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高考汉语试卷真题-高考汉语模拟题

tamoadmin 2024-08-0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文言文60答案2.高考语文答题套话!3.高中语文选择题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高中文言文60答案1.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

1.高中文言文60答案

2.高考语文答题套话!

3.高中语文选择题

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5.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高中文言文60答案

高考汉语试卷真题-高考汉语模拟题

1.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29.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 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33.杨万里忧国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 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

3.②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 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么』~(450581955) 19:22:03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结束 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42.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43.冯梦龙补《西楼记》 1。.。

2.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的部分答案

以下仅供参考(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

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

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证),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

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 ( 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

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

3. 谁有高中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训练60首的答案啊

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参考答案 1.感遇(其七) (1)扰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到 用树藤扎成的门 休息 (2)暮 (3)绿竹人幽径 青萝拂行衣或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3.再经胡城县 (1)曾 (2)生灵血 县宰朱绂 (3)深刻揭 露了封建统治者戕害百姓的罪行。

4.月下独酌(其一) (1)亲近我 理解,懂得 只是 天河 (2) 一 独 无 邀 伴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3)相约在遥远的天上仙境 5.春思 (1)“燕草如碧丝”句。 (2)拟人。

6.M岳 (1)大自然 跃上 看 (2)六 景 两 (3)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7.赠卫八处士 (1)哪里 年 高兴地 吩咐 还 张罗,摆设 连续,接连不断 盛满酒的酒杯 (2)共此灯烛光 人生不相见 (3)感子故意长 热情款待 8.送别 (1)去哪里 只 (2)不得意 (3)安慰 羡慕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9.青溪 (1)循、沿 同“趋” 安静 (2)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或“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分析略) 10.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 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

“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

这个“旋”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节奏快速的行动,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莲舟”句写荷叶作杯。

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用针刺破叶心凹处,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人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

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 *** 。

“醉倚绿阴眠一饷”句,笔锋一转,由热闹转为静谧。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

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

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 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 (1)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2)灭 愁 孤寂(孤独) 惆怅 (茫然) (3)与旧友一起共度重阳佳节 12.夏日南亭怀辛大 (1)窗 遗憾 (2)嗅觉 听觉 (3)可选择的诗句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等。(可以从词性、情感、物态、声色等角度赏析) 13.春泛若耶溪 (1)泛 春江 月夜 花路 (2)幽意 (3)爱好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愿意做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14.宿王昌龄隐居 (1)孤云 (2)前者:住宿;后者: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3)可以从对偶的角度一一分析。

15.贼退示官吏 并序 (1)癸卯岁 西原贼 道州、永州、邵 劝诫 官吏不要忍苦征敛 (2)生活之安适,日子之太平 二十 官(臣) (3)“贼”的表现是: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使臣”的表现是: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4)于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的忠臣、贤臣。

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坑害人民。 16.夕次盱眙县 (1)驻扎、停驻 城 (2)风起日沉 (3)孤独 (4)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17.溪居 (1)劳累、牵累 流放 (2)久为簪组累 (3)幸 18.渭城曲 (1)湿润 旅馆 老朋友 (2)春天 渭城 朝雨 青青柳色 (3)柳 19.出塞二首(其一)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20.春夜别友人 (1)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2)从上句的屋内转到屋外,高高的树阴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时刻终于来了。 21.凉州词 (1)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2)略 (3)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22.闺怨 (1)不知愁 (2)柳树又绿,夫婿未归,时光流逝,青春易。

4.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二中以和之字的用法~人教版高中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2、以乱易整 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 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 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5. 高中教辅书推荐(准高二文科生)(文科数学是重点)希望有学霸能

