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2014化学小高考,2014化学高考题全国卷2
tamoadmin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1.小高考 化学题2.小高考化学分为几个专题3.化学小高考题目4.江苏省小高考需要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5.2014全国高中化学决赛获奖名单6.2014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一、江苏省小高考,是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考试时间是3月18日到3月19日。二、江苏小高考,一共7门 ,分别是:文科:选修科目:物理、化学,必修科目:生物、历史
1.小高考 化学题
2.小高考化学分为几个专题
3.化学小高考题目
4.江苏省小高考需要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5.2014全国高中化学决赛获奖名单
6.2014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一、江苏省小高考,是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考试时间是3月18日到3月19日。
二、江苏小高考,一共7门 ,分别是:
文科:选修科目:物理、化学,必修科目: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
理科:选修科目:历史、化学,必修科目:物理、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术
三、文理分班的时候,如果是文科生必选历史,理科生必选物理,另外再选择一门,这两门和语数英到最后高考的时候都是要考的。小高考是你高二时候就参加的,就是把你高考时候不考的那几门都考了,相当于是结业考试。
小高考特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会考,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很多大学也对小高考成绩有所要求,因此从2011年起,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被称为小高考。
考试对象为江苏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自行确定报考科目。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小高考)
小高考 化学题
那玻璃是玻璃棒子,用来将溶液C引流入蒸发皿的/氨气这种易溶于水的(特殊)气味气体采用B是最好的了,a、c、d都会导致管内气压低于外界而出现液体回流/
三价铁离子的浓度你用摩尔数除以100ml就出来了0.5mol/L,阴离子就硫酸根,用电荷守恒就得到铜离子浓度,至于氧化铜的质量,先把加入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得出,用晶体的质量求出铜的总物质的量,再减去溶液中的量,得到的数值在乘以氧化铜摩尔质量
小高考化学分为几个专题
先看A. 从加入25mL盐酸开始有CO2生成(此时溶液中是NaHCO3),直至加入100mL盐酸 ,CO2完全放出。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1 1 1
x 0.2*(100 -25)/1000 a
x = 0.015 mol, a = 0.015 mol
开始加入的25mL盐酸中含0.025*0.2 = 0.005 mol HCl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1 1 1
y 0.005 0.005
y = 0.005 mol
即未加时,溶液中有0.005mol Na2CO3和0.010 molNaHCO3, 根据Na+可知, 须NaOH: 0.005*2 + 0.010 = 0.020 mol, NaOH浓度: 0.020/0.100 = 0.2 mol/L, A不对
类似地, B烧杯中共生成0.010mol CO2 (体积22400*0.010 = 224 mL. B不对), C烧杯中共生成0.005mol CO2
根据上面的计算,C不对
C烧杯中溶液是0.020 mol NaOH与0.005mol CO2反应得到的: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1 1
b 0.005 c
b = 0.010 mol, c = 0.005 mol
剩NaOH: 0.020 - 0.010 = 0.010mol
二者物质量之比 = 0.010 : 0.005 = 2: 1
D对
化学小高考题目
江苏化学小高考的专题如下:
必修一:认识化学学科;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必修二: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和可持续发展
选修一: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
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选修一和选修五是二选一,也就是考生可以选择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也可以选择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五
江苏省小高考需要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1 C
不溶于硝酸的淡**沉淀一定是AgBr,因此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Br
Cl2会氧化HBr,NH3会和HBr化合,因此一定不含Cl2和NH3
可能含有CO2,因为气体中有HBr先和Ca(OH)2反应,可能把碱完全中和,使得轮不到CO2参与反应无沉淀产生,当然没有CO2也符合题意
22 C
m(OH-)=6.62-5.6=1.06g
n(OH-)=1.06/17=0.06mol
NO~3e-~1.5Cu/Mg~3OH-
n(NO)=0.02mol
V(NO)=0.02*22.4*1000=448mL
23 C
SO2~4H+ H2~2H+
4n(SO2)+2n(H2)=n(H+)=18.5*0.1*2-0.1=3.6mol
n(SO2)+n(H2)=33.6/22.4=1.5mol
n(SO2)=0.3mol n(H2)=1.2mol
V(SO2)/V(H2)=1:4
2014全国高中化学决赛获奖名单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
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高温高压催化剂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沉淀的为Br-;产生**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2014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河北 崔竞蒙 男 石家庄二中 87.6
湖南 彭路遥 男 长沙市一中 87.1
湖北 欧阳一夫 男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86.6
浙江 董学洋 男 浙江省温州中学 86.4
吉林 辛天斯 男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中学 86.2
河北 李海洋 男 石家庄二中 85.3
河北 鲁亮 男 河北衡水中学 84.7
湖南 邓翀 男 湖南师大附中 83.7
重庆 黄渝鹏 男 重庆南开中学 82.4
湖北 钱阳 男 湖北省武钢三中 82.2
辽宁 吉家葆 男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81.7
山东 李朝晖 男 济南市历城二中 81.7
四川 张睿 男 绵阳中学 81.7
河北 候倬伟 男 河北衡水中学 81
四川 师明赫 男 成都七中 81
吉林 王子源 男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81
广东 冉裕圳 男 深圳中学 80.9
湖北 李玉欣 女 武汉市第二中学 80.7
湖南 刘昊明 男 长沙市长郡中学 80.7
湖北 刘畅 男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80.6
吉林 岳泽玚 男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中学 80.6
河北 张一航 男 河北衡水中学 80.1
重庆 李圣乔 男 重庆南开中学 80
河南 张钰晖 男 郑州外国语学校 79.3
湖南 苏文霖 男 湖南师大附中 79.2
湖北 刘星驿 男 武汉市第二中学 78.9
天津 赵雪垚 女 天津新华中学 78.8
福建 罗华一 男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78.7
山东 刘敬川 男 东营市胜利一中 78.6
广东 于乐飞 男 深圳中学 78.4
湖南 陈浩霖 男 长沙市雅礼中学 78
重庆 贾国赓 男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77.9
山东 高天昊 男 东营市胜利一中 77.9
上海 段浩东 男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77.9
山东 窦鹏飞 男 济南市历城二中 77.8
广东 陈铖钜 男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 77.7
广东 金山 男 深圳中学 77.5
辽宁 隋冲 男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77.5
安徽 宋楚涵 男 淮北市第一中学 77.4
重庆 解睿星 男 重庆南开中学 77.1
海南 黄镛 男 海南中学 77.1
河北 刘德欣 男 石家庄二中 77
吉林 于航 男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中学 76.8
湖北 孙弈 男 武汉市第二中学 76.5
河北 王德九 男 石家庄二中 76.4
福建 周家华 男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76.3
广东 陈梓鸿 男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6
