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十年前高考的我_十年前的高考和现在的高考哪个难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十年磨一剑,决战高考之际2.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3.你有没有活出十年前你想要活出的样子呢?广美有单考,联考分数高的,单考可能很差,单考成绩好的,联考不一定也好。先从联考方面看如果你联考过了240,就应该过了美术类的重本线,能上到广美的教育学院。但是如果你的文化成绩如果是320就太低了。所以联考如果是240,也不一定能被录到,至少要450以上。再从广美单考看如果你广美单考也能达到这分数,那么文化

1.十年磨一剑,决战高考之际

2.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3.你有没有活出十年前你想要活出的样子呢?

十年前高考的我_十年前的高考和现在的高考哪个难

广美有单考,联考分数高的,单考可能很差,单考成绩好的,联考不一定也好。

先从联考方面看

如果你联考过了240,就应该过了美术类的重本线,能上到广美的教育学院。

但是如果你的文化成绩如果是320就太低了。所以联考如果是240,也不一定能被录到,至少要450以上。

再从广美单考看

如果你广美单考也能达到这分数,那么文化科就不大紧张了,文化科的分数还成,但是再提高个几十分会比较保险。

这两年考美术的考生多了,术考就不再简单。

尽量把目光定的高点,如果考广美,就要用国美的标准要求自己。眼高手低,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我是10年的考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年磨一剑,决战高考之际

早在十几年前,高考就被人们总结出了70多项不同的功能。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每年高考的时候,全社会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支持考生参加这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

汽车在那一天尽可能减少鸣笛,家有私家车的也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避免交通拥堵,给考生造成不便。更有很多单位和个人组织爱心送考,给考生一路开绿灯。就连全民健身的广场舞,也会在那几天休息一下,避免干扰考生。

我们常常说,在高考的时候,一分就是一个操场的人,每一分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十几年来挑灯夜读,十年寒窗,就是要在这一场考试中崭露头角。

也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不通过考试这条道路,在社会中有的人只要有能力,也会显露出自己的价值。这话不可谓不正确,但是要知道,没有了专业的教育作为背景支持,或者是学历认可,想要直接走向成功,这道路自然是更加艰辛的。

如今也有人考虑到高考区域分的问题,有的地区,比如山东、河南、安徽这样的高考大省,想要考入清北这样的高等学府甚至需要万中取一,而对于北京本地的考生来说,他们想要上清北虽然也需要付出努力,但是难度上还是要比高考大省轻松很多的。

这也是每年考试过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之一。不过,我们要知道,通过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走入清北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四年之后走出校门之时,或许他们的收获又会不同了。所以,人生还是公平的,只是在前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人都说高考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但是也有一类人总是例外。,每一年高考似乎都有人交了白卷,以此来抗议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考试制度。这样的人每年都有,层出不穷。来自安徽的徐孟南在2008年参加高考,他就是其中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当考试结果公布的时候,他只取得了160分的总分。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平时徐孟南的成绩很不错,即便是发挥失常,也不可能只得了这么点分数。徐孟南自己也很不满意,原因倒不是考得不好,而是他的本意只有0分,结果老师却给了他160分。

和万千学子一样,徐孟南同样是寒窗苦读了十余年。但是,高考的时候,他却希望用自己这样极端的做法,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希望引起一场教育改革。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考生这样做过,但是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教育制度不会因为他个人的牺牲而有所改变,相反的,他只会给自己的前途带来一次十分不好的影响。

徐孟南故意在考场上不认真答题,在某一科的考卷上,他写了自己的名字与考生号,留下了一句话:改变现有应试教育。高考结束之后,很多人采访徐孟南,问他是怎么考虑的,但是虽然徐孟南就这么火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自己十分后悔。大家采访他,原因并不是希望听到他的意见与建议,而是想要了解这位考生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做出这样任性的行为。

其实,徐孟南家里并不富裕,他来自安徽农村,家里供养他多年读书,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继续。徐孟南的愿望,则是希望现有的教育制度有所改变,希望对学生及早发现发展方向,定向培养。这样的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存在过,但是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变化太大,所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特别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而徐孟南自己则为这一次任性的选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来他也十分后悔,希望再去复读,可是家里早就拿不出他复读的钱来了,所以他不得已,只能去打工。有没有一技之长,徐孟南只能在流水线上做一名普通工人。几年之后,徐孟南靠着积蓄成了家,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23岁那年,他离了婚,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这时候,徐孟南彻底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靠着打工的积蓄重返校园,参加高考,并且在那一年考入了一所大专院校。

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十年磨一剑

十年的努力与磨练,铸就了你的锋芒。这十年,你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终于迎来了高考的大考。这是你十年来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程。

成就梦想

你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实力,用坚韧的毅力成就梦想,用不懈的拼搏铸就人生辉煌。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还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

轻装上阵

现在,你即将迎来高考的大考。这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历程。在这个关键时刻,你需要轻装上阵,轻骑突击,决战高考之际。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一往无前,金榜题名,决胜未来。

闪耀的理解之光

人生旅途既短暂又漫长,愿我们都能成为那道闪耀的理解之光。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有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那道闪耀的理解之光。

你有没有活出十年前你想要活出的样子呢?