语文:因为你文言文组织能力较差,可以选择,龙门高中系列之一的文言文训练很好,涉及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甚至有通字归纳总结.数学:5年高考3年模拟,建议选择A版,相对简单,并且是基础题,量不多但题型丰富.然后你可以做天利38套模拟系列或真题系列,很有帮助.英语:小题狂做系列的语法,阅读,都很适合你,但阅读分数提高不在于做题,做题只是为了训练速度和体感,建议背一下4级英语单词,丰富词汇量,单词认得,题目不会不可能.历史:以背书为主,可以做一年好题,真的里面几乎是选择题,类型也多,但做完需要毅力,加油·政治:小题狂做系列的大题很棒,但就是量有点少.地理:建议考点系列的自然地理,虽然不是高考系列,我个人觉得,认真啊这本书做完,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图就在心中啊加油,祝愿你金榜题名。

6. 高一人教版文言文语法知识我们高中老师八成以为我们初中交过了,

宾语前置就是把本因该在动词后的此前放状语后置就是时间,地点等这类词放在句后一、判断句.文言文的判断句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者,……也.(主语+者,谓语+也.)如“亚父者,范增也.” 二……,……也.(主语,谓语+也.)如“我,子瑜友也.” 三……者,…….(主语+者,谓语.)如“博鸡者,袁人.” 四……,……者也.(主语,谓语+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五……,…….(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六用“乃”“皆”“为”“则”“必”“即”“亦”等帮助表示判断.如: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环村居民皆猎户.” .“我为赵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七文言文的否定判断句,一般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副词“非”.如“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 二、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 二宾语前置 ..⑴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⑵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用“之”“是”复指,宾语前置.“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何罪之有” ..介词“以”的宾语不是代词也可前置.如“一言以蔽之” 三定语后置 ..⑴“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人马烧死者甚众” ..⑵“马之千里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介宾结构(短语)后置 “何不试之以足?”“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省略句 一省主语.如“(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二省宾语.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具告(之)以事” 三省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四省介词.如“亮躬耕(于)陇亩.” 四、被动句 一形式上有被动的标志. ..⑴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受制于人”“他日,见于王.” ..⑵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⑶“为……所……”.先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再在动词前头加上“所”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⑷用“见”字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⑸用“被”字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常见的就是这些.另外还有: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几种凝固句式、复句等.如果需要我再补充回答.。

7. 我是山东的一名理科准高三,男,班里60人能在50上下徘徊.语数外120

我今年刚复读完,唉,高三的确有很大的压力,读了两年差点崩溃了,心得还是有一些的,下面我就告诉你,这些科目如何逆袭.语文:①字音字形,早自习的时候大声读出来,多写,特别是字形题,多写啊! ②病句:这一类题的确很头疼,而且难度也很大啊,一定要好好看五三,上面关于病句的归类很详细!例题也很好,多看,多思考,多做,一定会有大突破! ③小现代文阅读,这个就是一个心得的问题了,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得到暂时的统一,做到思作者所思,忧作者所忧,乐作者其乐.把自己当成作者,思想得到了一度的统一,无往而不利,而且也要注意选项的大前提,简单做个比方:文中说的是 部分,选项说的是 全都 这就错了.还要注意时间之间的因果,并列,递进,顺承关系等. ④文言文:文言文首先要读最后一个题,做到了对全文的意思的了解后,再读文章,就简单不少! ⑤古诗文、现代文:这个一定要多做五三!这种感觉是只能靠做题培养的 ⑥作文:只有一个办法,多背满分作文,咱们无法现场发挥出 淋漓尽致的作文,那就背吧!数学:①选择题:很简单的,多做做就会有感觉! ②大体: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解析几何、函数 就是那几种题型,多做你这个省份的模拟题!做完几套后,就会有感觉了!英语:首先要说说英语单词的问题,英语单词就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而知识就是跑车,没有马路只有跑车不行,相对,只有跑车,没有马路也不行.必须背3500!没有商量. 然后就是多做题了,我记得我把全国各省市近3的所有高考题都做了,把我们省所处的模拟题也全做了,多做题对于提高提速,和阅读速度特别有用!理科综合:只有一个办法:多做题.做什么题呢?模拟题!如果理综做题多了,你就会觉得,你已经是大神般的人物了!Ps:别的省市,和你们考的知识点不一样,所以不必做那些无用的,别的省市的高考题!你现在还没有经历过模考,不会对我这些话有感觉,不过以后一定会有的,一定记住我说的,学长不会害你~一字字打得,很不容易,~ 如有问题,请在追问即可~。

