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4年高考政治全国卷_2014高考政治试题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2012高考政治时事热点材料一:欧盟共同对付经济危机,谁也不先退。体现了“国家与国际组织”哪些知识? 答案:①说明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②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经济实力强大,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③中国与欧盟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

1.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2014年高考政治全国卷_2014高考政治试题

2012高考政治时事热点

材料一:欧盟共同对付经济危机,谁也不先退。体现了“国家与国际组织”哪些知识?

答案:

①说明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

②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经济实力强大,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③中国与欧盟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

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材料二:

11月15号奥巴马访华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矛盾,充满矛盾、责备、争吵,说明各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各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②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冲突的根源。

③我国政府的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说明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环保上,主张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材料三:

作为“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比如,对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实行减半征收; “家电下乡”,并在部分省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对农民和城镇居民购买家电予以补贴等。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刺激消费为什么能促进经济增长。(8分)

答案:

(1)说明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首先应该知道所有制分为公有制、私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作为集体经济的家庭农场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而非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就跟国务院推出了一项有利于人民实现民主权利,创建实现民主新渠道的政策,不能说这项政策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一样。

资源配置的资源层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所属范围十分宽广,研究尽量合理,能最大限度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是经济学家探讨的问题之一,从现实角度来说都可以联系上,但是如果只针对答题就过于绝对

满意请采纳。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

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

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满意请采纳。

文章标签: # 商品 # 提高 #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