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延迟满足高考,高考延期体现了什么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坦然面对高考成绩2.考上清华的考生都有什么特点?3.重塑新生的论文4.山东美术生综合分怎么算20235.2015年考研真题:心理学(文字版)6.高分求心理学论文题目糖果效应——别让小诱惑毁了你的人生心理学家萨勒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群4岁大的小孩子。他首先在桌子上摆放一些糖果,然后对孩子们说:“桌子上只有这些糖果,但是现在我出去再多买些回来,大概要等到20分钟以后,谁能够忍住等到我回
1.如何坦然面对高考成绩
2.考上清华的考生都有什么特点?
3.重塑新生的论文
4.山东美术生综合分怎么算2023
5.2015年考研真题:心理学(文字版)
6.高分求心理学论文题目
糖果效应——别让小诱惑毁了你的人生
心理学家萨勒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群4岁大的小孩子。他首先在桌子上摆放一些糖果,然后对孩子们说:“桌子上只有这些糖果,但是现在我出去再多买些回来,大概要等到20分钟以后,谁能够忍住等到我回来,那么将获得更多的糖果。倘若等不到我回来,就只能得到一块儿。”这对一群才4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有点过分的要求,糖果对他们的诱惑不亚于成年人面对百万现金的诱惑。而孩子们心里也清楚,假如现在吃就只能吃到一块,所以必须等萨勒回来,可他们马上就想吃到嘴里——这真是很纠结的选择。
说完,萨勒就走出了房间,大约1/3的孩子忍不住抓起一块儿糖果放在嘴里;还有2/3的孩子选择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转移了视线,不再去看那些糖果,还有一些孩子假装去做别的事情,也有几个孩子去别的房间躺下睡觉了。他们内心同样有想要吃糖的愿望,这种情绪很难控制,但是他们懂得自我控制。
心理学家记录下了这次实验的结果,并将这个实验一直延续,经过将近12年的追踪调查,那些当年只有4岁大的孩子现在已经是16岁的青少年了。那些熬过20分钟等到萨勒回来的孩子,现在基本上都是具有良好自制力、自信心强、善于理性思考,并且敢于接受挑战的年轻人;而没有等到萨勒回来就自己先吃了一块儿糖果的孩子,性格上都表现出某种脆弱和不坚定,做事犹豫不决、多疑、神经质、自尊心极强又害怕被伤害等。
虽然只是当初的一个小实验,却从中窥见了一些孩子的性格,萨勒也说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预示着这些孩子的未来会如何发展。不过,面对诱惑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将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果效应
萨勒的这个实验是用来分析评价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延迟指的是事物的出现与其所带来的影响之间相隔的一段时间。延迟满足便是能够用等待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萨勒的糖果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实验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研究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的人却只能在半途选择向欲望投降的心理过程,从小时候的自控力的实验中预测他们长大后的个性。将这种自控能力引申开来,就叫“糖果效应”。
实验以及实验的追踪研究结果向我们表明:那些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境,他们获得成功的概率也比其他孩子高得多。
自制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之一,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是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适当的控制、调节,有效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到最后保证实现目标的一种综合能力。可见,从小就培养并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我们的一生来说很重要。
“糖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能够拒绝眼前的小诱惑,生活才会变得简单,长远的眼光造就澄澈的心灵,你不用悔恨,不必想如果生活可以再次来过就好了,这样你才有机会去收获更多美好;否则一时的贪念只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听过一个小偷的故事。当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女友的母亲以考上大学并以一千块钱的聘礼为条件,说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她就同意将女儿嫁给他。那时候的他一贫如洗,就算考上大学也拿不出一千块钱。可是为了争取机会,加上考大学也是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和一个朋友一起参加了高考。第一天很顺利,第二天的时候,两人等在考场外面,同伴发现一个美丽的女孩正认真地低头看书,心中不觉产生爱慕之情。正在他笑话朋友的时候,一个小偷抢走了女孩身边的包包,头也不回地往山上跑。女孩大叫一声“小偷!”追了上去。他本是个骨子里满是正义感的人,眼前的事情他没法不管不顾。于是“噌”地一下跳起来,往山上追那个抢包的小偷。不知过了多久,小偷被他追累了,索性丢下包包,抛下一句话:“哥们儿,求你了,这个包我给你,放了我吧!”丢下包包的小偷转身走了,精疲力竭的他捡起包包,也没了再追的念头。他想现在就回去把包包还给那个女孩吧,可不知为何,他强烈地想打开包包,或许是想看看东西有没有少吧,打开的一瞬间,一沓厚厚的钞票像闪光灯一样照亮他的眼睛,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刚好是一千块钱。他的脑海中女友母亲声色俱厉的话深深地刺激着他,她分明就是想拆散他们的,一千块钱,他长这么大都没见过。
闭上眼睛、眉头紧锁、思绪万千的他做了一个决定。路上,他将女孩的包包随手丢下了山,而将那一千块钱揣在了怀里。不久女孩也追了上来,“看见那个小偷了吗?我的包包呢?”他慌张地说没看见,没追上小偷。女孩绝望地哭泣,最后在山崖边想寻短见,因为包里有她的准考证,现在没有了准考证就不能考大学,以前的全部努力都泡汤了。他在女孩准备跳崖的瞬间拉住了她,并从口袋里掏出那一千块钱,说:“我没见那包,只追回这一千块钱。”女孩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紧紧抓住他,说不要钱,只要准考证考试,并死死纠缠着他。结果时间一点点过去,他耽误了高考的时间,也没能得到那因为一时的贪念私藏的一千块钱。
多年以后,孤身一人的他回想起当年的事情依旧悔恨不已,那女孩的泪眼一直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次之后,他失去了女友,也因深深的自责一直郁郁寡欢。
贪念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就看你能否控制住了。因此,不管是面对甜甜的糖果、厚厚的钞票,还是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引诱,好好地把握自己,管理并控制好自己心中不断膨胀的欲望,人生下来本是赤条条无牵挂的,何必要背负过多的欲望,给原本简单纯美的心灵增加太多负担!
如何坦然面对高考成绩
老师提醒: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这4项能力,学习成绩想不好都难
名校家长
01月01日
文:逗号
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十分看重,甚至在有些家长眼中,这就是唯一的指标。
那么孩子的分数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除了成绩,孩子的这4项能力一样也不能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以下这4项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1、阅读能力
儿童心理研究实验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要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
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差,即使每天看了很多书,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甚至无法集中精力阅读,找不出核心内容,听力和口语也会比较差,成绩会不断下滑。
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仅语文、数学成绩会更好,其他副科成绩也会提高。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所有科目都能够均衡发展,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学习成绩更稳定。
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阅读要趁早
从孩子小时候就培养阅读的家长,肯定能够认识到,阅读就像孩子每天要汲取的养分一样,不可或缺。这就是孩子阅读要趁早的原因。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看不懂,其实小孩子充满着好奇心,阅读是孩子探索知识、探索世界最好的工具。
●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在最开始能力养成的时候,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得到孩子的有效回应。
也许是简单的绘本或者是有趣的小故事,在难度上尽量地迎合孩子的阅读能力。
●制定阅读的时间安排表
长期阅读的习惯养成并不是十分容易,这就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
每天抽出一段固定时间来阅读,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的时间,在日积月累中,阅读的能力自然会得到养成。
