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语文填空连贯题,高考语文衔接填空题

tamoadmin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0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2.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附有详细答案,谢谢。3.高考语文各题型时间分配4.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5.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6.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技巧7.语文中的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怎么弄8.高考语文语文考试要注重积累,不过真正到了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

1.2010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

2.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附有详细答案,谢谢。

3.高考语文各题型时间分配

4.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5.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6.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技巧

7.语文中的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怎么弄

8.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填空连贯题,高考语文衔接填空题

语文考试要注重积累,不过真正到了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

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以及一些词语运用题,特别是虚词辨析题。主要是凭语感(即语言表达意思),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

其次是理性分析。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2010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高考语文答题公式22010-05-1321:41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附有详细答案,谢谢。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

第一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6)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

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

C.梦魇(yǎn) 本埠(bù) 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

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

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

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

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来源:学科网]

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 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 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来源:Zxxk.Com]

6、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7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三、(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

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 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

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

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

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 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第Ⅱ(非选择题)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四、(23分)

11.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来源:Zxxk.Com]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既替余以蕙纕兮, ① 。 ② ,

虽九死其犹未悔。(届原‘离骚))

凡事预则立, ③ 。(《礼记?中庸》)

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⑤ 。(崔颢《黄鹤楼》)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① 。”(《论语?雍也》)

业精于勤, ② ;行成于思, ③ 。(韩愈《进学解》)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④ ; 盈虚者如彼,⑤ 。(苏 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 、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 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4分)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_ ① 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_ ② 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_ ③ 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_ ④ 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_ ⑤ 低俗、暴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_ ⑥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_ ⑦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_ ⑧ 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19.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①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 ② 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 ③ 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 琐难懂。 ④ 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 ⑤ 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

大气。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B 3.A 4.B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6.C 7.A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D l0.D

四、(23分)

11.(10分)

(1)(5分)借了公家的敷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

偿还。

(2)(5分)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

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12(8)

(1) (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3.(5分)

(1)又申之以搅茝 亦余心所善兮

不预则废

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荒于嬉 毁于随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五、(22分)

14.(6分)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15.(4分)

(1)(2分)

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

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⑨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

灵上沟通了中国.

(2)(2分)

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

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⑨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

待.

16.(6分)

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

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17.(6分)

第一问(4分):

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

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

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2分):

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

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六、(15分)

18.(4分)

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19.(5分)

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

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20.(6分)

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七、(60分)

21.(6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一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

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

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 ⒂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扣l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高考语文各题型时间分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二 、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恙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为彼有[来源:学科网]

乃令昊玉守之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D. 我师乘之而入,宋 忠匿于厕

几为所误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 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与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⑤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 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

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 对作家来说,作品一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来源:学&科&网Z&X&X&K]

C. 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个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世界中找回来“我”。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

A. 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这是在创作 前的体验“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他在心上活动中迷失了“我”。

C.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着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这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4. 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

沃尔夫冈?波谢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找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了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他总是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他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

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

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三皇,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 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回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

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

槽尝尝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 是有风,”他说,“已经挂了一整夜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

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这话,仿佛已沉入半睡

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

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他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日1”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 译)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

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有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间,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续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就能源说,何苦呢,照就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方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 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来源:Zxxk.Com]

A

数学活动中心。

B

23.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支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阅读理解、填空、作文等多种题型。在考试中,适当地分配时间是关键,因为时间不足会影响考生的答题质量和得分。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供参考。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高考语文中占比较大的一个题型,一般需要在1个小时内完成。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或多篇文章,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填空或简答题,因此时间分配十分重要。

