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锡金历史高考,锡金历史简介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消失的邻国“锡金”现状,带你看看一个真实的锡金2.锡金王室一直流亡在国外,还有可能复国吗?3.锡金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还有机会独立吗?4.无锡历史故事哥哥姐姐,求解答!5.锡金是什么时候被印度吞并的6.南亚三个内陆国家是 锡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藩属国,后来被英国人占领,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属地, 国土面积大概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国起,有300多年的独立王国 历史 。 然
1.消失的邻国“锡金”现状,带你看看一个真实的锡金
2.锡金王室一直流亡在国外,还有可能复国吗?
3.锡金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还有机会独立吗?
4.无锡历史故事哥哥姐姐,求解答!
5.锡金是什么时候被印度吞并的
6.南亚三个内陆国家是
锡金,原名哲孟雄,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藩属国,后来被英国人占领,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属地, 国土面积大概为7000多平方公里,自建国起,有300多年的独立王国 历史 。
然而, 1975年,常以南亚大国自诩的印度对锡金悍然出兵, 罢黜锡金国王,最后成功吞并锡金,并将其纳入自己属下,名为锡金邦,就这样,一个主权国家从世界地图上彻底消失。
印度号称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拥有10多亿人,而锡金不过是个拥有60万人且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 留着锡金还可以当做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 然而印度拿下锡金就意味着已经将自己的战略前沿要地暴露在他人面前,况且这样做,还可能引火自焚,引起国际 社会 的不满。
那么印度为何要冒着违背人道主义且可能被国际制裁的风险,作出吞并一个主权国家这般冒天下大不违的事情呢?
1888年,英国通过隆吐山战役,逼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于1890年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 《中印藏条约》 ,通过此条约,英国彻底控制锡金。
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委任约翰·怀特进驻锡金并为锡金政务官,刚上任的怀特对锡金的地理地貌和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勘探, 紧接着便引来大量尼泊尔人移民进入锡金, 目的就是让这些尼泊尔人开垦荒地,为自己种植粮食。
这些殖民者只顾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管别人的死活, 英国往锡金引进大量的尼泊尔人唯一的好处就是促使锡金的农业确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但 社会 问题也非常严峻。
尼泊尔人的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原先生活在这里的雷布查族人和菩提亚族人的生存空间,他们才是正统的锡金人,对锡金有着高度的国家认同。
但随后几年时间, 尼泊尔族人迅速成为锡金的主要民族, 而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成为了少数民族,所以导致后来的锡金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这些从国外来的移民自然没有建立起对锡金的深厚 情感 , 只要谁能提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就选择向谁靠拢, 后来也就给了印度吞并锡金可乘之机,这点我们后面会具体讲到。
1918年,英国人将内务政权还给锡金国王 塔希·纳姆加, 但外交及其他方面还是由英国人代为管理,但至少国王可以对自己的臣民行使一定的权利,所以纳姆加对锡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得到一定改善。
这里提及一下印度,印度早在18世纪就成了英属殖民地,二战期间,印度圣雄甘地带领着印度人解放了思想,开始萌发独立意识, 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就减弱了, 1946年印度各地都爆发了反英运动,英国人为了迅速摆脱危机,最终便同意了印度人实行独立自治。
按道理,同样遭受过殖民者掠夺的印度应该对自己的邻国锡金表示同情,然而 刚从昔日强国英国手下独立的印度人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霸王之气, 所以也以老大的身份傲视整个南亚,不仅不同情锡金,反而对锡金有了非分之想。
