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常考化学实验常识,高考常考的化学实验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求高中基本化学实验的名称及现象(最好有步骤,会采纳多个答案,谢谢。)2.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3.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方法,方程式,及仪器4.关于高中化学5.高中化学常见溶液的配置6.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

1.求高中基本化学实验的名称及现象(最好有步骤,会采纳多个答案,谢谢。)

2.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

3.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方法,方程式,及仪器

4.关于高中化学

5.高中化学常见溶液的配置

6.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常考化学实验常识,高考常考的化学实验

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颜色 MnO(紫)、Cu2+(蓝)、Fe2+(浅绿)、Fe3+(黄) 氧化性 ClO-、MnO、NO(H+)、Fe3+、Cr2O 还原性 S2-(HS-)、SO(HSO)、I-、Br-、Cl-、Fe2+ 水解显酸性 NH、Mg2+、Al3+、Cu2+、Fe2+、Fe3+ 水解显碱性 AlO、S2-、SO、CO、SiO、ClO-、CH3COO- 两性离子 HCO、HS-、HSO、HPO、H2PO 例1 近年高考中10种常考易错离子组合的剖析高考中常见离子组合 能否共存 反应类型 备注 (1) Na+、Ca2+、NH+4、AlO-2 (2) Na+、H+、S2O2-3、Cl- (3) H+、Br-、I-、NO (4) H+、Na+、Cl-、NO (5) S2-、Na+、ClO-、Cl- (6) K+、Na+、OH-、HSO (7) Na+、Fe2+、S2-、Cl- (8) Na+、Fe3+、S2-、Cl- (9) Na+、Al3+、S2-、Cl- (10) MnO、H+、Cl-、S2- 例2 (2009·四川理综,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Ca2+、H+、Cl-、HSO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I-、NO C.FeCl2溶液:K+、Na+、SO、AlO D.=0.1 mol·L-1的溶液:Na+、K+、SiO、NO 例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Ba2+、H+、MnO、Br- B.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Cu2+、Na+、SO、ClO- C.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K+、Mg2+、SO、Cl- D.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 反思归纳 警惕题干中的常见“陷阱” 条件类型 高考中的常见表述 误点点悟 常见的限制条件 “无色” 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pH=1”或“pH=13” 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包括其他类型反应的离子 常见的易错点 “透明” “透明”也可“有色” “不共存” 易看成“共存” 常见的隐含条件 “与Al反应放出H2” 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 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通入足量的NH3” 与NH3·H2O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常见题干要求 (1)“一定大量共存”(2)“可能大量共存”(3)“不能大量共存” 审清关键字 离子检验的一般程序与思路 1.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离子 试剂 现象 注意 沉淀法 Cl-、Br-、I- AgNO3溶液和稀HNO3 AgCl(白色) AgBr(淡**)、AgI(**) SO 稀盐酸和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先用稀盐酸酸化 Fe2+ NaOH溶液灰绿色沉淀→ 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Fe3+ 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Al3+ NaOH溶液 白色沉淀→溶解 不一定是Al3+ 气体法 NH 浓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要加热 CO 稀盐酸和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SO、HCO有干扰 CO 稀盐酸和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SO、HCO有干扰 SO 稀H2SO4和品红溶液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显色法 I- 氯水(少量),CCl4 下层为紫色 Fe2+ KSCN溶液和氯水 先是无变化,滴加氯水后变血红色 先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加氯水 Fe3+ ①KSCN溶液 血红色 ②苯酚溶液 紫色 Na+、K+ Pt(Fe)丝和稀盐酸 火焰分别呈**、紫色 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2. 熟练掌握在溶液中有特征颜色的离子常见的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有MnO——呈紫色, Cu2+——呈蓝色,Fe2+——呈浅绿色,Fe3+——呈**。沉淀的颜色: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解题中特别注意题干条件是“无色透明”还是“澄清透明”。 3.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无色待检溶液例4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结论 A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物质一定是氨气 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该气体一定是氯气 C 向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碳酸根离子 D 向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反应后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还有Fe2+ 例5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存在推理型离子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例6 有M、N两种溶液,经测定这两种溶液中含有下列12种离子:Al3+、Cl-、Na+、K+、NO、OH-、Fe2+、AlO、CO、NH、SO、H+。 (1)完成下列表格中实验①的结论和实验②的实验内容以及现象:实验内容以及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N溶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 ② 确定M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③用pH试纸检测M溶液,pH试纸呈蓝色 (2)根据(1)中的实验回答: NO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存在于________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1)中的实验确定,M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7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CO、SO、SO、Cl-、Br-、I-。