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语文200分_高考语文200分官方消息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的思索 以前教育改革,江苏并不走在全国前列,而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别的省市小心翼翼静观其变时,江苏却豪气冲天地站了出来,充当了急先锋,不仅课本统统改头换面,变成了所谓的模块教学,连牵涉到整个社会神经的高考也变得面目全非。高考无小事,涉及到学生、家长、高校、基层高中一线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一场关于教育的博弈,但这场博弈究竟谁是利益既得者,实在让人雾里看花

高考语文200分_高考语文200分官方消息

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的思索

以前教育改革,江苏并不走在全国前列,而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别的省市小心翼翼静观其变时,江苏却豪气冲天地站了出来,充当了急先锋,不仅课本统统改头换面,变成了所谓的模块教学,连牵涉到整个社会神经的高考也变得面目全非。

高考无小事,涉及到学生、家长、高校、基层高中一线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一场关于教育的博弈,但这场博弈究竟谁是利益既得者,实在让人雾里看花,捉摸不透。

08江苏高考方案出来之前,教育厅其实已经通过媒体放出了风来,其复杂的操作性,招致社会的一致质疑,但最终还是没有阻止这个“怪胎”的横空出世。仔细研究这个方案,让人哭笑不得,只能说这是那些成天躲在办公室或者长年在国外考察的自以为是的所谓专家的“一场臆想的天外飞仙”。

《08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这样表述的:“总体体现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具体为:1、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2、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3、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综合素质;4、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精神当然是好的,原则也被描述得够理想化,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案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得那么漂亮。

一、所谓“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改的本质精神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高考既然是指挥棒,理应也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贯彻执行者,如果高考的导向仍然是有利于应试教育,那刚刚起步的新课改必将无果而终,一切试图扭转当前教学现状的努力也将最终化为泡影。

《08方案》总的方案是“3+学业水平测试”,3即语、数、外,各门分值高达200分,且选修物理和历史的,分别在数学和语文上加试50分选做题,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而因为其它的两门选修科目因为只被粗略地分为A—E五个等级,谁轻谁重,哪些科目对获取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显珍贵,大家都掂量得出,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五门科目的厚此薄彼,最后只是埋头于语数外的题海中,为了这三门的650分废寝忘食。而其他的两门选修科目因为只有大致的等级,学生肯定不会给予充分的重视。于是素质教育照旧成了一句空话,所谓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统统被最后仅剩下的语数外考试活生生地一刀切,成了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流水线产品。

原先的高考时间是集中在6月份的7、8、9、10四天,必修科目以文综、理综的形式在高三上学期考完,这个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集中精力备考高考科目。而现在的《08方案》中的考试时间被活生生地拆成三段:

第一阶段,必修的会考在12月9日全省统一考试,分两类,一类是必修5门,一类是选修2门(指定选修是物理或历史,其它为自主选修,只有四种即物化、物生、历政、历地。选修之外为必修);

第二阶段,选修的2门在高三上学期期末进行,同时进行必修5门的第二次考试(不及格或不满意);

第三阶段,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英语;6月8日上午,数学。

这样的安排试图为社会一直诟病的“一考定终生”拨乱反正,可事实上,新方案仅仅将两门选修科目提前一个学期考完,五门主科仍然都只有一次考试的机会,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与平时成绩挂钩的选拔机制,而且每次考试都性命攸关,与最后高校的录取紧密联系,科科次次考试都有极强的选拔功能。不言而喻,《08方案》不但没有拨乱,减轻学生的负担,可笑的是,矫枉过正,一方面更加剧了“一考”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考试负担,使学生在最后的半年里始终处于每一门关乎未来命运的考试中。

关于必修会考,以单科形式一天要考七份卷子(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其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值得严重的怀疑。

而最终的本科录取因为对必修会考起码有两门C级以上要求(本一更多,且各个高校可能对会考等级还各有具体的更高要求),必然导致没有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或者担心考的等级不够将来志愿学校的要求的学生,会选择在第二阶段再考一次。这样一来,相对于很多学生,大量的精力被牵制在必修会考的等级中,而无法集中精力备战最后的三门科目。

如此密集的考试安排,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如何再叫学生抬头看世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叫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看起来这个方案不仅不会起到“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提高综合素质”的愿景,并且似乎与预想的目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此外,最后一个学期只剩下语数外三门,语数外的师资怎么安排?其他的物化生、政史地老师在又该做什么。学生每天都只面对这三门,科学合理么?不把他们逼疯才怪。

二、所谓“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理所当然要通过一定的区分度来为高校输送合格优秀的生源。自从77年恢复高考后,高考制度历经坎坷,并且在这个强调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年代显得越来越步履蹒跚,但始终不可否认的是:没有高考,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没有高考,就没有许多人的今天。高考30年来,为高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各种人才。可以说,高考的直接使命就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然而《08方案》显然有违这一使命。

首先,选修科目规定理科必选物理,文科必选历史,也就是说只有四种组合:物化、物生、历政、历地,完全致学生的个性和大学的某些专业性质于不顾,打个比方:对一个有学医或从事生物工程倾向的学生,他最佳的选科组合应是“生物、化学”,设置医科或者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也肯定倾向于选拔这种组合的学生,然而《08方案》根本不设置这样的组合,如何有利于高校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并且定物理和历史为必选科目,依据又何在?

其次,选修科目只有A—E五个等级,非常粗糙,按成绩划定前10%为A级,前10%—25%为B级,前25%—55%为C级,前55%—85%为D级,后15%为E级。问题来了,假设满分是150分(具体分值方案没有明确),如果前10%的第一名学生考了150分,最后一名学生考了130分,分差虽然达到20分,但最后一名和第一名一样都是A级,对于一些重点大学来说,是否还能录取到真正的尖子生值得怀疑。

第三,真正有分数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稍加比较,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是对文科生有利的:三门中,语文、外语占了两门。如果高校某些专业文理兼收,显然文科生要占相当的“便宜”。而对国家更需要的理科生却是很大的打击,可以预见,如果这个方案持续若干年,等大家都摸出门道,势必造成大量学生选报文科。

第四,《08方案》活生生地把本应是一个整体的五门科目拆成两个阶段考,两种记分方式,有的聪明学生在理化生上优势明显,但语文、外语相对是薄弱科目,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他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两门选修把总分提高上去,但现在的模式是他选修再好也只可能是A级,而语文、外语也许足以将他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这样的模式,高校选拔的人才也许只能说是语数外的人才。

三、所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

本人一开始就说过,高考无小事,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在中央明确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江苏提出“两个率先”口号的历史时刻,新方案更应注重承上启下,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考上的大跃进贻害的也许是一代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中央早就指出一切工作要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当初这个方案放出风来的时候,就招来一切有识之士和还懂点教学的人的一致反对,家长学生也怨声载道,和谐社会出现了不和谐的高考方案。可就在这样的一致反对声中,这个怪胎还是呱呱落地了,其寿命究竟会持续多长时间,我拭目以待。

文章标签: # 学生 # 高考 #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