问题就出在, 当时英国将锡金列为英属殖民地的属地, 这让很多印度人认为,既然你曾经是我的属地,那么现在也应该成为我的一部分,曾经都是在一个大锅里吃饭长大的,那么现在也应当不可分离, 印度人将自己的思想凌驾在锡金之上。
印度独立后,锡金也向英国人求情,希望够能当家作主,但英国人不准,锡金仍旧是英国的一个自治领, 后来英国将托管锡金的权利交给了印度, 但阿三认为自己才刚刚独立,这个时候动手吞并锡金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便和锡金国王签订了《维持现状条约》。
按国土面积和人数来看,印度也算是南亚的一个大国,所以锡金人觉得傍上印度这个大腿,自己终于可以迎来稳定建设自己国家的时刻,然而印度并不这么想,印度高层一致认为, 为使自己将来在吞并锡金的时候让其反抗不那么激烈,所以现在就应该将势力渗透入锡金,并让锡金对自己产生依赖。
英国人走后,印度便开始用自己“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照耀整个锡金, 锡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后受到印度影响,越来越多的锡金人开始萌发主人意识,便要求锡金国王进行改革,迫于压力,锡金模仿印度也成立了国大党。
这下锡金便有了两大敌对势力: 一个是主张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大党,一个是权力欲超强的锡金王室。
印度先是扶持国大党势力,让其有与王室斡旋的资本,随后选择隔岸观火,怂恿这两大势力进行斗争, 坐等谁弱帮谁,1949年6月,印度的计划如愿得逞,锡金国内爆发内乱,处于弱势一方的锡金国王被迫向印度求援, 尼赫鲁趁这个机会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拉尔成为锡金首相, 虽然首相只是辅助国王执政,但名义上,国王的大部分权利都落入到了首相手中。
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对锡金高级行政长官进行委任,不管怎么讲,锡金也是一个主权国家,按照现行国际法则,印度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印度为促成行为合理化, 于1950年12月逼迫锡金王室与自己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 目的就是让锡金主动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的,这样也就不会让自己落下一个侵犯他国主权的骂名,锡金就这样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实际上印度吞并锡金之心已昭然若揭。
1968年,新上任的锡金国王为维护王室利益私自罢黜印度委任的首席行政长官并要求印度废除此前签订的和平条约 ,此行为引起锡金国大党和印度的不满,于是反印和反王室这两股势力在锡金首府甘托克展开了正面对决, 印度军队又入境镇压导致大规模流血事件。
在此次暴乱中, 印度共击毙锡金民众大概6万多人,还逮捕了3000多名要求摆脱印度控制, 实现独立的激进分子。
经此一役,锡金国内的激进独立团体几乎全军覆没,这也为印度接下来吞并锡金打足了基础,后来印度觉得锡金王室的存在对自己的进一步行动确实是种障碍,于是 1973年,印度故伎重施,派军队攻进锡金国王府邸,囚禁了锡金国王,强行对锡金进行军事管制。
但印度的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在 1974年9月,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锡金列为自己的一个联系邦, 并决定在印度两院为锡金增加一个议会席位。
印度这种未经事先协商,便私自将锡金纳入印度邦属的行为遭到锡金国王和民族党的强烈反对,于是印度在 1975年又军队开进锡金, 这次不是囚禁锡金国王,而是将其直接罢黜,锡金国王见大势已去,索性卷资逃往了美国。
同样为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 印度还在锡金搞了一场所谓的公投, 其实不管公投结果如何,印度对锡金的控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此次公投中,属外来移民的尼泊尔人“立了大功”。
国大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尼泊尔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投了赞成票, 而原先世代生活在锡金,是锡金真正主人的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却沦为少数民族,在此次公投中影响力微不足道。
但由于雷布查族和菩提亚族人对锡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国家成为印度邦属的事实,于是一部分首鼠两端的锡金人便开始在自己的办公之处立起我国的国旗, 希望加入我国,目的就是让我国出兵帮助锡金赶走印军。
然而,当时真正执掌锡金政权的是锡金国大党,所以,以这些 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党的行为根本就不能代表国家行为, 我国自然不能同意。