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所得溶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破解离子推断题。,(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CrO、Cr2O (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继实验的干扰。例8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Mg2+、Al3+、Fe2+、Ba2+、NO、SO、Cl-、I-、HCO,实验如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少量该溶液,加入几滴甲基橙 溶液变红 (2)取少量该溶液,加入Cu片和浓硫酸,加热 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 (3)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4)取(3)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 有稳定的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5)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断: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确定其他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及对应欲检验离子的名称(如为溶液反应,说明使用试剂的名称,不必写详细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题组一 离子共存 1.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K+、SiO、Cl-、NO B.H+、NH、Al3+、SO C.Na+、S2-、OH-、SO D.Na+、AlO、CH3COO-、HCO 2.(2011·江苏,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Ba2+、AlO、Cl- C.pH=12的溶液:K+、Na+、CH3COO- 、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NO 3.(2011·安徽理综,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饱和氯水中 Cl-、NO、Na+、SO B.c(H+)=1.0×10-13mol·L-1溶液中 C6H5O-、K+、SO、Br- C.Na2S溶液中 SO、K+、Cl-、Cu2+ D.pH=12的溶液中 NO、I-、Na+、Al3+ 4.(2011·广东理综,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H+、I-、NO、SiO B.Ag+、Fe3+、Cl-、SO C.K+、SO、Cu2+、NO D.NH、OH-、Cl-、HCO 高考题组二 离子推断 5.(2011·上海,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Ba2+、SO、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Na+ B.SO C.Ba2+ D.NH 6.(2010·浙江理综,13)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SO、SO、CO、Cl-、I-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CO、Cl-三种阴离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 A.①②④⑤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2009·全国理综Ⅱ,29)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SO、CO。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高考题组三 物质的检验、鉴别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1·天津理综,3改编)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操作 现象 结论 填“√”或“×”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 (2)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 (2010·江苏,10A) (3)利用HNO3能够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  ) (2010·重庆理综,9A改编) (4)利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  ) (2011·大纲全国卷,7A) 9.(2011·重庆理综,11)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0.(2011·四川理综,10)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Ba2+、Mg2+、H+、OH-、Cl-、HCO、SO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乙溶液中c(H+)>0.1 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 1.(必修1P43-11改编)现有NaOH、Na2CO3和Ba(OH)2 3种无色溶液,选用下列一种试剂,一次即可鉴别的是(  ) A.CuCl2溶液 B.稀硫酸 C.FeCl3溶液 D.CO2 2.(必修1P34-7、P42-8整合)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①K+、H+、SO、OH- ②Na+、Ca2+、CO、NO ③Na+、H+、Cl-、CO ④Na+、Cu2+、Cl-、SO ⑤Na+、Mg2+、SO、OH- ⑥Cu2+、Ba2+、Cl-、SO 3.(必修1P43-12改编)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训练 1.(2010·广东理综,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Ag+、PO、Cl- B.Fe3+、H+、I-、HCO C.K+、Na+、NO、MnO D.Al3+、Mg2+、SO、CO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NO C.Cu2+、K+、SO、NO D.Na+、HCO、OH-、Ca2+ 3.(2010·上海,9)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甲基橙呈**的溶液中:I-、Cl-、NO、Na+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AlO、NO、HCO 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O、Na+、ClO-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Cl-、F-、K+ 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有大量AlO的溶液中:NH、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Na+、K+、CO、NO C.在pH=12的溶液中:NH、Na+、SO、Cl- D.在c(H+)=0.1 mol·L-1的溶液中:K+、I-、Cl-、NO 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沉淀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6.