●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好,在看书时翻了一下就不看了,又去翻一本。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会训斥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于年龄限制,孩子是很难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在阅读方式上,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要强制,但要注意一点,在平等沟通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醒和规劝。
总之,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旦养成了,将一辈子都受用。
2、自律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自律,才是一个孩子的顶级实力。
拥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孩子会自发自动地学习,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始终努力向上。
正如2019年广西理科“最牛”状元杨晨煜,他正是因强大的自律能力,才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严格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早晚做什么都会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如果不是有高度的自律,他不会有如此出众的成绩,更不会在高考这场千军万马的“战役”中脱颖而出。
一个自律的孩子,他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自己做好一个自律的榜样,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会管理时间
在控制良好自律的时候离不开时间的管理,如果孩子是一个对时间没有任何管理的人,那么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
比如说,如果孩子看电视,那么家长就要跟孩子约好时间,时间一到就要自觉地停止。
●适当地延迟满足
家长不要在孩子要求什么的时候,就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去满足孩子。
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孩子抵抗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
●适当给孩子选择权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
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名人曾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拥有自律能力的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3、思考能力
同样一个问题,有些孩子需要花大把时间,思路冗余;而有些孩子只需要花一点时间,思路清晰。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跟思考能力紧密相关。
很多时候,孩子都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考能力的培养。
所以,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可以让孩子领先一步。
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所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思考力是解决人生难题的重要能力,一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若不会有效思考,就会难以应对这些问题。
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多向孩子发问
有句话说得好:“问是思维的起点。”
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十分活跃。因此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那么就要多向孩子发问,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学会鼓励孩子
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
孩子无论什么样不切实际的想象,都是有利于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家长应给予鼓励。
●教孩子独立面对问题
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独立面对身边的问题。
只有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才会充分地调动自我思考能力,进而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探索的精神。
●营造平等的家庭氛围
有专家进行过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当家庭氛围相对民主的时候,孩子的思维普遍比较活跃且对问题的分析也会透彻,然而在氛围较为专制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则思维就容易随大流。
因此,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平等相处,做到有效沟通。
总之,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不断进步,勇往直前。
4、独立能力
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看得很重,都是以孩子为中心。
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认为孩子就该好好学习,其他事情就不用他们做了。
然而,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
有句话说得好:“越是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替孩子事事包办,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依赖家长习惯,没有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其实,想要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重中之重。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只有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人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不包办
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孩子遇到想要自己参与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在旁边保护孩子,尽量让孩子试一试,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不到发展,这是家长经常忽略的方面。
家长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要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正视孩子的付出
对于孩子来说,大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去做,没有丝毫经验可谈。
孩子如果努力做到了,自己内心是非常开心的,这时候家长就要正视孩子的付出,多加表扬孩子。
●早早指导孩子做家务
如果孩子到了十多岁还没有开始做家务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养成孩子好吃懒做的性格。
因此家长一定要早早就开始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只有孩子不断地去做一些家务,孩子才会变得勤快和独立起来。
总之,想要孩子成功,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著名教育家蒙台利梭提出这样的观点:
6—12岁是孩子的第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成人”。
在这个教育黄金期中,家长怎么抓,抓什么,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家长趁早培养孩子以上这4种能力,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考上清华的考生都有什么特点?
一、正确归因
(一)主观归因的后果
对一件事情发展的始末一定有多种因素导向,所以正确看待考试成绩这份结果,既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也是家长的育儿经。我们讲到归因这件事,说通俗一点就是找理由,但是这个找理由的目的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明确责任的方式。举个例子,小明今天上课迟到,班主任认为小明一定是偷懒赖床了,同学有的认为他一定是作业没写完在家补作业故意迟到,有的认为他今天闹钟坏了所以没起来。但是这件事当事人却是因为爸爸开车来的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既没有偷懒也没有睡过。所以对于他人归因一定会出现不了解情况而妄下定论的情况。孩子考试也是一样,我们不是孩子自己我们很难对当时情况做出判断,考试中因为情绪的影响导致考试状态下滑的现象也不是不会发生,当孩子客观描述自己的原因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第一时间不是倾听和冷静分析,而是指责孩子为什么找理由?没学好就是没学好。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在面对其他本不是自己责任的时候盲目承担,或者不敢承担责任的现象便会出现。