建议以下方式:1.先做易题,再做难题。阅读理解题难易程度不同,考生可先从简单到难的顺序进行做题。这能够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效率的最大化。2.阅读时间和题目时间的合理安排。考生可根据题目数量和难度,合理规划阅读和作答的时间,如每篇文章先阅读5-10分钟,留出相应时间作答。3.留出1-2分钟检查时间。考生在答完所有阅读里程碑题目并仔细核对应答卷后,要留出1-2分钟检查时间,避免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二、完形填空题完形填空题是高考语文中考查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主要题型之一,需要在40分钟左右内完成。考生需要根据文章大意和上下文环境,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词组填空,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所有题目。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1.紧扣文章大意,避免闲扯。考生要较少用“无关紧要”的词扩充文章内容,应留意作者的语言表述方式和句子结构,快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信息。2.先填短小的内容,方便优先解决;再填难度较大的内容,尽量排除错误答案以减少记取错的风险。在填写一个单词时如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耗费太多时间,因为最后要留出时间检查。3.遇到难题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应该先跳过去,待完成简单和易答的题目后再回来。这能够减小思维负担,节约时间。三、作文题作文题是高考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120分钟内完成。考生需要根据所给的主题和表达要求,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思考体验,进行写作。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1.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免抱住一个题不放,考生可先花费几分钟思考,列出提纲(写作方向、要点、论证、结论等),根据提纲有计划地写作,避免乱搞导致无法完成。2.注意时间序列和逻辑关系的连贯性,条理科学,要点充实,语言清晰简洁,注意文章结构和格式,尤其是标题格式化。3.首先把重点放在主题要点上,千万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寻找词汇、句法和语言技巧上。其次在完成作文后,请留出一定时间重新阅读、修改和完善总结。总之,

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以 成语 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一、修辞格与体会 文章 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 议论文 :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2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的技巧

 一、词语(包括熟语)考查的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2008年天津卷所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2009年浙江卷要求考生用括号里的成语去替代语句中的熟语,2010年广东卷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命题规律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 热点 之一,每年必考。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病句,偶尔出现修改病句题。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类病句,它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它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主要考查指代不明、歧义句。

 (3)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选自新报刊上的语段。

3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 方法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做这类题,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

 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语病部分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

 ① 句子 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

 ② 逻辑思维 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

 语言表达与运用部分要注意仿句。仿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④色调要统一。语意连贯题则要注意排除法的运用,上下文之间的连接是解题的关键。

 其实,这类题型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尽管考点较为零碎,但只要抓住特征就能有效应对。

4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的方法

 一、整散句互换

 1.整散句互换多为散句变整句,既是对句式变换的考查,又是对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考查。

 2.整句与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时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和对偶句。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划类归一,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整句变散句的要求则与散句变整句的要求相反。

 二、填充词语或句子

 填充句子:注意语境的特点,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和所给材料写句子。

 填充词语:注意句子之间的语意关系,积累常见关联词语:

 ①并列关系: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而是,不是……而是……,是……不是……

 ②顺承关系: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首先……然后,刚……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

 ③选择关系:分句间是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④解说关系: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解说关系不用关联词语表示。

 ⑤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递进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况且,反而

 ⑥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可是,只是。

 ⑦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否则,无论……都……

 ⑧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那么……,即使……也……

 ⑨因果关系: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因此,以致

 ⑩目的关系: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都单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以,以便,为的是,以免,免得。

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技巧

历年高考题中的对联题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时年的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

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也有对“祖冲之”的,至今作为美谈。

在2004年的全国及有关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一道对联考查题,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代了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序排列等题型,同时也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

这节课我主要谈以下三个个问题:

一.是历年高考中有关对联的题型;

二.是对联的特点与撰写;

三.是有关老师和专家对高考对联题型的预测。

历年高考对联题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1991年: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贱皮厚腹中空

3、 座上日月照珠玑

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面三副对联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请你依次写出这三篇课文的作者。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1992年: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 )

1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2004年高考:

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广西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 爆竹声声脆

② 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广东题: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对联的概念与特点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这两串文字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其中上联又叫出句,下联又叫对句。上下两句对称,是对联的主要特点,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对词性必须相同。

词性相同,即上下联除了片语结构、句式要相同外,词性也应该一致。准确的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 所谓”实对实,虚对虚”,这便是属对原则。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

