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考调研化学2021_化学高考调研2016答案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2.求系统集成·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的测试卷四、五(在线等)3.高考答案什么时候出来公布时间4.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5.找高手解答大学有机题:用化学方法鉴别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乙醇6.化学高考基础题2013届高三学情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命
1.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
2.求系统集成·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的测试卷四、五(在线等)
3.高考答案什么时候出来公布时间
4.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
5.找高手解答大学有机题:用化学方法鉴别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乙醇
6.化学高考基础题
2013届高三学情调研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N 14 O 16 Na23 Mg 24 Al 27 S32
K39 Cl 35. 5Ca 40 Mn 55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违背的是( )
A.在食品中大量添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延长其保质期
B.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加快高效洁净能源转换技术的开发,缓解能源危机
D.用“三层复合石头纸”替代木浆纸,减少树木砍伐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 B. F-的结构示意图:
C. 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 2017Cl D. NH3 的电子式: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FeCl2溶液:H+、Na+、Cl-、NO3-
B.c(OH-)=0.1mol?L-1的溶液:K+、Na+、ClO-、NO3-
C.c(H+)=0.1mol?L-1的溶液:K+、Na+、HCO3-、SO42-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Ba2+、Na+、CO32-、NO3-
4.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下图所示。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
D.该反应的焓变△H=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B.氢氟酸具有强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 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 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7.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8. 设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 1 mol Cl2 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 2 L CH3CH2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 5NA
D.常温常压下,2. 24 L CO 和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 1NA
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B.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NO3-+NO+2H+
C.用盐酸溶液除去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OH)3↓+CO32-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后如果生成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一定是铵盐溶液
B.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
C.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如果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
有SO42—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放电
充电
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 )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 —6e—+6OH— == 3Zn(OH)2
B.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C.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阳极有1 mol Fe(OH)3 被还原
D.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3Zn(OH)2+6e— == 3Zn+6OH—
12.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 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 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
B.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弱
C.化合物YX、ZX2、WX3 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 >rZ >rW>rX
13.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
14.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移0.1mol电子时,a电极产生1.12LH2(标准状况)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H2O+2e-=H2↑+2OH-
C.c电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电池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池
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15.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4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选择题
16.(8分)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1)该电池中OH-向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该电池电解(惰性电极)500 mL某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
为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原状态,需要向溶液中加入9.8 g Cu(OH)2 固体。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___。
17.(18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18.(18分)21世纪是钛的世纪。下面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已知:
① Mg(s)+Cl2 (g)=MgCl2 (s) △H=-641 kJ·mol-1
② Cl2(g)+1/2Ti (s)=1/2TiCl4 (l) △H=-385 kJ·mol-1
(1)钛白粉是利用TiO2+发生水解生成钛酸(H2TiO3)
沉淀,再煅烧沉淀制得的。TiO2+发生水解的离子
方程式为 。
(2)反应Ⅰ在800~900℃下进行,还生成一种可燃
性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4)在800℃~1000℃时电解TiO2也可制得海绵钛,装置如右图所示。图中b是电源的 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9. (14分)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① 2KOH + Cl2 → KCl + KClO + H2O(条件:温度较低)
② 6KOH +3Cl2 → 5KCl + KClO3 + 3H2O(条件:温度较高)
③ 2Fe(NO3)3+ 2KClO + 10KOH → 2K2FeO4 + 6KNO3 +3KCl + 5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工艺应在 (填“温度较高”或“温度较低”)情况下进行;
(2)写出工业上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 ;
(3)K2FeO4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 ;
(4)配制KOH溶液时,是在每100 mL水中溶解61.6 g KOH固体(该溶液的密度为1.47 g/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5)在“反应液I”中加KOH固体的目的是 :
A.与“反应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B.K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为下一步反应提供反应物
D.使副产物KClO3转化为 KClO
(6)从“反应液II”中分离出K2FeO4后,会有副产品 (写化学式),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具体说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用途 。
20.(10分)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⑴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 。
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脱硝原理为:6NOx+4x NH3 (3+2x)N2+6xH2O
①上述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 L。
②已知:2H2(g)+O2(g) =2H2O (g) ΔH=-483.6 kJ·mol-1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N2(g)+O2(g)=2NO(g) ΔH=-180.5kJ·mol-1
则反应6NO(g)+4NH3(g)=5N2(g)+6H2O(g)的ΔH= 。
⑶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下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图2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 。
21.(12分)已知:A、B、C、D、E为周期表1~36号中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相同;C2—离子D2+离子具有相同的、稳定的电子层结构;E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B、C、D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⑵B的氢化物的沸点远高于A的氢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
⑶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中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⑷E2+离子能与AC分子形成[E(AC)4]2+,其原因是AC分子中含有 。
⑸最近发现,只含A、D、E三种元素的一种晶体(晶胞如右图所示)具有超导性。A原子的配位数为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2013届高三学情调研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C
