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4高考名著阅读,高考名著阅读篇目2020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福建高考语文 关于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 一题 都需要看哪些书? 才可能算得分2.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篇目有哪些3.求高考名著阅读资料4.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名著阅读《红楼梦》5.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的意义和对策高中必读名著12本有《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1、
1.福建高考语文 关于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 一题 都需要看哪些书? 才可能算得分
2.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篇目有哪些
3.求高考名著阅读资料
4.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名著阅读《红楼梦》
5.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的意义和对策
高中必读名著12本有《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3、《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4、《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5、《边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6、《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7、《红岩》:《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8、《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9、《雷雨》:《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10、《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是小说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
11、《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12、《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12部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从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其中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至2018年将有12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必考范围。
对经典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对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福建高考语文 关于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 一题 都需要看哪些书? 才可能算得分
高中生必读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郭沫若及其诗集《女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第一本诗集。《女神》所表达的是二十世纪初中国青年五四青年的心灵震颤:他们的痛苦、绝望、挣扎、反叛、憧憬和创造。这种心灵的震颤,实质上就是生活中新与旧,美与丑,明与暗,生与死、爱与恨相互冲突而给青年们造成的情感矛盾与生命裂变。
B、《棠棣之花》《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强烈表现。这种表现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是完全合拍。诗中的我便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D、《女神》主张诗歌的色彩美、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坚持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E、《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二、简答题
1、诗剧《女神之再生》中女神之再生象征什么?请具体分析。
2、试以《地球,我的母亲》、《晨安》两诗为例说说诗中所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片段阅读题
(一)赏析《天狗》一诗,回答问题。
第一节/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第二节/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第三节/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第四节/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
1、对《天狗》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B、第一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以吞为关键词,展示的是一条天狗吸纳世界万物的生命特性。这天狗其实就是指郭沫若自己。
C、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
D、第三节中,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最后,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毁灭的革新精神。
E、《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它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2、结合诗歌内容,探究《天狗》一诗的艺术特色。
(二)诵读《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抒情长诗《凤凰涅槃》,回答问题。
1、对《凤凰涅槃》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凤凰涅槃》通过凤与凰集香木自焚、在烈火中新生的神话故事,来象征旧中国的灭亡以及诗人理想中的新中国的诞生,从而表现了五四时期人民大众批判黑暗现实,开创光明未来的战斗精神。
B、凰歌以男性依恋的口吻,回顾着自己年青时候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唱出了对眼前污浊生活的怨恨和对自由欢乐的未来的向往。
C、凤凰同歌描写凤、凰渴望已久的时机来到了,它们要把身外的一切、身内的一切、一切的一切,统统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同黑暗的现实同归于尽。
D、群鸟歌通过岩鹰、孔雀、鸱枭、家鹉、鹦鹉、白鹤等鸟类对凤凰敌视和嘲笑,象征性地刻画了社会上不同阶级和阶层人们对待革命的种种嘴脸,反衬了凤凰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追求新生的性格特征。
E、凤凰更生歌是全诗的高潮,写东方黎明时分,凤凰更生后出现一片新鲜、净朗、华美、芬芳,春潮滚滚,生气勃勃的光明世界,这也是诗人对新中国的憧憬与展望。
2、为什么有人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3、简析诗歌《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三)赏析《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一诗,回答问题。
一/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1、对这首诗理解不够准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比喻成为年轻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轻女郎的倾述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恋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E、《炉中煤》里,诗人将自己比做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炭,将祖国当作日夜思念的女郎,可见其爱情有多深多沉。有人将这首诗解读为爱情诗,这显然是误读。因为诗的副题标明为思念祖国的情绪,所以只能是一种爱国情感的表达。
2、郭沫若在《炉中煤》中为什么用炉中煤自喻?