“春”对“秋”,名词;“种”对“收”,动词;“一粒”对“万颗”,数量词;“粟”对“子”,名词。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面目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手

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我乃采花人

(2)对仗工整: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络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是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二是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是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两种。

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春节所用的春联一般用严式对偶,只是不是很严格,但作为高考考题,为了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一般还是强呼叫严式对偶。即强调“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很重要的一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对‘平仄’不做要求)”。

(3)平仄合律:所谓平仄,除平声外(一声)外,其余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调符号”即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对联中的平仄要求:

一是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仄起平收。如“朗月”对“清风”。

半醉半醒过半夜 三更三点到三河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二是联中每一个词或处于奇位上的字可不必绝对——即古人所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人情练达即文章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4)巧用典故:如下列的这副北京旧门联:

学士青莲 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 太史黄庭

*** 赠 *** 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别格:亦即对联的另一种构成方式,也可以说是做对联的另一种技巧。有以下八种:

一是嵌字 如:亚洲广结英雄会 运动常开友谊花

二是嵌数 即嵌入者皆为表树目的字。如:诸葛武侯庙联云: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桨五帆,历经六滩七湾,受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载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应考三番两次,今年一定要中

三是嵌名 亦即嵌入各种名词,如人名、兽名、鸟名、花名 、果名、树名 药命、地名,等等,如: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此联巧妙地精选出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又称灰蝉)、一见喜(穿心莲)、淮山、牵牛子、国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用“迎”、“送”两字串联起来,对仗工整,颇为得体。

四是拆字 即将汉字形体拆开,或分或合而成联。如: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五是叠字 同字再用,或且三用四用,即为叠字。

新月如弓 残月如弓 上弦弓 下弦弓

朝霞似锦 晚霞似锦 东川锦 西川锦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六是谐音 如:

二舟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 笛清怎比箫和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鲁肃、樊哙、狄青、萧何何、偶、幸、媒)

七是回文联 就是回环往复,顺读、倒读都成文颇有意趣。福建厦门鼓浪屿的“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八集句联 集句,就是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诗文按照一定的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形成很好的对联。 如: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爽气西来 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 波涛洗尽古今愁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6)内容要相关

内容相关即是上下两句意义要相近或相反,相互合作,彼此联络,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如相近的有:

勤劳门第春常在 节俭人家庆有余

内容相近却不能内容相同、重复,否则便犯了”合掌”之忌。如:

国中无双府地 海内第一名城

内容相反的有: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间少有蠢才子 天下难得好先生

三、对联的分类

1、春联:在元旦、春节时贴上的对联 。如大地春回增绿化 人间福到展红图

2、楹联: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上刻琢的对联:

3、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上选用或撰写的对联

4、挽联:评价先人生平业绩,抒发后人怀念之情的对联。

5、寿联:祝福长辈寿辰的对联。

6、赠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明〕朱元璋赠徐达

2005年高考对联题型

一、填空式:将对联与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

1、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所写物件是( ),我们在中学所学课文中选自对联中作品集的有哪些,并分别表明作品集。

2、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请你写出对联中作品中的名句。

二、补拟式:这种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参照一联,拟补另一联,2004年高考试卷上的对联试题就是采用这种命题形式。二是根据题目提供的词语拟写对联。如:

请以“尊严”和“傲慢”分别作为上联和下联的开头拟写一副对联,不能超过30个字。

尊严铸造人格让生命崇高 傲慢腐蚀品德使灵魂贬值

李格非先生安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中“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中“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他略加增删,整合一副佳联,其上联是:

居无求安食求饱

请你写出下联:富不润身德润屋

三、调整式:这种题型可以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如: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句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合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

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予出的上联加以调整。

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下联(已被打乱):

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

四、情景式:这种题型提供一个特定的情景, 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

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如:

教师节到了,沐浴著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请你以元宵节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五、话题式 这种题型只提供一个话题,其它方面都不加限制。如:

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六、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