其次,这是锡金人在自己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才提出的决定, 关于其忠诚度还有待考量, 如果我国贸然接受这些人的请求出兵援助锡金,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与此同时, 我国也会面临战争扩大的风险, 因此不能同意。
但事后,我国也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动,作为邻国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首先,印度对锡金的统治和占领其实是循序渐进的,并不是突然出手, 比如最先印度就逼迫锡金签订和平条约,让锡金承认印度在锡金的行为是合法行为, 虽然这是一种被迫行为,但在当时整个国际上看来这却是锡金自愿行为。
而且后来印度在彻底吞并锡金之前还举行了一次公投, 按照公投的结果显示有大部分人愿意(实际由印度在其中干预)加入印度,就像后来英国脱欧一样,其他国家想干预此事也就没有了口实。
其次,纵观当时的国际背景, 美苏冷战还尚未结束, 当时整个国际也被分为 社会 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而且谁也不含糊谁,印度又实行的是骑墙外交策略,即两边都讨好。而美苏为了控制印度,都在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上,美苏两国不可能站出来支持,因为这是违背道义的,但这两个国家 谁也不愿意站出来指责,因为不管是谁充当出头鸟,都可能将印度推向自己的敌对面, 况且当时的联合国几乎都由美国控制,所以很多国家针对此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主要的是,美苏两国刚在越南战场进行了一次角逐,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美苏两国刚从越战泥潭中走了出来, 不可能马上卷入到处理印度的事情当中,而当时我国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处理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件事情。
第三可能就是关于锡金的自身原因,锡金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但由于其国土面积实在过于狭小, 人微言轻,锡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在不足为道, 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锡金主持公道,这也很正常。
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谓的人道主义和国际规则秩序,也几乎是为弱国制定的, 就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规则的制定者从来就不是穷人,锡金的灭亡也刚好体现了这一个道理。
“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保证自己不被欺负,就得先确保自己拥有发达的肌肉, 地位和脸面都是靠实力争取而来的, 而不是主动示弱,祈求他人怜悯得来的,这就是我国为何要突破某些国家重重阻拦,不遗余力的发展自己的实力的根源所在。
锡金人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印度每年的财政支出都会向锡金邦倾斜,但锡金人仍旧很难建起对印度的认同感, 一方面是因为抵抗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锡金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 和印度人信奉的主流宗教即印度教在教义或习俗语言方面都有很大的出入,宗教信仰不同,怎么可能会打成一片?
国家如果没有力量,人民的生活怎么可能得到保障? 锡金因为自身能力太弱,被印度吞并,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不得不听从印度人的安排,虽然很可悲,但也很无奈,真理,永远都在大炮射程之内。
消失的邻国“锡金”现状,带你看看一个真实的锡金
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极大地震撼了周边国家,尤其是不丹政府。不丹和锡金很相似,国小力微,严重依赖印度,不丹政府也试图摆脱对印度的依赖。
不丹简史
不丹和锡金一样,属于藏文化圈,现在不丹的主体民族不丹族就是藏族和当地土著的混血,不丹的梵语意思就是西藏边陲。
633年,**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统一后的吐蕃扩张到了现在的尼泊尔和不丹,势力向南到达恒河流域。吐蕃王朝灭亡后,当地藏族分裂成不同的部落。
1616年,西藏僧人夏仲·阿旺南杰因教派斗争失败,离开西藏,南下不丹传教。进入不丹后,夏仲·阿旺南杰击败各方力量,于1637年统一了不丹。统一后的不丹仍向西藏进贡。
不丹人拥有藏族能征善战的精神,在18世纪时先后占领了莫卧儿王朝的库奇比哈尔和阿萨姆邦,扩张势头正盛的不丹人很快被英军击败,不丹被迫把库奇比哈尔和阿萨姆邦割让给英国。
