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题型,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2.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3.2014高考北京卷文言文4.2013湖南高考文言文5.高考文言文内容理解题6.2015年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7.高考文言文单句翻译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

1.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2.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3.2014高考北京卷文言文

4.2013湖南高考文言文

5.高考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6.2015年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7.高考文言文单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题型,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参考译文

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周公有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

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参考答案D 略是“简要”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参考答案C 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参考答案D 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参考答案B 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证错

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06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2005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考查“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中“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务”字的含义,而这个词有多种理解,如“事务、务必、从事、致力等”,如高中第六册书《报任安书》中“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句中,“务”解释为“事情、事务”,而就2003年全国高考所考文本来看,说的是“太宗初即位”想要整顿政务,故这里可以由“事情、事务”引申为“致力”。

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09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答案D

考点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③ “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09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禀:天赋,赋予。

思路分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有效信息在文章开头:“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一般的,人物传记开头除了介绍姓名字号、籍贯、身份,还要介绍其品行等。A项的“秉”应当为“天赋”的意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①唯餐盐饭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①父抱笃疾弥年 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 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据前文,这只能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而不能表明仗义助人;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是说许阳送他礼物,他不肯接受,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09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答案C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09年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14高考北京卷文言文

1. 2014语文全国高考卷文字版全卷 谢谢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 *** 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 *** 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 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 *** 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 *** 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

2. 全国各省市高考题模拟题精编卷(全国卷)中的语文古文翻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翻译: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 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3. 2014高考语文共有几套题

全国共有18套题。

1、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省: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

2、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省: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

3、北京卷

4、上海卷

5、江苏卷

6、天津卷

7、湖南卷

8、重庆卷

9、山东卷

10、广东卷

11、浙江卷

12、湖北卷

13、四川卷

14、福建卷

15、安徽卷

16、辽宁卷

17、江西卷

18、广西大纲卷

4. 成人高考语文和英语

成人高考考试科目:1。

专升本考试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数(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

除日语、俄语由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命题外,其他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2。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

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5.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6. 2014年安徽省语文高考考的古诗文有那些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会员转发 2014年03月08日 10:54:12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

7.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2013湖南高考文言文

1. 2014语文全国高考卷文字版全卷 谢谢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 *** 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 *** 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 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 *** 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 *** 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

2.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

新浪教育,语文原卷

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

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翻译给你了,呵呵

3. 北京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2、《陋室铭》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4、《岳阳楼记》 15、《醉翁亭记》 16。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 1、《氓》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书愤 》 21。

《沁园春 长沙》。

4.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部分

2014/gkstts/index?qq=0&ADUIN=1280568090&ADSESSION=1402217934&ADTAG=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zt2014/gkstts/index?qq=0&ADUIN=1280568090&ADSESSION=1402217934&ADTAG=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

全国各地高考题解

命题趋势:高考贴近现实 记录:高考父母心 各地查分

试题: 新课标Ⅰ数学 | 新课标II语文 | 陕西英语 | 北京卷文综 | 重庆理数 | 湖南文数

作文点评:赵丽华:作文堵死诗歌道路 | 延参法师:出题活泼 | 徐德亮:北京作文不易出彩

高考策划:各地志愿填报政策 | 高考微心愿 | 招办发言人 | 高考见证人 | 高考帮帮忙

高考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1. 求2013湖南高考语文试题,要文字版的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精校版)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惬意qiè 静谧bì 伊甸园diàn 惊鸿一瞥piěB.乘势chng 戏谑xuè 可塑性suò 跬步千里kuǐC.佳肴yáo 苋菜xiàn 瞭望哨liào 独辟蹊径xīD.篆刻zhuàn 黝黑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k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扮靓 商贾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B.辐员 魁梧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C.联袂 眈误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D.寒暄 遴选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B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

2.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考试古诗文默写篇目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氓 《诗经》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 苏轼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蜀道难 李白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腾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陈情表 李密 湘夫人 屈原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蜀相 杜甫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登岳阳楼 杜甫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阁夜 杜甫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阿房宫赋 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3. 湖南13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找不到最后一段的,互相抄袭原文