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18历届高考题中的对联

奉上:

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

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

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

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境。

5、历经数载苦读,只为一朝腾飞。

6、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十年苦读扬起未来风帆,两天高考谱写人生华章。

9、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成就心中学问;

精思妙语,严格求实,撰写天下文章。

10、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1、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12、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13、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 ,

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 。

14、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15、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16、十载寒窗,勤学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

满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17、数载寒窗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喜看今朝结硕果,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无限希冀期盼明天成大器。

18、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19、书山比豪气,看咱学子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瞧我飞舟劈浪夺魁。

20、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须苦战。

21、苦读三年磨砺以须胸中常怀大世界,

鏖战即日沉着而对笔下自有好文章。

22、十年木百年人乐育栋梁拔地起,

千里浪万里波喜看鲲鹏展翅飞。

23、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书山学海甘之若饴誓同峨眉共比高。

24、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25、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26、各界精英大展巨集图夺英魁,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27、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28、韶年逢国考,学尚实真心须静;盛世选英才,品兼诚毅气自华。

29、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30、霸气盈胸,高山尖尖我为峰;豪情壮志,乾坤朗朗吾称雄。

31、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32、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3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34、承巴蜀传统陶养人文情韵育满园桃李成大器,

倚王者宝地铸就鲲鹏气概看万千学子步青云。

35、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36、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37、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38、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39、再接再厉营造新境个个争取金榜题名,

愈战愈勇重新整理高度人人定会大鹏展翅。

40、千帆竞发几经风雨乘风破浪辉煌终点已不远,

万马奔腾一路凯歌披荆斩棘巅峰时刻在眼前。

41、学海泛舟五千年,华夏英才书奇志;

蟾宫折桂三十载,潇湘学子写华章。

42、晨钟轻敲,高考开始,奋笔疾书写未来;

暮鼓重锤,辉煌不远,努力拼搏创人生。

历年高考题

:zgxzw./gaokaoshiti/

在大框下面,有连结,是前几年的高考题

全带答案

求历史历年高考题~~

你去买曲一线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这个是分类的。或者南方出版社的《十年高考 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还有天利的《五年高考试题分类》,不过这本是天利这两年才出来的,比较少见,没有前面那两种知名度高,但也很可靠。

安徽历年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库大全(word版)地址如下::agdszw.blog.163./blog/static/81697413201011531118624/

山东历年高考题

要几年的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谁那有历年高考题?

《十年高考》专注历年高考题,注重把握高考方向

历年高考题(理科生)

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 跟着老师的节奏来 就可以了 各个省份的题的难度.偏重有很大差距 如果真的想做 老师都会有 可以借来影印

以前的高考题都是全国卷 最近5年各个省份才开始自主命题 不使用全国卷

建议多听听老师的建议

求2003年各省高考题和上海历年高考题下载...

用百度搜就找到了!

宁夏文科历年高考题

给你个网址,可以下载所有的高考试题,网址以讯息的方式发给你(这里提交太慢),看后满意请采纳。

语文中的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怎么弄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怎样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

 一、要有扎实的功底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句子 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二、自己做题的 方法 和题型

 如果基础好成绩却没有别人好,可考虑自己做题的方法,这是其一。其二,应研究几份试卷看看有没有哪种题型特别薄弱。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三、做题的方法

 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四、做选择题的办法

 做对题的根本因素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但在考试中掌握一些方法,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得分。

 选择题都有题干,题干当中包含内容和要求。选择题总是有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这么两种选项。正确选项当然是正确答案,而迷惑选项则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考生能不能区别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题干的后面,一般有四个选项。如果是单选题,则只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其余的都是迷惑项;如果是多选题,则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作为答案。

  2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方法

 一、词语题

 对于词语题来讲,就运用到了你平时使用词语的程度了。一般情况下,平时我们写 作文 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的正确性。不要使用网络上的那种错误的搭配,否则会对你这个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二、 成语