曾经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走进考场,或没能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带给他们许多收获。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渴求。

改变的不仅 是“考中者”

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我父亲是个农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生都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却始终牵挂高考。晚年病重时,他还能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从我们那条山沟里考出去的学生,而且记得他们的考分。

恢复高考那年,我才六岁。那个秋天,我背起书包,带一块一尺见方的木头小黑板去上学。我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来到山沟里的。第二年春天,附近好几个村都有学生考上学校的喜讯传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从此,这个亲戚便成为我的“榜样”,父亲经常以他来教育我。从那年起,我们那条山沟八九个村庄,前前后后上过中学的青年人又都找学校补习去了。后来几年,接二连三有人考上学校。这些消息不仅激励了我们那一带的学生,也鼓舞了我父亲这样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农民。

在这样的消息中认识高考、明白了考试的意义,我也踏着高考鼓点走出了山沟。高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当然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高考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以至于今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们一次次回味这项制度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都会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是高考的获益者,父亲他们则是高考的旁观者。这样一场考试,对于父亲那样没有机会进考场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四十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过了高考独木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没有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定比走过来的人多出很多倍。如果高考仅仅是我们这些走过来的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那它的意义就要少很多。其实,历史的逻辑并非如此。

至少,高考燃起了我父亲新的生活理想。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和我说过,是高考给了他供子女读书的动力。我的父母亲从这场考试中看到了艰苦读书的价值,甚至找到了改变一个家族命运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管送孩子读书的路有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满怀希望。父母抱着这样的决心,前前后后用二十多年时间,耗尽了他们最宝贵的壮年岁月,把我们兄妹都送进高考考场,送出了祖辈劳作的山沟。

我相信,这种鼓舞并不仅仅发生在那沟壑连绵的太行山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年拿出钱来送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顾生活艰苦,顽强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深山沟的农村,以砸锅卖铁的决心集资盖学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一道感人的风景。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今天,重新回味四十年前那场考试的时候,一年一度看到更多年轻人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漫过考场,想起我父亲,想起那些像父亲一样永远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的人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项教育制度,更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它激起了全社会的热情,改变了各个阶层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认同,重新树立起奋发学习的社会信仰,为人们开辟了改变命运的新通道。所以,它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变化;所以,高考的“受益者”不只是我们这些考中者,还有那些没有机会高考或是没有考上的人!

多些选择 多些精彩

现在的孩子没有我当年高考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当年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是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感谢高考,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机会和公平。

我本该1983年参加高考,而实际上却是1984年高考的。因为1983年高考预选,我没能选上,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再加上我们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县,落榜与复读很普遍。高考和当兵是当时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两条渠道,尤其是高考,考学校就是考工作、考饭碗。于是,那些复读几年不放松、终于如愿考上学校同学的事迹就成了老师教育我们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榜样。那真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分早晚”。

1984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毕竟已复读一年,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考上学校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前,快进考场了,却一次一次地上厕所,拿到试卷,却读不通题目,心里紧张的情形可想而知。只等考过了第一科之后,心里才稍稍放松。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那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高考结束后,我没有等待,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复读之中。我是在复读时接到通知书的,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的十几年,从高考的参与者变成了“应对者”。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应对高考:某某同学发展不平衡,某一科影响达线;某某同学成绩不稳定,心理状态不好;一次次统计分数,一次次分析试卷,一次次找学生谈心谈话。高考前,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每每晚上做梦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紧张,就读不懂题、不会做题。多少次都从这样的梦中惊醒。其苦无穷,其乐亦无穷。每当和孩子们谈自己高考紧张的糗事时,我总是这样说:“高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不要惧怕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不能像我似的紧张,那是一种惧怕与恐慌。”孩子们笑着善意地说,“老师你就是胆小”;我儿子则不客气地说,“老爸,你这是没学好”。他们说得都对,这就是我的高考。

后来,我到县政府工作,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高考的关注已不再是具体哪个学生,哪一门学科,更多是操心考试政策、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试环境、考试秩序、考试结果,家庭贫困学生入学及通过高考暴露出教育教学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时地走进学校,与老师们探讨备考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分享高考的体会与信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当年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当年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抚今追昔,感慨颇多。

去年,我到山西长治技师学院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没参加过高考和高考没上榜的孩子。他们很活跃,也很可爱。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候声,机床的轰鸣声;看到焊花飞溅,抹着油污和汗水的笑脸;看到横平竖直的布线,精湛细致的茶艺时,我对高考有了别样的感悟:高考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高考也不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高考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落榜浇不灭对知识的渴求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我是一名“60后”,也是一名高考落榜者。提到高考,就一下子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是想报考大学,但父亲说能考取中专,也包分配,毕业后也能吃上商品粮,为保险起见,就劝我考中专。也许是自己太“自信”的缘故,结果第一次考就“马失前蹄”,录取分数是240分,我考了233.5分。