(2010·福建理综,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SO、K+可以常量共存 C.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由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HA+OH- 7.(2010·江苏,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SO、Na+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Al3+、NO、Cl- 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SCN- 8.某同学为检查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9. 有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AgNO3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E是________。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O、SO,为检验溶液中所含的某些阴离子,限用的试剂有: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溴水和酚酞试液。检验其中OH-的实验方法省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白色沉淀A加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色溶液C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体E通入试剂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无色稀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表所列离子中的某几种。阴离子 CO、SiO、AlO、Cl- 阳离子 Al3+、Fe3+、Mg2+、NH、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Y是NaOH溶液,则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用含有Ag+、Al3+、Ca2+、Mg2+的溶液,做如下实验,试填空并按要求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每步加入试剂均足量) (1)向这种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________沉淀(填沉淀的化学式,下同)。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产生____________沉淀;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实验(2)所得的液体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又会产生__________沉淀。 (4)把实验(2)所得的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盐酸,沉淀________(填现象)。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这时沉淀部分溶解生成__________,不溶解的是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规律方法·解题指导例1 (1)不能 水解反应 AlO+NH+4+H2O===Al(OH)3↓+NH3↑ (2)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2H++S2O2-3===SO2↑+S↓+H2O (3)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HNO3与Br-、I-均能发生反应 (4)能 HNO3不会与Cl-发生反应 (5)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ClO-能氧化S2-,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6)不能 复分解反应 OH-+HSO===SO2-3+H2O (7)不能 复分解反应 Fe2++S2-===FeS↓ (8)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2Fe3++S2-===2Fe2++S↓ (9)不能 双水解反应 2Al3++3S2-+6H2O===2Al(OH)3↓+3H2S↑ (10)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在H+存在的条件下MnO与S2-、Cl-发生反应例2 D 例3 C 例4 D 例5 B 例6 (1)①N溶液中不含CO2-3、SO2-4或M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SO2-4 ②取M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呈紫色 (2)M N溶液中含有H+、Fe2+、Al3+、NH+4、K+,由于N溶液为酸性,又含有Fe2+,所以N溶液中不含NO N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以确定Cl-存在于N溶液中 (3)OH-、AlO、CO2-3、SO2-4、Na+、NO 例7 (1)①说明可能含有CO2-3或者含有SO2-3或者含有CO2-3和SO2-3,因为二者水解均显碱性 ②肯定含有CO2-3,肯定不含SO2-3,因SO2有刺激性气味 ③肯定不含有Br-、I-,因两者与氯水反应后分别生成单质溴和单质碘,溴和碘单质溶解于CCl4显色 ④肯定含有SO2-4,因BaSO4不溶于盐酸 ⑤肯定含有Cl-,因AgNO3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 (2)NO 例8 (1)NO、SO2-4、Mg2+、Al3+ Fe2+、HCO、I-、Ba2+ (2)K+的检验可以用焰色反应;Cl-的检验:向溶液中加足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C 3.B 4.C 5.A 6.B 7.(1)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K2CO3 由①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可与CO2-3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故E为K2CO3 (3)Ba(OH)2 (CH3COO)2Ca AlCl3 FeSO4 8.(1)× √ × × (2)× (3)√ (4)√ 9.D 10.D 课时规范训练教材习题回扣 1.B 2.④ 3.(1)CaCl2,K2CO3 Ba(NO3)2 (2)Ca2++CO2-3===CaCO3↓,CaCO3+2H+===Ca2++CO2↑+H2O,Ag++Cl-= ==AgCl↓ 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D 4.B 5.B 6.D 7.C 8.B 9.(1)AgCl (2)Na2CO3 HCl AgNO3 BaCl2 NaHSO4 (3)2H++CO2-3===CO2↑+H2O 10.(1)Ba(NO3)2 HCl HNO3 Br2 AgNO3 (2)SO2-3 SO2-4 Cl- (3)BaSO3+2H+===Ba2++SO2↑+H2O (4)中和OH-,防止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 (5)会使SO2-3对SO2-4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2-4是否存在 (6)SO2+Br2+2H2O===4H++SO2-4+2Br- 11.(1)SiO2-3、AlO CO2-3 Al(OH)3+3H+===Al3++3H2O (2)Al3+、Mg2+、NH+4、Cl- NH+4+OH-===NH3·H2O 12.(1)AgCl Ag++Cl-===AgCl↓ (2)Al(OH)3、Mg(OH)2 Al3++3NH3·H2O===Al(OH)3↓+3NH+4、Mg2++2NH3·H2O===Mg(OH)2↓+2NH+4 (3)CaCO3 (4)完全溶解 NaAlO2 Mg(OH)2 Al (OH)3+OH-===AlO+2H2O 。