 成语的使用,会出现在句子里。这个在技巧上,一般会用一些我们平时不太熟悉的成语,例如,万人空巷一类的,大家望文生意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而对于成语的掌握就是多了解一些成语的出处及 故事 ,就能掌握。

 三、病句题

 遇到病句题的时候,是最疼痛的,因为习惯和书面表达总是会有差距的。因此,建议你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一个句子的完整性,包括主谓宾等。最重要的就是句子的改变结构,一般情况下,例如倒装句式啊,词语的搭配情况啊。

 四、标点题

 这个对于同学们来讲,就要看你对于句子的掌握程度如何了。在一般情况下来讲,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然后再了解一下句子的前后联系关系,就可以做到判断正确了。还有,起到并列或者是递进的词语在标点符号题里也很重要。

 五、排序题

 这个是给你几个句子,让你排列出正确的语序来。这个与英语里的一些题是一样的道理。要你进行时间上的,逻辑上的,结构上的一些正确的判断。因此,建议你先从时间上看,然后再从逻辑上看。还有,语言的风格也要体质一致。

3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方法

 平时多积累:平时看得多,读得多,在考试的时候才能有思路,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考试认真分析: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2、对重要句子的理解

 3、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4、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5、注意转折,尤其是“但是”,“可是”这样的词,出现这样的词,作者的观点往往就要出现了

 6、做完题之后,再通读一遍,并将前后问题对照看看。

 7、连贯题

 连贯题并不是特别常见,有些同学做连贯题靠的是语感,能做对固然好。但是要做到题题做对,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的。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关联词,一般这类题目都会出现一些暗示。其次要根据句意的层层递进或者总分(总)的结构去排序。

4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的方法

 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怎样解决高中语文选择题相关 文章 :

1. ?高考语文选择题冲刺答题技巧

2. 怎样做好高中语文选择题

3. 怎么做对语文选择题

4. 高中语文选择题技巧

5. 语文选择题怎么做

6. 高中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7. 怎么把高中语文学好:考试答题技巧

8. 高中语文考试的答题方法

9. 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

10. 高考语文选择题冲刺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重点难点]

“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削除歧义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简明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00)

记得①在②一次③期末④考试⑤中,⑥在⑦考完⑧了⑨语文⑩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愿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今天我去①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②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③好几种钢笔④让我挑选。我⑤左挑右挑也没挑到一支⑥令我满意的,⑦百货大楼的⑧那位营业员⑨始终热情服务,她的⑩服务态度真好。      

删除的部分:        

3、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01)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握拍出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哪三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1)会变坏的原因(2),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3),更重要的(4)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5),受了坏人的影响(6),才逐渐变坏的(7);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8),能抵制多方面的(9)各种(10)坏的(11)影响,那么(12),他还会变坏吗?                  答:   、   、    。

简析:1、必须保留的词语是②③④⑦⑧2、必须删除的有②⑦⑩3、答案是B。①③句中的“的”可有可无,②④句中必须有“的”。第②句如果没有“的”,原句的偏下短语就会变成主谓短语,与上下文不合。第④如果没有“的”,不但使原来的偏下短语发生了变化,而且读起来有残缺之感。4、应删除的部分是(2)(7)(9)。综观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人变坏原因”是“不能把握自己”。围绕这个意思,文段用假设关系的复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论证。在具体表述中,(1)(2)处语义重复,应删除(2)。(7)的出现,使语句结构累赘。(9)与(10)内容重复,应把(9)删去。

关于语言连贯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解读考纲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 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重点难点]

近几年来,关于“语言连贯”的考题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二是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关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解“语言连贯”题的技巧是四统一,即句式统一、主语统一、时空统一、逻辑统一。

(一)“句式”统一

句式统一,也就是说,句子结构前后一致,类似“排比句”、“对偶句”,这样才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读来朗朗上口。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

