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论语十二章_高考论语十二章默写

tamoadmin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论语12章节翻译2.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原文及翻译3.《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高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到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这样的学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投到我孔门之下),我不也感到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而我并不感到愤怒,

1.高中论语12章节翻译

2.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原文及翻译

3.《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

高考论语十二章_高考论语十二章默写

高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到知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这样的学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投到我孔门之下),我不也感到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而我并不感到愤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为别人考虑事情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呢?我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教给我的知识)我有没有反复练习(操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的时候独立做事,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意何在了(哪些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超过规范)。”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复习(温习)学知识(经历过的事情)而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你如果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真是高尚啊,这个颜回啊。一箪(碗)米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的贵族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好学的)乐趣。真是贤德啊,我的弟子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怎样学习的人,不如那些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的人。”第二种理解:“懂得仁义的人,不如那些喜爱仁义的人;喜爱仁义的人又不如那些以施行仁义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而枕在胳膊上睡觉(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富有的生活和高贵的地位,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也不长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里面。我可以选择他好的方面跟着他学,看到他不好的方面我要对照自身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站在河流的上游)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匆忙)啊,不(遗漏)放弃任何一个白天和黑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啊,但男子汉却不可以他的改变志向啊。”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最近发生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啊。

高中论语12章节翻译

学而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

<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

(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抱负远大且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

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二章的高中语文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适时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的事情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稳固才能使道德观念生发。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德的根本!”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勇,如之何?”子曰:“致之哉!衿纠踵,不能正也;唯德馨香,能敬而忠乎!”

翻译:季康子问:“如何让百姓尊敬忠诚并具备勇气?”孔子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即使穿着朴素,却不能端正行为;只有道德崇高如芳香一样,人们才会尊敬忠诚!”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没有威严就不会受人重视,学习不扎实就不能持久。要以忠诚和诚信为准则,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错了,就应该勇敢地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重视结束和追溯远古,人民的品德就会变得丰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到达一个国家,一定会了解它的政治情况吧,认为是主动去了解呢,还是被动接受呢?”子贡回答说:“夫子以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宽容来获得人们的支持。夫子的了解方式与人有何不同呢?”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翻译:孔子说:“先言而后行。”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只看小利,急躁只会达不到目标,只看小利会导致大事不成。”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孔子说:“犯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孔子说:“曾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好好学习。”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孔子说:“一个士人立志于追求道德,却对穿着简陋、生活贫寒感到羞耻的人,不足以进行讨论!”

关于论语十二章

1、学习: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孔子认为通过学习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2、仁德:论语中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待人宽厚友善,并以仁德来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3、学而篇以教育为主题,强调了修养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以达到个人的成长和提高。

《论语》十二章注释:

1、子:古时候对男子的自称,这儿指孔子。

2、时习:准时温习。时,准时。

3、不亦说乎:并不是很开心吗?不亦……乎,常见于表明婉转地反问到。说,词类活用,同“悦”,开心。

4、愠:气愤,发火。

5、谦谦君子:这儿指社会道德上面有涵养,有才华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日。

8、三省:多次开展自我检查。三,特指多次。一说,是指三个层面。省,自我检查、自我反思。为人正直谋:帮人统筹规划事儿。

9、忠:不遗余力自身的心血。

10、信:诚实守信。

11、传:传授,这儿指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

12、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以整数金额和零数中间。

13、立:立身处世,指能有一定的造就。站起,站住脚。

14、惑:蒙蔽,疑虑。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文章标签: # 翻译 # 孔子 #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