求高中基本化学实验的名称及现象(最好有步骤,会采纳多个答案,谢谢。)

今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 总结 ,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15例“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22例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化学中与“0”和小数点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十一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其它 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生成淡**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十四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1、瞄准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它是实验的灵魂;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或目的,再结合题中所给装置的作用,才能顺利解答实验仪器的连接问题;只有充分解读透了实验原理,才能结合装置内的试剂,回答装置的作用或实验现象。

2、反复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读一遍题目,就能很顺利的完成作答,有时答案就在题目信息中寻找,通过反复阅读,找到题目的答案与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要善于联想,前后联系,以前是否做过相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相同的解题思路,任由思维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忌思路不开阔、僵化。

4、实验题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实验现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时,要全面、准确、规范,避免词不达意,掉以轻心。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1课前最好进行10分钟预习,静下心来思考一些

问题。

认真听讲是关键,上课时把课本资料翻到老师所讲内容部分。

把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找老师或者学生及时沟通。

实验课时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来验证上课时的内容。

无人可问时,可以上百度,搜索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相关 文章 :

★ 2019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 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点

★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整理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

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

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

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生成淡**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

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

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方法,方程式,及仪器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 方法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1

氯气的反应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点燃)PCl3+Cl2==PCl5(白色烟雾)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混合气光照爆炸;卤素单质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氯水的多重性质(Cl2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不稳定性、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制漂白粉)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2)、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3)、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4)、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2

氯化氢与盐酸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3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与水反应

5.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与碱反应

7.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三)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应、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采用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4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与SiO2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CO)?)

4.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7.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

C + O2 == CO2

2C+ O2 == 2CO

C + 2CuO == 2Cu+ CO2

2C + SiO2 == Si + 2CO

3C + SiO2 == SiC + 2C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5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ca(clo)2;h2so3<na2so3等)< ?="" p="">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na2co3< ?="" p="">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3.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 2020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中化学

常见气体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烧、有毒物质外泄。

(2)方便:应用常用试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3)快速:反应时间不宜过长,过于剧烈的反应不安全,以反应速率适中为宜。

(4)生成物纯净(或虽含杂质但较易提纯),减少分离操作。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

(1)制取单质:用氧化还原反应。

(2)制取化合物:通常用复分解反应,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时也可用氧化还原反应,如制NO2、NO等。

3.实验装置的安装、选择及操作步骤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可用如下图表示:

(2)制取气体时各部分装置的选择依据:

①发生装置:所用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②收集装置:气体的水溶性及相对空气的密度大小、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③净化装置:依据气体与杂质的性质的不同,使杂质被吸收或转化成所需物质;

④尾气处理(吸收)装置:根据所制气体是否有毒或污染环境来确定是否要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有毒物质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烧去除。

(3)“气密性检查”在整个实验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二位,一般在装置连接好后、但在反应开始前检验气密性,决不可在药品混合并开始反应后检查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主要掌握实验室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净化和吸收装置。

实验室常用的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

(1)固体——固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等。常用于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要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移动酒精灯),然后在试管的药品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取气体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水倒流。

(2)固体——液体(液体——液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常用于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然后再慢慢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内为挥发性液体时要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小槽要对准分液漏斗颈上的小孔。

④制H2、CO2、H2S时也可用下面的装置。

这类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说明:  ①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②加入的固体药品块状大小要适宜,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无法终止。  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  ④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  ⑤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5.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验气密性时,可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后,过一会儿烧瓶冷却,水就会上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见下图I、Ⅱ)。如果发现漏气,必须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

高中化学常见溶液的配置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制取氯化氢是利用食盐和浓硫酸在不加热或稍微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NaCl+H2SO4(浓)=NaHSO4+HCl↑

这个反应是属于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类型,所用制气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样(参看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氯化氢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收集氯化氢后的剩余尾气,不能逸散在室内,可用水进行吸收。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硫化亚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是:

FeS+2HCl=FeCl2+H2S↑

FeS+H2SO4(稀)=FeSO4+H2S↑

制取硫化氢使用的是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硫化氢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集气瓶内是否已集满硫化氢,可将润湿的醋酸铅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立即变黑,证明瓶内硫化氢气已集满。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起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是: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制气装置是用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参看《初中卷》使用固体和液体药品制备气体的仪器装置)。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硫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氨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里常用的是给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一般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化学方程式是: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制气装置是用给固体药品加热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氨气,可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若试纸立即变蓝,证明集气瓶内已集满氨气。铵根离子的检验