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分析:本题答案是②。首先看横线后面的短语,多是四字短语,重要的是横线后第一个短语“松竹山茶”是四种植物的并列;这时再看选项,就可以马上断定不能选①,因为它破坏句式的整齐美,而②中逗号后面的短语正好是“四种植物”的并列。所以因选②。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分析:本题答案是b。因为括号前的短语“身体魁伟”是主谓短语,括号后的短语“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短语;而a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

(二)“主语”统一

主语统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陈述对象”统一。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偷换主语”,这也是语病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00春高考)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它主要考查的是“主语”的一致。横线前的句子的主语是“公安干警”,所以后面的话语的陈述对象也因是“公安干警”,只有D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

(三)“时空”统一所谓“时空”统一,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方面操持一致性。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

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分析:本题答案是②。从“远眺群山环抱”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视线的落脚点是“群山”,这时的空间顺序要么是从上向下看,那么后面应该写半出腰或者山脚下,可是没有这个选项;要么是从下向上看,而②项正好是从下向上看。

例: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03高考)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的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播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期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何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分析:本题的答案是④②①③⑤。本题主要考查时空顺序。①写南坡的林海,②写北坡的草原。③写森林中的动物。④写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进入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写森林中的鸟。从这五句话来看④应排最前后,然后是草原带②,再排森林带①,③与⑤谁前谁后?很明显应是③前⑤后,因为③中有“庶天蔽日的杉林下”。

(四)“逻辑”一致逻辑一致是指不合事理。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00高考)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沉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 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分析:本题答案是A。从第一空来看①②不能取舍,第二空后面是一个比喻句,其表层含义是指看到的东西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空手而归;联系前后文,其深层含义是书读得多,但由于不求甚解,没有收获。所以第二空只能填③。再看第一空,我们会发现第二句是反面含义的并列句,所以第一空填②。从句子表达上看,把读书看成装点门面,所以应选⑤。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b。“高山”对“深谷”,“草原”对“森林”,“溪流”对“湖泊”。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委, 。A.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分析:横线前有“置若罔闻”和“拖延推委”, 对指示“置若罔闻”,对措施“拖延推委”;从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没人管”是“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所以应选C。

           第2课时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的西湖畔栖霞岭,①。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②,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A.①依山面湖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

①这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②那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了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勾头一瞧,哟 !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4、能恰当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可是当你逐渐走到跟前,才会发现喇嘛庙并不在山顶上,而仍然在坪坪坦坦的草地上。

A.从远处看,在山顶上明显地有一座小小的喇嘛庙。B.远处看,山顶上的喇嘛庙显得那么高大醒目。

C.远处看,山顶上隐隐约约坐落着一座喇嘛庙。  D.远处看,小小的喇嘛庙真真切切地坐落在山顶上。

5、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

A.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

B.结果郑振铎先生和我们交下了朋友,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

C.结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郑振铎先生却和我们交上了朋友。

D.结果我们和郑振铎先生交上了朋友,却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古街虽窄,却并不失平直简约, 有了音乐的节奏。

①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②一头曲曲折折地鼻延伸过去,③一头勾联着古街,④一条幽深的小巷弄。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7、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担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8、选出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 ,或驻守京师,或守边疆;地方军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率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 ,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许多作品,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1、B.(①“主语”统一,主语是“墓”;②“句式”统一,“墓周”、“墓门两侧”)2、D.(①与②按“逻辑”统一来选,因为是“天边”所以选“那”,⑤与⑥按“句式”统一。)3、C.(“主语”统一,即“月光”,“跳”用了比拟的手法,比“映”好。)4、D.(“句式”统一,即“庙落在什么地方”)5、B.(“逻辑”统一,“句式”统一。“谢冰心”在前,“郑振铎”在后,所以只能选A、C,有人说按“主语”统一,应选A,如果选A,该句有语病,所以只能选B)6、A.(“逻辑”统一,“一波三折”是“音乐的节奏”)7、B.(“主语”统一) 8、D.(“句式”统一) 9、B.(①与②“句式”统一,⑤与⑥“逻辑”统一)

关于语言得体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重点难点]