8. 课内文言文中考60篇

文言文部分(课标16篇):七上:《论语十则》八上:《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八下: 《马说》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九上: 《出师表》九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诗词曲部分(课标34首): 《诗经 关雎》 《诗经 蒹葭》 《观沧海》 《饮酒(其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其一)》 《次北固山下》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无题》 《相见欢》 《渔家傲 秋思》 《浣溪沙》 《登飞来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游山西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过零丁洋》 《天净沙 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大概是这样 望纳。

高考语文答题套话!

(一)

1. 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彩;

第三, 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 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总之: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常见病句的标志(参阅《\"望\"病句标志辨析病句》)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4、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5、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6、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7、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据有关人士估计今年很有可能考三国两汉时期的文章。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8.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9.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0.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I卷答卷用时约40分钟)

第II卷

(四) 11.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或者活用。

12.诗歌鉴赏题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⑤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⑥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3. 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一般用三选二的方式命题。答题时先考虑课内名句,后考虑课外名句。根据广东省的评分标准,全部作答者选正确的给分原则,尽量全答(据评卷老师说6句中任意4句正确均可得分)。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五)现代文阅读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4.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5.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16.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17.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六)文字表达(12分)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估计今年也是两道旧题一道新题的搭配。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仿句,概括等(三题)

① 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 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 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 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 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经过及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长短句: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

例如: 我有一本红色的书。--我有一本书。这本书是红色的。

我在教室里讲课。--我在教室里。我在讲课。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选择题

经典题析]

例l (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 B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有志者事竞成”的“竟”有误,应写作“竟”,错因属形近致误。“竟”意为“终于”,“有志者事竟成”意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C项中“毛骨耸然”的“耸”有误,应写作“悚”,错因属同音致误。“悚”意为“害怕”,“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B、D两项的词语中均没有错别字。

因为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B或D。需要指出的是,该题为单项选择题,竟然出现了两个答案,这不能不说是今年高考命题中的又一大疏漏。

例2 (2004全国高考卷乙)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D.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D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班配”的“班”有误,应写用“般”,错因属同音致误。“般配”意为“结亲的双方相称”,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

B项中“不落巢臼”的“巢”有误,应写作“窠”,错因属形近致误。“窠臼”意为“现成格式,老套子”。

C项中“挺而走险”的“挺”有误,应写作“铤”,错因属形近致误。“铤”意为“快走的样子”,做“走”的修饰成分,“铤而走险”意为“因无路可走而取冒险行动”。

D项中四个词语均没有错别字。

因为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3] (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 )

A. 临摹 变换莫测 脉络 融会贯通

D.竣工 仗义直言 姆指 荒廖绝伦

C.影牒 旁征博引 辞书 沓无音讯

D.裨益 湮没无闻 坐落 娇揉造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B项中“仗义直言”的“直”应为“执”;“姆指”的“姆”应为“拇”;“荒廖绝伦”的“廖”应为“谬”。C项中“影牒”的“牒”应为“碟”;“沓无音讯”的“沓”应为“杳”。

[例4] (2004年高考广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行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惊蛰 闻过饰非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 丰功伟绩 湮没无闻 不费吹灰之力

C.涵养 挺而走险 兵荒马乱 吉人白有天相

D.斡旋 喧宾夺主 强驽之末 风马牛不相及

[答案] B

[解析l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次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几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其中有干扰的是“不费吹灰之力”,“费”容易误写为“废”。 其他组的词语中都包含有一个错别字,如:A项“闻过饰非”中的“闻”应为“文”,“文”有“掩饰”的意思,与“饰”的意思相同;C项“挺而走险”中的“挺”应为“铤”,“铤”快走的样子,不能写成“挺”,“涵养”的“涵”也可写作“含”,且后者更多见,也可能有考生认为“涵”字错了:D项“强驽之末”中的“驽”应为“弩”“弩”是古时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字的形旁应为“弓”,“斡旋”这个词属于书面语,“斡”字的写法对部分考生来说可能较陌生。