原文: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译文: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之处和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做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4.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145分

过来人分享:高考理科状元揭密高考语文145分的方法来源:恒谦教育 2013-02-04 [标签:高考 理科 状元 语文] 滕少华简介: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毕业学校:西安交大附中;2003年高考语文145分。

最终考进清华大学。 还在读小学,滕少华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挑战。

他原本在钢厂子弟校读书,当时的西安交大附小,想从各学校抽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吸收到实验班,幸运的他竟然考上了,但是,考上的兴奋还没有过去,挑战就接踵而至。 西安交大附小的教学要求很高,开设了一些别的学校不设置的课程,比如英语,由于原来就读的学校没有英语课,对于插班生小少华来说英语就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刚进交大附小的前半年小少华的成绩只能排在中等,第一名的炫目光环从他头上消逝,在新的学习环境下他仅仅是一个跟进速度缓慢的中等生。看到他这种状况,班主任老师非常失望,一个劲儿地叹息:“完了,跟不上了!” 不曾想老师这句感叹的话却激发起小少华的斗志,不服输的倔脾气让他鼓足了勇气,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行!他把英语这个难题作为突破口,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水平,他请来作英语翻译的姑姑当帮手,在老师和姑姑的指导下,他背单词、记短语、做习题,上课时专心致志听讲,课后认真预习复习,他主动放弃了许多休息的时间,埋头在ABC的世界里,甚至连做梦都在背单词。

勤奋,让小少华闯过了英语这道难关,半年后,他的英语成绩有了惊人的进步,其他成绩也是节节攀升。看到自己的名字重回第一名的位置,这个不服输的倔孩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状元支招 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 我高考语文得了145分,基础知识只错了一道题,作文丢了2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一分没有丢。

我始终认为自己语文能够取得好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对文学的喜爱,我两岁半开始读唐诗,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在成长中一直对文学是情有独钟。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

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我特别重视总结,可以说145分的高分就建立在扎实、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 在高三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做总结。

高三的复习一般在强调积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知识总体的系统化把握。总体复习时要注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视基础知识,第二个阶段是注意阅读,第三个阶段是专攻模拟卷子。

在做模拟卷子的时候带动前面的两个阶段,在做完卷子后还要把重点的东西重新再去看一遍。这三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需认真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紧追常用知识,不与生僻内容亲密接触 在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成山成海,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高考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于是就把教材抛在一边,一味去追捧复习资料。的确,今天高考题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外,完全出自教材的题目看来相对很少,但是,这个并不说明教材就没有用。

我认真分析过历年的高考试题,很惊奇地发现课本中所蕴涵的知识完全可以用来解决考试中的问题。在基础知识这一块,课本中详细地讲解了词语的用法、句式的特定、文学常识等,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很常见,如果不熟悉教材,就无法正确回答问题。

因此,我把复习的着眼点集中在课本上,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作淡化处理。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常常抱着几大本记着生僻字词的本子硬背,其实那样做很容易走偏。

一旦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去收集生僻的字词,往往就会忽略了常用的字词。我在高三复习语文的时候常常把历年高考的卷子找出来研究,专门看都考些什么样的字词,结果发现高考所考查的字词基本上是常用的!找到这个结果后,复习字词的方向就会豁然开朗,因此我不会投入太多的功夫在生僻的字词上,我相信平常见不到的字词不可能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复习的重心应该落实到常用的字词上,要特别注意保证常用的字词的复习时间。

我是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精力去背记生僻字词的,反观今年的考题,基本体现了考查常用字词这一思路,所设题目并不是很偏。 梳理错误类型,火眼金睛辨病句 许多同学一碰到改错题就手足无措,看一道题目,好像到处都是错,又好像哪里都没有错,常常找不准真正的错误。

其实改错题并不难,而且这个知识点通过练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加之又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类型,因此,在复习时我特别注意辨错、改错的训练。改错的题我做得比较多,做完题我会认真思考,把常见的病句的错误罗列出来。