参考答案:
一、1、AD(A《女神》不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第一本诗集。D《女神》不追求任何固定的形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形成诗的韵律。)
二、1、《女神之再生》是《女神》中的重点诗剧,运用了神话的题材、诗剧的体裁、象征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2、欧洲浪漫主义三大特征:描写大自然、返观内心、赞美宇宙,这些都在诗集《女神》中得以体现。而《地球,我的母亲》、《晨安》两诗则以大自然为歌颂的对象,抒发了诗人的浪漫情感。
《地球,我的母亲!》一诗,是歌颂自然诗篇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在这里,诗人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生命的养育者和人类幸福的创造者的伟大形象来加以歌颂的。所以它的基本思想,是对自然伟大创造力量的歌颂。
诗人亲切地把地球呼之为母亲,并以神奇的想象力,把宇宙中的一切都看成为这位母亲的化身:
地球,我的母亲!/我想这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你的化身:
雷霆是你呼吸的声威,/雪雨是你血液的飞腾。
地球我的母亲!/我想那缥渺的天球,是你化妆的明镜,
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就是这个伟大的母亲,以她兢勤不息的劳动为她的子孙们创造欢乐和幸福。那海洋的声威是她奏出的音乐,天降的甘霖是她的乳汁,一切的声音言笑是她的歌,一切的浮游生动是她的舞,一切的芬芳采色是她给儿孙们的玩品。并且,给她的儿孙们以食,以衣,以住。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的描绘,显示了他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末来的乐观信念。
《晨安》中的感情的律动,如阵阵的飓风和大海中滚滚的.狂涛,它以排列发射的形式不仅向着我年轻的祖国,我浩浩荡蔼的南方的扬子江,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问候,而且向着恒河、印度洋、红海、尼罗河,向着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太平洋上的扶桑致意,向世界,向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向壮美的自然界一连喊出了二十七个晨安,这胸襟、眼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表现了诗人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世界和祖国带来的千载一时的晨光中的狂热的喜悦。
三、(一)
1、BD,B项天狗不只是指郭沫若自己,还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寻求救国真理、追求现代知识与文化的中华儿女,他是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周作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中国现代的思想与文化,就是由这一群天狗合力铸就而成的。D项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新生的革新精神。
2、(1)比喻新颖生动。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2)想象大胆奇特。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3)感情奔放激越。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构成作品神奇的、飞动的、豪放的艺术风格。(4)《天狗》形式十分自由,诗的行数、节数、字数都不固定,全诗四节,少至4行,多至13行,每行字数少至3字,多至10字,形式上做到了极端的自由。但又十分讲究节奏,长短句结合,排比与复沓的运用,每节不规则的押韵,形成急促、和谐的节奏。
(二)
1、BC,B项凤歌是男性激昂的调子,凰歌是女性依恋的口吻;C项凤凰同歌描写凤、凰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是为了化腐朽为神奇,化丑恶为甘美。
2、这是因为本诗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诗人通过风与凰这两个壮美而崇高的意象,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的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理想。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所以有人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3、《凤凰涅槃》鲜明的体现了郭沫若诗歌的艺术风格。
其一,以悲壮的神话故事来展示深刻的主题,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表达激越的感情,构成了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凤凰涅槃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获得了崭新的意义。凤凰更生以后的崭新画面,象征美好的未来,它的诱导性、感人性,在读者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促使人们为之追求、奋斗。其三,叙述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又淋漓酣畅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序曲的悲壮,凤歌的愤慨,凤歌的哀怨,凤凰同歌的渴望,群鸟歌的讽刺和嘲笑。凤凰更生歌的热烈和欢畅,完整地抒发了诗人在破坏中追求创造的时代感情。其四,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形式,参差不齐而错落有致,严谨整饬而长短各异,既显示出一种形式美,又完美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首诗的形式是整齐美和参差美的统一,而且多用复沓、叠句、排比等手法,造成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之势。
《凤凰涅槃》作为《女神》的代表作,它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既雄浑、又秀丽的艺术风格;既给人以阳刚之气,也给人以阴柔之美,造成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
1、CE,C项这首诗以煤自况表明我地位卑贱却有着伟大的人格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但是,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E项有人将《炉中煤》解读为爱情诗也无不可,因为诗的意蕴本来就是丰富的,允许多种解读。
2、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它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
经典素材 赤子之心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曾经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在《炉中煤》里,诗人将自己比做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炭,将祖国当作日夜思念的女郎,可见其爱情有多深多沉。诗人以煤自喻,透过通红的炉中煤形象,显示他那颗爱国赤心,喻出了爱国感情的热烈程度;通过煤的燃烧,把光和热带给人间的情景,喻出了诗人为祖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决心;叙述煤形成的千百年历史,又喻出了诗人对祖国感情的深长。爱国主义是《女神》的诗魂。歌唱中华民族的崛起,希望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表达炎黄子孙为国献身的决心,正是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也是贯穿《女神》诗集的基本精神。
