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训练,高考文言文断句训练

tamoadmin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1. 读文言文应该怎样停顿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熟读成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琅琅上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熟读,要读好停顿,不能读破句子。怎样才能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呢?以下几点做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了解句意. 词义 ,有助于读准句中停顿 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可边读边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对读不通的地方要反复揣摩,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义。大致理解了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训练,高考文言文断句训练

1. 读文言文应该怎样停顿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熟读成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琅琅上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熟读,要读好停顿,不能读破句子。怎样才能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呢?以下几点做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了解句意. 词义 ,有助于读准句中停顿 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可边读边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对读不通的地方要反复揣摩,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义。大致理解了词义、句意能有效防止读破句子的现象出现。

例如:《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如果中断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这是对句意不了解,对“复”和“延”词义不清,对“谁”“至其家”理解错误,当你知道“各复”是“各又”的意思,“延”讲作“邀请”,是请“渔人”(省略),“到自己家去”。就应读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再如《狼》中“两狼之并/驱如故”(错)这是不理解“并”“驱”的含义,当你知道“并”是“一起”,“驱”是“追赶”的意思,就应读成“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借助所积累的语法知识,有助于读准句中的停顿 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句,是读作“其一犬/坐于前”还是“其一/犬坐于前”? 要看“犬”是不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1)虽/鸡狗不得宁焉。(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8)若/毒之乎?(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1. 偏正短语(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2. 介宾短语(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 文言文的停顿方法需要原创

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五、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六、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七、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八、“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①余闻之也/久矣.。

3. 文言文划分停顿有什么技巧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

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

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

(1)明句式,助断句

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修辞句,找特点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3)审关系,明结构

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

4. 文言文朗读怎样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

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5. 文言文停顿技巧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

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

如\'河曲智吏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己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己大风\'。

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 (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

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付出师表? (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 (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付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付《出师表》 (3)向/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如: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恒?

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

6. 文言文如何画停顿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

如\'河曲智吏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 (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综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己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己大风\'。

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 (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

论战?(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付出师表? (3)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 (1)愿/隆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付出师表?(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攘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付《出师表》 (3)向/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如: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恒?

商旅/不行,墙倾/倚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一\'。

1. 断句并翻译文言文

一(4)

断句: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

二(1)

断句: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会不倦,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译文: 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而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公共利益的愚钝,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因此认为虚静无为的人,能够应付复杂多边的形势而合乎时代的要求。

2. 断句并且翻译文言文

”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公旦《文王》之诗,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

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不为悖德乎:“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

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 翻译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亲亲之义也、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不论尧,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3.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

小题1:①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②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小题2: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每处0.5分,错答、漏答1处倒扣0.5分,直到得分扣完为止)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两句均选自《滕王阁序》,属于课文翻译,学生熟悉,只要认真学习了课文就没有什么问题。修业年级同学要在落实课文上下功夫。①得分点:“宁”(怎能)“穷”(处境艰难)“且”(尚且);②得分点:“而”(连词,表转折)“涸辙”;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断句能力。断句应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本题提示语和句末词语比较少,有一定难度。这是2009年江苏加试题。

参考翻译:

我看了你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是文章的志趣、气概不凡,文辞情调美妙,追慕古代为文之道并且崇尚仁义的人,如果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再加上渐深的学问,那么古代作者所能到达的境界也是不难达到的。古代的那些文人,没能在当世有良好际遇,他们把自己的志趣寄寓在文章之中,希望他们的思想能在后世被认同,从两汉以来,富贵之人,成千上百,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富贵之人的显赫名声哪里比得上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杨雄这些人!当初这些人难道也企求被当世人所赏识?!

4. 文言文断句翻译

弟子问于博士曰:”夫饰知惊愚者古人之所嗤,违道干誉者君子之所弃,故德修於己不放论,以鸣高道积於躬,不矫情以立异矧,夫法寿陵之步以为高适足羞也,窃东家之矉以为异适足累也,今天下争言学矣,易以辅嗣为异端书,以古文为赝作毛诗,以*奔为非左氏,以杜注为凿,此唱彼和一唯百诺。至於考其居稽,核其闻见,则彖象繋辞所云典谟誓告之文阅之未能徧也。三百十有一篇,二百四十二年读之未终卷也,甚且。忆说文数字挟许氏一册轻诋先儒,妄改古籍,忽公谷之易屏之而不视焉,畏礼经之难束之而不观焉,岂其言之果可从欤?抑浮薄不足效也,愿先生教之。“

满意请点击右上角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文章标签: # 停顿 # 文言文 # 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