湖南 梁雅坚 男 长沙市长郡中学 76
上海 汤俊宸 男 上海市建平中学 76
四川 赵天宁 男 成都七中 75.9
辽宁 常泰维 男 东北育才学校 75.8
四川 冯丹 男 成都七中 75.7
湖南 刘冰洁 男 长沙市雅礼中学 75.5
河南 贺鑫 男 郑州外国语学校 75.4
江苏 吴怡凡 女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5.4
江苏 王子弈 男 江苏省常熟中学 75.2
湖南 赖思睿 男 长沙市雅礼中学 74.9
北京 汪弘毅 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74.8
江西 占元 男 九江市一中 74.5
山东 王斌 男 济南市历城二中 74.5
湖南 唐汇 男 长沙市长郡中学 74.3
河北 王明鑫 男 河北衡水中学 74.2
四川 李家毅 男 绵阳中学 74.2
山东 王昀之 男 广饶县第一中学 74
山东 曹硕 男 菏泽市郡城一中 74
湖南 张撷影 男 湖南师大附中 73.9
河北 王棣 男 石家庄二中 73.7
吉林 臧士豪 男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73.7
天津 马子轩 男 天津一中 73.6
江西 李先睿 男 吉安市一中 73.4
广东 黄欣怡 女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 73.2
四川 李俊泽 男 成都七中 73.2
吉林 车宇 男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73.2
河南 朱辉宇 男 郑州外国语学校 73.1
江苏 朱家祺 男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72.7
山西 李登昊 男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72.5
吉林 王卓琦 女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72.2
广东 黄江 男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高二) 71.9
山西 靳弘业 男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71.8
河北 张晓玮 男 河北衡水中学 71.7
河南 黄子健 男 郑州外国语学校 71.7
山东 赵旭炜 男 济南市历城二中 71.7
吉林 薛凯元 男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 71.6
黑龙江 葛靖暄 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1.5
辽宁 李佳桐 男 大连育明高中 71.5
浙江 陈进前 男 乐清市月成寄宿中学 71.4
河北 刘正 男 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 71.3
北京 刘静嘉 女 北京市育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中基本概念有:(1)物质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化学用语;(4)分散系。基础理论包括:(1)结构理论(化学键);(2)元素周期律;(3)电解质溶液;(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及其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以水为例,比如水这种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后果是微观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或原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属铁又是由铁原子组成的。至于哪些物质是原子,哪些物质又是由分子,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把物质的结构理论有子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回答。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运用分类方法,能有效缩短我们的思维时间,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所以我们要掌握物质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应该说,这些分类的标准结果大家在初中时便已掌握,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分类的一些标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类别的代表物进行熟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化学性质里面涉及到通性、特性和氧化还原性。
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从形式上分,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四种,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来划分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4)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化学用语分化合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和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 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
②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 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①简单微粒符号
A.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相对质子量。
B.核素组成符号
C.离子符号:如Mg2+、NH4+
D.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单质、化合物符号
A.分子式
B.化学式
C.结构式
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①化学方程式:
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B.表示在此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
C.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的质量比
D.如有气体时也表示了气体的体积与其它物质的关系
②离子方程式
A.书写的关键
B.判断的策略
(二)两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我们先来看两类反应的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1. 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系统图
(2)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
②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KClO3、KMnO4、Fe3+、K2Cr2O7、浓硫酸、硝酸、固体硝酸盐;
③电离出H+的物质:稀硫酸、稀盐酸;
④其他:HClO、漂白粉、MnO2、Na2O2、NO2、H2O2、NaHSO4、银氨溶液、新制Cu(OH)2等。
常见的还原剂: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CO、H2S及S2-、Fe(OH)2及Fe2+、HBr、HI及Br-、I-、SO2和SO32-;④其他:单质S、NH3等。
2.核心知识(离子反应)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只有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满足电子得失守恒;
③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酸、弱碱和水都必须用分子式表示;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④微溶物如果在生成物中出现,一般写成沉淀形式;如果在反应物中出现,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澄清溶液,则作为可溶物处理,如果是以浊液形式出现,则作为难溶物处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②看“=”、“ ↑”、“↓”等是否正确
③看描述物质的符号是否正确(即“拆”得是否正确)
④看电荷是否守恒
(3)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①不能正确使用分子式与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③得失电子不相等
④反应原理不正确
⑤不能正确使用可逆号
⑥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
(三)化学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先来弄清楚两个问题: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理清概念体系,重在理解记忆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符号mol表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mol-1。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Vm=V÷n,常用单位L?molˉ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ˉ1。在弄清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摩尔He含有的原子为2NA