素·材·点·拨
爱国主义是《女神》的诗魂。歌唱中华民族的崛起,希望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表达炎黄子孙为国献身的决心,正是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也是贯穿《女神》诗集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燃烧在郭沫若心中,也激励着他同时代的青年。
适·用·话·题
爱国、赤诚、忠贞
张扬个性
《天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诗人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诗的最后我便是我了表现了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个性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
素·材·点·拨
《女神》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代表当时觉醒的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这种呼声往往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显得强烈、热切、无所畏惧。如《天狗》中那个要将身上的光与能通通释放出来的飞奔、狂叫、燃烧的天狗,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适·用·话·题
张扬自我、尊崇个性、自我价值
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通过凤凰涅槃的神话传说,宣告了旧世界的灭亡,预示着新世界的诞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诗中,现实的世界已经变得陈旧腐朽,梧桐已经枯槁,澧泉已经消歇,四周冰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成了脓血污秽着的屠场、悲哀充塞着的囚牢、群鬼叫号着的坟墓、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陈腐了,连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但凤凰毫不怜惜旧生命的死亡,为了新生,它们集香木自焚。最后,它们获得了新生,整个世界也获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变得新鲜、净朗、化美、芬芳,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由、雄浑、悠久。《凤凰涅槃》把社会的改造和个人精神的自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决心。
素·材·点·拨
《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诗人在狂飙突进的五四运动中获得了燃烧自己的激情和力量,抛却小我,重塑大我,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适·用·话·题
改造社会、重塑自我、时代造就人才
开放意识
在《晨安》中,抒情主人公昂首青空,极目远望,面向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向宇宙万物问候晨安。他先向自然界的大海、旭光、白云、丝雨、海山、晨风问候晨安,并请晨风把我的声音传到四方去吧,接着转向地球问候晨安,由中国到外国,先向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扬子江、黄河、万里长城等问候晨安,然后将视线扫向全世界,由印度洋到大西洋到太平洋再到日本,环视全球一周,向全世界的大洋、大海、大河以及泰戈尔、达芬奇等世界名人或名人的坟墓问候晨安。
素·材·点·拨
郭沫若为了摧毁旧社会、创建新社会,放眼世界,到处寻找革命真理。他从世界各国和中外古今的名人那里学习有用的东西,寻找思想武器,探求革命之道。《女神》所写的人有黄种人,白人,黑人,所写到的外国地名很多,所运用的外国典故、神话传说也很多。《女神》的开放意识突出表现在热情地寻觅、召唤世界新思潮,大胆地接受新事物,挚着地追求真理上。
适·用·话·题
走向世界、开放意识、寻求真理
小我大我
《女神》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视为郭沫若自我表现的产物,但这自我是与他心目中的整个宇宙、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在他的诗里,内与外,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已经消失了界限,整个宇宙都在诗人内心情感与情绪的波动中辉映涌动着,而诗人的情感与情绪又在整个宇宙中滚涌着、流泻着。他礼赞太阳,要太阳把他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太阳礼赞》);他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看到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他面对整个宇宙祷祝晨安,祷祝的是常动不息的大海、明迷恍惚的旭光、浩浩荡荡的南方的扬子江、冰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等等表现了大自然神秘力量的事物(《晨安》)。
素·材·点·拨
《女神》中的自我是大自然与人的统一,是动的精神的统一,是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活力的人的统一,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都构成了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群体,天人合一组成了诗人要表现的大我。
适·用·话·题
小我大我、天人合一、和谐社会
博爱精神
郭沫若在《梅花树下的醉歌》诗中,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棠棣之花》这一诗剧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诗人对当年陷在水深火热中的天下底姐妹兄弟,不仅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发誓: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让天下的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便是自己无上的幸福。诗人这种舍己为民,以人民的幸福为最大幸福的集体主义幸福观,永远是可宝贵的,应该加以发扬光大。
素·材·点·拨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渴望祖国面貌的彻底革新,预言新中国的诞生;二是热爱祖国人民,祈盼祖国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三是对大自然、对儿童、对恋人、对朋友的歌颂,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广泛热爱。郭沫若的这种崇高的幸福观,贯串于他的一生。
适·用·话·题
幸福观、使命感、爱国思想、关爱他人
高考活用
考题回放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说,郭沫若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音,喊出了五四时代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声。当五四狂潮逐渐远去,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子,重温《女神》会产生什么感想呢?