回到家里,我哭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后来听说有好几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被录取,我更是难过了好几天。看看当时农村艰苦落后的生活环境,父母劳累的场景,我向父母提出,复习一年继续考,一定要为自己、为家里争口气。

1980年的夏天,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当时已从南京第一炮兵学校毕业提拔为排长的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安慰我说,部队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从今年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士兵提干的做法,改为先上军校后提干。

表哥还说,部队考军校相对于地方高考来说,容易一些。表哥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父母又辛辛苦苦地供我复习了一年,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干脆再拼搏一下高考,落榜后就参军考军校。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于是,复习了一年的我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次名落孙山,离最低录取线20多分。不过,有了表哥的安慰,我没有哭,反而下定了参军报考军校的决心。

在1980年的冬季应征入伍中,我报了名。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终于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入伍时,我是背着一大包数理化学习资料走进兵营的。正式分配到连队不久,我就报名参加了北京某地质出版社举办的函授学习,三年的《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自学完后,虽然没有毕业证,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但给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1983年,我考上了军校。虽然这是一所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中专学历的军校,但毕竟毕业后就提干,成了干部身份,也就意味着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参军20年,我从战士一直干到中校正营职。2000年,我转业到威海市,安置在一个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17年。转业前,我已在部队通过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理解问题的能力来看,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不曾走进大学 也能守护希望

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

你相不相信,有那么一群人,没有经历高考,最后却成为老师。他们亦配得起“老师”的身份,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读书才情兼具的人。

“文革”时期,出身地主家庭的爷爷“不宜高考”,被放逐乡下种田放牛,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文革”后,终于可以参加高考了,却由于家境清寒,小儿又重病在身,为种种家庭琐事牵绊,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当时在村里口碑极好,乡村学校正好缺老师,就这样被推举去做了民办老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爷爷同龄的一大批潜在人才,因为无缘高考而被尘封。

改革开放,正值高考热火朝天的阶段。1979年父亲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考高中,而选择考取中等师范。爷爷也很无奈,五个孩子个个都要读书,他那点微薄的薪水又时常拖欠。家里种了点田,地里庄稼的收成还不够给孩子们交学费。爷爷是教师,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五个孩子中让谁辍学,他都于心不忍。这时父亲主动提出要去上中等师范,读三年,毕业后就能就业,省去了上大学的一大笔开支,还能替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父亲一面读师范课程,一面借了高中课本复习。他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能有机会参加高考。他深知,读个师范已让家里债台高筑,再读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但他不想放弃高考的机会,他想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当初走师范这条捷径,完全是出于无奈。

师范最后一年,他偷偷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想了一夜。那是一张来自师范大学的信笺,上面残留着父亲欣喜而哀伤的泪痕,被珍藏了三十年。

2001年,父亲得到消息,中等师范改制,由3年改成“3+2”。这意味着那些不愿疲于奔命高考的人,可以一举两得。我还有两个比我小一岁的孪生弟弟,他们要同时读高中、考大学,以我家的情况肯定负担不起。而那时的师范“3+2”学费生活费基本全免,父亲知道我有委屈,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让我自己做决定。当命运将这张牌发给我,我做出的选择与父亲当年一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没有走进大学校园,却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学校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依然用功读书,潜心教研。我们没有把“高考”二字看得多么惨烈,对待“成功”亦没有太过急切。老师的职业,不是我们生存的捷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守护。当高考成为一个远去的梦,我们年复一年,擎着一盏明亮的灯,让赴梦的孩子行路有光。

如果说十年前,我想要的样子是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然后毕业,再然后,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老师,业余的时候拥有一个花店,工作轻松又体面,而且那时候想,27岁时我必定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房子,不要求太大,四十平就好,里面有书房,有干净的卧室!最后,和一个长得像谢霆锋一样的人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结婚!

而现在,这些似乎都没有实现,高考失利,我上了一个普通的本科二本院校,毕业后没有成为我向往的知性女作家,而是从事了销售,风风火火的南来北往,跟梦想中斯文的坐在落地窗前,最街角的花店,温婉的写作的姑娘大相径庭!

至今为止,生命中也没有出现一个长得像谢霆锋一样的男子和我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更遑论结婚,最糟糕的是,谢霆锋也已经不是我的最爱!而我在上海,我那四十平的小房子似乎遥遥无期,上海房价五万一平,我虽毕业有些念头,仍然没有攒够首付!

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我肯定活不出我想要的样子了!你错了,我在一步步靠近,今年我开始从事自媒体,偶尔开始和文字打交道,我打算明年重新参加研究生考试,把香港中文改成复旦,我打算在苏州,看看有没有我喜欢的小房子...

也许你的梦想今天不能实现,明天也不能,那就再坚持下,永远都在继续。。。。

文章标签: # 高考 # 没有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