[例5] (2003年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答案] 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各词语都没有错别字,有一定干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睐”,“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汉语词典》:“‘即’也作及”)。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都包含一个错别字,其中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这两组考生做出正确判断问题不大。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虽然有个别词典可能也收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作为并存的写法),但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观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汉语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都规定连用或同时出现时应写作“伶俐”,而且也都没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的写法。所以根据规范的现代汉语的用法“伶牙利齿”中的“利”应看作错别字。这一题的情况提醒考生,今后判断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写法是否正确还是要以权威和规范的字典和词典为准。当然本题还需要注意的是有错别字的这三组中其他的几个词语也都有容易写错的字,列在里面无非是起干扰的作用,有些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语上,但实际上这些词语似非而是,其中并没有错别字。

[例6]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组是 (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 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的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尽管也都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

★阳光演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碍 藕断丝连 妥帖 高潮迭起

B.耽搁 巧装打扮 负荷 万古长青

C.抵毁 重山峻岭 创伤 涸辙之鲋

D.战栗 鞭辟入里 文 冥顽不灵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馈赠 文蜚然 荟萃 风声鹤戾

B.喧泄 幡然悔悟 编纂 披星带月

C.嗔怪 户枢不蠹 决窍 唾手可得

D.蜂拥 气宇轩昂 翔实 揠苗助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抓阄 阉割 沧海一粟 火中取栗

B.赝品 钉灸 义愤添膺 炙手可热

C.宫阕 乐阙 座无虚席 坐以待毙

D.藉贯 慰籍 作茧自缚 做贼心虚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跋扈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 老太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忧悒 振龙发聩 并行不悖 一言以敝之

B.起迄 仗义执言 共商国是 久旱逢甘霖

C.聒噪 风声鹤戾 墨守成规 有志者事竟成

D.彷徨 暴殄天物 色厉内荏 是可忍孰不可忍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中国人历来讲究礼上往来,于是每逢年节便有“礼”往来穿梭,甚至发生“礼”游一圈终又回到起点的怪事。

B.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铺就了李欣通往成功的道路,如同水道渠成,瓜熟蒂落。

C.在哲学漫漫的长途上,康德仿佛是一片宁静的湖,因为浩瀚,所以既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被人们忽略了。

D.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气、精卫填海的执著、夸父逐日的热烈和嫦娥奔月的飘逸,故少儿时所读的神话不再。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疏浚 耳濡目染 清风劲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B.蝉联 满腹经纶 洗耳躬听 一览众山小

C.脉膊 坐收渔利 各行其是 迅雷不及掩耳

D.掂量 宵衣旰食 稳操胜券 识时务者为俊杰

8.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梗直 如梗在喉 机杼 纾难 各抒己见

B.迷惑 迷天大谎 贪婪 自焚 琳琅满目

C.手杖 明火执仗 庖丁 咆哮 如法炮制

D.愤懑 愤起直追 驻守 蛀虫 中流砥柱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简捷 简洁生动 颜色 察言观色 根深才能叶茂

B.徇情 殉情枉法 势必 事必躬亲 八字没一撇

C.降服 降龙伏虎 行销 形销骨立 出头椽子先烂

D.权益 权宜之计 桃园 世外桃源 百密总有一疏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虚无缥缈 鹿绒 出奇致胜

B.滥觞 励精图治 蠕动 望文生义

C.葱茏 相濡以沫 布署 惊滔骇浪

D.繁琐 指手划脚 融会 昭然若解

1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帮交 斡旋 慰藉 泪涟涟 睦邻友好 察言观色

B.针砭 赝品 杂糅 家具店 以老卖老 文过饰非

C.撕打 裨将 肤浅 闹意气 淡妆浓抹 舔犊情深

D.通牒 杂烩 诀别 绊脚石 殃及池鱼 不思索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防范 防患未然 超渡 度过难关

