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中物理选修3-3液柱问题,高考液柱问题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靖江中学高二化学作业(基本概念、烃)2.2007江苏省高考模拟试卷 理科类3.谁给我传一份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一的试卷(理科所有科目,陕西的)4.检验固液不加热型有长颈漏斗的装置气密性5.高中物理的热学总结,就是玻意耳定律.......还有气体变化与内能的变化,,总之是物理选修3-3的总结问题。6.广东高考小车的实验步骤7.2010吉林物理高考试卷8.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有一句话道出了各

1.江苏靖江中学高二化学作业(基本概念、烃)

2.2007江苏省高考模拟试卷 理科类

3.谁给我传一份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一的试卷(理科所有科目,陕西的)

4.检验固液不加热型有长颈漏斗的装置气密性

5.高中物理的热学总结,就是玻意耳定律.......还有气体变化与内能的变化,,总之是物理选修3-3的总结问题。

6.广东高考小车的实验步骤

7.2010吉林物理高考试卷

8.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液柱问题,高考液柱问题

有一句话道出了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我觉得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江苏靖江中学高二化学作业(基本概念、烃)

高中阶段都有什么物理实验

实验1 长度的测量

实验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3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5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6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1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1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12 感测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1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14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16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17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阶段有什么有趣的化学实验

黒笔写红字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溼,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电化学的有关知识(电解饱和食盐水、氯气的化学性质),但试题设计非常新颖,用“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必要转换,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祝你成功”四个字,也体现了高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解题思路这实际上是一个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内容,学生应当马上将转换为课本实验电解过程,由于铅笔能写红字,说明铅笔端有显碱性,有氢气放出,属于阴极,则铂片端作阳极,氯气在此极上产生,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极与电源正级相连,所以D正确。

物理实验都有什么步骤?

一般来说,物理实验步骤为1.发现问题;2.作出猜想与设;3.设计制定实验;4.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5评估;6.交流与讨论。而具体实验步骤可能会有不同,随时欢迎追问.

高中阶段有什么方法提高物理成绩

多做题,有不会的弄明白,其实弄懂最基本的就行了

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重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可见,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有多么重要。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掌握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揭示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以下是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仅供参考。

一、控制变数法。

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数的物理问题时,常常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数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物件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数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磨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并会应用。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一种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相同的效果之处。用此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新课程改革不囿于教材,在学习了测密度的一般方法后,我设计了不能直接测量质量或体积的探究实验题型。例如用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空矿泉水瓶、细线、足量的水和牛奶,试测牛奶的密度。分析:牛奶的质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牛奶的体积(瓶子的容积)可用水的质量和密度来替代,问题可得到解决。此后,又设计了“等质量”、“等压强”、“等浮力”的探究题型来测物质的密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问题转化法。

为了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使未知内容向直观、已知的问题转化,实行“变数替换”。如电流看不见。摸不著,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三大效应来检验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又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大气产生现象的实验来研究大气压,从小磁针N、S的偏转情况知道磁场的存在,从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实验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教学中不仅要把有关的概念、规律讲清楚,而且要教会学生探究这类问题的方法。

四、类比法。

根据两个物件之间,在一些方面的类似性或同一性,以此类推出在其它方面之间也可能类似或同一。这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探究方法,它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给我们提出科学设和探索新概念的途径,对物理学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物理有着巨大的作用。如《电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电压较抽象,不能直接实验,教学中通过水压类比得出电压,具体探究过程是:1、从水压实验总结出水压是水管中的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电压是使电路中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3、教师总结出抽水机是提供水管两端有水压的装置;4、引导学生得出电源是提供电路两端有电压的装置。整个过程尽管多花些时间,然而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大有益处。正如前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五、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时,往往是把一般判断作为推理的出发点(大前提),把叙述的中介判断称为小前提,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断出结果(结论)。如探究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且只有两种电荷”,的实验中,通过如下的实验事实:

1、绸子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它们带同种电荷。

2、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它们带的电荷不同,所以电荷有两种。

4、各种各样的物质互相磨擦后,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就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想吸引的就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由此得出结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且只有两种电荷。如果教师只给出上述结论,不重视探究过程,就错过了研究方法教育的机会。

六、抽象和理想化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初中讲动能、势能的时候,通过演示滚动的小球、举高的重锤、压缩的弹簧等实验都能做功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形成动能、势能的概念,就是抽象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

为了探究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把物质、运动的某种性质隔离出来;使实验过程理想化。

科学的理想化不同于无根据的幻想,有它的客观根据。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处于多种条件下。但是在一定的现象中并不是所有性质、所有条件都起同样重要的作用,而是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其余的不起作用,或者作用很小。理想化就是突出起主要作用的性质或条件,而完全忽略其它性质或条件。例如在杠杆教学中,为什么使用的杠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直杆,用线把它中心位置悬挂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实验用杠杆可以看作理想的轻质杠杆,杠杆上只受到动力和阻力作用,这样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问题就简单化,很容易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探究时,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必然要忽略一些次要矛盾,把一些理想化条件加以限制。如"研究功的原理"实验教学中,必须不考虑杠杆、滑轮的自重和受到的摩擦;"研究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应不考虑滚动摆受到的空气和摩擦阻力等等。有些是实物模型的理想化,如“支点”、“光滑无摩擦水平面”;不计重力的轻杆和滑轮;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公式时,想出一个液柱;运用U型连通器时的溥液片来研究压强的关系等。有些是抽象模型的理想化,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等。

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根据逻辑法则,对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伽俐略就是在从斜槽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后者坡度越小,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他的理想实验的。运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认识理想化法的特点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在一定理想化条件下得出的规律,只在(或者非常接近)这些条件下适用。

七、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探究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研究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这样的研究方法就是对比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引出比热的概念。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电热器加热,测出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值时;所需通电时间不同,也就是吸收热量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比热;“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用同一支铅牙膏壳,先做成盒状放入水中,漂浮于水面,然后把牙膏壳挤成一团放入水中,结果沉底。通过对比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对不同物质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不同做比较得出密度概念等。这样不但学习掌握起来十分容易,而且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八、图表法

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把物理问题简化明了,使探究过程优化,有效、简捷。例如在探究奈的熔化过程中,将实验资料作出如下图象:如图(一)

很容易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综合物态变化时时。根据实验事实,综合出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吸热(放热)关系。

图表法也常用于实验教学,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观察,取得资料,然后加工整理上升为规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按下面的表格进行探究实验,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U) 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 像的大小

(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正立或倒立) 像的虚实

(虚像或实像)

U>2f f2f 缩小 倒立 实像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F2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U=2f 不成像

(一束平行光线)

U v>u 放大 正立 虚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探究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有其它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猜想(说)法、对称法、公式法等。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探究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高中阶段用洋葱做什么实验

