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4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一试题及答案详解_2014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考生的能力进行考查。高考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要求有提高的趋势,在试题命制中常巧设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抓住题目所提供的相对较新的信息,并进一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结合、重组、转换或迁移),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学习能力的考查。审题能力的核心要求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审好题才能做对题。如何提高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考生的能力进行考查。高考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要求有提高的趋势,在试题命制中常巧设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抓住题目所提供的相对较新的信息,并进一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结合、重组、转换或迁移),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学习能力的考查。审题能力的核心要求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审好题才能做对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从读、思、练、比、联五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审题先读题,读懂题是审好题、做对题的前提。读要细读,逐字逐句,咬文嚼字;要精读,读出关键点,理清题意。读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在平时下功夫,读考纲、读教材、读资料,提高阅读能力。
1.读考纲。考试大纲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还是我们进行高考复习的指南。深刻领会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实质和精髓,能更好地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读教材。题以书为本,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才是学习考试的根本,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能力要求、试验操作等如果理解得透,掌握得好,就应该能够做出题来。读教材要理顺知识脉络,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近年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回归课本的倾向明显,基础题都占相当比例,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题目不偏、不怪。而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基础题丢分多,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复习时要让学生回到书本上,注意主干知识的积累,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对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普查,查缺补漏,大胆取舍,抓住重点,建立学习内容、分数和学生、时间、空间、措施对应的立体复习计划。
3.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在阅读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二、思
提高审题能力要学会读题后思题。
思要深思,思考题眼所在;要慎思,思考出题的目的所在。功夫就在探寻切口、掌握方法、深入求索的反思上;对审题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反思;对解题规律的反思,对试题变形、变化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落实基本概念、摸索总结基本规律。可以采取“读题目”、“找关键词”、“解释题意”、“画横线”等方式进行专门训练。此外,审题不要一味求快。反思过程就是强化过程、升值过程。通过反思达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解决一种题型,掌握几个规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要看病,更要治病”――要做题,更要分析。做完一道题不能满足于题目的答案,应该多想一想如果改变题目的条件,该怎样解答?解题的方法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种?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尝试新的解题思路?这样,做一道题,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这道题本身。
三、练
生物复习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基本知识、把握基本方法、娴熟基本技能、训练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
做题的目的是检验、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发展思维;以试题为本位,以试卷为本位。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解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练习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练而后知不足,临近高考模拟考试做了很多题,一定要及时改错,不让错误过夜。后期复习会改错的人在考试时会占大便宜。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次做题后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问题已经得到彻底改正,哪些问题尚未根除,又新添了什么问题,从而不断消除生物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四、比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生物的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很多知识点已学过,翻阅课本,每个单元都很“眼熟”,复习的时候难免轻敌。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通过对比来总结归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因此要注意做题后的总结、归纳和强化。首先对题型进行归纳,然后对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行归纳,最好要达到一看题目就能判断出从哪方面入手解题的熟练程度。如在解答单选时,当感觉不止一个正确答案或没有答案时,必须重新仔细审题,并回忆所学的知识,围绕所认为的几个答案或全部选项仔细推敲,找出正确的答案。有的题目可以采取审完题干后,自己先做答案,再将所做答案与供选项对比来确定答案,并注意与自己所做答案相接近的一些选项。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的概念的这种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有的理科生感觉生物要记的东西太多了,那就需要把握记忆的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交叉成结,集结成网,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例如有关蛋白质这方面内容,概念较多,很多学生对其中的关系理不清。如果能将这方面内容制成一张网络图,然后反复去看,看自己根据这种网络图能想到多少相关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就不枯燥了。
五、联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愈发注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也逐渐增多,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去关心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学会将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没有,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因此要善于捕捉与生物学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现象,重视热点问题中的学科知识运用,明确与相关学科、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复习以教材为依托,做适度的拓展。尤其要加强实验变式思维的训练,包括实验材料的变式、实验原理的迁移和变式、实验条件和过程设计的变式、对照实验的设置与变式、实验结果鉴定和表达方式的变式等等。考生在复习中,应该加强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实验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二是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能够分析、解释,根据某些实验条件和现象推测下一步的实验结果,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审题能力是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瓶颈,也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审题能力强,是提高正确答题和答题速度的前提条件;审题能力差或者马虎,是做错题和答题速度慢的原因之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养成熟读、多思、精练、巧比、善联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九种快速解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直选法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据题目衔给条件,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例1: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氧气浓同的密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表:氧气相对值 0 1% 2% 3% 5% 7% 10% 15% 20% 25%O2吸收量(mol)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CO2释放量(mol)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0.05mol
B.氧浓度为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0mol
C.仓库中贮藏苹果时氧气相对浓度为5%时最好
D.贮藏苹果时还可以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解折:本题因为D选项与题干由所说内容无关,可直接连出D项。A、B选项需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可算出。答案:D
二、找题眼法找题眼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作为解题切入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条件就是题眼。
2: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腊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题眼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答案:D
三、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例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教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但以圆形面积图的形式出现,增犬了试题难度。
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圈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从图中不难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期物的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写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然后根据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推理其数量变动情况。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丁因大量被甲捕食,数量将会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数量将增加,乙因甲增加,食物来源充足而数量增加。答案:D
四、联想法有些试题的答案,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4: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 )。
A.O
B.C
C.N
D.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周围”。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联想到植物吸收的是矿质元素,所以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答案:C
五、拟稿法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例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变鬣产生的F2中,雄蜂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B
B AaBb×ab
C.AAbb×a
D.AABB×ab
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必须首先明确雄蜂是单倍体,它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成的,因此雄蜂个体的基因型及种类,应该与雌蜂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相同;雄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与雄蜂本身的基因型相同。然后还得明确题干中提到的“亲本”.不是指F2的亲本(如果是指F2的亲本,直接提F1就行了),而是指F1的亲本。解题过程图解(从F2的个体的基因型开始,逆着基因的传递方向列出)如下:F2:♂AB、Ab、aB、ab ♀AaBb、Aabb、aaBb、aabbF1的配子:♀AB、Ab、aB、ab ♂abF1:♀AaBb、♂abP的配子:♂AB ♀abP:♂AB ♀aabb答案:A
六、图示法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倒6:氧气分子由肺泡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至少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4
C.5
D.10
解析:由题意氧气分子穿过肺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红细胞经过了一层生物膜,至少需穿过5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答案:D
七、筛选淘汰法有些试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准。可以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
例7:基因型RrSs与rrSs的个体杂交后,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 )。?
A.?l︰2︰l
B.3︰1︰3︰1
C.1︰l︰1︰l
D.9︰3︰3︰l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项是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与题中条件不符,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选B项。为求准确,也可单独分析每一个性状,第一个性状分离比为1︰l,第二个性状分离比为3︰1,两个性状结合则为3︰1︰3︰1。答案:B
八、分析推理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例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茵,在产生的子代噬茵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15N和35S,而蛋白质含有氨基(一NH2)和甲硫氨基(-SH),能够标记15N和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DNA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15N和32P的DNA单链。答案:B
九、搭桥法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思维上的鸿沟。需根据生物学搭起思维上的桥梁。
例9:水稻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4、24、24
B.12、12、12
C.12、24、36
D.24、24、36
解析:此题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植物的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寻找思维的桥梁,即体细胞为24条染色体.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均为12条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为24条;胚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其染色体为24;胚乳细胞是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采,其染色体为36。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