(二)归因并不是找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没有任何借口。这是一种良好的做事风格,但是所谓的没有任何借口是针对于过程,而不是对结果。"没有任何借口"所表达的内涵远比字面意思要深刻的多。它不仅仅是西点军校对所有学员提出的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整个人生需要推行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和举动准则。它表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借口成了一面挡箭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老是这样有害而无益,因为有各类各样的借口可找,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一个办法。这是一种思维的转换,积极思维方式是我们需要养成的习惯,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没有做好的原因,亦是我们必备的能力。
(三)如何正确归因
首先客观评价自己的结果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否相称。如果我们没有考好真的是因为这个本质原因,我们应该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打好基础,而不是简单的找其他原因搪塞过去。其次,当我们达到自己的努力标准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我们的结果呢?根据以上简短的归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归因也是有类型的。在归因时通常情况下会加以分类,我们将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的意思是找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重视或是不努力等等,所以内归因是最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而外归因是指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比如一些环境的改变,或者身体的影响,我们找外归因的目的是为了减缓一些压力,帮助我们更好的调整心态。所以当我们的内归因越强,学习的动力也会越强,但是随之压力也会增大。所以需要两种归因都要存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在自信心不足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找到良好的归因方式来知道自己的自信心一定是源于强劲的实力,而不是简单的找一些外因减少自责。
二、归因后如何做更重要
正确归因的主要标准是能在客观情况下判断自己的结果。之后找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内在因素,防止外在意外的产生,为自己的成功做好铺垫和努力。古有尽人事而听天命,可是说是正确归因后最简略的指导了。那么在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后,我们身为家长,怎么帮助孩子更好的改善习惯呢?首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我们的孩子在对自己归因后会产生自责情绪,所以爸爸妈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信任。之后以询问的口气问问孩子是否需要我们监督帮忙,如果不需要更应该肯定孩子能够自我独立的解决问题,有自控力和意志力。我们在孩子坚持一段时间有所懈怠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鼓励,看到孩子的进步,给孩子及时反馈加强他的延迟满足能力。
三、尽力就好
任何一个生命降临世间,它会开放地、自然地去和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花与草木,果与馨香。也就是说,生命之初,每一个生命都有潜力去被世间多种事物触动。
就像一颗常态的种子,它是不可避免地要发芽生根的。
但是,当种子被世界上多种化学成分不同程度地浸染,它产生了变化。
有的生命,刚刚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就被固化在极少的几样东西上。
有的生命,随着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少。
而这很少的东西,如果是比较难以获得的、获得了难以长久把握的,那生命的意愿得到挑战。相反,当一个生命,在成长的早期,被允许、被鼓励去借助天然之力和世界发生多种关联,那它和世界交织得会如此密切,就象一颗种子长成深深植于泥土的大树,生命的意愿坚强无比。
这段话摘自我们陈鲁博士的文章,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和世界,应该有更多的爱与包容。总有人喜欢将自己比喻成山谷,当你听到的爱与信任越多,你对世界的回馈亦然。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做春风徐来的山谷,向世界送去暖流。希望我们的家长成为三冬的暖阳,为孩子搭建最好的港湾。
重塑新生的论文
考上清华的考生都有什么特点?这4个高考状元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最后一个答案,让人大写的服。
陕西省高考状元向远方:感谢好学校好老师好同学
向远方是陕西省2017年高考文科状元,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向远方看来,自己能成为高考状元、走进清华,应该要感谢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他认为,学校并没有要求自己死刷题,除了学习,自己也有运动和活动。而且,向远方认为,和好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非常重要,自己班上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我一直觉着状元肯定会在我们班,但没想到是我。?
安徽高考状元郑辰筱:好好听、多练习、有方法
郑辰筱是安徽省2018年高考文科状元,在高考之前已提前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在她看来,学霸的经历总是相似。至于自己的学习经验,郑辰筱觉得非常简单,上课认真,好好听,课后用力,多练习。与此同时,要重视方式方法,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同学之间要相互分享学习方法、取长补短。郑辰筱觉得,自己成才要感谢合肥二中,感谢班级中的好氛围。
河北高考状元袁嘉玮: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
袁嘉玮是2017年河北高考文科状元,高考前就获得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他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独特。在课堂上,袁嘉玮会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在课外,他会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不仅仅是平时的梳理,每次考试之后,他都善于主动分析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哪怕是满分也会总结。而且,考前他还会预判考试题型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网上有曝光出袁嘉玮自己梳理总结的知识点,非常详细和条理清晰。
北京市高考状元熊轩昂:我的出身让我走了捷径
熊轩昂北京市2017年高考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熊轩昂看来,自己能进入清华,与自己的出身有很大关系。熊轩昂出生在北京,在北京二中读中学,父母都是外交官,属于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对教育重视。而且,出生在北京?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城市,他能享受到的条件,是很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因此,熊轩昂认为,自己进入清华,相对而言走了捷径。
山东美术生综合分怎么算2023
例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例2
你可以这样写:把这样做的好处和这样做的坏处写出来。再写些事例加以证明,也不是很困难啊。
找的些资料 :(1)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3)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我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自己,要认识自己就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每位同学都要全面认识自己,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一个人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友好相处,能否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会对了解一个人有一定的帮助。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为什么要认识自我的潜能
(1)自我是不断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我们要善于把它们发掘出来。
(3)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发掘我们潜能的两种方法
(1)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发掘潜能。
(2)在心中想像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的斗志,释放自己的潜能。
(3)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激发潜能。
例3