D
A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D
D
AC
B
16.(每空2分,共8分)
①负 ②CH3OH-6e-+8OH-=CO32-+6H2O
③0.2 mol·L-1 4.48 L
17、(每空2分,共18分)
(1)4 mol/L(未写单位不给分),该溶液的密度;
(2)b;
(3)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防止H2O2分解;
(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
(5)a;
(6)b、e、d,重结晶。
18.(每空3分,共18分)
(1)TiO^2++2H2O=H2TiO3↓+2H^+
(2)TiO2+2Cl2+2C =(800~900℃) TiCl4+2CO
2Mg(s)+TiCl4(l)=2MgCl2(s)+Ti(s) △H=-512 kJ·mol-1(状态不写得0分)
(3)Mg、Cl2(共3分,填一个1分)
(4)正 TiO2+4e-=Ti+2O2-
19.(每空2分,共14分)
(1)温度较低(2)2NaCl + 2H2O 2NaOH+ H2↑ + Cl2↑
(3)Fe元素的化合价显+6价,易得电子(4)10 mol/L
(5)AC(6)KNO3 KCl; KNO3可用于化肥,炸药等
20.(每空2分,共10分)
⑴防止酸雨的发生 ⑵① ②-724.5kJ·mol-1
⑶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②350℃、负载率3%
21、(每空2分,共12分)
⑴O ⑵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⑶sp ⑷孤对电子 ⑸6 MgNi3C
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
#初三# 导语: 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我们要把它背诵下来。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兰州)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
2(2016?安徽)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4(2016?山东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6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产生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8(2015?兰州)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
9“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
10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
B.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C.利用煤炭燃烧取暖
D.用蜡烛燃烧照明
12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3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4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15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1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17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18(2016?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气味B.添加酒精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19(2015?湖北黄石)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A.偏小B.偏大C.没有影响D.与人的身高有关
20(2016?天津)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共38分)
21(4分)(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______(填序号)量筒。
①20mL②50mL③10mL和5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
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22(12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4)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6)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23(6分)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把砝码放在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的砝码,砝码要用_____夹取;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24(4分)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25(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6(10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27(12分)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向一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一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吹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1D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纳米铜的性质、C60的组成、单晶硅的结构都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无人机的研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2B解析: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其他物质生成,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棉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火药在应用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瓷器烧制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产生,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3D解析:物理变化也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开着的电灯;只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不能判定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4C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过程,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铁锈(Fe2O3)、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三者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A中食盐溶于水,只是物质的溶解,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中镁带燃烧,铁生锈,二者均属于化学变化。C中食物腐败,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属于能量的转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中汽油挥发,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6D解析: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7D
8C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稳定性是物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9A
10C
11A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等。A中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
12D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13C
14D解析:控制变量法要求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本实验测定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固定淀粉-碘溶液的量,测定需要果汁的量可以求出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滴数是要求量,不需控制。
15A解析:量筒是玻璃仪器,但不能用作反应器。
16B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称量纸,称量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内;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或仰视读数都会产生误差。
17C解析: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8B解析:闻药品气味时,要用手扇,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A正确;使用酒精灯时,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B错误;加热少量液体药品时,使用试管,试管夹夹至距离试管口1/3处,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口正上方,下端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故D正确。
19A解析:量筒的正确读数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相当于仰视读数,会使读取的体积读数小于液体实际的体积,故A选项正确。
20D解析: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夹要夹持在距试管口1/3处,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A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A不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试剂,B不正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C不正确;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D正确。
21(1)①(2)大于
解析: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选择量筒量程时应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稍大的量程。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先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会使量得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而俯视读数偏大,量得的液体体积小于读数。
22(1)f(2)d(3)g(4)h(5)c(6)d
23外焰右大镊子1/3湿抹布
24先用洗洁精刷洗,再用水冲洗(合理即可)碗碟表面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洗干净碗碟的标准和实验室洗涤玻璃仪器的标准是相同的。
25(1)外焰a外焰(2)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
26(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3)C(4)高