高中阶段用洋葱做两个实验:质壁分离实验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都有什么

第一单元原子物理 1-1塞曼效应 1-2黑体辐射 1-3原子光谱 第二单元核探测技术 2-1盖革一米勒计数器及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2-2验证快速电子的相对论效应 2-3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 2-4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 第三单元微波实验 3-1微波系统中电压驻波比的测量 3-2微波光学 第四单元磁共振 4-0磁共振基础知识 4-1核磁共振 4-2微波电子顺磁共振 4-3微波铁磁共振 4-4光泵磁共振 第五单元镭射与光学 5-1氦氖镭射器的模式分析 5-2晶体的电光效应与电光调制 5-3椭偏法测量介质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5-4单光子计数 5-5迈克耳孙干涉法测量气体折射率 5-6空间单点光学相干层析技术 第六单元光通讯技术 6-1音讯讯号在光纤中的传输 6-2数字讯号编码及在光纤中的传输 第七单元真空与低温 7-1真空的获得及其测量 7-2高温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 第八单元固体材料引数测试 8-1热波法(动态法)测热导率 8-2闪光法测热导率 第九单元电路与物理测量 9-1非线性电路混沌 9-2锁相放大器

难电离物质都有什么高中阶段难电离的物质都有什么

无机物中:弱酸弱碱,(这也就是为什么弱酸不能生成强酸)

无机盐中,大多易电离

有机物中:有机物大多为难电离物质,也有些不是如乙醇,蔗糖,它们不能电离,是

非电解质,所有有机酸的重金属盐与大多数的有机酸过渡金属盐都是

难电离物质.

2007江苏省高考模拟试卷 理科类

请参阅以下烃的热点试题解析

烃的热点试题解析:

://.ycy.cn/Article/kdlx/b/200603/6181.html

烃的有关概念的新题

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以及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根据以上信息和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Al4C3 + 12H2O → 4Al(OH)3 + 3CH4↑

B.CH2=M+CHR=CHR′→CH2=CHR+M=CHR′

C.Na2O2 + 2H2O = 2NaOH + H2O2

D.CO + H2O → CO2 + H2

解析:D(本题要从广意的角度去理解复分解反应,即符合A-B+C-D→A-C+B-D,这种形成都可看成是复分解反应。题中只有D不符合此要求)

2.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上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有关全氟丙烷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3F8分子中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解析:.B (全氟丙烷指丙烷上的8个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对比丙烷结构就知道3个碳原子呈V形不在同一直线上;氟原子最外层七个电子所以B不正确;C3F8和C3H8结构相似固体时都是分子晶体,C3F8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3H8,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全氟丙烷中既有C—C之间的非极性键又有C—F之间的极性键,D正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份是碳氢化合物

B.光化学烟雾是与氮氧化物和烃的排放引发的有关环境污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可以说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

D.甲烷与二氧化碳一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

解析:C (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含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A正确;空气中NOX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在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及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有时为淡**,有时为白色,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由此引发多种病症,B正确;若CH4是平面结构CHCl3也只有一种,只有CH2Cl2无同分异构体,才可以说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C不正确;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所以D正确。)

4.豪猪烯(hericenes),形状宛如伏地伸刺的动物,其键线式如右图。

有关豪猪烯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豪猪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豪猪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C.豪猪烯的分子式为:C14H20

D豪猪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D (由图示结构可知豪猪烯的分子式为C14H14,与乙烯在结构上不相似组成上不相差若干个CH2,所以不是同系物,这是一个空间构型,有碳原子连有四根单键为空间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平面。双键的存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5.有一种有机物,因其酷似奥林匹克五环旗,科学家称其为奥林匹克烃,下列有关奥林匹克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 该物质属于氨基酸

C.该物质完全燃烧产生水的物质的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D.该物质分子中只含非极性键

解析:C 由结构式可知,该物质中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氮、氧元素,不属于烃类物质,

所以A选项错。该物质没有氨基和羧基,不属氨基酸,故B选项错误。由于含有较多的苯环,且苯环

的不饱和度较高,故分子式碳、氢原子个数比大于1:2,从而燃烧时产生水的物质的量小于二氧化碳的

物质的量,所以C选项正确。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同种原子间,上面结构中既有C-C键,又有N-C键、C-

H键、C-O键,也就是说上述分子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所以D选项错误。

评价:本是通过陌生度很大的有机物结构,来考查学生对烃等有机物概念理解的新情景题。此题不但背景新而且还有迷惑性的说法——“科学家称其为奥林匹克烃”,似乎它是就是烃类了,如不图中放大部分细细观察,那就很容易上当。为此解这类题不仅紧扣概念,还要认真审题。可见吃透概念,打好基础是何等的重要。另外,在学习中也要密切注意与生活、生产、环保、科技密切相关的试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6.右图是立方烷(cunane)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B.它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它是一种极性分子

D. 它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C 整个分子结构是立方体形,分子结构是对称性,是非极性分子。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二氯代物有三种情况:二氯在立方体同边有一种,二氯位置在对角有二种情况,所以同分异构体有三种,苯乙烯的分子式与立方烷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评价: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中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的重点,解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找出等效位置。

知识关联:同分异构类型: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其中官能团异构包括:①单烯烃与环烷烃;②单炔烃和二烯烃;③饱和一元醇和醚;④饱和一元醛酮;⑤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⑥芳香醇和酚;芳草醇和芳香醚;⑦葡萄糖和果糖;⑧蔗糖和麦芽糖;⑨硝基烷与氨基酸。

7.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魏考克斯(C.Wilcox)所合成的一种有机分子,就像一尊释迦牟尼佛。因而称为释迦牟尼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有关该有机物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不属于苯的同系物

C.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

D.它和分子为C22H12可能为同系物

解析:释迦牟尼分子的分子C22H12,分子结构中有苯环结构,所以属芳香烃。同系物的概念是指结构上相似,组成仅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一系列物质的互称。从图中可看出它有4个苯环结构,它不属苯的同系物,也不可能和C22H12互为同系物。因为同系物分子组成上一定要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D

知识关联:弄清同系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何为“结构相似”?如烷烃的同系物的结构相似,指结构特点相同,即碳碳单键,链状结构。在此特别要注意的是链状结构,不排除带有支链的情况。如CH3CH2CH3和CH3CH(CH3)2 虽然前者无支链,后者带支链,但仍然认为是结构相似,它们互为同系物。“组成上仅仅相差一个或若干的‘CH2’一系列有机物互称”组成上一定要有相差,如CH3CH(CH3)2和CH3 CH2CH2CH3就不能称为同系物。

二、 烷烃的性质的新题

8.如图,一端封闭的U型管,封闭着的一端有一段CH4和Cl2的混合气体, 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其他两段为液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4和Cl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如何变化(设中间气柱未移出U型管的水平部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难以确定

解析:本题为物理与化学的综合题,CH4与Cl2在光照发生取代反应,气体总体积减小。右边液体下降,中间气体压强减小,体积膨胀。

参考答案 A

知识关联:本题考查甲烷与Cl2的反应,不要简单地按CH4 + Cl2 CH3Cl + HCl(CH3Cl是气体,所以这是一个等体积反应)进行考虑,注意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可被氯原子取代,不会在那一步停止。生成的CH3Cl还会和氯气继续发生反应生成CH2Cl2、CHCl3和CCl4?,这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溶剂。