B.阑干 星斗栏杆 仪表 一表非凡

C.长谈 老生常谈 恫吓 廉正无私

D.通信 通讯卫星 靓妆 多多关照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煽情 水蒸汽 心心相印 治标不治本

B.装璜 乌龙球 突如其来 一言以蔽之

C.链接 可怜相 额手称庆 万变不离其宗

D.演绎 制高点 众志成城 君子一言,四马难追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勘察 淡装浓抹 诡秘 耳濡目染

B.蔓延 老生常谈 遴选 彰善惩恶

C.暮霭 甘之如怡 睿智 金壁辉煌

D.飨客 色厉内荏 悖逆 同仇敌慨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辨证 揣摩 暮鼓晨钟 格物致知

B.禀承 噩梦 无事生非 固步自封

C.含盖 担搁 浮想联篇 若即若离

D.告罄 撤消 顾名思义 兵慌马乱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粹 讳莫如深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D.杀戮 食不裹腹 风尘仆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陷阱 自命清高 时过境迁 义武之道一张—弛

D.凌乱 同仇敌忾 欢呼鹊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稽查 声名狼藉 矫饰 味同嚼腊

D.泥淖 阴谋诡计 抹煞 别出心裁

C.脉搏 融会贯通 淹灭 相形见绌

D.怀疑 怙恶不逡 皈依 委屈求全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潺头 壁垒森严 稗官野史 顾左右而言他

D.凯旋 寥若晨星 百喙莫辩 是可忍孰不可忍

C.迄今 慷慨激昂 无庸置疑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煽情 暝思苦索 脍炙人口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9.下列词语小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犄角 无懈可击 无耻滥言 井水不犯河水

B.札记 大伤原气 缘木求鱼 驴唇不对马嘴

C.矫饰 爱不释手 有恃无恐 难登大雅之堂

D.曝光 关怀备至 嬉笑怒骂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抉择 信札 附庸风雅 小负重望

B.辍学 腈纶 乱目相看 窥豹一班

C.好像 题词 防患未然 一筹莫展

D.矜持 赋予 竭泽而鱼 暴殄天物

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脉胳 真知灼见 气宇轩昂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B.附合 其貌不扬 间不容发 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C.妨碍 谈笑风声 不加思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装潢 素昧平生 别出机杼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蝇营狗苟 不容置喙 口慧而实不至

B. 剽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C.贸然 向隅而泣 炙手可热 在地愿为连理枝

D.联袂 毋用置疑 摩肩接踵 达则兼济天下

23.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搭讪 恍然大悟 凄凉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隐匿 不共戴天 抚恤 置之死地而后生

C.座落 漫山遍野 亵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羡慕 娇生贯养 浮躁 醉翁之意不在酒

2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厮打 傍人门户 洞烛其奸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精典 别出心裁 革故鼎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收讫 甘之如饴 秘而不宣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嫁接 迫不急待 彼彼皆是 管中窥豹 略见一斑

2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善哉善哉,该出手时就出手,须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B.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了最先进的理念、赖以发展的人才技术和下游支持体系,奇瑞正如一只初生的小牛犊,向着心目中理想的偶像进发!

C.随着战争进程的一波三折,有关各方的外交调门也是起伏不定,亲疏离合变换莫测,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D.要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国家赔偿法“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能够独立地审查行为并独立地判处赔偿的机制。

2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27.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组是 (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28.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2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30.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通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休闲的理想场所。

★阳光点拨

1.D(A项,防—妨;B项,装—妆;C项,重—崇)

2.D(A项,蜚—斐,戾—唳;B项,喧—宣,带—戴;C项,决—诀,唾—垂)

3.A(B项,添——填;C项,阕—阙,阙—阕;D项,藉—籍,籍—藉)

4.C(A项,了了—寥寥;B项,淹—湮;D项,材—才)

5.D(A项,敝—蔽;B项,迄—讫;C项,戾—唳)

6.D(A项,上—尚;B项,道—到;C项,既—即)

7.D(A项,渡—度;B项,躬—恭;C项,膊—搏)

8.C(A项,如梗—如鲠;B项,迷天—弥天;D项,愤起—奋起)