1865年,英国人胁迫不丹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开放海关和免除关税等。并把2000平方公里的杜阿尔斯平原割让给英国,英国每年支付五万卢比津贴。
不丹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丹失去了扩张能力,现代版图基本形成。
不丹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英国引进大量尼泊尔人到不丹种地,目前尼泊尔人成为不丹第二大民族。
1947年,英属印度殖民地土崩瓦解,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的主要遗产。
1949年,印度同不丹签署《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没有印度的同意不能修改该条约。
而且只有在印度的允许下才能从印度或通过印度购买武器。该条约让不丹丧失了外交和国防的自主权,等于把国门完全向印度打开,不丹成为印度的私家花园。
直到2007年,随着印度对不丹的全面把控,印度才删掉不丹对外关系需要受印度指导的条约。
虽然更改了条约,但不丹对外关系依然受印度的影响,加上不丹的独立主义外交思想,目前不丹是我国邻国中唯一没有建交的国家。
1958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不丹时宣布任何国家进攻不丹就是进攻印度。
印度需要不丹
中国和不丹边界地势险要,加上冲突的 历史 ,印度想依靠不丹掌握地理优势。
不丹位于印度东北部,印度本土和东北部只有一个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印度东北部一直存在分裂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失败后大量逃往不丹,印度想利用不丹优越的地理位置夹击他们。
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严重不足。而不丹河流密集,落差大,适合建立水电站,印度帮助不丹建立大量水电站,大部分电力出口到印度。很长一段时间,不丹出口到印度最多的产品就是电力。
不丹依赖印度
从1961年不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一直依赖于印度的资金支持。印度几乎参与了不丹所有的大型建设活动,没有印度,不丹很难开展经济建设。经济落后加上内陆国的封闭,使得不丹严重依赖印度。
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内陆国,不丹经印度出口第三国的产品享有免税政策。
除了经济,印度为不丹留学生提供大量奖金,印度成为不丹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
不丹的反抗
在不丹独立之初,不丹就意识到和印度走太近的弊端。1956年不丹首相就提出,不丹把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且希望一直保持独立。不丹历届政府都试图摆脱印度的影响。
不丹在独立后和印度最大的分歧就是允许印度东北分裂分子进入本国,因为这些印度分裂分子驻扎在不丹边境,平时在印度打游击战,印度围剿时又退回不丹。
给印度造成较大的破坏。不丹考虑自身独立问题,一直不让印度军队进入本国围剿武装力量。最后在印度的施压下,不丹才把武装分子赶出不丹。
尼泊尔人问题,尼泊尔人在不丹被称为洛昌族,意思是南方人。是不丹的第二大民族,不丹人不善于耕种。在殖民期间,英国人把尼泊尔人引入不丹南部平原。
在20世纪60年代,因不丹缺乏劳动力,而且边境管理松散,大量尼泊尔人移民不丹,尼泊尔人一举成为不丹的第二大民族。
在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后,不丹也有被吞并的可能。锡金就是因为尼泊尔人过多导致主体民族被更换,公投时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加入印度导致。
不丹开始决定清除境内的尼泊尔人,驱逐1958年后到达不丹的尼泊尔人。尽可能减少尼泊尔人对不丹的影响。
印度可能吞并不丹吗
吞并不丹的阻力很大,不丹和锡金的情况完全不同。锡金1975能被吞并是因为锡金政府已经完全被印度控制,有印度驻军。
在1949年时,印度政府还安插一个印度人到锡金做首相,锡金政府完全被印度控制。且尼泊尔人占锡金总人口的75%,土著居民藏族反而占少数。举行公投时,绝大部分尼泊尔人同意加入印度。
不丹的情况就不一样,不丹人现在还是土著居民占主导地位,尼泊尔人仅占35%,影响力较小。
因有前车之鉴,不丹政府不允许印军进入国境。
国际的反对,虽然印度能控制不丹,但不丹人对印度没有向心力,想要吞并不丹必须依靠武力,这必然遭到国际 社会 的反对。现在印度已经能牢牢把握不丹的经济和外交,武力吞并得不偿失。
印度东北存在大量反政府武装,如果吞并不丹,不丹人将可能和其他分裂武装汇合到一起,造成更多地区的分裂。这是印度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结语
作为一个只有两个邻国的贫困内陆小国,不丹很难决定自己的命运。严重依赖印度却又想保持独立,但这又谈何容易,印度每一份馈赠都是标好价格的。但印度想吞并不丹也很难,控制不丹可能比吞并收益更多,印度也乐于保留一个为他站台的小弟。
锡金王室一直流亡在国外,还有可能复国吗?