三、 不饱和烃性质的新题

9.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

[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为:,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1mol-[18]轮烯最多可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C.[18]-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2

D.[18]-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解析:B

对于箭线式中每个拐点为一个碳原子,[18]-轮烯中碳原子除与其他碳原子结合外其余的都和氢结合。所以[18]-轮烯中碳原子数为18,分子中有9根碳碳双键和一个环,不饱和度10,所以分子式为C18?H2×18+2-2×10=C18H18,9根双键存在最多和9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18]-轮烯与乙烯相关C16H14不是若干个CH2,不是同系物。C=C双键及其所连的4个原子共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所以相互之间共平面,[18]-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知识关联:烯烃的主要性质与乙烯相似,主要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1)加成反应:RCH=CH2 + Br2 → RCHBrCH2Br。(2)可以燃烧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加聚反应:n 。

类比: 有机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1)甲烷,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居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分子中的5个中没有任何4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其中任意三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2)乙烯,平面型结构,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键角都约为1200。(3)乙炔,直线型结构,分子中的4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4)苯,平面型结构,分子中的12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只要掌握好这些结构,借助C-C单键可以旋转而C≡C、C=C不能旋转的特点,以及立体几何知识,各种与此有关的题目均可迎刃而解。

10.已知A-K是中学化学中常见有机物,其中G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他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试试回答下列:

(1)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3)B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种重要的塑料,写出该合成反应的方程式:

(4)写出酯K的结构简式: ;

(5)在物质A-K中与等物质的量的A完全燃烧消耗O2相同的有机物是 (填序号A…)

解析:本题的推断可以正向进行:电石和水生成CH≡CH,CH≡CH和HCl反应生成B,B可以和H2反应,则B为氯乙烯,C为氯乙烷发生碱性水解,则D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E(乙醛),继续氧化得F(乙酸);另一条线,A生成G(C6H6),说明3份CH≡CH加成生成苯,苯发生溴化反应生成H(溴苯),H加成得I(C6H11Br)溴乙烷,则J不环已醇。K为环已醇乙酯。

CH2=CHCl氧气的反应:CH2=CHCl + O2 2CO2 + HCl + H2O

参考答案

(1) CaC2 +2H2O →Ca(OH)2 + C2H2 ↑

(2) 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或:CH3CH2OH + CuO Cu + CH3CHO + H2O]

(3) nCH2=CHCl (4)

(5) BD

知识关联:乙炔在实验室中是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得,用制CO2、H2的简易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乙烯的制备是通过加热浓硫酸和酒精的混合物,使酒精分解而制得。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反应方程式:CH3CH2OH CH2=CH2↑+ H2O,属于消去反应,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在140℃时生成副产物。乙炔的性质与乙烯相似,但乙炔含有二根不饱和键,可以发生二份加成,如乙炔和H21:1加成时生成乙烯,1:2加成时生成乙烷。

针对性训练

1.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如图),将成为未来的能源,地球上的可燃冰将够人类使用6.4万年,在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发现其存在的证据,2005年我国将钻探第一口探井,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勘测,预计在2020年进行初具规模的开。下 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B.可燃冰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可燃冰中甲烷与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

D.可燃冰开不当可引起温室效应

2.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

A.6 B.5 C.4 D.3

3.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四种

B.环丙叉环丙烷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C.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4.对特丁基苯酚与甲醛缩合形成环状,造成杯状构造,因其分子形状与希腊圣杯(calix crater)相似,且是由多个苯环构成的芳香族分子(arene),由此得名为杯芳(calixarene),也称之为化学家的圣杯,有关杯芳的理解肯定不正确的是

A.杯芳烃不属于烃而属于酚

B.杯底四个酚羟基相互作用,羟基间的作用力属于共价键

C.杯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杯芳烃的分子式为:C44H56O4

5.a毫升三种气态烃混合物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常温常压)体积缩小2a毫升,则三种烃可能是( )

(A) CH4 C2H4 C3H4 (B) C2H6 C3H6 C4H6

(C) CH4 C2H6 C3H8 (D) C2H2 C2H4 CH4

6.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7.取3.40ɡ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 则:3.4ɡ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 H______; O______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8.近期大面积持续“油荒”、“电荒”,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 人民的生活,能源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能源的危机,除了政策调控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才是根本的有效途径。

(1)汽油是由石油分馏所得的低沸点烷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一般在C5~C11范围内,如戊烷,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还有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这些能源都是一次不可再生且污染环境的能源,研究和开发清洁而又用之不竭的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未来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是利用氢气的燃烧反应放热提供能量。

即:H2(气)十1/2 O2(气)→H2O(液)+285.5kJ/mol

目前世界上的氢绝大部分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请写出工业上由天然气制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9.(1) 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相对速率

(CH3)2C=CHCH3

10.4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CH3)2C= C (CH3)2 B.CH3CH=CHCH3

C.CH2=CH2 D.CH2=CHCl

(3) 烯烃与溴化氢、水加成时,产物有主次之分,例如:

CH2=CH-CH3 + HBr → + CH3CH2CH2Br

CH2=CHCH2CH3 + H2O + CH3CH2CH2CH2OH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下列框图中B、C、D都是相关反应中的主要产物(部分条件、试剂被省略),且化合物B中仅有4个碳原子、1个溴原子、1种氢原子。

上述框图中,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

(填框图中的序号),属于消去反应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主要产物,标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两种均能使溴水褪色的气态脂肪烃组成一种混合气体。1体积这种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得3.6体积的CO2和3体积水蒸气(同温同压)。

(1)分析推断这两种脂肪烃各是哪一类烃?

(2)通过计算和推理,写出这两种烃的分子式及它们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

11.某烃A,分子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直接相连。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G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试写出:

(1)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A和G的结构简式A:________,G:___________。

(3)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G)可能有________种。

参考答案

1.C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它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能形成氢键的主要是H-F、H-O、H-N之间。

2.C 立方烷的二氯代物,首先二个氯取代同一个碳上的两个氢,其次就是立方烷中的棱边、对角线、体对角线共四种,但在A中对角线有2种:C-C、Si-Si对角线,A的二氯代物有5中。

3.D 二氯取代物可以用同时取代一个碳上的两个氢,然后固定一个氯移动另一个氯:

特别注意3和4是不相同的,因为C=C是不能旋转的。环丙叉环丙烷分子式是C6H8,不是环己烷的同系物和环已二烯是同分异构体。结构中含有CH4的结构,所以不可能共平面。

4.B 由于分子的苯环结构上有羟基,则A正确.由酚的化学性质可知,C正确.杯底四个酚羟基相互作用属较强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而氢键不属于共价键。所以,B说法错误。