9.B(徇情枉法)

10.B(A项,致—制;C项,布—部,滔—涛;D项,解—揭)

11.D(A项, 帮—邦;B项,以—倚;C项,撕—厮)

12.C(A项,渡—度;B项,栏杆—阑干,一表—仪表;D项,通讯—通信)

13.C(A项,汽—气;B项,璜—潢;D项,四—驷)

14.B(A项,装—妆;C项,怡—饴,壁—碧;D项,慨—忾)

15.A(B项,禀—秉;C项,含—涵,担—耽,篇—翩;D项,慌—荒)

16.C(A项,淹—掩;B裹—果;D项,鹊—雀)

17.C(A项,腊—蜡;B项,心—新;D项,逡—悛,屈—曲)

18.B(A项,潺—孱;C项,即—既;D项,暝—冥)

19.C(A项,滥—澜;B项,原—元;D项,杆—竿)

20.C(A项,重—众;B项,班—斑;D项,鱼-渔)

21.D(A项,胳-络;B项,合-和,挡-当;C项,声-生,加-)

22.C(A项,慧-惠;B项,技-伎;D项,用-庸)

23.B(A项,溪-蹊;C项,座-坐;D项,贯-惯)

24.A(B项,精-经,心-新;C项,即-既;D项,急-及,彼彼-比比)

25.D(A项,图-屠;B项,擅-善;C项,换-幻)

26.B(事故-世故)

27.C(A项,寞-漠,愁-筹;B项,孪-挛,辟-僻;C项,蘖-孽;D项,宵

-霄,溯-朔)

28.C(A项,贯-惯;B项,圜-寰;D项,祯-帧)

29.C(A项,黩-渎;B项,戌-戍;C项,匮-篑,嘻-嬉;D项,循-徇)

30.D(A项,决-绝;B项,急-疾;C项,计-济)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3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2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1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0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0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章 汉语基本知识及运用

 第二章 文学基本知识

 第三章 文体知识及运用

 第四章 写作知识及运用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的复习备考配套辅导资料,根据考试大纲的考察要求,结合相关考试辅导教材及复习资料精心编写而成,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历年真题。精选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历年考试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学员可以熟悉真题的考试特点,巩固知识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根据考试大纲的考察要求,精心整理汇编了典型常考题,涵盖考试全部知识点及重点,并对每一道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应试能力。

资料地址:Ebook/138265.html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一、文言文复习方案

1、夯实基础,课本复习三遍

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尤其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写,其中例句和考查内容,全部都是课文原句。可见,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那么为什么要复习三遍呢?这是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而确定的,为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三遍复习法,取由浅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个体到群体的方式。

第一步,从高一开始,每学完一册书,利用寒暑,要求学生将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这里也有老师要求的),在日里,复习背诵并且默写在作业本上,三年一贯,“学而时习之”。这是疏通重点的一步,旨在熟记要点,形成口笔交互效果,增强记忆。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读,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取5、4、3、2、1、6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要求学生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讲第五册,大约两个月后能讲到第六册,如此安排这两册就可以及时复习)。这一步,是以学生个体的活动为主,教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学期末,利用一个月的课上时间,师生共同逐篇复习课文。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对于第二步的深化与提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讲文言文,而实质上,教师一定要对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烂熟于胸,在课上复习时,要拎出要领,触类旁通,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所以,这一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做到每课有得,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才能从浅表的熟识达到深层的理解进而从容的运用。

2、加强针对训练,复习稳扎稳打

前面的三步复习,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导措施,极容易半途而废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检查作业即可。而对于二、三两步,则必须加强针对训练。以考核来促进复习,以成绩来检验效果。

第二步,一单元一测,命题侧重课本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和文学文化常识,加上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名句名篇的默写。测试时间以一课时为宜。

第三步,一册一测,时间以两课时为宜。除了以上内容以外,再加入课外考查,翻译和阅读一律选自课外(最好选用最近六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也从中命题,这样可以一举两得,节约复习时间),考查要点要与本册知识点衔接,体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这种检测题,必须教师自己命题,针对课本,针对学生,针对自己的教学。备课组里,几个老师最好分工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各分一部分命题任务,便于集体备课脑力共享,也避免重复考查无效劳作。