1、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北面是中国西藏,东面是不丹,西面是尼泊尔。多山地且地势较高,几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总人口约72万。
2、现在的锡金属于印度的一个邦,早前被英国入侵成为“保护国”,英国退出后,又马上被印度吞并。
3、锡金的民族构成是传统居民:绒巴族(亦是:雷布查人,叫法不同),王室所在的锡金族(菩提亚人),以及尼泊尔人,印度移民等。
4、 历史 上锡金是吐蕃的一部分,绒巴族是最早的锡金居民,锡金族的祖先来自我国西藏的康巴地区,他们都是我国藏人的分支后裔,与藏人渊源极深,风俗习惯、信仰各方面都是一样的。
5、但是想不到的是,在锡金人口最多的居然是尼泊尔人,他们多数是后来大量移民到此,人口比例已占到75%,锡金其他各族已经沦为少数民族。
6、为什么在锡金有那么多尼泊尔移民?则要问问英国。他们入侵尼泊尔后,便鼓励大批尼泊尔人来此开发生产,从事林业伐木工作。
7、一个并不大的地方,却有着11种语言,除了官方语言英语,还有尼泊尔、雷布查语、不丹语,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方言。
8、向来被称为“山顶王国”,因为他们几乎是被喜马拉雅山脉环绕的,比较著名的有 - 干城章嘉峰,有5个峰顶簇拥,是世界第三高峰。
9、首府甘托克,其实就是“山顶”的意思。城市建在山上,海拔1700米,这里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为城市,因为大部分都是原生态的农村特色,人口三万多人,依山而建,更像是村镇。
10、因为尼泊尔族人数众多,印度教在当地颇为流行(尼泊尔人多信印度教);但正宗的锡金族人是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才是锡金的精髓所在,甘托克人也有和我国蒙、藏族类似的“献哈达”的习俗。
11、冬巴酒是这里的特色佳酿,是用粟米酿制而成,放在竹筒做成的容器内,喝的时候用专门制作的竹滤管,这样就能自由吸取,而不会喝到米粒。
12、地处山区,森林是这里最大的资源和依赖,锡金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林业,那里的木材品质较好,很适合造木浆。同时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建造水电站,整个锡金邦的各种规模水电站共21座。
13、在甘托克,乃至整个锡金邦,人们都很喜欢种植小豆蔻,事实上锡金是主要的小豆蔻产区之一,产量放在全球范畴都是算蛮高的。
14、工业上,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仅能制造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无法自行生产更多的消费商品,更别说重工业方面的发展。
15、据说在锡金有很多甘地雕像,此言非虚,在甘托克的大街上就能看到,而且有不少游人合影。
16、锡金邦的经济现状,就整个印度各邦而言,可以说是最富裕的邦之一,但这种人均GDP的富裕跟锡金面积小、人口少有很大关系。
17、我国直到2005年才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地图上不再将锡金标注为国家,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放弃承认锡金国家主权地位的。
18、锡金邦非常封闭,现在短视频如此风靡,也很难看到锡金的生活影像,因为即使是 旅游 去往那里,也需要到印度后再申请通行证,而中国公民,如果要到那里去 旅游 ,几乎是不可能。
19、印度不仅对锡金邦“管得紧”,更是软硬兼施;因为担心锡金会脱离出去,于是每年都会给出一笔数目可观的补贴。
20、我国的乃堆拉山口,曾是连接我国亚东和锡金甘托克的重要商贸通道,也是当年繁盛的“茶马古道”的一部分。现今因为印度方面的原因,边贸发展已经停滞。
21、锡金末代国王,自从王国被印度吞并后,就一直流亡美国;而且,末代王后也是个美国女人。
锡金是如何被印度吞并的?还有机会独立吗?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国家同样也适用,从历史上来看,大国的崛起,一定会付出很多的代价,而一些小的国家生存更艰难,可能会被吞并或者直接灭亡。这些小的国家的统治者和王室,能眼睁睁看见自己的国家灭亡或者被吞并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些王室和贵族们往往会选择去海外进行躲避,在海外努力地进行抗争。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重新崛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锡金王国。锡金王国是一个世袭君主制的国家,锡金王国曾经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小国,与西藏,不丹和尼泊尔相接壤。国土面积只有7096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几十万。总人口加起来还没有,现在中国的一个省的人口多。据传在古代的时候,锡金王国其实是属于中国的,后来在1975年的时候被印度灭亡,目前锡金属于印度的一个邦。