5.A 设三种烃混合物分子平均组成为CxHy

△V

1 x

a -2a

解得y=4

即混合物平均组成是H为4。

答案 A

6.B 该题中的物质氰基辛炔属于太空、星际环境中产生的物质,且提示是一种分子,所以答案A中描述原子晶体的性质是错误的;该物质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而且该物质是简单分子,不是聚合物。故该题答案只有B是正确的。

7.C. 0.125 mol、H. 0.300 mol、O.0.100 mol;

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12∶4

解析:设3.40ɡ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

x+16y=3.40ɡ-2.80L/22.4L·mol-1×12ɡ·mol-1 …………方程①

x/4 –y/2 =0.560L/22.4L·mol-1 …………方程②

⑴、⑵联解可得:x=0.300mol y=0.100mol 进而求得原子个数比。

8.⑴CH3-CH2-CH2-CH2-CH3 (CH3)2CHCH2CH3 C(CH3)4

(2) CH4+H2O (g) CO2+3H2

解析: 此题第(1)问为送分题,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问题(2)中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工业上充分利用天然气,获得更多的氢气,必须利用廉价的水来提供氢,而不是直接分解。另外产物是二氧化碳,而不一氧化碳,这样甲烷的利用率才更高。其反应式为:

9.解析: (1)对比(CH3)2C=CHCH3、CH3CH=CH2、CH2=CH2发现结构上的相似点都有C=C,所不同的是双键上所连的甲基的差异,甲基越多,加成反应的速率越大,对比CH2=CH2、CH2=CHBr可以发现速率是由卤原子取代所引起的,卤原子的存在不利于加成反应。(3)由图可知,A 是一种烷烃,B是卤代烃,B中4个碳、1个溴原子,则有9个氢原子,并且只有一种,由等效氢(同一个碳上所连的氢是等效的,同个碳上所连甲基上的氢是等效的)可推知B的结构(CH3)3CBr,C为(CH3)3COH,D为CH2=C(CH3)2 + H2O,A为C(CH4)3。

答案 (1) ① C=C上甲基(烷基)取代,有利于加成反应;

② 甲基(烷基)越多,速率越大;

③ C=C上溴(卤素)取代,不利于加成反应

(2) D (3)(CH3)3CBr ①② ③ CH2=C(CH3)2 + H2O (CH3)3COH

10.解析:本题可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设混合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xHy

1 x

1体积 3.6体积 3体积

x=3.6 y=6

即此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C3.6H6

炔烃或二烯烃:C2H2、C3H4、C4H6。

据平均分子组成的C、H数,两种烃的组合可能为:①C4H8、C2H4;②C4H8、C2H2;③C4H8、C3H4;④C4H6、C3H6。讨论:若为①,仍然舍去。

若为④,由,n(C4H6):n(C3H6)=3:2,由可知n(C4H6):n(C3H6)=任意比,所以这两种烃分别为C3H6(烯烃)和C4H6(炔烃或二烯烃中的一种),其体积比为2:3。

解法二:(1)若两种烃均为烯烃

由①知,所以它们不都是烯烃。

若两种脂肪烃均为炔烃或二烯烃:

由②知:m-(m-1)=1

而3.6-3≠1,所以它们不都是炔烃或二烯烃。

所以这两种脂肪烃分别为烯烃和炔烃或二烯烃。

(2)由于烯烃燃烧生成CO2和H2O(g)的体积相等,所以二者的体积差0.6应是炔烃燃烧所致。

设1体积混合气体中炔烃占a体积,则烯烃为1-a体积,由反应②知:

炔烃体积为a=0.6体积,则烯烃为0.4体积。由题意及①②式可得:0.4n+0.6m=3.6,即2n+3m=18。

讨论:

n=2,m=4.7 不合理;

n=3,m=4 合理

n=4,m= 不合理

由此可得这两种烃的分子式分别为C3H6和C4H6,其体积比为2∶3。

11.(1)C10H20

(2)A的结构简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3)4种

解析:(1)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则该烃通式为(CH2)n,又分子量为140,则分子式为C10H20。

(2)根据题意,结构中有2个碳原子不与氢直接相连,如果这两个碳原子是C=C,则经过氧化后不会得到羧酸,只能得到酮,设不成立。所以这种碳原子只能在烃基中。又因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则A一定具有对称结构。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3)与G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一定有—COOH,其余为丁基,而已知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所以可能有4种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

谁给我传一份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一的试卷(理科所有科目,陕西的)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

测试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Fe—56 Cu—64 Mg—24 A1—27 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德国举行,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 静息电位 B 动作电位 C 突触传导 D 反射弧

2.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3.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4.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在幽门螺旋杆菌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下列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和质粒上

B.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幽门螺旋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水的场所是细胞膜内表面

D.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5.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7.继科学家发现C O 是金星大气成分之后,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在氧气中会燃烧,下列有关C O 与硫化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O 与CO一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

B.CO、C O 、CO 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C.COS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CO 和SO

8.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9. TCL集团将于2006年全面用钛金属技术。单质钛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钛,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3H2SO4 Ti(SO4)2+ FeSO4+3H2O

②Ti(SO4)2+3H2O=H2TiO3↓+2 H2SO4

③H2TiO3 TiO2+ H2O

④TiO2+2C+2Cl2 TiCl4↑+2CO↑

⑤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②是水解反应

C.反应④中TiO2是氧化剂 C. 反应⑤是置换反应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H2O+ClO-=SO42-+Cl-+2H+

B.碳酸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OH-=CO +H2O

C.金属钠加入水中:Na+H2O=Na++OH-+H2↑

D.苯酚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反应:C6H5O—+Al3++3H2O=C6H5OH+Al(OH)3↓

11.当前燃料电池发展迅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

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一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

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

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12.在容积1升的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发生下列两个反应:(1)2A(g) 2B(g)+C(g);(2)A(g) C(g)+D(g)。当达到平衡时,测得c(A)=2.5 mol?L-1,c(C)=2.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A的总转化率为40% B.达到平衡时c(B)为1.0 mol?L-1

C.达到平衡时c(B)=2c(D) D.达到平衡时c(D)=2c(B)

13.已知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kJ的热量,在下列两个反应中:

P4(白?s)+5O2(g)=2P2O5(s);ΔH=-akJ/mol(a>0)

4P(红?s)+5O2(g)=2P2O5(s);ΔH=-bkJ/mol(b>0)

a和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15.如图所示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其波速为200m/s。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时刻质点b的加速度正在减小

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4m

C.若此波遇到另一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Hz

D.若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4m,则一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6.在给篮球打气的过程中,将气筒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入蓝球内,要在气筒手柄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对气筒和篮球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气体分子间有斥力作用,所以打气时要在气筒手柄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

B.将气筒内的气体压入篮球后,气体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气体体积减小了,同时温度升高了

C.将气筒内的气体压入篮球后,所有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了

D.若打气过程中,不慎使篮球爆裂,那是因为球内气体分子斥力骤然增加得太大了

17.两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都各有一只青蛙,则

A.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小,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B.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小