病句可以分成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基本上每年的考试中都会出现改错题,2003年考题的4题、5题就考到了重复、残缺等几种。

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辨析病句题的前提,我在高三复习中曾把初中课本上句子成分划分方面的内容进行一番认真仔细的梳理,主、谓、宾、定、状、补的功能都弄得清清楚楚,做到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心中有数,因此面对错题时更得心应手。另外,。

5. 今年湖南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就是全国卷1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哥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5年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1. 求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阅读理解答题时候的格式,比如什么样的问题

高考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归纳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

2. 如何复习高考时有关古文的阅读理解

1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因为在高考里,有些文言知识其实跟我们以前课本里学过的有联系。

这一点很重要..2.查阅工具书.做文言的阅读,不查工具书是不能进步的。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

通常在一篇文言的阅读下面都有一些提示或者说是注释,别小看那些,那些有时在你做的时候用处很大。总之。

要想在高考里把这一版块的内容做好,你平时的积累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多背诵,你的文言阅读功底一定提高。

3.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没有固定模式,只能多读多练。

1,理解文章内容(选择题),只要能读懂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及写作手法就能回答。2,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要熟练掌握名与字,年号,庙号,谥号,官署名称,官职名称,官职升降专用词,习俗专用词就可作答。

3,断句(选择题),只要会分析句子成分,此题不成问题。4,句子翻译,要找准句中的限定词,如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特殊句式及文言虚词等。

同时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词,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容易出错的。

4.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记叙)了。。阐述了作者。。.观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修辞方法:XX修辞,写出各种修辞的的作用,老师都会讲的

环境,心理,细节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5.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09高考文本类阅读题解析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

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

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

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

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

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

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解析:(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15.(4分) (1)我喜欢这。

6.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精品中小学资料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享 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

高考文言文单句翻译

1. 2015高考必背古诗文篇情景含答案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7.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8.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9.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20.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2. 2015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考试真题答案出来了吗

学员你好,新东方在线特整理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试题及答案解析供各位考生参考,具体内容如下:2015年高考新课标I语文试题(版)(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 *** 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 答案: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

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

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

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

4. 2008年到2015年高考语文卷古诗词填空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5.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6. 2015福建高考语文所有背诵的篇目题目

2015 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 高中 14 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 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 50 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 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诸葛亮 《出师表》 、陶潜 《桃花源记》 、郦道元 《三峡》 、韩愈 《杂说 (四) 》 、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 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 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 《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 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2015年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选增5篇,分别是: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泊秦淮》、晏殊《浣溪沙》、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2)“文学名著阅读”减少2部。今年将2014年要求的7部“文学名著阅读”减为5部,减去的2部是雨果《巴黎圣母院》和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该部分赋分由原来的10分调减至6分,分值减少了4分。

(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考查,赋分增加4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的核心能力。

2014年我省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赋分为13分,今年调整为17分,其中仍然包含有“材料评说”题。[。

1.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 语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

“其”字的用法并翻译句子

1、念悲其远也: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其:代词,她,指燕后。

2、成以其小也:成名嫌它太小了。其:代词,它,指促织。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其:代词,它们,指宫殿。

4、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现出来的。其:指示代词,这种(灾祸、祸患)。

5、汝其善抚之:希望你好好抚养他们。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语气。

6、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商量的语气。

7、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我现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了你父亲的遗志!其:语气副词,表示希望(祈使)语气。

8、则齐国其庶几乎?:那么,齐国该差不多(会很好)了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加强推测的语气。

9、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其:指示代词,其中。

10、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谁能抵挡得了它呢?其:语气副词,表示假设语气。

11、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道路又长又远,我将会不懈努力地追求。其:语气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补足音节,无实义。)

12、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其:语气助词,无实义。(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补足音节,无实义。)

1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了解我那也就算了吧。其:语气副词,表示加强限止的语气。

3. 文言文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4.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考的翻译句子是哪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滕王阁序》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4年天津、全国卷Ⅳ、05年江西高考考题)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逍遥游》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陈情表》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臣无祖母,无至以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文章标签: # 文言文 # 高考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