3、演练高考,学以致用

复习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得心应手迁移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或者说,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面对高考,夯实基础之后,就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高三下学期前两周,在这方面做一下集中训练,以便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课本知识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的去解决问题。历年的高考题已经通过复习课本时的检测训练全部练过了,这时还不要急于做文言文大阅读与翻译的模拟题,先用四课时,将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分别集中汇总一下,联系课文与高考,总结特点,抓住规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达到透彻理解。然后,取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做十个文言文大阅读。最后,在高考前一个月里,应当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个文言文阅读(包括翻译),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语感,最好选择附有答案的习题,如果需要讲解,教师只需在课前用八到十分钟就足够了。

二、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纵观近十几年的文言文试题,除了在选材方面注重史传类,文质兼美,命题点多,适合高中生阅读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题量一般是6道,6道题的测试内容分工明确,基本上是前三题注重测试“言”,后三题注重测试“文”,分数“平分秋色”,各占9分。文言文测试“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实质上仅仅是古汉语测试的不良倾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好评。故这一命题特点一直在文言文命题中保留着。2002年虽然有调整,但阅读部分的命题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虑到考生答卷的总书写量和阅卷等多种因素,在题型方面,文言文测试一直用选择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而这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因此,从测试能力看,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个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分别是B级或C级。这就使考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的前提下,感到文言文试题相对简单,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体得分情况相对稳定,区分度较好。文言文测试能力的相对稳定,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近几年的文言文选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所谓“正史”,如2001年选自《史记·田单列传》,2000年选自《三国志·胡质传》“裴松之注”,1999年苏琼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998年李若水选自《宋史·忠义一·李若水》等,以上史书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选文内容或忠孝,或法制,或处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谋,或清正廉洁……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现过的,其包含着的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积极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适合中学生阅读。高考把学生没学过的内容和课内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地测试出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水平。例如2001年《田单列传》11题中的实词“拔、附、乘、龙”和12题中的古今词,“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等都是课内学过或涉及的,只不过换了一下语境而已。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推断的题目,如1991年第18题“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的意思,如果注意到上文的“贤俊者自可赏爱”,二者是对举比较,则不难据“贤俊”一词推断出“顽鲁”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4.文言句子翻译由辨析改为笔译,即由选择题改为语言操作题。如前所述,这是2002年将增加的新要求,说其“新”,只是与近十几年的高考相对而言,在1990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笔译的题目并不少见。增加文言文笔译的好处,一方面体现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另一方面,从测试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语言表达,可以说一举多得,导向良好。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必须结合语境。

A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如1998年高考试题第16题B项“金人曳出,击之败面”的“曳”字,题面释为“蜂拥”。如果仅就这个句子看,“金人蜂拥而出”,似乎也可通,但是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不行了。“(金人)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可知“曳“击”的对象都是李若水。又“曳”后跟着“出”字,可知“曳”应是“拖、拉”的意思。

②词汇、成语联想法。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今天见得少,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的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

如19年第12题A项“善才绳之”,题面解释为“捆绑”,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绳之以法”这个成语,“绳”是“制裁”的意思,可以推断出“善才绳之”也应该是制裁的意思,这里作“捆绑”讲是不正确的。B项“先涕泣不自胜”,题面注为“控制”,是否正确?可以联想“胜任愉快“喜不自胜”,“胜”都作“承受”讲,可知作“控制”讲是不准确的。

③分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

如1986年全国试题第9题2小题“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A.chen陈列B、zhen阵地C.zhen阵容D.zhen列阵。为了正确把握“陈”字的读音和意义,我们对其进行语法分析。“陈”字前有“而”字与“对渭”连接,说明“陈”是个动词,所以B项、C项都不对。再联系上下文来看,他们是在打仗,故不是“陈列”而是“列阵”,应选D。

④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处在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进行推断。