C.枯井中青蛙觉得天比较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水井中青蛙看到井外的范围比较大

18.有一辆运输西瓜的汽车,以速率v经过一座半径为R的半圆形凹形桥。当车经过最低点时,其中间有一个质量为m的西瓜受到周围的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mg B. C.mg- D.mg+

19.有一项趣味竞赛,从光滑水平桌面的角A向角B发射一只乒乓球,要求参赛者都在角B处用细管吹气,将乒乓球吹进角C处的圆圈中.现有甲、乙、丙、丁四位参赛者,吹气方向如图中各自的箭头方向所示,其中有可能成功的参赛者是

A.甲 B.乙 C. 丙 D.丁

20.在赤道上某处有一竖直直立的避雷针,当带有正电荷的乌云经过避雷针的上方并通过避

雷针形成电流时,地磁场对避雷针的安培力的方向为

A.向南 B.向北 C.向西 D.向东

21.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弧绝缘细管的圆心O处放一点电荷,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圆弧管的水平直径端点A由静止释放,小球沿细管滑到最低点B时,对管壁恰好无压力,则放于圆心处的点电荷在AC弧中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B.

C. D.不能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22.(1)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打

出点迹清晰的纸带并记录两段距离如图所示:两计时点之间的时间为 ,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则打下计时点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物体的加速度 ________ ,方向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2)某同学为了描绘一个“6V 6W”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并求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准确电阻值,到实验室寻找到了一些仪器,规格及数量如下:

a.电流表一只,0—3A,内阻0.5Ω

b.电压表一只,0—3V,内阻3kΩ

c.灵敏电流计一只,0—100μA,内阻为100Ω

d.电阻箱一个,0—9999.9Ω,最小调节量0.1Ω

e.滑动变阻器,0—5Ω,额定电流0.6A

f.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2A

g.9V直流电源一个

h.开关、导线若干,待测灯泡一个

这位同学利用现有器材,结合所学知识,顺利完成了实验

①以上器材中应选用 (填代号)

②在右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图

③完成电路的连接后,在闭合电键之前,应如何对电路进行调整.

④怎样较精确地测出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阻值.

23.晴天晚上,人能看见卫星的条件是卫星被太阳照着且在人的视野之内. 一个可看成漫反射体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圆形轨道与赤道共面,卫星自西向东运动.春分期间太阳垂直射向赤道,赤道上某处的人在日落后8小时时在西边的地平线附近恰能看到它,之后极快地变暗而看不到了.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6.4×106m,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估算:(答案要求精确到两位有效数字)

(1)卫星轨道离地面的高度.

(2)卫星的速度大小.

24.一股射流以10m/s的速度从喷嘴竖直向上喷出,喷嘴截面积为0.5cm2。有一质量为0.32kg的球,因水对其下侧的冲击而悬在空中,若水全部撞击小球且冲击球后速度变为零,则小球悬在离喷嘴多高处(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5.如图所示,在空间有水平方向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磁场中有一长为L,内壁光滑且绝缘的细筒MN竖直放置,筒的底部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现使细筒MN沿垂直磁场方向水平向右匀速运动,设小球带电量不变。

(1)若使小球能沿筒壁上升,则细筒运动速度 应满足什么条件?

(2)当细筒运动的速度为v( )时,试讨论小球对筒壁的压力随小球沿细筒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

26.(12分)A、B、C、D、E几种常见的化合物或单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E是酸酐,D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的化学式是 ,工业上实现D转化为E的化工设备的名称是 。

(2)若C是酸性气体,B是碱性气体,则E是 。工业生产实际中。合成B选择一定的下列条件的依据是:

①压强

②温度

(3)若A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C为黄绿色单质气体,则E的电子式为 。

(4)若A是某有机物,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C ;

B→D 。

27.(17分)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佩戴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具有隔音、隔热、防碰撞、减震性好、质量小等特点。已知:苯酚分子中与酚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有

O

很好的反应活性,易跟某些含羰基的化合物R—C—R′(R、R′代表烷基或H原子)

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有机物和水。苯酚还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有机酸酯:

下图是合成聚碳酸酯的过程(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写出):

请写出:

(1)X的结构简式 。

O

(2)在一定条件下X与Cl—C—Cl 反应合成聚碳酸酯的化学方程式

(3)X和浓溴水反应时,1molX最多能消耗Br2 mol。

(4)与乙酸苯酚酯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的其他可能的结构简式

28.(本题15分) 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将E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明显现象 C.首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 溶沸点较低,易升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与 反应生成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 与 可用________试剂鉴别,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________(填写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Li和Mg据对角线规则,性质也相似。则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_________;同时还有少量__________生成。

30.(22分)某中学的课外活动小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原因,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人口处集水样,并对全部水样进行如表1所示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注:硫化氢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的产物.纤毛虫主要以有机颗粒为食,软体动物等其它动物以细菌及浮游生物等为食)。

表1

A入口 B入口 C入口 D入口

溶解氧 极低或全无 少量 少量 很多

硫化氢 多量 无 较多量 无

生物种 很少 几乎无 少 很多

细菌数(个/ml) 数十万至数百万 数个至数十个 数十万 数百至数十个

主要生物群

细菌、纤毛虫

细菌

细菌、蓝藻、

纤毛虫、蠕虫 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

虫、鱼类等

(1)根据表中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人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

是 ,上述不同的入口中的水源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最强的是 。

②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入口中 入口水源可能受到的是生活污染,而

入口的水源则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水的污染。

③结合检测结果分析还可看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对不同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速度快,且能将水中的氮、磷和一些有害污染物吸收在体内,因此有人为了治理湖泊的污染,用了在被污染的湖泊中养植水葫芦的办法,结果导致了水葫芦的疯长,继而湖中的鱼虾大量死亡。请你分析:水葫芦为什么会在该湖泊中疯长? 。

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呢?

31.(9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和b),且雌雄各一半。各管内雌雄果蝇

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请分析回答:

(1)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上。

(2)三个试管中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管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摩尔根用纯种灰身残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果蝇交配,所获子代(F1)全部为灰身长翅。由此可推知,在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运用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行为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参考答案与点拨

1.B(点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

2.C(点拨: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

3.D(点拨:两对相对性状一对一对地分析)

4. C(点拨: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有氧呼吸,[H]和O2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

5.A(点拨: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阳来,不同颜色的光,对海水的穿透能力不同,红光的穿透能力最强,故深一些的水域内生长着红藻。)

6.D(点拨:常温常压下,单质呈液态有汞(水银)和溴(液溴)两种,故A项错;元素周期表中用红色标出的元素符号表示“人工合成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故B项错;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所有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项错; D项正确。)

7.B(点拨: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8.C(点拨:做此类试题要细心、考虑全面,是气体要看是否为标准状况,看清每个字眼。)

9.C(点拨:反应④中Ti反应前后无均为+4价,故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10.A(点拨:B应有CaCO3沉淀生成,C、D都未配平。)