检验铵根离子是利用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的性质。检验方法是:把少量铵盐晶体放入试管里,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给试管加热。小心地闻试管中放出的气体的气味,可以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悬放于试管口处,试纸由红色变成蓝色。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检验出铵根离子的存在。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NaOH与Ca(OH)2的混合物)共熔(约300℃以上)而产生。

CH3COONa+NaOH=Na2CO3+CH4

装置如图。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装入干燥试管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先用酒精灯均匀加热,再从试管底部固定加热,并缓缓向前移动灯焰。待试管里的空气赶尽后,用大试管排水收集,除非要求制取干燥的甲烷时,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满甲烷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应倒放在实验桌上,这样可以减少比空气轻的甲烷的逸失。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碱石灰是由粉状生石灰与NaOH溶液作用后,在200~250℃干燥而成,这样能使NaOH与Ca(OH)2混合很均匀。其中Ca(OH)2的作用,除使NaOH分散细而匀,因而增加了NaOH与无水醋酸钠的接触面外,在加热时,还能减少熔融的NaOH对试管内壁的腐蚀。碱石灰极易吸湿,故在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甲烷时,常有冷凝水出现,试管口如不稍向下倾斜,冷凝水将回流至灼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时,冷凝水都汇集在试管口附近,不会回流。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制取。其中浓硫酸起脱水剂和催化剂作用。在约140℃时,乙醇脱水生成(C2H5)2O;在约170℃时,生成乙烯。

CH3CH2OH=C2H4+H2O

这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物不同的典型例之一。实验装置如图。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在烧瓶中加入10毫升乙醇,然后分批缓缓加入浓硫酸共约30毫升。在乙醇中加入浓硫酸时,由于发生化学作用而放大量热,要冷却后再继续加浓硫酸,防止乙醇大量气化。再向烧瓶里加入几片碎瓷片。为了控制混合液受热温度在170℃左右,须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混合液中。加热时,要使混合液的温度迅速越过140℃温度区,这样,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混合液的温度达到170℃时,即有乙烯产生。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液的颜色会逐渐变棕色以至棕黑色。这是由于乙醇部分发生碳化的结果。在170℃时,生成的气体并非纯净的乙烯,其中常杂有少量SO2。由于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除使乙醇发生脱水反应外,还会使乙醇(或其它生成物)发生氧化反应,浓硫酸还原产生SO2。要获得较纯净的乙烯,可以把由烧瓶出来的气体先经10%NaOH溶液洗气,然后再收集。乙烯难熔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收满乙烯的集气瓶,盖好毛玻璃片后倒放在实验桌上。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防止因烧瓶冷却使水倒吸。实验后,应待烧瓶里的残粥状黑色混合物以及温度计冷却后再清洗。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中常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乙炔。电石中因含有少量钙的硫化物和磷化物,致使生成的乙炔中因混有硫化氢、磷化氢等而呈难闻的气味。在常温下,电石跟水的反应是相当激烈的,可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量以调节出气速度。也可以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样,可以使反应较平稳。通常,乙炔发生装置用烧瓶(或广口瓶)和插有分液漏斗及直角导气管的双孔塞组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把几块电石放入烧瓶,从分液漏斗滴水(或饱和食盐水)即产生乙炔。如果把电石跟水的反应式写成:

CaC2+H2O→C2H2↑+CaO

是错误的。因为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CaO不可能是钙的最终产物,而Ca(OH)2(CaO水化)是最终产物才是合理的。正确的化学式应是:

CaC2+2H2O→C2H2↑+Ca(OH)2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乙炔,可以把从发生器出来的气体先经CuSO4溶液洗气再收集。乙炔只微溶于水,应排水收集。用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不应使用启普发生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即能发生反应,表面上似乎符合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条件,但当关闭启普发生器的活塞时,乙炔气虽能把水压入球形漏斗以使电石跟水脱离接触,但集存在球体内的大量水蒸气(电石跟水反应放热)却仍在缓缓继续跟电石发生反应,就是说,关闭活塞后,乙炔不能完全停止发生。这样,乙炔将缓缓从球形漏斗的上口间断逸出。平时,我们总能闻到电石有难闻的气味,就是因为电石跟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的结果。如果小量制取乙炔时,也可以用试管配单孔塞作反应容器,但应在试管口内松松塞一团棉花,以阻止泡沫进入导气管。