(二)解读考纲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的运用是一个转达思想、表达感情、交流信息等的语言传递的过程。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进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说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得体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正确使用谦敬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吸能手于已方。

有人把谦敬词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处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里冠以“家”,如家父(严慈)、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遇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下列几句话,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4)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表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

(二)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的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的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来讽刺作用。

例:“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分析: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褒义词。

(三)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做到语体色彩得体,必须分清是口语体还是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例:有这们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分析: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楞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尴尬。

(五)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92高考)

小李对小王说:“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分析:此题考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对语言正确转换的能力。对象的改变引起人称、称谓的改变,同时时间地点的改变,也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这些都必须把握住,不能搞错。A题是小王对郭老师女儿说的:“(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题是小王对郭老师本人说的:“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第2课时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下面四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起来,胜利终归是你的。

2、向人借东西,应当语气和软,措词得当。下面的说法中最好的一句是

A.请把圆规借我用用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

3、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他修改。(95)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处,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不得体的句子

改正

4、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王力先生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找出。

我能给您写信,①很为您感到荣幸。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②写了那么多书,③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④以很深的影响。我喜欢读你的书,⑤可当地偏僻,很难买到。请您⑥受劳为我邮一本您写的《古汉语常识》,并⑦恳请您复信⑧教诲。    三处不妥文是:        

5、根据语言环境,选出用词不得体的一项

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但他们一直到70年取消奢侈品的名单,南朝鲜至今还是谁抽进口烟就罚谁的款。这些方法,我们效尤一下又何妨呢?

A. 奢侈品 B.至今 C.效尤 D.何妨

6、在下面几侧实例中,用词不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B.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C.某地区教育局编写了《某某地区教育局关于育新中学电化教学的简报》,准备送给省教育委、地区行署和本地区十六个县市教育局以及地直几个学校,依次用:呈报、呈报、发、发。

D.校团委计划在暑假开展一项活动,向校党委写了一个请求报告,其结尾用语是:妥否,请批示。

7、期中考试,小明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不会有希望么?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会更糟。

8、下面是一份请柬,其中有数处的语言表达欠妥当,对不当之处判断的一项是

①李志文:

现定于12月5日上午8时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历届校友代表座谈会,②商谈80周年校庆③事宜。④现决定邀请您出席,⑤望做好准备,⑥记住依时前来。

此致

敬礼

崇文中学校友会

11月20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

1C(A.“长命百岁”一般只用于儿童,不用于老人。B祝妈妈“青春永驻,永远漂亮”不得体。D.“胜败乃兵家长事”一词太大,用在这里不妥当2D(A.项虽然用了请,但语气仍然较为强硬。B.项用“拿”是命令口气。C.项“怎么样”带有挑衅意味。3(“光临”改为“到、去”,“决定”改为“不得不”,“磋商”改为“商量”4①③⑤(①去掉“很为您”;③“初生牛犊”改为“后生、学生”;⑤“当地”改为“本地”)5C.(“效尤”是贬义词。6B.(“钧裁”,用于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7B(A.项完全是训斥,指责语气,不会有好的效果;C项也带有责备语气,效果也不好;D.项不指斥,而且嘲笑,效果更不好)8C.(①直呼人名,欠礼貌。④“决定”一词欠礼貌。⑥使用了口语语体,不符合请柬的语体要求)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第1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粘贴(zhān) 玷污(zhān) 龌龊(wò) 运筹帷幄(wò)

B.蹉跎(cuō) 磋商(cuō) 遭殃(yāng) 怏怏不乐(yāng)

C.飞镖(biāo) 剽悍(biāo) 绯红(fēi) 妄自菲薄(fēi)

D.蜿蜒(yán) 筵席(yán) 市侩(kuài) 脍炙人口(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葱茏 绊脚石 怨天尤人 一如既往