1975年,印度军队进驻锡金王国,同时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并将国王软禁起来。同年的4月10日,印度操控锡金议会,废黜了国王。4月14日,印度又操纵锡金举行了一个?全民投票?,因为之前的时候有很多尼泊尔人进入锡金,所以全民投票的结果是,锡金公民?自愿?申请加入印度。印度就这样把锡金变成了它的第22个邦,锡金王国正式被印度吞并,宣布灭亡。锡金王室不甘这样的结果,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逃向美国度日。
1982年的1月29日锡金国王在美国去世,王储继位,成为锡金第13代国王,并且向世界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他在努力抗争着,但是世界其他国家都默认锡金王国被印度吞并,都认为锡金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2003年的时候,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友好的访问,他代表印度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那么中国作为回报,则表示中国政府承认,希金是印度的一个邦。中国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王国的国家了,2003年开始,默认锡金被印度吞并。2005年中国出版的地图让就不再有锡金这个国家,也不再承认锡金是个主权国家了。2005年之后,我们的地理课本上就再也没有锡金这个邻国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对锡金王国的承认,目前为止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承认了。
锡金老国王的去世以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承认锡金的独立主权地位,这让锡金的复国之路变得异常黑暗,看不到任何希望。那么锡金复国为什么那么困难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锡金实在是太弱小了。不管是从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袖珍小国。尤其是它的邻国都是比较强大的大国,所以就像锡金这样的小国非常容易受到侵略。1700年的时候,尼泊尔入侵锡金。爆发了战争,当时的乾隆皇帝两次出兵帮锡金赶走了侵略者。谁知道这时不丹也出兵锡金,这样一来锡金毫无招架之力,腹背受敌,让本来面积就小的国家又丧失了大面的土地。想要复兴国家,一定要有强大的军队,足够的财力,足够的物质支持。但是锡金面积如此小,人口还比不上中国一个省的人口多。根本没有可能组建起强大的军队,而且锡金的地理位置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样的地理位置,其实也并不是特别适合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更不可能拥有强大的财力,用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话来说,除非他家有矿。而且这样的地理位置可能发展农业也是比较困难的,更加不用提充足的物质储备了。在这一点上看,锡金复国确实是没有希望的。
第二个,锡金的人也默认了自己是印度一个邦的事实。锡金60多万人口,其中尼泊尔族占到了总数的75%,雷布查族占13%,锡金版族只有16%。这样的民族成分,让锡金族在自己本国的话语权变弱,几乎就快要失去对锡金的控制权。而印度在将锡金纳为为自己的一个邦之后,对于锡金邦的帮助,要大于对其他邦的帮助。这也是人心拉拢的手段,对于人的控制,最有效的就是磨灭他的思想。流亡在海外的王室们,对于国家的复兴。没能做出实质性的动作,而留存的锡金族人,由于人口太少,没有任何作为,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接受印度的援助。时间慢慢的过去,人们慢慢接受国家灭亡的事实,复国的愿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第三个,印度太强大了。现在的印度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经济飞速增长。人口超过13亿,拥有140万的军队,是一个区域性的大国。这样对比来看,锡金根本不值得一提,现在想要复国的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对锡金虎视眈眈的不止是印度,还有尼泊尔和不丹,这两个国家也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锡金灭掉。
第四个,没有获得联合国的支持。如果锡金想要复国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大的靠山。然而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锡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1975年印度吞并尼泊尔的时候,联合国也没有过问。到现在为止,大家几乎已经快忘了这个事情,在现今的世界,人们只关心现在和明天,不会有人想把40年前的旧事重提。所以综合来看,锡金想要复国的想法恐怕是不大可能实现了。
无锡历史故事哥哥姐姐,求解答!
