排除B、C、D,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审明题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求答项和限定语),考生对题干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必须有较全面的了解,并结合选项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排序型选择

排序型选择是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将题干所列内容(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主次大小等)根据题意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其目的在于检测应试者对时空和历史概念的把握情况。

例题:(06年广东文综卷)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例析:按照上述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即可选出正确答案C。解答此类题时,如果对某项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不清,也可用首尾判断法找出最早和最迟发生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错误项,选出正确答案。

三、组合型选择

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早年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它考查的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这种题型的题干一般由求答项和冠之以数字序号的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组成。由这些不同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它们都是按一定关系(同类事件或现象)分解组合而成的。

例题:(06年重庆文综卷)下列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①唐朝门下省 ②元朝御史台 ③明朝提刑按察使司 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例析:解该题可用排除法。本题中唐朝的门下省是负责审核政令的,由此可排除含①的选项;从清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削弱又排除含④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C。也可以从被选项排列组合的特点得知:①②③④中有两项是错误的,其中①④均不管理监察事务,排除后可得出答案。解答此类题时可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四、材料型选择

材料型选择题是学生考试时感到棘手的一种题型,是材料解析题迷你版的“改头换面”。它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引入新材料(文字、图表),创设新的问题情景,然后设计出备选项。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06年广东历史卷)“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析: 解答材料题中的图表题,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该题运用新材料设计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再认知识的能力。拆除北京到大沽口的炮台,显然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之一。因此答案选D。解答好此类题的基础是仔细阅读材料,审清题目要求;其次是认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史学基本理论分析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五、因果型选择

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着的原因与结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其题干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等;另一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题:(06年广东历史卷)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例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然后联系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考虑,不要生搬硬套内外因关系原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内外双重压迫下产生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民企的发展状况。一战期间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而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故正确答案为C项。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必须准确辨析有关概念的含义,其次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六、否定型选择

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即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以“不是”、“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等语为标识。

例题:(06年北京文综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 改善农业环境,实现了粮食自给

B. 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 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 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例析:做此类题采用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的办法最好,即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逐项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或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中B、C、D是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因此不符合题意;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说西亚“实现了粮食自给”是不对的,故正确答案为A。

七、比较型选择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学历史教

例题:(06年重庆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例析:解此题首先可排除D项,因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反帝要求不明确;A、C项与改良派无关,不属共同点,亦应排除,因此答案选B。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八、概念型选择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即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然后让考生选出一个备选项中对这一概念的正确阐释或解释。其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准确的理解是”、“正确的含义是”等。

例题:(06年江苏历史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例析:本题中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蔡伦,隋唐时的印刷技术属于雕版印刷,管形火器“突火枪”是在南宋发明的,A、B、C三项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历史概念是对史实的抽象概括,解答此类题时要善于把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一些隐性的限制词要予以特别重视。

江苏高考历史难吗

江苏高考历史难。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采用的是江苏省自主命题,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彰显了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试题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国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历史的角度,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在从优秀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的同时,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启发考生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科学认识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大势。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题型特点,一是举例问题灵活开放,考察考生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

二是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考查考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引导中学历史在历史概念与历史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三是存在问题有序开放,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题能力,再体现开放性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江苏省高考备考建议:

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要学习多长时间,要复习哪些科目,怎样进行练习等等。

2、合理安排时间:高考备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3、注意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高考备考的基础,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进行运动,保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4、提高应试技巧:除了掌握知识点之外,还需要注意提高应试技巧,如答题技巧、时间管理等,这些都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5、多练习、多复习:高考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需要多做练习和复习,巩固知识点,提高考试水平。

6、积极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考试水平,及时调整备考计划和应试策略。

7、积极心态:高考是一场长跑,需要具备持久的耐力和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保持积极心态,不断鼓励自己。

文章标签: # 历史 # 答案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