B.迄今 名信片 提纲挈领 老成持重

C.幅射 照相机 有恃无恐 竭泽而渔

D.气概 座右铭 满腹经纶 世外桃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_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6.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早在 1949年,一位名叫 Donald Hebb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法则,来说明经验如何塑造某个特定的神经回路。受巴甫洛夫著名的狗实验的启发,Hebb的理论认为在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比如,铃声响时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在同一时间食物的出现会激发附近的另一个神经元,那么这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就会强化,形成一个细胞回路,记住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神经元就像个微处理芯片,它通过突触接收大量的信号。并且不断地把从突触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整合。但不同的是,微处理器有许多输出途径,神经元则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轴突。所以,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反应方式只有一个:要么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要么相反,不发出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这样一个信号时,它的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这种膜电位的局部改变被称为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一过性强化,即在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但是通常单个突触短暂地激发不足以使一个神经元发放冲动,即术语称的动作电位。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把信号传递到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Hebb认为,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如果神经元上的一个突触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就会被当作蹩脚的角色剔除。但是那些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这样一来,大脑根据神经冲动流的方向,发展神经回路,逐步精化和完善,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从Hebb的理论出发分析该过程的确切机制,你会再次面对这样的问题,即在大脑铺设网络联系过程中,能强化或减弱突触联系的酶和蛋白必定是由某种特定的基因合成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寻找能激活这种基因的信号分子。

因为大脑中,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表现为神经冲动的活动,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为验证这个假设,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 Kouichi Itoh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出胎儿小鼠的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以电极刺激神经细胞。以不同形式剌激使之发放动作电位,然后检测时形成神经回路或者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总量,结果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需通过选择电生理刺激器上适宜的刺激频率就能打开或关闭特定的基因,就像你选择特定的频率收听某个无线电台的广播一样简单。

7.下面不属于Donald Hebb提出的“简单法则”的一项是

A.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间的联系会被强化。

B.当神经元的许多突触一起激发,共同的作用下就会改变神经元膜电位。

C.同步激发的突触——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就会被强化。

D.冲动发放必定能打开或关闭神经细胞中特定的基因。

8.“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

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

9.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它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10.根据全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元总是将接收来的信号整合以后产生自己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轴突传递。

B.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形成细胞回路,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网络联系的重要条件。

C.在信息传递与整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神经元被淘汰,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

D.神经细胞在不同电极形式的刺激下,其特定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的总量不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流水落花春去也,_____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9.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2分)

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

21.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6分)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 “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 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答:〔 〕〔 〕

六、(10分)

2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 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分)

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我翻阅《茶经》,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是喜欢喝茶?还是在品

① ② ③ 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

④ ⑤ .

茶是本无名姓的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代表它的出身、焙制过程,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甲深情厚意(自作多情)。人就是霸道,喜欢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强加到茶身上,连累得茶也有尊卑高低了。 喝茶时顺便看看林中茶,是件有意思的事。蜷缩是婴儿,舒放自如为乙豆蔻年华(韵味最佳),肥硕即是阳寿将尽。一撮叶,看一生。

(1)将标点不恰当的两项填入下面的 中。(只填序号)(2分)

(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4分)

[甲]处: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目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 2.A 3.C 4.B 5.D 6.C

二、(12分,每小题3分)

7.D 8.C 9.B 10.B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13.D 14.A

四、(20分)

15.(8分)

(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16.(6分)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7.(4分)

(1)侣鱼虾而友糜鹿 渺沧海之一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3)天上人间 思无邪

18.(2分)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五、(18分)

19.(2分)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0.(6分)

“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1.(6分)

(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2.(4分)A D

六、(10分)

23.(2分)略。24.(2分)②④①③25.(6分)

(1)②③

(2)[甲]处:要替换。“自作多情”为贬义词,与下文“霸道”“强加”的感彩相吻合,而“深情厚意”为褒义词。

[乙]处:不替换。“韵味最佳”不能照应上下文中的“婴儿”与“阳寿将尽,比喻前后不协调。

七、(60分) 26.(60分)作文 略

文章标签: # 一个 # 语言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