这又是一个弱国无外交的问题,可怜的锡金,其实,从始至终这件事情都不是锡金的错,这个最可怜的、最无助的国家,在各大国的争论中,亡了国,实属无奈。在这个世界上,弱国就只能被欺负,联合国也变成了摆设。其实,也不是大国之间是,人和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也是如此,只是利益形式的大小不知道而已。
话说,从历史角度上看,这锡金本是大清的一个附属国,像曾经的日本一样,奈何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散了那些原先从属于中国的附属国(这里插一句,这个附属国也是说着好听,在历史上这些附属国除了对我们俯首称臣、拿走我们的资产外,真的没干什么对我们好的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锡金也和印度、中国一样不再是一个被殖民的国家,但是
,不同的是锡金并没有和中国一样宣告独立。
这锡金与印度、中国、不丹、尼泊尔接壤,当时的印度提出要兼并锡金,锡金国王也曾顽强的抵抗,但是这也的一个小国家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更何况,当时的印度继承了英国巨大多数的殖民资产,还有苏联、美国的鼎力相助,
又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弱又与苏联和美国闹翻,更是没有办法帮助锡金,这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没有无奈之举。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在2005年承认了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是什么时候被印度吞并的
无锡作为历史古城整整已有3500多年了。 无锡城市建设(9张)纪念泰伯名胜古迹有城里大娄巷内的的泰伯祠堂(解放后被毁)、锡山泰伯殿、梅村泰伯庙及鸿山泰伯墓道。在泰伯殿堂上高悬“至德无上”四个大字,他的功绩真可谓:“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杯万古江南”。孔子曾称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卒后传子周武王,于殷趄第31代国君纣辛32年(B.C.1123年),武王灭纣,并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现今锡山市阳山,又名安阳。
春秋时期,吴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上、军事上也十分强大。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唐、宋时期,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
无锡摩天江湖(20张)明清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米市:早在元代,无锡已是邻近县上交漕粮的集中地。明代,由于兴修水利和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的推广,无锡粮食产量稳定,无锡之米与苏杭之帛、淮扬之盐、浮梁之瓷、温州之漆相提并称。至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不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主要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至雍正、乾隆年间,无锡米市已初具规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纷麇来,浙东籴贩,麇不联樯”。布码头:随着无锡米市的形成与发展,北方地区,特别是苏北淮扬、高宝湖等产棉区的棉花由购米船队运至无锡,无锡乡间棉纺织业十分兴盛。所以,无锡尽管不种棉花,但四乡农村几乎家家有纺机,户户织棉布。明弘治年间,无锡北门外莲蓉桥南,已形成布列成行的布市。“坐贾收之,拥载而贸于淮扬高宝等处,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明末清初,布码头一度衰落。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再度兴起,全县织布木机有4~5万台,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各地布商云集无锡,从北栅口至北塘,形成绵延数里的布市。乾隆年间,无锡每年经销的土布达700~1000万匹。无锡有“布码头”之称,与汉口的“船码头”、镇江的“钱码头”,并称为长江“三码头”。
民国时期,无锡的产业工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上海的工业基本由无锡人把持,上海滩有无锡人掌工商业,宁波人掌金融业之说法。
历史沿革
商末(前十二世纪)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三让天下,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开创了姬姓诸侯国吴国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县城位于今崇安区(原无锡县城西门内侧),属会稽郡,自此至今2000多年之间无锡城扩建多次,但未有迁动。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为无锡侯国;征和四年(前89年)复为县,属吴郡。王莽9年改名为有锡县, 梅里古都 至德名邦——无锡梅村东汉光武25年复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
宋代属于常州,隶属于两浙路,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常州、两浙西路。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6日),秦毓鎏在无锡起义,成立锡金军政分府于原金匮县府,辖原无锡、金匮两县;秦毓鎏被推为总理,继称总司令。
1912年1月20日,锡金军政分府实行军民分治,成立无锡县民政署。5月,锡金军政分府奉命撤销,无锡县民政署成为无锡县最高行政机关,直属苏常道。11月,无锡县民政署改为无锡县知事公署。