这是一个特例,以网络为主题来解析心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其中之一就是有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即“网瘾”。第12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目前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万多家,上网人数达到87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18至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0.1%,未成年人占17.3%。按照上网人群中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比例约为6%的标准,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数量至少在400万人以上。患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学习成绩急剧滑坡,行为变异,心理错位,其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伤害。所以,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干预已成为中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措施。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提出。〔1〕Young通过研究,〔2〕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同时指出,网络成瘾是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的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3〕并伴随有和上网有关的耐受性、戒断反应以及强迫性行为等。参照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的定义,周倩〔4〕将网络成瘾定义为: 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将中学生网络成瘾特指为,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倾向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感。
(1)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网络成瘾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据调查,〔5〕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此外,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会使个体缺乏适当的锻炼,容易引起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等不良身体反应。这对于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更为严重。网络成瘾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思维迟钝等症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中学生自然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严重的会出现人格扭曲,甚至自杀。
(2)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网络成瘾者的网上乐趣是以支付巨额上网费用为前提的,有些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达到上网目的,往往会挖空心思———欺骗、敲诈勒索、偷窃甚至抢劫。这给家庭带来了阴影, 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目前,由于网络成瘾而引起的学生问题行为已日趋增多。
3.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自身的诱惑。网络有其吸引人的许多特点,如新鲜感、可操作性、虚拟性等。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性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做出许多平常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中学生在家受父母监管,在校受校规校纪及老师的制约, 一旦上网就觉得真正进入了自由天地。这种感觉是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寻的。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暴力内容,这对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成熟但通过正当渠道无法获得性知识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途径。
(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军。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对网吧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不少网吧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经营中疏于管理。有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存在权限交叉、职责不清的状况,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有的网吧无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仍然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开放,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一味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不少青少年将网络当作发泄情绪的场所。网络成瘾问题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败。〔6〕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 他们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不仅如此,一些家长也被网络所俘获,甚至也患上网络成瘾症,身处此境中的孩子难免不受影响。
(4)上网者自身因素。国内外调查显示,〔7〕性格内向敏感、交际困难的人容易上网成瘾。当前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很难保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因而很容易在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港湾。许多中学生把网络世界当成逃避现实的地方, 当他们家庭不和睦或生活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到网吧中去宣泄。[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 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活动。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的适用对象是确已上网成瘾的学生。常用的几种心理干预法有:
1.强化干预
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两种。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干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效果也最好。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 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2.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2)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3)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3.转移注意力法
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
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其次,团体咨询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网络成瘾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咨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团体成员们共同签署的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
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学生, 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就这么多吧,实在帮不了楼主也没办法,祝好运。
2015年考研真题:心理学(文字版)
2023山东艺术生高考综合分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一)美术类专业(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占30%计算。
(二)文学编导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计算。
(三)书法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40%、文化成绩占60%计算。
(四)舞蹈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计算。
(五)音乐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计算。
(六)播音主持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计算。
(七)航空服务艺术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30%、文化成绩占70%计算。
(八)戏剧影视表演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计算。
(九)服装表演类(使用统考成绩),综合分数按照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计算。
学艺术的好处如下:
1、想象力和创意的开发:
艺术教育勇于创新,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想法不受传统束搏,长大后可以适应未来激烈转变社会和智慧型经济体系的人才,为中国各行业培养出具备创造力和崭新理念的创意人才。
2、提高毅力和解难能力:
艺术能提高毅力,在学习艺术时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去达成目标。
3、专注力的培养:
艺术创作有很高吸引力,在色彩和不同材质的引导下,慢慢培养出专注力。
4、延迟满足的能力:
艺术创作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过程中看见自己的作品一步步地走向完美,从中学习到延迟满足的耐性,而非要求什么都要立刻取得。
高分求心理学论文题目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入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 )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损伤的脑区域是( )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艾克斯乐区 D.运动区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
A.桥脑 B.中脑 C.延脑 D.间脑
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补偿 C.感觉融合 D.感觉对比
6.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C.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D.椎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7.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刺激物的新颖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
8.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颜色知觉
9.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到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0.格列高里(R.L.Gregory)认为,人们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 )
A.特征觉察系统 B.头—眼运动系统 C.外周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11.”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概率推理
14.右图所示的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但b线段显得比a线段长,这种现象是( )
A.缪勒——莱耶错觉 B.贾斯特罗错觉 C.波根多夫错觉 D.多尔波尔夫错觉
15.校长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刹车之后,他才感觉自己的新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学说
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6、托尔曼有关动机的观点是( )
A.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
B.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机
C.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
D.诱因和驱力共同决定个体行为
17.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成就目标属于( )
A.掌握目标 B.成绩目标 C.效能目标 D.表现目标
18.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两所学校可选择。其中,一所是大学,但专业不理想;另一所是一般大学,但专业理想。小张犹豫不决,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势式冲突
19.下列有关幼儿概念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的事物概念 B.能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
C.事物概念的掌握先于数概念的掌握 D.所掌握的概念内涵往往不够精确
2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老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
A繁殖感
B亲密感
C完善感
D认同感
2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老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 )
A、繁殖感 B、亲密感 C、完善感 D、认同感
23、下列有关幼儿言语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口语发展的时期 B、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C、句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D、自我中心言语是其主要的言语形式
24、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用来研究婴儿知觉能力的是( )
A、陌生情景法 B、视觉偏爱法 C、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D、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25、在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假想的观念”和“独特的自我”等现象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时期 D、成年中期
26、小明两岁时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这种学习属于( )
A、刺激—反应学习 B、言语联想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学习
27、对个体原本就感兴趣的活动提供外部奖励有可能降低其内部动机。这一现象被称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旁观者效应 C、德西效应 D、蔡戈尼克效应
28、某3岁儿童经常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大人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这种行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行为受到了负强化 B、该行为受到了正强化
C、该儿童天生脾气坏 D、该儿童注意力功能有缺陷
29、在学完“分数”时候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的同化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井列学习 D、发现学习
30、桑代客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不属于该书组成部分的是( )
A、人类的本性 B、学习心理 C、教师心理 D、个别差异
31、有机体每得到一次强化后,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此后,逐渐加快反应速度,直至下一次强化到来,表现出一种扇形效应,导致这种行为模式的强化程式( )
A、定比例强化 B、变时距强化 C、定时距强化 D、变比例强化
32、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
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
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
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
33、下列选项中,可以把儿童作为被试的实验研究选题是( )
A、延迟满足 B、习得性无助 C、长期感觉剥夺 D、长期恐怖情绪诱导
34、在进行选择反应时测定时,反应数目和刺激数目的关系是( )
A、两者应相等 B、前者应比后者少
C、前者应比后者多 D、前者应是后者的倍数
34、在进行选择反应时测定时,反应数目和刺激数目的关系是( )
A、两者应相等 B、前者应比后者少
C、前者应比后者多 D、前者应是后者的倍数
35、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智力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最能有效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消除法 B、恒定法 C、等组匹配法 D、双盲实验法
36、华生在以小艾尔伯特为被试的恐惧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刺激—反应法 B、单词诱导法 C、诱导法 D、音乐诱导法
37、某公司欲考查广告的类型(报纸广告、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分别抽取1000名被试进行调研。该研究中的城市规模属于( )
A、刺激变量 B、被试变量 C、控制变量 D、任务变量
38、就测定方式而言,依据误差对阀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 )
A、极限法 B、恒定法 C、调整法 D、信号检测法
39、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
A、练习效应 B、疲劳效应 C、习惯误差期望误差 D、信号检测法
40、在进行反应时实验的过程中,防止“假反应”的有效措施是( )
A、提醒被试注意 B、插入侦察试验 C、剔除过快反应 D、剔除过慢反应
41、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 )
A、能计算出奖惩标准
B、能将信噪比进行分高
C、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D、能计算出信号和噪音的概率