结合自己阅读《女神》的体会,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20XX年河南省高考魔怒试题)
满分作文
重温《女神》:用重金属音乐打造别样人生
河南一考生
郭沫若在《我怎样开始了文艺生活》中说的:紧紧跟踪着时代走,不要留在时代的后面,是很要紧的。抓紧着时代精神,在时代的主潮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的歌手。郭沫若自己正是这样一位时代的歌手。他的《女神》蕴涵着无限的美感和催人奋进的呐喊,擂响着他的人生战鼓;响亮的旋律,激荡在20世纪、回响在21世纪。
《女神》激动了几代人,直到现在,还在激动人们的心,是真正的传世作品,有着沉甸甸的价值和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比如《立在地球边上放歌》、比如《凤凰涅槃》,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是精品,是经典之作,是经得起时间洗磨的大作。经过7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诗仍然凸现着它的魅力,流光溢彩。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代表作品,《女神》中这些诗,是五四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旗帜,是火炬,是号角,是鼓点。泰戈尔似的挚情,歌德似的炽烈,惠特曼式的热忱,加上年轻郭沫若胸中激荡的那种勇士的斗志情怀,使这些用热血吟出的诗句沸腾了人们的心,燃起了人们的斗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温婉的琴声已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声音,人们需要打击乐的冲击和呼唤,需要的是重金属音乐的激励,而《女神》就是这样的具有振聋发聩影响的重金属音乐。《女神》的诗作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由诗人燃起,把诗人锻造成战士,也把无数人锻造成战士,他们就高擎着这样的火炬,去烧掉旧的大厦,或者宁可焚掉自己,在热火中寻求新生。
读《女神》,眼前总是浮现出五四时期的郭沫若,他不妥协,不胆怯,无所顾忌,勇往直前,颇有敢打敢拼的战士风范。《女神》中的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音韵激荡,琅琅上口,有极强的冲击力和张力;意象新颖、大胆,每个诗行均如海浪层层激涌,其感染力和鼓动力无与伦比;而且意蕴深厚,极易引起强烈共鸣。
人生永远需要烈火锻造,这是我读郭沫若《女神》的一个最大感受。和当年的郭沫若们相比,我们今天的青年都太脆弱,太稚嫩,太不能经风雨,太没有担当意识和担当的实力。前路风雨难以预料,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烈火里去锻造,淬去稚弱,淬去沮丧,淬去颓唐,使自己多一分刚强和坚韧,只有这样,才能步入人生的佳境,发出自己的光热。
小感觉、小情调的诗,灰淡的、晦暗的诗我们已读得太多,已经浸渍得我们有时连话都不想大声去说,又怎能抖擞精神去行路?真需要读一点《女神》这样重金属音乐一般的诗,激励一下自己,不要那么怠惰,只有这样,行在途上才能闪出自己的亮色。
我们相信:《女神》激荡悠长的回音,将继续响彻下去,传播下去,激励一代代青年踏着时代的脉搏去追求光明、获得新生!
名师解读
泰戈尔似的挚情,歌德似的炽烈,惠特曼式的热忱,加上年轻郭沫若胸中激荡的那种勇士的斗志情怀,使这些用热血吟出的诗句沸腾了人们的心,燃起了人们的斗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温婉的琴声已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声音,人们需要的是重金属音乐的激励,需要打击乐的冲击和呼唤,而《女神》就是这样的具有振聋发聩影响的重金属音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精当地概括了《女神》的思想精髓以及诵读《女神》的独特感悟,语言准确流畅,让人耳目一新。俗语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如果不是反复诵读《女神》、透彻领悟《女神》,怎么能从《女神》中获得如此独到的人生启示?