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1934年12月-1937年11月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一度改为第二区)区政府、专员公署驻地,下辖无锡县、吴县(苏州)、武进县(常州)、江阴县、常熟县、昆山县、宝山县、吴江县、太仓县、嘉定县共10个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5日无锡沦陷。
1940年9月,成立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下辖吴县(苏州)渭黄等多个自卫会。
1941年2月,县、区自卫会撤销正式成立无锡县政府,下辖无锡全境以及江阴、 骑行太湖(36张)常州、苏州的部分地区,无锡县政府隶属于江南第二行政区;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多个抗日民主政权。
1949年4月23日22时左右,人民解放军29军第87师先头部队经梨花庄占领无锡火车站。23时,87师260团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从光复门入城,无锡宣告解放。无锡解放后析出无锡县城和附近郊地置无锡市(后武进县马迹山地区划入),其余乡村地区仍属无锡县,市、县同城分治(后成立锡山市后治所迁往东亭镇)。
1949年4月26日,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命令,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简称“苏南行署”)在无锡宣告成立,并确定无锡市为行署驻地、行署直属市。
1951年10月27日,经苏南行署批准,无锡市建立8个区,各区成立人民政府,区名按一至八顺序排列。其中第一至第五区为城区,第六至第八区为郊区,原郊区办事处撤销。
1952年7月,第六、七、八3个区合并为第六区。
1953年1月1日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第八共8个区。
1955年7月12日,第一至第五区分别改名为崇安、工运、南长、西新、北塘区,原第六区设立郊区。
1958年6月16日,5个城区合并为3个城区。由此无锡市基本形成了四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个城区和1个郊区(滨湖区);工运区所辖地区分别并人崇安区和南长区。西新区所辖地区分别并人北塘区和南长区。1960年设立太湖区。1963年太湖区更名为郊区。1968年崇安区更名为崇武区,1978年复名崇安区。
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1958年8月25日, 古运河畔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地区的江阴县、无锡县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代管。市区辖崇安、南长、北塘、郊区4个市辖区。无锡市共辖3县4区。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无锡市共辖2市1县和5区。
1994年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无锡县坊前镇所辖的金桥、群星、同心、春丰、春潮五个村,新安镇所辖的西宅、过家桥、宅基、金华、旭明、高浪度、东裕七个村,梅村镇所辖的荆协、荆同、香一、齐心、高田、北张、联心7个村划出合并设立金梅乡,金梅乡和无锡县的硕放镇、胡埭镇划归无锡市郊区管辖。
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华夏第一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太湖广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锡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泾、东湖塘、港下、羊尖、安镇、查桥、厚桥、荡口、甘露、鸿声、后宅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堰桥镇。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划和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将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区人民政府驻河埒镇。无锡市共辖2县(市)6区。
南亚三个内陆国家是
锡金是在1973年4月被印度吞并的。
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规定印度政府不仅对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负完全责任”,而且对锡金的内政和经济“负责”。该协定削弱国王权力,使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后恐怕锡金会再独立,所以每年都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所以一般说来锡金要比近邻孟加拉国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
历史背景:
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
1975年2月3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锡金邦
楼上,我是一楼,为自己辩解几句。
楼主这个问题是我当年高考复习时做过的一道选择题。
答案正是尼泊尔、锡金、不丹。
楼上提及的老挝是东南亚国家,而不是南亚国家。
关于锡金,我查了一下。
1949年6月,印度军队进驻锡金,此后签订印锡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1975年锡金被并入印度,变成印度的一个“邦”。1982年,锡金第十三世国王登基,宣称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没有人理睬他。2003年秋,中国也最终默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这样一个既成事实。锡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