42、在系列位置效应试验中,通过分心任务延缓30秒后让被试进行回忆,其回忆结果曲线的末端变平。这说明延缓过程主要影响(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前瞻记忆
43、事后回溯设计属于( )
A单组前后侧设计 B前实验设计 C完全随机化设计 D随机区组设计
44、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的仪器是( )
A深度知觉仪 B面积估计仪 C似动仪 D棒框仪
根据下列研究设计,回答45~48题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X(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Y(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
第一组:先做X1Y1,再做X1Y2
第二组:先做X2Y2,再做X2Y1
第三组:先做X3Y1,再做X3Y2
45、此实验设计为( )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区组设计 D混合设计
46、其中的组间变量为( )
AX BY CX和Y都是 DX和Y都不是
47、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等,则被试总人数可能是( )
A10 B20 C30 D40
48、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形是( )
AX为智力水平 BY为智力水平 CX为类型 DY为类型
49、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的必要条件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方便抽样
52、研究人员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y=-3+4x,现有一个样本的自变量分别是3、4、3、4、6,可预测因变量的平均数是( )
A1.75 B2.00 C13.00 D17.00
53、培训机构甲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30分,标准差为10;机构乙平均提高了40分,标准差为5,那么更可能让学生数学成绩提高50分以上的培训机构是( )
A机构甲,因为它有较大的标准差
B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227
C机构乙,因为它提高成绩均值较大
D两机构相同,概率都是0.04
55、如果测验的效标资料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的,据此计算得到的效度被称为( )
A构想效度 B内容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56、施测某标准化测验获得原始分数均值为80,标准差为16;导出分数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某被试参加测试所得异出分数为70,那么他的原始分数是( )
A76 B80 C100 D112
57、测验编制的原则之一是要求所有的测验项目作答彼此独立。该原则的意图是( )
A确保测验项目的同质性
B确保项目的可靠及有效性
C确保所有的项目独立与测验全域
D确保任一项目部位其他项目提供答题线索
58、在标准正态分布中,与Z分数1.0对应的百分等级是( )
(2)结合亲子交互理论,重新阐述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与鲍姆林德的理论的差别。
83.现有一个测验,有6个题目,50名学生在这6个题目上得分的方差分别为0.75,0.81,0.79,0.83,0.85,0.77。被试总分的方差是16.00.。
1. 求该测验a系数
2. 某被试的总分是65,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3. 若提高该测验的信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贵州省研究生婚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贵州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
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
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
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
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
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
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
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
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黄石地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及违背效应研究
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
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
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
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两个联想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类化
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以行为疗法为中心的儿童心理治疗个案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
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探索
高师创新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
大学生成功恐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从四所高职院校调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矫治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
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
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
关于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预测因素研究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理性情绪教育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实验研究
中小学生教师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高中教师成就目标及其与工作满意感、教学效果认知的关系
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
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的初建
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
初中生在欺负情境中的参与者角色与同伴地位
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
不同情境下成就目标定向对寻求反馈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儿童青少年行为归因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学生创造力的结构、发展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以元认知策略训练为基础培养学习者自主性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两岁儿童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青少年人权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青少年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3-9年级自我动机的发展研究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影响学习成绩的四大因素的因果模型之研究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
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结构及其相关研究
珠三角地区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非智力原因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研究
中学化学认知策略教学方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特征及其教育对策
第三学段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数学教学心理研究
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
改善初二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干预研究
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困境与出路
民族中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现状及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不同提问类型的初中生问题意识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昆明市小学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学生情绪智力评价理论研究
通过系统干预手段转变学业不良小学生的实验研究
湖北、广西、浙江6-7岁儿童智力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