解析:(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为白烟能燃烧,故选B,理由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27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
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被吹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少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应根据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滴来进行实验。
求系统集成·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的测试卷四、五(在线等)
初三,即将面临着中考,那么,对于初三上册化学的学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
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4.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 其它 不同的是( )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双氧水制氧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D.分离空气制氧气
1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1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 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
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
16.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17.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18.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形成酸雨 B.云雾消失
C.冰川融化 D.温室效应
19.下列四个 短语 ,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20.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石器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
21.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2.下列 成语 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用海水晒盐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
C.矿石粉碎 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24.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5.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O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化学变化 B.氧气属于化合物
C.该物质是物理变化 D.臭氧是混合物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应用
26.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 )
A.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
27.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
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器具
28.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29.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
30.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3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3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浓盐酸易挥发
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 D.碳酸钙难溶于水
33.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34.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35.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6.在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有刺激性气味
C.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
3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0℃,易燃
C.沸点为-42.10℃,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39.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酒精灯做燃料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天然气做饭 D.用秸秆制沼气
40.家用的不锈钢(铁的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铁是电的良导体 B.铁是热的良导体
C.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密度大
4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和铝制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做导线
4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 B.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D.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4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
44.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
4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4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4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铜抽成丝做电线
C.用铝作导热材料 D.用氦气填充气球
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B A C B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C A D A A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D A C C C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A B B A B B B
41 42 43 44 45 46 47
C A C B D D A
看了"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 2016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2. 初3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3. 初三化学奥赛题及答案
4. 初三上册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及答案
高考答案什么时候出来公布时间
质量检测(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08?广东高考)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氨气应用碱石灰干燥,用浓H2SO4干燥会发生反应生成(NH4)2SO4或NH4HSO4;NO2、HCl等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明矾净水原理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悬浮物质,从而达到净水目的,废水呈酸性会抑制Al3+的水解,呈碱性则将大量Al3+沉淀掉,所以均不宜用Al2(SO4)3来净化,应该先中和,后用Al2(SO4)3处理.
答案:C
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
B.“神舟七号”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
D.即将上市的3G手机是集语音、视频、网络于一体新型手机,其芯片材料是二氧化硅
解析:手机及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晶体硅.
答案:D
3.下图所示的实验或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解析: B项SO2被NaOH溶液吸收,C项应从右端进气,D项应用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A
4.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溶于水显碱性
解析:浓氨水滴到氢氧化钠固体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且消耗一定量的水,氨气挥发出来.氨气在浓盐酸附近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生成白烟(NH4Cl);浓硫酸难挥 发与氨气反应无明显现象;氨气溶于水生成NH3?H2O,与NH3?H2O反应生成沉淀金属离子,不只有铝离子;NH3?H2O是一种弱碱.
答案:A
5.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酸雨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2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NO2 温室效应 工厂废气的排放
D CO CO中毒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 A项引起温室效应,B项酸雨,C项光化学烟雾.
答案:D
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O2-3: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
D.分离NaCl和NH4Cl:将固体加热
解析: A项二氧化硫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项不正确;H2O2可将I-氧化为I2,然后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B项正确;稀硝酸可以将SO2-3氧化为SO2-4,不能排除SO2-3的干扰,C项不正确;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冷却后重新化合,生成NH4Cl,可以分离NaCl和NH4Cl.
答案: 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
2ClO-+SO2+H2O===SO2-3+2HClO
B.铜跟浓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C.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2-3+2H2O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Ba(OH)2溶液混合后加热:NH+4+OH-=====△NH3↑+H2O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的正误判断,选项A,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易将SO2-3氧化,因而不正确;选项B,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2而不是NO;选项D,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Ba2++2OH-=====△NH3↑+2H2O+BaCO3↓.