B. 2.3gNa变成Na+时失去0.1NA个电子
C. 1摩尔H2O的质量与NA个H2O的质量相等
D.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H2=混合物所含的分子
数为NA
例2. 在标准状况下,含n个氯原子的Cl2体积为V L,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 2
微粒个数之比 1 : 1 : 2
扩大倍数 1×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 1mol : 2mol
相同条件下
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1体积 : 2体积
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晓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粒子数量的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对于气体物质而言,还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关系,这个关系是固定的,是潜藏的。我们要深刻理解。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解: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2mol 1mol
0.10mol n(H2SO4)
硫酸的质量:
关键:(1)确立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间、质量与物质量之间等)
(2)列一个比例式,等号左右是相同的关系,其中一个是由化学方程式本身确立的,另一个是实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四) 化学实验
1. 类型
(1)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
物理性质: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等
(2) 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等
2. 物质的制备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氢氧化物的制备等
3.基本操作性实验
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溶液的配制、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等
4.探究实验性实验
物质的水溶性、特殊物质的反应
化学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化学语言,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实验过程,注意实验中的量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精准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实验综合能力。下面给同学们温习一下必修一课本上的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例题。
例1:必修第60页
实验3-9在两支试管里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现象: 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解释: Fe2+ + 2OH- = 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例2:必修第49页
实验3-7往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 淀为止。
实验3-8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解释: 实验表明,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对学生在初三阶段和高一阶段要娴熟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说明:
初三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中的实验技能药品的取用 蒸馏
量筒、酒精灯等仪器的使用 分馏
玻璃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萃取
物质的加热 分液
溶解与稀释
过滤
蒸发
由上可以看出,高一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主要有蒸馏、分馏、萃取、分液这几种,有些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些是高一新近学习的。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的场景、注意事项、适用对象。
蒸发1.适应范围
通过加热蒸发掉溶剂而得到固体2.主要仪器
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3.注意事项:
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的量? 为什么要使用玻璃棒来搅拌? 停止加热的时机?4.实例: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蒸馏
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
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通性(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Cu(红色) Au(金**) Cs(金**) Hg(液态)
熔点——硬度
熔点最低汞(Hg) 最高钨(W) 硬度最大铬(Cr)
延展性
延展性最好金(Au)
电和热的良导体
导电顺序 Ag Cu Al
金属的通性主要是指金属的熔点、颜色等,我们主要是记忆清楚一些特殊的性质 。
(2)金属的通性(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通常作还原剂。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无负价。此外,还要注意金属的四种反应类型: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如:钠、镁、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如:钠、铁、铜与氯气、硫的反应
3.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钠、镁、铝、铁与水的反应
特例:铝与强碱的反应(本质?)镁与CO2的反应
4.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自发发生的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Na
Al
Fe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 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知识网络图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常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氧:O2和O3 磷:红磷和白磷
碳:金刚石、石墨、C60等
硅: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常温下状态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
液态:Br2;其余为固态。
重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比较表(2)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氢化物
氧化物
分类:
通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重点掌握
SO2、CO2、SiO2的性质,注意SiO2的特性。
注意:高价氧化物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是强氧化性
低价氧化物具有还原性,但是有的也具有氧化性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 非氧化性酸:H2CO3、H2SiO3、H3PO4、稀H2SO4、H2SO3
2. 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
酸的通性: ⑴遇指示剂变色 ⑵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⑶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⑷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注意某些酸的特性(如浓硫酸、硝酸)3.非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知识网络
物质分类观点、价态变化观点、类别通性观点
关于氯气的学习:氯气是一种单质,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它作为一种单质能参与的反应: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除此之后,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制定它,它又能制备什么?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思考一下。
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