11.D(点拨:理解电池中正、负极发生的反应。)

12.B(点拨:由A、C平衡时的浓度可算出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1.0mol?L-1。)

13.C(点拨:考查同学们的思考的灵活性,注意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时正负号的表示。)

14.AC

15.A

16.B

17.C 考虑水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18.D

19.C

20.D

21.C

22.(1) 、2、向右

(2)①a、b、d、f、g、h

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③应将滑动触片调到A端,使负载两端电压最小;将电阻箱的阻值调整到和电压表内阻相等(3kΩ)

④缓慢的调整滑动触头至电压表示数为3V,记下经时电流表读数I;则 (为了减少偶然误差,也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3.解析:从北极沿地轴往下看的地球俯视图如图所示,设卫星离地,Q点日落后8小时时能看到它反射的阳光.日落8小时Q点转过的角度设为θ,

(1)

轨道高

(2)因为卫星轨道半径r=r+h=2R地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卫星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

24.解析:小球受力平衡 F=Mg, 在 内质量为 速度为v的水流受到小球施加的力 F/作用,根据动量定理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F,

V=

则小球离喷嘴高度 h=

25.解析:(1)小球随细管以速度 水平向右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洛伦兹力作用,要使小球能沿细管上升,则必有 ,则有

(2)当小球随细管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时,由于Bqv>mg,小球将在匀速运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沿筒壁做初速为零的然加速直线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水平向右的分运动,而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由于具有竖直向上的分运动而具有水平向左的洛伦兹力,所以竖直方向有qBv-mg=ma、 ,竖直方向有 ,小球对筒壁的压力为

0<h<L,N′的方向水平向左

26.(1)S 接触室 (2)NO2 ①动力设备材料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等 ②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催

化剂 活性等 (3) (4)CH4 C+2H2 2C+O2(不足)? 2CO

27.(17分)(1)(3分)

(2)(3分,不配平本题不得分,没有条件扣1分)

O

nHO +nCl—C—Cl +2nHCl

(3)(3分)4

(4)(8分,每少一个结构简式扣2分,但不得负分)

28. [答案](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2Cl2+C+2H2O CO2+4HCl,提供水蒸气。(3)HCl溶于水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部分氯气溶于水生成强氧化性的HClO,使石蕊试液褪色。(4)B。(5)溶液进入漏斗;贮存氯气。

[解析](1)装置A是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产生的Cl2导入C瓶中,而C瓶中盛的是水,这时的氯气未经干燥处理就直接导入了右边的硬质玻璃管中,与玻璃管中的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是CO2和HCl,根据反应前后的氢、氧元素守恒,说明一定有水参加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l2+C+2H2O CO2+4HCl,这个反应是教材上所没有讲述的,是根据题意推断出来的,也是题干上所说的“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另外,在书写这一化学方程式时,不要漏掉反应条件中的加热符号“Δ”,从给出的装置图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点。而C装置的作用是用来提供水蒸气。

(3)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生成了HCl气体,HCl气体导入烧杯的紫色石蕊试液中,因为酸性而使溶液变红色,当Cl2过量时,过量的Cl2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HClO,由于HClO的漂白作用,再使溶液变为无色。

(4)若将E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因为在有HCl气体存在时,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会产生沉淀(也可以说,CaCO3能溶于盐酸等强酸)。选B。

(5) 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把产生的Cl2压入了B瓶中,可以看到漏斗中的液面会上升,并形成一段液柱。此时,B瓶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Cl2,防止有毒的Cl2排入大气中,避免污染空气。

29.(12分

(1 Be+20H-=BeO22-+H2↑

(2) _ __ +OH-_==BeO22-_+H2O_

(3)共价

(4)Li2O Li3N

30.(22分)(1)①B、A、C、D;D ②A、C;B ③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的多样性破坏越大。

(2)受污染的湖泊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元素,这些元索能促进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由于水葫芦根的呼吸要消耗大量水中的氧气;死亡的水葫芦枯枝败叶等在水中分解也需要消耗掉大量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鱼虾大量死亡。

31.(9分)(1)X染色体

(2)雄 雌 雄

(3)XBXb 和XbY

(4)灰身、长翅

(5)用F1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统计后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若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3分)

0

://.huaxue.cn/

检验固液不加热型有长颈漏斗的装置气密性

下面是一份2013年陕西的一份理科综合试卷,希望对您有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海澡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C)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竹葵叶和水稻胚乳

C. 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A.甲

B.乙

C.丙

D.丁

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D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百花植株中B

A.白花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C

A.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态)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数不一定为7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

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例题异构)B

A.3中

B.4种

C.5种

D.6种

9.下列各组的反应,属于统一反应类型的是D

A.由溴丙烷睡解制丙醇:由丙烯和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苯乙烷消去制环乙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是钡离子完全沉淀:令取一份加入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卤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D

A.0.1(b-2a)mol?L-1

B.10(2a-b)mol?L-1

C.10(b-a) mol?L-1

D.10(b-2a)mol?L-1

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等于C

A.-67.7KJ?mol?L-1

B.-43.5 KJ?mol?L-1

C.+43.5 KJ?mol?L-1

D.+67.7 KJ?mol?L-1

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A.2Ag(s) + Cd2+(s)= 2Ag(s) + Cd(s)

B. Co2+(aq)+ Cd(s) = Co(s)+ Cd2+(aq)

C. 2Ag (aq) + Cd(s) = 2Ag(s) Cd2+(aq)

D. 2Ag (aq) +Co(s)=2Ag(s)+Co2+(aq)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二.选择题:本体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ia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地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地磁波的存在

C.昆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的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的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C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为正泫曲线。从图像可以判断A、D

A.在0~t1时间内,外力作正功

B. 在 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 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去。某除尘器模型的收衬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器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器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向收尘版运动,左后落在收尘版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与点P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葫芦哦重力和空气阻力)A

18.如图所示,一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拉物体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 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体与地面的之间的摩擦因数为B

19.电源的效率η 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功率分别为ηa, ηb由图可知ηa, ηb值分别为D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通过可以近似看做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T0) ,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B

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绕上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均匀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放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能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能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 E1.>E2 ,a端为正

B. E1.>E2 ,b端为正

C. E1.

D. E1.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 0~1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

来源:考试大-高考23.(11分)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1,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1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已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1的阻值随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t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连结如图所示。

(2)为了检验RL与t之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L-t关系图线。

RL-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在某一温度。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4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mA ,电压表的读数为5.00V。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3.5Ω;热敏电阻所处的温度约为64.0℃。

24.(14分)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

来源:考试大-高考 25.(18分)

26.(14分)

来源:考试大-高考

2010年陕西高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

来源:考试大 2010年6月9日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7.(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浑浊,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 +2H2O=2Mn2++5SO +4H+;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28.(14分)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Zn+CuSO4=ZnSO4+Cu Zn+H2SO4=ZnSO4+H2↑;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的金属是呈灰黑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暗红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29.(9分)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沉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编码抗体的基因。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红细胞.