;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篇目有哪些
《三国演义》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生卒年不详。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氏家族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年的时期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二、内容辑要:
《红楼梦》
傅恩波撰写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巨大反差,对贫民百姓的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迁居北京西郊后,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为高鹗续成。
《家》
管言春撰写
一、作者简介:
巴金 (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创作了《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等。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同年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二、内容辑要: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
《雷雨》
刘树华撰写
一、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他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啬鬼》、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另一方面编演时事新剧,进行民主宣传鼓动工作。在此前后,他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3年创作的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以后又陆续写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
《边 城》
谢敏撰写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
呐喊
丛金华撰写
一、作者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3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二、内容辑要:
《女神》
张宝新撰写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1914年初到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等人的著作。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通信合集《三叶集》。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6年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初写了《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10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
欧也妮?葛朗台
刘敏撰写
一、作者简介 :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1850年8月18日夜11时30分,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带着没有完成《人间喜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哈姆莱特
李荣刚撰写
一、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早期,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中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莱特》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晚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老人与海》
陈娟撰写
一、作者简介: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 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前的
求高考名著阅读资料
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总共有64篇,分别为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使至塞上、次北固山下、行路难、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具体完整篇目请看下文。
篇目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篇目2、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篇目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篇目4、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篇目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篇目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篇目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篇目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篇目9、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目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
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名著阅读《红楼梦》
一、《红楼梦》专题
作品简介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答题示例
1、提问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
提问二: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痴"。
提问三: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叛逆性。
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2、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3、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位人物的出场方式
熙凤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闷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们围拥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原来是被称为"凤辣子"的王熙凤来了。
4、简述体现王熙凤工于心计的一件事。
计害尤二姐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5、请你简述大观园一次风波事件的主要情节
抄检大观园 园子里发现象征男欢女爱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和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6、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7、请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位丫环之死
金钏之死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8、提问一、简述《红楼梦》中一件热闹的事。
提问二、简述《红楼梦》中一件有趣的事。
A: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令黛玉等都笑得喊痛。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9、提问一、简述《红楼梦》中一件热闹的事。
提问二、简述《红楼梦》中一件有趣的事。
B: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有个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法所拘。她爱穿男装,这天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了,席上喝酒行令,而后她就失踪了,原来她喝醉而后竟酣睡在假山背后一条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落个满身。