如1991年全国试题18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顽鲁”的正确意义是: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顽鲁”与上面“贤俊”相对的特点来加以推断。“贤俊”是“贤能而俊俏”,那么,能与之相对的只能是“愚昧而蠢笨”了,其他几项中有些东西如“鲁莽”“固执而粗鲁”“顽皮”等都是人品,而非天生

B“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原语文课本列了340个,根据十年的高考统计,在所考查的50多个实词中,有40多个是上述词语表中所列,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如“爱”,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两个含义与今不同,“停车枫林晚”中的“坐”作“因为”解;“何坐?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解,也可以引申为“治……罪”、“触犯”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C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三、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

①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信义著于四海 ④怀信亻宅 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五、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

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D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①利用现代汉语的组词方式推断词义。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如1994年14题中“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中“亲”可以组成“亲人”、“亲戚”、“母亲”、“亲自”等,根据上下文就可确定其意义。

②根据词法结构推断词义。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推断词义。如上面所举的“亲故所知”,“亲故”是并列短语,学生不难明白“故”的含义是“故友”之意,那么“亲”与之是近义,是“亲戚”之意。1995年第13题中的“如汝先群忠勤之士也”中“勤”的意思可由“忠”推之。

③利用互文、对偶、排比、对文等修辞推断词义。古人作文,讲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中“囊括”、可根据“席卷”、“并吞”来推断;“八荒”可根据“天下”来推断。又如“岭峤微草,凌冬而凋;并汾乔木,望秋先损”中的“凌”和“望”是反义对文,由“凌”的意思“越过”就可以推知“望”的意思是“未到”。

④凭上下文推断词义。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例1993年的13题要求选择“子访得之”中“访”的词义,四个选项为“咨询”、“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他身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词都不合文义。

⑤随文引申推断词义。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考虑。如1996年12题中解释“或遂寝而不行”中的“寝”字的意义,可联想到《周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暮寝而思之”中的“寝”,但此“寝”的意义为“睡下”、“躺下”之意,但试题中的“寝”用此法解释不通,引申为“停止”就合文意了。

⑥用析句法推断词义。在文言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根据词类去推求词义。和种方法,对解释跨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字、虚词的作用较大。如1996年17题“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中的“械”在句中要作动词用。再结合“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左忠毅公逸事》)中“械”为“刑具”之意。可推知试题中的“械”应作“戴上刑具”之意。

⑦根据题意推断原因或根据。1993年第18题“李衡奔魏的原因是”可以用顺推法和逆推法来找答案。“奔魏”是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条件)有哪些,可以根据这一逆推,在“奔魏”前面去找。“寻而帝立衡忧惧”是产生“奔魏”这一想法的直接原因,“衡数绳之以法”是害怕的(“忧惧”)原因,它和“不用卿言”而得罪新帝,又不听妻子的话,以至惶惶不安,是产生“奔魏”这一想法的间接原因。只有这样一步步推断,才能准确地找出答案。

上面谈的几种推断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要求取其中的一种,也可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使解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

3 筛选文中的信息。

近三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且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

4、正确把握文意

A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

①初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把握选段的内容梗概。

②利用题目选项,再读文章。在高考试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三个正确的,一个错误的,其正确的选项实际起到了疏通字句的作用。对文意的叙述这类题(第15题),也可以这样利用,如1999年第16题ABC三项对文意的叙述,就起到了疏通文意的作用。

③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B这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题,就李广的品格业绩设计了四个切入点:卓越功勋;足智多谋;廉洁自律;承认过错。试题中拟设了四个选项对相关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从细微处仔细核对原文,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切不可粗心大意。

C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提取主要信息法。即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文章的“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再读题、做题,也许仍会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意,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会混淆是非,如2001年第16题,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极易作出错误选择。

二是倒啖甘蔗法。这是根据试题的测试特点,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读了一篇文章,有时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会迅速获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试用此法:当考生速读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但不能判断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确,也可使用此法印证。

把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有时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一读最后一题的题面便可豁然开朗。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文章标签: # 词语 # 可以 #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