乙酸乙酯的的实验室制法

乙酸跟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不但极慢,而且是可逆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酸、乙醇、浓硫酸混合加热后,混合液中除乙酸乙酯和水外,还有未反应完全的乙酸和乙醇,而它们又是混溶的。其中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78.5℃,乙酸117.9℃。从混合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应该用蒸馏法。规范的实验仪器为蒸馏烧瓶、冷凝器和温度计(与石油分馏装置相同),实验时,温度计控制在76~78℃。实验室制取很少量乙酸乙酯时,通常可以使用简易装置,如图。其中试管A相当蒸馏烧瓶,导管相当冷凝器(空气冷却)。在试管A中先加入3毫升乙醇和2毫升乙酸(互溶),再加入1~2毫升浓硫酸,振荡均匀。先均匀加热(促进酯化反应),然后加热使混合液保持微沸腾,试管A里的液体逐渐减少,试管B中液面积存一层有香味的油状液体,这是乙酸乙酯。沸腾时,蒸气冷凝所得液态物质中,除乙酸乙酯外,尚有乙酸和乙醇,它们是互溶的。冷凝液接触Na2CO3后,乙酸被中和成乙酸钠,乙酸钠属离子化合物,它只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酸乙酯,这样,杂质乙酸即被除去;乙醇的一部分溶于Na2CO3溶液的水里,另一部分仍溶在乙酸乙酯中,再用水多次洗涤乙酸乙酯,可基本把乙醇洗净。如用水或氯化钠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则乙酸乙酯的回收率明显减少。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也不好,NaOH溶液会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减少回收率,同时,不易判断乙酸是否已除净(用Na2CO3溶液时,振荡后不再发生气泡即标志杂质乙酸已除净)。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1. 氢氧化亚铁: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除氧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干净的滴管中吸入一定量的新鲜的氯化亚铁溶液或硫酸亚铁溶液,降滴管插入氢氧化钠所在试管的底部,挤出亚铁溶液,即能得到氢氧化亚铁沉淀,白色的,不过很快就会被氧化。

2. 氢氧化铁沉淀:在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不断搅拌,即可。(我没试过,不知道会不会成胶体,可能氨水会好一点,仅仅是猜测)

3. 氢氧化铁胶体:在微沸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加氯化铁溶液(用滴管滴),并一定要不断的搅拌,避免局部浓度过高行程沉淀。低价完后再加热几分钟,即可。

4. 氯化亚铁:在稀盐酸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一定要保证铁的过量,并注意密封保存。

或者在氯化铁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铁粉,即可

5. 氯化铁:在过量的稀盐酸中放入铁粉,反应完全即可

或者在过量的稀盐酸中放入三氧化二铁,反应完全即可

6. 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氨水溶液,此时产生棕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直到沉淀完全消失即可(银氨溶液一定要现用现配,不可久置)

7. 氢氧化铜悬浊液: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或者氯化铜,再加入适量的碱(加氢氧化钠印象中是产生沉淀,试试氨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课本中涉及到的相关实验一般都会有详尽的步骤,注意体会其中的字眼

对于高考理科生来说,不仅物理难学,化学也是。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必考知识点和化学实验体题型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高考化学吧!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四.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六.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七.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高考常出现化学题实验题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1、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的pH

(1)pH的定义: pH= -lgc(H+)

(2)pH的适用范围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其c(H+)的大小范围一般为1×10-14 mol/L<C(H+)pH>0。

当c(H+)或c(O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 c(OH-) =1.0×10-7 mol· L-1, pH =7

酸性溶液:c(H+)>c(OH-) ,c(H+)>1.0×10-7 mol·L-1, pH <7

碱性溶液:c(H+)<C(OH-),C(H+)<1.0×10-7 pH mol·L-1,>7

二.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化学实验题型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

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

②银镜反应.

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

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

④转移固体;⑤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0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

NaA10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0、Na202;

文章标签: # 溶液 # 实验 #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