10、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凄惨的情景。
黛玉之死 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为知详情,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从宝玉处回来后,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并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
11、《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请简述他们爱情故事中的一个情节。
诉衷肠 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12、简述一个《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A.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B:晴雯撕扇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福建高考文学名著专题六十题(二)
二、《三国演义》专题
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200多次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题目示例
13、(1)请简述一个有关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
(2)你对曹操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3)你认为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举一个故事说明
错杀吕伯奢 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4、(1)简述一个张飞粗豪的故事
(2)谈一件你对张飞印象最深的故事
(3)三国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断喝长坂坡 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冀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候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15、张飞性格粗豪,但也有细心的时候,举一故事说明
张飞用计 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关羽擒了王忠,张飞邀功心切,刘岱却任其叫骂,坚守不出。张飞情急计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误传信息,诱使刘岱上当,最后将刘岱一举活捉。
16、简述一个赵子龙英勇无敌的故事
千军之中救阿斗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刘备之命保护主公的妻儿,但混乱中走失。赵子龙杀入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再杀入曹营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赵子龙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赵子龙一战成名。
17、简述一个有关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
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18、简述一个表现关羽"义"的故事
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后听说了长兄刘备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去了。事后曹操感叹说:事主不记其本,乃天下义士也。
19、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故事
A、温酒斩华雄 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曹操给关羽酾热酒一杯,与他饮了上马,关羽却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俄顷,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
B、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20、请写出一个源于《三国演》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A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B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C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福建高考文学名著专题六十题(三)
三、《围城 》专题
故事梗概
方鸿渐留学回国的船上结识了一夜风情的鲍**,同船回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亦颇有垂青之意。回到上海之后,方鸿渐在干亲周某的小银行做事,在苏文纨家结识了她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一见倾心。追求苏文纨的政客赵辛楣没有随政府迁都去重庆,而是留下来追求苏文纨。为了斗败情敌方鸿渐,他约了朋友与方鸿渐斗酒,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苏文纨最后嫁给别人,赵辛楣很是沮丧,方鸿渐也因唐晓芙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二人决定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内地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在路上听赵辛楣说起唐晓芙也已离开上海去了重庆。一行人舟车鞍马,来到三闾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最后被迫辞职,去了重庆。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与同来的孙**日久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与孙**一起离开三闾大学,结婚旅游到香港,与赵辛楣、苏文纨相遇。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后来方鸿渐失了业,又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题目示例
21、《围城》中一个精彩的比喻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在两个毫无相似的事物之间看到极其相似的地方,这便是《围城》中比喻特别高明的地方。
22、简述《围成》中的一次生动对话
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23、《围城》中的精彩段落
方鸿渐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课,哲学家讲:"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的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4、简述《围城》中一个有关方鸿渐的故事
在三闾大学当教授,鸿渐记得自己老师里的名教授从不点名,这才是堂堂大学者的风度,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第一节课随意点个名,到第二星期发现有七八人缺席,心里有些不舒服。再下次来的人更少,想以后非点名不可,照这样下去,只剩有脚而跑不了的椅子和桌子听课了。
25、简述《围城》中一个幽默风趣故事
方鸿渐不满家里的给自己定下的婚姻,于是写了封信给他父亲说自己面容枯槁,身体不好,怕误了人家青春,希望能解除婚约,他父亲写信来大骂了一顿,方鸿渐忙写回信讨饶和解释。他父亲收到这信,证明自己的威严远及于几千里外,得意非凡,兴头上汇给儿子一笔钱,让他买补药。
福建高考文学名著专题六十题(四)
四、《子夜》专题
内容简介
作品以1930年5月到7月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作为时代背景,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力图构筑自己的"双桥王国",迅速增加其企业的活动资金,就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却对他百般加以阻挠。最后,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孙甫虽然竭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他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
题目示例
26、⑴简述一个与《子夜》中吴荪甫相关的故事
⑵《子夜》中你最难忘的一个场景