30.(9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等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的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般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西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a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征。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a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a。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半边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与a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若a2小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浓度为A:若a2大于a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来源:考试大-高考 31.(8分)

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c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a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400个。

32.(13分)

某种自花受分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含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每株的所有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化为9紫:3红:4白。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单晶体和多晶体原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物,非昌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一用活塞将气缸封闭(较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渐度均保持不变。发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

34.[物理——选修3-4](15分)

来源:考试大-高考

35 (物理--------选修)(15分)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O2 、 CO2.

(2)天然水灾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填其中任何两种)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下沉,达到净化目的;

(3)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4)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G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1, c(Mg2+)=6×10-4mol?L-1 则此水的硬度为 10°;

(5)若(4)中的天然水还含有c(HCO3)==8×10-4mol?L-1 ,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则需先加入Ca(OH)2 740 g,然后NaCO3 1784 g.

2010年陕西高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

来源:考试大 2010年6月9日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_2s22p4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V形__;

(2) 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F2+2H2O=4NF+O2_______;

(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MgO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晶格能大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的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分子用的杂化方式有__sp3和sp2__,O-C-O的键角为_120o__;

(4) 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3;1:1__;

(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紫色_。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_。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39.[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单独蒸馏水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原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下降,原因是部分经由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目的是减少挥发。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是摘花的最适合时间为a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能、不能)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同。

40.(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是,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生根,而与细胞分裂素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2,4-D(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椐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_不能_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_降低_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B卷选择题答案

1.C 2. D 3. A 4. A 5. D 6. D7. C 8. B 9. C 10. D

11.A 12.C 13. B 14.BC 15.C16.AC 17. A 18. B 19.B 20. D 21.B

高中物理的热学总结,就是玻意耳定律.......还有气体变化与内能的变化,,总之是物理选修3-3的总结问题。

用止水夹将胶皮管夹紧,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在漏斗颈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这是答案中给的,答题时可以不涉及到“往长颈漏斗里加水至浸没漏斗底部”这句话,但你必须清楚漏斗中出现水柱必是在水浸没漏斗下端之后才会出现的现象。

广东高考小车的实验步骤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结果等效,都能改变内能。

(2)内能与热量区别:内能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发生热传递,内能发生变化时,才有吸收或放出热量。

3. 内能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

状态变化过程通常是做功和热传递同时发生,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外界对系统做功与热传递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的总和。

4.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热传递),或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做功)。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注: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5.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热传递中,热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功可以完全生热,即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内能。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空调制冷,消耗电能做功)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理想气体等温膨胀,体积变大)不存在热效率为100%的热机(热机的工作物质是汽油从高温热源获得热量,只能一部分用来做功,另一部分热量要排给大气,即热机肯定要排出热量。)

6. 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不断吸收热量。使其完全转变成机械能的发动机)不可能制成,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0 k)不可能达到。

(三)、气体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1. 气体状态参量:

(1)体积V(气体几何参量)

一定质量气体所占据容器的容积。(并不是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2)温度T(t) (气体热学参量)

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关系:T=273+t 绝对零度不能实现

(3)压强 p (气体力学参量)

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作用在器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①温度一定,气体体积小(分子数密度大,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碰撞分子数大,压强大。

②体积一定,温度越高,分子碰撞力越大,压强大。

2. 气体、压强、温度的关系:

(2)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四、2009年高考题解析

1、气体

(09年全国卷Ⅰ)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部分的知识.根据压强的定义A正确,B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

2、气体

(09年全国卷Ⅱ)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3、布朗运动

(09年北京卷)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答案:D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项错误;故只有D项正确。

4、内能

(09年上海物理)2.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 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 D.压强和温度

答案:A

解析: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引力和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因此答案A正确。

5、气体状态方程

(09年上海物理)9.如图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的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成A、B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积变化量为?VA、?VB,压强变化量为?pA、?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A、?FB,则

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VA<?VB

C.?pA>?pB D.?FA=?FB

答案:AC

解析:首先设液柱不动,则A、B两部分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对气体A: ;对气体B: ,又初始状态满足 ,可见使A、B升高相同温度, , ,因此 ,因此 液柱将向上移动,A正确,C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因此?VA=?VB,所以B、D错误。

6、热学基础知识

(09年广东物理)13.(10分)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

转变为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到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的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 ,温度 ,体积 。

答案:(1)做功,机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

解析: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当用气球封住烧瓶,在瓶内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将瓶子放到热水中,瓶内气体将吸收水的热量,增加气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由理气方程 可知,气体体积增大。

8、压强的围观意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09年山东卷)36.(8分)[物理——物理3-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 B过程为等压变化,B 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B=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 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没A 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 C过 气体 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明原因。

解析:设气体在B状态时的体积为VB,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3) 大于 ;因为TA=TB,故A B增加的内能与B C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 B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 C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大于

9、热学综合 物理3-3”模块

(09年浙江自选模块)14. “物理3-3”模块(10分)一位质量为60 kg的同学为了表演“轻功”,他用打气筒给4只相同的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然后将这4只气球以相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在气球的上方放置一轻质塑料板,如图所示。

(1)(本小题共3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也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关于气球内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于大气压强

B.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

C.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斥力而产生的

D.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

(2)(本小题共3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也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内气体体积变大

B.球内气体体积变小

C.球内气体内能变大

D.球内气体内能不变

(3)(本小题共4分)

为了估算气球内气体的压强,这位同学在气球的外表面涂上颜料,在轻质塑料板面和气球一侧表面贴上间距为2.0 cm的方格纸。表演结束后,留下气球与方格纸接触部分的“印迹”如图所示。若表演时大气压强为1.013 105Pa,取g=10 m/s2,则气球内气体的压强为

Pa。(取4位有效数字)

气球在没有贴方格纸的下层木板上也会留下“印迹”,这一“印迹”面积与方格纸上留下的“印迹”面积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1)AD ;(2)BD;(3)1.053*105Pa 面积相同

10、热力学定律

(09年四川卷)1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答案:B

11、热力学第一定律

(09年重庆卷)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答案:D

12、热学综合

选修模块3—3(09年江苏卷物理)12(选做题)A.(选修模块3—3)(12分)

(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

(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 ,平均摩尔质量为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A. (1) D ;(2) 吸收;0.6;0.2;(3) 设气体体积为 ,液体体积为 ,

气体分子数 , (或 )

则 (或 )

解得 ( 都算对)

解析:(1)掌握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才能准确处理本题。气泡的上升过程气泡内的压强减小,温度不变,由玻意尔定律知,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微观上体现为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减小,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平均速率不变,此过程为自发过程,故熵增大。D 项正确。

(2)本题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入手,抓住理想气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特点进行处理。理想气体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对外做功0.6J,则一定同时从外界吸收热量0.6J,才能保证内能不变。而温度上升的过程,内能增加了0.2J。