答案: BC
8.(2010?银川模拟)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4.48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6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 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 mol
D.混合气体中含NO2 2.24 L
解析:由60 mL 5 mol/L NaOH溶液使Cu2+恰好完全沉淀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为0.15 mol,此过程转移的电子为0.3 mol.由氮元素守恒Cu(NO3)2、NO2、NO中氮元素物质的量之和与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参加反应的硝酸为0.5 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由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列方程
3x+y=0.15×2x+y=4.48 L22.4 L/mol解得x=0.05 mol,y=0.15 mol
所以V(NO2)=0.15 mol×22.4 L/mol=3.36 L,
NO2、NO氧化为硝酸消耗的氧气为
[0.15×14+0.05×34]×22.4 L/mol=1.68 L.
答案: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2分)
9.(15分)A~G及X、Y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B、D、E、F、G在常温下为气体且B为红棕色,C的硫酸盐溶液通常为蓝色,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反应③④⑦的产物中的水已略去).
(1)写出G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电解X溶液的阳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使F按下列途径完全转化为Y:
则参加反应的F与整个过程中消耗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B是红棕色气体,故B是NO2,C的硫酸盐溶液呈蓝色,可知C是单质铜.结合反应条件可推知G、Y、D、E分别是氮气、硝酸、氧气、一氧化氮;则X是Cu(NO3)2,反应④产物有Cu、N2和水,则A是氧化铜,F是氨气.由质量守恒及电子守恒,可推知NH3转化为HNO3可表示为:NH3+2O2===HNO3+H2O.
答案:(1)N N
(2)Cu+4H++2NO-3===Cu2++2NO2↑+2H2O
(3)4OH--4e-===O2↑+2H2O或2H2O-4e-===O2↑+4H+
(4)2NH3+3CuO=====△N2+3Cu+3H2O
(5)1∶2
10.(17分)(2008?上海高考)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实验
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
的现象
1 10 mL FeSO4溶液 10 mL 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 mL H2S 10 mL SO2
3 30 mL NO2(主要) 10 mL 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 mL Cl2 40 mL NH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______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有:有__________生成,活塞________移动(填向外、向内、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_溶液中.
(3)实验3中,甲中的30 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 mL.
解析:在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二者反应有单质硫生成,同时气体几乎完全消失.在实验3中随着NO2与水不断反应,N2O4会逐渐转化为NO2并最终完全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在实验4中有白烟的产生,是因为过量的NH3与HCl反应生成了NH4Cl,最终针筒里的气体只有N2.
答案:(1)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2)**固体 向内 NaOH
(3)NO 3NO2+H2O===2HNO3+NO
(4)黄绿色变为无色 5
11.(17分)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农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题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验证和探究:阴离子的探究:
①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初步结论:“氢铵”是________的铵盐.
②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足量BaCl2溶液,
a.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_;
b.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_;
c.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忽略漏斗中附着的液体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A管可上下移动),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设所测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然后计算,可得化肥的含氮量.
①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
方案(一)________.方案(二)________.(填“合理”、“不合理”)
②方案(二)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保持烧瓶与分液漏斗的压强相同,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出
B.滴入烧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造成的体积误差
C.防止装置漏气
③方案(二)中在读取反应后A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装置内冷却到室温,A管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进行相关操作
C.读数时须上、下移动A管,使A管内液面与B内液而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A管内液面与B内液面相平
解析:(1)根据①中现象所得溶液中不含HSO2-3、SO2-3和SO2-4,即为碳酸的铵盐.②中,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不含CO2-3;再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是由于溶液中含有的HCO-3和OH-反应生成CO2-3,CO2-3与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不含有HCO-3.
(2)①方案(一)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影响氨气质量的测定,故不合理.②方案(二)是利用排液体收集并测定氨气体积,导管a可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气压相等,且能将加入的液体占据气体的体积转移到漏斗中,减小体积测定误差.在测定气体体积时应考虑影响气体体积的温度、压强等因素.
该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所得气体温度高于室温,测体积时应恢复至室温;若两侧液面不相等,左侧管中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应先调液面相平后再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会出现误差.