吴荪甫拿着那"草案",一面看,一面就憧憬起来: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富有实际经验的他很知道起点不妨小,可是计划中的规模不能不大,这么想着便觉得双桥镇的失陷不算得怎样一回事了,他兴奋得脸上的疤一个一个冒着热气。
27、⑴《子夜》中吴荪甫对工人运动残酷镇压的故事。
⑵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反动性的故事
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失利后,便用更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当工人举行罢工时,他一方面收买工贼,从内部瓦解工人队伍;另一方面勾结国民党反动派以武装镇压工人罢工;当他的家乡双桥镇爆发了农民运动时,他打电报申请政府火速调保安团镇压。这是30年代反动工业资本家阶级本质的充分暴露。
28、简述《子夜》中吴荪甫胆大、果断、有魄力的故事
吴荪甫雄心勃勃,随时想扩张自己的事业。吴荪甫和几个朋友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施展铁腕,以五六万元收买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准备加以扩充,"使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五、《家》专题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29、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30、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31、简述《家》中体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
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32、简述《家》中体现觉慧叛逆性的一件事。
高老太爷因克安、叔克定瞒着他偷偷在外面过着荒*无耻的生活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先请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闹得家宅不宁。留过学的克明、读过进步书报的觉新都不敢出来反对,只有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33、简述《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以体现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的意义和对策
我也是江苏的文科生,但我是原著迷,所以不知道怎么按应考方法来看。这里是我前几天回答另一个高一学弟的答案,红楼梦高考常见的部分考点,是我当年做题目时遇到的比较多的,希望能帮到你。
金陵十二钗指正册各自的名字和对应的判词。第五回有
金陵十二钗副册以及又副册出现的几个人和对应判词第五回有,袭人最后的归宿嫁给蒋玉菡为妻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各自是谁前者是宝钗和宝玉,后者是黛玉和宝玉
“原应叹息”分别指谁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探春的主要事迹探春理家,建海棠诗社,怒打王善保家的
“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迎春性格懦弱,爱读老庄,最后被丈夫虐待致死,探春精明强干,后远嫁海外,成为王妃,惜春擅长作画,面冷心冷最后出家;初春:元春元月元日出生,入宫为贵妃,最后病死。还有第三回对姐妹三人的外貌描写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是迎春,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是探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是惜春
黛玉葬花的前因后果黛玉夜访宝玉,适逢宝玉的丫鬟不明情况将黛玉拦在门外,碰到宝钗从宝玉院中出来,黛玉误会宝玉不肯见她,故而伤心,第二日黛玉葬花,念《葬花吟》,宝玉闻之,为之绝倒,后二人解释清楚,重归于好
第六十五回附近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每位人物抽到的签。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谁的人生际遇香菱
凤姐的主要性格:美貌贪财,精明能干,八面玲珑,泼辣爽利,嫉妒心重,具有管事才能,但眼光有限。
巧姐的际遇:贾府的第四代,幼时由刘姥姥赐名,是凤姐唯一的孩子。贾府败落后差点被亲奶奶邢氏卖给藩王,后经刘姥姥搭救得以幸免,嫁给刘姥姥村里的乡绅。
黛玉的主要视作:葬花吟二十六七回的地方,题手帕诗三首三十三四回的地方,菊花诗三首林潇湘夺魁菊花诗那一回,柳絮词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那里,桃花诗重建桃花社那一回
宝钗的主要诗作:菊花诗,螃蟹咏同林潇湘夺魁菊花诗那一回,柳絮词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那里
几位主人公在大观园的住址和在诗社的别号。林黛玉潇湘妃子的潇湘馆,薛宝钗蘅芜君的蘅芜苑,贾宝玉怡红公子的怡红院,探春蕉下客的秋爽斋,迎春菱洲的紫菱洲,惜春藕榭的藕香榭,李纨稻香老农的稻香村,以及湘云的别号是枕霞旧友。
几个重要的丫鬟:宝玉的袭人,晴雯,麝月,碧痕,宝钗的莺儿,黛玉的紫鹃和雪雁,探春的待书也有做侍书和翠墨,惜春的入画,迎春的司棋,湘云的翠缕,凤姐的平儿。
暂时就这些吧,都是我当年各个考试里碰见的。希望能帮到你
从有的省份的高考试题来看,关于文学名著的试题还是相当的?低智化?,难度低,应对易,其考查意义不大。但应该看到的是,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便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更为重要的是,经典名著因为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阅读经典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可现实情况是,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中学生不读名著已成为普遍现象,动漫、游戏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则充斥着学生的视野。《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当有记者询问一位中学生是否看文学名著时,此学生反唇相讥道:?看名著能考上大学吗??语出惊人,让人瞠目结舌,让语文教师一脸无奈。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漠视名著也不仅是个例,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生应当阅读一定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但由于高考一直没有将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所以没能引起多少教师的重视,不少教师或虚与委蛇,或坐等观望,或漠然置之,然而高考成绩并不见受到多少影响,这更助长了他们对文学名著的漠视。因此今后的高考题无疑将有力地回击这种现象,让那些扎实开展名著阅读的学校结出丰硕的成果,让那些从未引导学生进行过名著阅读的学校尝到失利的苦头,让广大师生明白今天阅读与不阅读其高考结果不一样,阅读过程中认真与不认真、深入与不深入其高考结果也不一样!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恶搞风的兴起,恶搞名著风也愈演愈烈。据新华网报道,当下,?大话?、?水煮?、?麻辣?、?情蒸?名著的图书屡屡出现。一些借名著?外壳?衍生的图书,一本接一本充斥着大街小巷,诸如《三国痣》《王熙凤执掌红楼36招》《嘻游记》等,原著中的故事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关羽脸红,原来是因为好色害羞;贾宝玉竟成了?**?中的造反派;林黛玉披着一头紫色的长发;唐僧也卷入了?三角恋?,令人哭笑不得。也许,这些名著的已读群体,会知道那些违背名著本意的?恶搞?作品只是供人们搞笑的材料,不必当真。但对于那些未读原著或对原著一知半解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识积累不够,鉴别力低下,就极有可能被这些喧宾夺主的?恶搞?名著,严重干扰和误导了对原著的认知。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反主流、反传统的?恶搞?名著往往又会先入为主,成为学生们以后审美和鉴赏的标准,这样的后果将是任何力量都难以修正的!鉴于此,要重塑严肃文学的正统地位,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的阅读环境,就应让经典名著占领阅读阵地。在这里笔者大胆揣测,高考试卷设置名著阅读的试题,其意图之一就在于试图通过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来拨乱反正,来促使学生回归名著本身,引导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读经典名著,从而了解社会、体味人生,进而摆脱平庸,提高做人的品位。凡此种种,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这道考题必将有力地推动名著阅读向纵深发展,并导引语文教学的方向,昭示出语文改革的光明前景。那么,现阶段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呢?