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表征过程的案例研究
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
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
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
大学生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
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
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西安地区硕士研究生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特点及其对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个体性学习动机研究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任务价值各要素与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大中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研究
星象学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学习成功感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科特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被忽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
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适应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能力观培养途径研究
小学六~八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策略研究
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及其自评量表的研究
关于我国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及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城乡苗族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成就动机比较研究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黔南民族师院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训练研究
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中意志控制的作用研究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大学生干预的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
大学生不确定人格的初步研究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
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低出生体重儿童认知、气质和行为发育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
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
运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提高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及消除策略
小学生自我概念训练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应对同伴冲突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情绪教育对初一学生情绪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民、普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相关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
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情绪自我教育与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验研究
纠错策略影响下的学生情感
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
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研究
蒙汉初中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性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
中学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
警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论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伤害情境下青少年宽恕的发展研究
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教育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论研究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
关心心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初中学生解决理科综合问题思维过程的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高三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高考成绩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广东省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编制研究
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高、低分组初中生动机调节策略、学习策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大学生的失恋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城郊初中心理品质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化学教学整合模式的初探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职专生成就归因特点研究及教育建议
贵阳市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高中生的EFL学习风格
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高考生焦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大连市农村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研究
关于培养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的理性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
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竞争的心理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
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
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压力状况的相关研究
湖北高校心理咨询现状的调查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超越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
小学生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研究
当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
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与初中生叙事语篇阅读中主题推理能力与协调性整合
初中学生自我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教育的质的研究
初中生英语学习应激模式与干预方案研究
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不同交往水平的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特点的研究
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及教育对策
高、低分组初中生动机调节策略、学习策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高校经济贫困生抑郁心理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其落实
心理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研究
在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
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中学生延迟满足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研究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
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