(3)微观量的运算,注意从单位制检查运算结论,最终结果只要保证数量级正确即可。设气体体积为 ,液体体积为 ,气体分子数 , (或 )

则 (或 )

解得 ( 都算对)

13、模块3-3 热学综合

(09年海南物理)17.模块3-3试题(12分)

(I)(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的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气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也随之改变;

(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E)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F)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

(II)(8分)

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1.00atm(即76.0cmHg)、温度为27.0℃的氦气时,体积为3.50m3。在上升至海拔6.50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36.0cmG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求:

(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答案:(1)ADEF (4分,选对一个给1分,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II)(1)在气球上升至海拔6.50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经历一等温过程。

根据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有

式中, 是在此等温过程末氦气的体积。由①式得

(2)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氦气的温度逐渐从 下降到与外界气体温度相同,即 。这是一等过程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式中, 是在此等压过程末氦气的体积。由③式得

评分参考:本题8分。①至④式各2分。

14、气体 状态方程

(09年上海物理)21.(12分)如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气体柱长为39cm,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之间气体柱长为40cm。先将口B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求:

(1)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

(2)左管A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大气压强p0=76cmHg)

解析:(1)插入水银槽后右管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p0l0S=p(l0-?h/2)S,

所以p=78cmHg;

(2)插入水银槽后左管压强:p’=p+?g?h=80cmHg,左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1=p’-p0?g =4cm,中、左管内气体p0l=p’l’,l’=38cm,

左管插入水银槽深度h=l+?h/2-l’+h1=7cm。

15、选修3-3 热学综合

(09年宁夏卷)34. [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进过过程ac到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Pb >Pc,Qab>Qac

B. Pb >Pc,Qab<Qac

C. Pb <Pc,Qab>Qac

D. Pb <Pc,Qab<Qac

答案:C

解析:略

(2)(10分)图中系统由左右连个侧壁绝热、底部、截面均为S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

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B下方封有氮气,B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p0,温度为T0=273K,连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 p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上升了一定的高度。用外力将A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i)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ii)水的温度。

解析:

(i)考虑氢气的等温过程。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 ,体积为hS,末态体积为0.8hS。

设末态的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

活塞A从最高点被推回第一次平衡时位置的过程是等温过程。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1.1 ,体积为V;末态的压强为 ,体积为 ,则

由玻意耳定律得

(i i) 活塞A从最初位置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为等压过程。该过程的初态体积和温度分别为 和 ,末态体积为 。设末态温度为T,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2010吉林物理高考试卷

广东高考关于小车的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考物理重要知识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特殊固体可用p=?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高考物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误差:测量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指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它使测量值要么都偏大要么都偏小。比如在安培表内接法测电阻时,测量值总是比真实值大,这就是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而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侧量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它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多进行测量几次取平均值来解决这类问题。

 2、有效数字:用毫米刻度尺量书本时,量得长度为184.2mm,最末一位字2是估计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仍然有意义,仍要写出来。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数字,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这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0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大的数目,如36500Km,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104Km。在物理实验中有估读要求的仪器(如螺旋测微器)一定要有估读。实际计算时取二到三位有效数字即可。注意在平时的估算题中,了解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是有好处的:它们是(1)有效数字与别的数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

?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

二.选择题:本体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ia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地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地磁波的存在

C.昆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的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的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A. B. C. D.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为正泫曲线。从图像可以判断A、D

A.在0~t1时间内,外力作正功

B. 在 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 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去。某除尘器模型的收衬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器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器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向收尘版运动,左后落在收尘版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与点P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葫芦哦重力和空气阻力) A

18.如图所示,一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拉物体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 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体与地面的之间的摩擦因数为B

19.电源的效率η 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功率分别为ηa, ηb由图可知ηa, ηb值分别为D

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通过可以近似看做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T/T0) ,纵轴是lg(R/R0);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和R0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B

21.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绕上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均匀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放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能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能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 E1.>E2 ,a端为正 B. E1.>E2 ,b端为正

C. E1.<E2 ,a端为正 D. E1.<E2 ,b端为正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 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 0~1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

23.(11分)

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1,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1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已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1的阻值随R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L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温度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t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连结如图所示。

(2)为了检验RL与t之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L-t关系图线。

RL-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3)在某一温度。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4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mA ,电压表的读数为5.00V。此时等效电阻RL的阻值为3.5Ω;热敏电阻所处的温度约为64.0℃。

24.(14分)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

vt+(9.69―0.15―t)v=100 ①

vt+(19.30―0.15―t)×0.96v=200 ②

由①②式得 t=1.29s ③ v=11.24 m/s ④

(2)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 a= =8.71 m/s2 ⑤

25.(18分)

如图所示,在0≤x≤a、0≤y≤ 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

(1)速度的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

解:(1) 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qvB=m ①

由①式得 R= ②

当a/2<R<a时,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上边界相切,如图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T/4,得

∠OCA= ③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

Rsinα=R- ④ Rsinα=α-Rcosα ⑤

又 sin2α+cos2α=1 ⑥

由④⑤⑥式得 R= ⑦

由②⑦式得 v= ⑧

(2)由④⑦式得 sinα= ⑨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 单晶体和多晶体原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物,非昌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一用活塞将气缸封闭(较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渐度均保持不变。发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

解: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 /地,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3,依题意 p=p0+ ρgl ①

由玻意耳定律 p1 S= p2 S ②

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①②两式,得 p2= ③

又有 p2= p1+ ④ 联立③④ 式,得p1= + ⑤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一个三棱镜的界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有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已知两

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ⅰ)简谐横波的波长; (ⅱ )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解:(ⅰ)设简谐横波波长为 ,频率为 ,波速为v, 则 = ①

代入已知数据得 =1m ②

(ii)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的波程差 为

其中 为单位。

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

35 (物理--------选修)(15分)

(1)(5分)用频率为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 的三条谱线,且 则_____B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 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强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解: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重物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木板和重物达到一共同速度 。设木板的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2m,取向右为动量的正向,由动量守恒得

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重物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 所用的时间为 ,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μ mg=ma ③

式中a为木板的加速度。

在达到共同速度v时,木板离墙的距离l为 ○4

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t2= ○5

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t=t1+t2 ○6

由以上各式得 t= ○7

在理综中,物理和其他两科相比难度算是最大的。物理选择题是有很多小技巧的,掌握了就可以“秒杀”物理选择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常用实验 方法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

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2

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电阻、密度等。还有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成测大气压支持水银柱算的压强;测

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看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3

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响度的影响因素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或 乒乓球 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4

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相同纸的厚度再将结果除以100,这样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取的

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5

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6

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 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7

科学推理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8

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9

分类法

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0

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

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1

比值定义法

如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多因式乘积法

如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逆向思维 法

如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 中学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有哪些

★ 中学物理基本实验方法

★ 物理的实验方法归纳与思想实验

★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套路与实验总结

★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思想十一个

★ 高中物理五大实验类型实验总结

文章标签: # 实验 # 气体 #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