答案:(1)①碳酸 ②a.NH4HCO3
b.(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
c.(NH4)2CO3
(2)①不合理 合理 ②AB ③ABC
12.(15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NOx转变为N2和H2O,这是目前国外硝酸厂进行尾气治理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制取氨气用A装置,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B装置制取氨气,则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用C装置制取NO时,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2688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016 mL N2,则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1)A装置发生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若改用B装置属“固+液―→气体”型,则可利用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来制取.
(2)C装置的优点是铜丝可抽动,因此可以随时关停,操作方便且可反复使用,节约药品.
(3)装置⑦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O.
(4)NO与NH3的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由方程式知,2688 mL NO可以生成2240 mL N2,NO的转化率为20162240×100%=90%(其他合理解法亦可).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浓氨水、碱石灰(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
(2)反应可以随时关停,操作方便,反复使用,节约药品
(3)吸收未反应的NO (4)90%
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
高考答案一般会在考后一周内公布。
一般情况下,高考答案一般会在考后一周内公布。高考结束后,非官方机构会及时公布各科目的高考答案,但不一定准确。而准确的官方高考答案要晚几天才会公布。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都用什么卷
高考全国甲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使用省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高考全国乙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使用省份: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新高考全国Ⅰ卷:(3+1+2/3+3)
使用省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
新高考全国Ⅱ卷:(3+1+2/3+3)
使用省份:辽宁、重庆、海南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自主命题卷:(3+3)
使用省份:天津、上海、北京
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高考试卷为什么各省不一样:
1.不同省份使用的教材存在差异。
受限于历史原因,原先不同省份之间使用的高中教材,存在一些差异。
教材不一样,必然造成内容编排、知识要点存在差异,从出题角度来说,考察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使用同一张试卷考试,既不科学又不公平。
2.不同省份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即使是使用全国卷的地区,国家也作了区分。高考是个选拔性考试,如何有效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去到对应的高校,是必须考虑的。
找高手解答大学有机题:用化学方法鉴别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乙醇
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一般都会知道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欢迎阅读!
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
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基础科学。
2、____________的原子论和_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___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绿色化学-----____________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注:________色的孔雀石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
硫酸铜晶体(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是________色的。1nm=_____m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__________。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的变化。
6、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光泽、气味、味道、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罩火焰上方,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________________)。
8、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_________的量减少,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量增多
9、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 反思 与评价
严谨的____________、合理的_____________和规范的______________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 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垫_______)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如果俯视,会使读数偏______。量筒不能用来________,不能用作____________。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________克。)
注意点:(1)先______________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_____右______?。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____________),放在玻璃器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称量。(4)砝码用________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_________的砝码,后加__________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___________。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_______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______,不可吹熄。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也不应少于___________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_________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__________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____________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________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___柄,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柄上。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____________中),白磷存放在_______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_____,固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液体以_____________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__________或_________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_________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_____放在桌上,(以免______________)。标签应___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拿起试剂瓶,将瓶口______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_________,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除外)
(二)连接仪器装置(先润湿,左大右小)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______,用手紧贴______________,稍停片刻,若导管口_____________,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_______________,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_________套上、取下。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试管受热时先使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____角,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_____________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______________?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__________________(2)玻璃棒下端轻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玻璃棒引流时,_____________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用_________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___________。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______________中,有用的物质倒入_______________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______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晾干。
看了"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的人还看:
1.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2. 2016初三化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3. 2016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4. 2016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考基础题
首先排除乙醇,用2,4-二硝基苯肼,含羰基的都会沉淀,鉴别出乙醇
然后用土伦试剂(银镜反应)鉴别醛和酮,不生成白色沉淀的是丙酮
再用菲林试剂鉴别芳香醛和脂肪醛,不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芳香醛,鉴别出苯甲醛
最后用碘仿反应鉴别具有甲基酮结构的乙醛。
最后剩下的是甲醛
楼上的答案没有鉴别乙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B.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C.Al(OH)3(s) Al3+(aq)+3OH-(aq)表示沉淀溶解平衡,Al(OH)3 Al3++3OH-表示水解平衡
D.只有反应速率很高的化学反应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解析:Al(OH)3 Al3++3OH-表示Al(OH)3的电离平衡,C项错误;化学反应能否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反应速率无必然联系.