一、教师要成为阅读经典名著的楷模
人们通常把学生上学叫做去?读书?,把老师上课叫做?教书?。教师只有先?读书?,然后才能去?教书?。然而,受市场经济思潮影响和形形色色的娱乐休闲活动的诱惑,全民读书风气日益衰落,语文教师也感染上了?阅读恐惧症?,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增大,自主时间减少,及繁多的进修和培训,使得教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渐渐失去了阅读经典的原动力,即便读一些书,也仅仅读些教辅参考书而已。殊不知,教师没有经典的滋润,缺少智慧的阳光,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干枯萎缩,思想底色就会暗淡无光,其结果只能是张口陈词滥调,说话人云亦云,而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如坐春风这些美妙的词语将永远与他无法结缘。我们不妨设想一番,假如一个教师从不阅读经典名著,没有丰富的阅读实践,却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阅读经典名著,这跟让一个笨嘴拙舌的人去培养雄辩的演说家有什么两样呢?再说,当学生因阅读经典而境界大幅提升时,这位教师又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又如何去丰富学生的心灵,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于漪老师说得好:?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也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学读者,是一个懂得欣赏文学的人,一个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文化视野和精神素质,从而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者。?
为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首先要让自己成为阅读经典名著的楷模,让自己阅读经典,不仅成为职业需要,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惟其如此,语文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经典,与经典为伴,从而丰富内心世界,提升为人境界。
二、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1.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于精密的计划。阅读尚未开始,教师便要制定一个具体的阅读指导计划,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既要有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要有阅读方法、检测手段的安排,体现出定量、定度的可控原则。比如时间安排上,每日都要安排半小时左右阅读名著;阅读进度上,要求学生每天读两至三个章节,务必读全读透读够,决不能一目十行;阅读方法上,要有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的指导,又要有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的技法,更要有深究内容,挖掘含意的技巧?这样才可能使课外阅读活动有序地开展起来。
2.激发兴趣。教师要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特殊心理,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千方百计激发学生阅读、展示的兴趣,努力唤起学生主动投入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都希望给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印象这一心理特征,上好每周一节的名著展示课,让学生轮流上台,朗读他们自己最喜欢的场景、片断。学生们为有一个良好表现,必将认真阅读名著,细细品味,为上台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读书笔记评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好。学生要记得多,记得好,就必须不断扩大阅读量,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3.反馈评价。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达到,再根据情况适时调控。?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并及时评价,既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更要肯定成绩,表扬先进,以调动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积极性。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坚持让学生每月填写一次?自我评价表?,以此反馈评价学生阅读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认真回顾了从_____月_____日至_____月_____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文学名著和读书笔记,发现我共阅读了___篇名著,合计_____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①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_____②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绩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_____ ③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
4.契合高考。不必讳言,任何一种行为都不能忽视其功利性,经典名著阅读也是如此。从《考试说明》样卷看,经典名著考查题型是简述题。简述题虽是最基础的题型,但要组织好答案却有一定的难度,有审题不当的答偏,有情境不熟的错答,有主次不明的无条理,有详略不当的超字数等。教师要从审清题干到情境思考,从取舍得当,到用语规范等等方面作刻意指导。简述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
(作者单位:宁化教师进修学校宁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