答案:A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解析:相同温度下不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同一难溶电解质来说,温度不同,Ksp不同,Ksp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答案:D
3.(2011?衡阳月考)向ZnS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为ZnS,黑色沉淀为CuS
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Ksp小于CuS的Ksp
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
解析:因Zn2++S2-===ZnS↓,生成的ZnS存在平衡ZnS(s)===Zn2+(aq)+S2-(aq),加入CuSO4溶液后,Cu2++ZnS===CuS↓+Zn2+,使ZnS转化为黑色CuS沉淀,说明Ksp(CuS)<Ksp(ZnS),B 项错误.
答案:B
4.(2010?广东调研)下表是五 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7×10-13 8.51×10-16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
C.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D.常温下,AgCl、AgBr和AgI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增大
解析:由溶度积可知,Ag2SO4溶解度最大;Ag2S溶解度小于AgCl,在AgCl中加入Na2S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2S,A、B正确.卤化银的溶解度按Cl―→I依次减小,D不正确.
答案: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
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3、SO2-4,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解析:A项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液中c(OH-)减小,故所得溶液的pH减小,A错误;B项中加入 NaCl,增大了Cl-的浓度,平衡左移,同时Na+的浓度增大,因此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不会减小,B错误;根据沉淀的转化理论可知,C正确;加热煮沸只能使部分Ca2+、Mg2+除去,但不可能完全除去,D错误.
答案:C
6.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 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 K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A项,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的大小无关;C项,a点在283 K线下,应为不饱和和溶液;D项,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 后,因363 K时的Ksp小于283 K时的Ksp,故溶液变为过饱和溶液.
答案:B
7.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解析:利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是阴、阳离子比相同的物质才可以直接比较,A错误;Ksp不受浓度影响,只与温度有关,B错误;加入KI固体,Ag+与I-更易结合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I沉淀,C正确;在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CO2-3与H+结合,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D错误.
答案:C
8.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
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S<Cu(OH)2<CuCO3
B.CuS>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CuCO3<CuS
解析:根据沉淀转化一般规律:溶解度小的沉淀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故由反应(1)知,溶解度CuCO3>Cu(OH)2,由反应(2)知Cu(OH)2>CuS.
答案:A
9.(2011?锦州高三期末)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微溶电解质Ca(OH)2在饱和溶液中建立沉淀—溶解平衡:Ca(OH)2(s) Ca2++2OH-,浓度积常数Ksp=[Ca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不变
B.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时,Ca(OH)2溶度积常数Ksp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pH不变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浓CaCl2溶液会有Ca(OH)2沉淀析出
解析: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饱和溶液中水减少,析出氢氧化钙固体,温度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密度不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是溶液中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A项错误.
答案:A
10.(2011?海南模拟)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 3×10-35 mol?L-1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Cu2++H2S===CuS↓+2H+不能发生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解析:根据Ksp的大小可知,CuS的溶解度最小,A错误.B选项中 c(Cu2+)=Ksp?CuS?c?S2-?,由于0.1 mol?L-1的H2S中,c(S2-)远远小于0.1 mol?L-1,故Cu2+浓度的最大值大于1.3×10-35 mol?L-1,B错误.C项中,由于CuS不溶于酸,故该反应可以发生,C错误.D项中,根据FeS(s) Fe2+(aq)+S2-(aq),由于Ksp(CuS)小于Ksp(FeS),故Cu2+会与S2-结合生成CuS,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2011?深圳第一次调研)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且Ksp(AgX)=1.8×10-10,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 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溶液表示)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若取0.188 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K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________(填“能”或“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5℃的水溶液中,AgX的溶度积常数为:Ksp(AgX)=c(Ag+)?c(X-)=1.8×10-10,故 AgX的溶解度S(AgX)=c(Ag+)=Ksp?AgX?,同理:S(AgY)=Ksp?AgY?,S(AgZ)=Ksp?AgZ?,根据Ksp(AgX),Ksp(AgY),Ksp(AgZ)的大小可知:S(AgX)>S(AgY)>S(AgZ).
(2)AgY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gY(s)===Ag+(aq)+Y-(aq),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后,c(Ag+)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Y-)减小.
(3)2 5℃时,饱和AgY溶液的溶解度为S(AgY)=Ksp?AgY?=1×10-6 mol/L.而此时所得溶液中:c(AgY)=nV=mM?V=0.188 g188 g/mol×0.1 L=0.01 mol/L>10-6 mol/L,AgY不能完全溶解,故c(Y-)=10-6 mol/L.
(4)因为Ksp(AgY)>Ksp(AgZ),因此能够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答案:(1)S(AgX)>S(AgY)>S(AgZ)
(2)减小 (3)1.0×10-6 mol /L
(4)能 Ksp(AgY)>Ksp(AgZ)
12.(12分)(2011?广州市综合测试)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
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2.5×10-9.
(1)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________mol?L-1.取100 mL滤液与100 mL 2 mol?L-1的Na2SO4溶液混合,混合液中c(Ba2+)=________mol?L-1.
(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很强(p 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1 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________mol?L-1.
(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浓度均为0.1 mol/L,则生成BaSO4沉淀,构成沉淀溶解平衡,Ksp(BaSO4)=c(Ba2+)×c(SO2-4)=1×10-10,c(Ba2+)=1×10-5 mol/L.取100 mL滤液与100 mL 2 mol/L Na2SO4的溶液混合后,c(SO2-4)=1 mol/L,Ksp只与温度有关,则根据Ksp(BaSO4)=c(Ba2+)×c(SO2-4)=1×10-10 可知,c(Ba2+)=1×10-10 mol/L.
(2)对于平衡BaSO4(s) Ba2+(sp)+SO2-4(sp),H+对其没有影响;Ksp(BaSO4)<Ksp(BaCO3)=2.5×10-9,则BaCO3溶解,生成BaSO4沉淀,根据Ksq(BaSO4)=c(Ba2+)×c(SO2-4)=1×10-10,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为2×10-10 mol/L.
(3)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溶液中更易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沉淀.
答案:(1)1×10-5 1×10-10
(2)对于平衡BaSO4(s) Ba2+(aq)+SO2-4(aq),H+不能减小Ba2+或SO2-4的浓度,故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 2×10-10
(3)①CaSO4(s)+CO2-3(aq)===CaCO3(s)+SO2-4(aq)
②Ca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a2CO3溶液后,CO2-3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13.(12分)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值,纵坐标为Zn2+离子或Zn(OH)2-4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2+离子,为提取Z 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往ZnCl2溶液中加入硝酸铅或醋酸铅溶液可以制得PbCl2白色晶体;25℃时,PbCl2固体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如下:
c(HCl)/
(mol?L-1)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
c(PbCl2)/
(mol?L-1)×10-3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
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 溶解度
C.PbCl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难电离的阴离子(如配合离子)
D.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解析:(1)由图可知:pH在8.0~12.0时,Zn2+主要以Zn(OH)2存在.pH>12.0时,Zn(OH)2转化为Zn(OH)2-4.
(2)Ksp=c(Zn2+)?c2(OH-),当pH=7时,c(Zn2+)=10-3 mol?L-1,即Ksp=10-3?(10-7)2=10-17.
(3)由图知,应控制pH范围8.0~12.0.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Cl-浓度由小变大时,PbCl2的溶解度会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当Cl-增加到一定浓度时,PbCl2可以与Cl-形成某种离子(如配合物)而增大溶解度.
答案:(1)Zn2++4OH-===Zn(OH)2-4 (2)10-17
(3)8.0~12.0 (4)ABCD
14.(14分)(2010?海南中学模拟)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A.<1 B.4左右 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10-13 1.3×10-35 3.4×10-28 6.4×10-33 1.6×10-24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A.NaOH B.FeS C.Na2S
解析:由图可知,在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
(2)要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
(3)从图示关系可看出,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不能通过调控pH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Cu(OH)2(s) Cu2+(aq)+2OH-(aq),加入氨水后生成难电离的[Cu(NH3)4]2+,促进Cu(OH)2的溶解.
(5)要使三种离子生成沉淀,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FeS,使三种杂质离子转化为更难溶解的金属硫化物沉淀,同时又不会引入其他离子.
答案:(1)Cu2+ (2)B (3)不能 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