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理综官方答案,高考理综试卷答案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1安徽高考理综选择题7、8、9答案解析2.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答案3.2007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解析百度嗨我我可以发给你邮件。因为贴不完,以下是一些: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2011安徽高考理综选择题7、8、9答案解析
2.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答案
3.2007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解析
百度嗨我我可以发给你邮件。
因为贴不完,以下是一些: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后,才可以用于观察;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因为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应用50~65℃水浴加热2min,再观察颜色变化。所以C正确。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D不正确。
3.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选B。
4.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所以A不正确。
5.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如 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c),d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B正确。
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7.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答案B
解析S与O2生成SO2,再与H2O生成H2SO3,可以与NaOH生成Na2SO3,B项正确。A项,SiO2不与水反应,错;C项中CuO,D项中Fe3O4均不与H2O反应,故错。
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 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A项,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错;B项,乙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H+小于0.1NA,错;C项,CH4的质子数为10,正确;D项,乙醇标状下不是气体,错。
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答案A
解析苯不与溴水反应,只能液溴反应,A项错。乙酸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油脂在碱性条件能水解,B项正确;C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营养的物质,正确;D项,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而甲烷不可以,正确。
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 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答案B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项错;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项错;D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故错。
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项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项正确。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而作为负极,D项错。
12.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增大 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 相等
C. 增大 增大 D. 增大 , 增大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中CH3COCH3,HCl的浓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所以结果,时间变长,即速率变慢了,D项错。其他选项依次找出表中两组相同的数据,看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即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答案D
解析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现象,A错;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B错;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C错;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对。
14.“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在环绕月球运行过程中,设探测器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速率为v,当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一些环形山中的质量密集区上空时
A.r、v都将略为减小 B.r、v都将保持不变
C.r将略为减小,v将略为增大 D. r将略为增大,v将略为减小
答案C
解析当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一些环形山中的质量密集区上空时,引力变大,探测器做近心运动,曲率半径略为减小,同时由于引力做正功,动能略为增加,所以速率略为增大
1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点油滴的电势将减少
D.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答案B
解析电容器两端电压U不变,由公式 ,场强变小,电场力变小,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A错; P到下极板距离d不变,而强场E减小,由公式U=Ed知P与正极板的电势差变小,又因为下极板电势不变,所以P点的电势变小,B对;由于电场力向上,而电场方向向下,可以推断油滴带负电,又P点的电势降低,所以油滴的电势能增大,C错;图中电容器两端电压U不变,电容C减小时由公式Q=CU,带电量减小,D错。
16.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0 ,则外接一只电阻为95.0 的灯泡,如图乙所示,则
A.电压表○v的示数为220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50次
C.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484w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24.2J
29.[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
②天然放射现象标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
③轻核骤变反应方程有:
④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
(2)一炮艇总质量为M,以速度 匀速行驶,从船上以相对海岸的水平速度 沿前进方向射出一质量为m的炮弹,发弹后艇的速度为 ,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 ② ③ ④
答案(1)③(2)①
解析(1)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①错
天然放射线中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衰变为质子放出的电子,原子核内并没有电子。②错
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比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大,由公式 可知,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④错。
正确选项为③
(2)动量守恒定律必须相对于同量参考系。本题中的各个速度都是相对于地面的,不需要转换。发弹前系统的总动量为Mv0;发弹后,炮弹的动量为mv0,船的动量为(M-m)v′所以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正确选项为①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9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b (4)Si < C <N (5) 3:2 (6)原子晶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29号为Cu。Y价电子:msnmpn中n只能取2,又为短周期,则Y可能为C或Si。R的核外L层为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为2和4,则C(或Si)和O(或S)。因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1)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失去两个电子,则为3d9。(2)Cu2+可以与NH3形成配合物,其中NH3中N提供孤对电子,Cu提供空轨道,而形成配位键。(3)Q、Y的氢化物分别为CH4和SiH4,由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则稳定性CH4>SiH4。因为SiH4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H4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4)C、N和Si中,C、Si位于同一主族,则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故第一电离能大,而N由于具有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所以N>C>Si。(5)C、H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为C2H2,结构式为H-C≡C-H,单键是σ键,叁键中有两个是σ键一个π键,所以σ键与π键数之比为3:2。(6)电负性最大的非元素是O,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Si,两者构成的SiO2,属于原子晶体。
31.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及性质。从框图中的信息知,C中含有羧基及酚基和苯环,又C的结构中有三个Y官能团,显然为羟基,若为羧基,则A的氧原子将超过5个。由此可得出C的结构为 。A显然为酯,水解时生成了醇B和酸C。B中只有一个甲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15-17=28,则为两上亚甲基,所以B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H,即1-丙醇。它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CH3CH=CH2,双键打开则形成聚合物,其键节为 。由B与C的结构,不难写出酯A的结构简式为: 。C与NaHCO3反应时,只是羧基参与反应,由于酚羟基的酸性弱,不可能使NaHCO3放出CO2气体。(5)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一定要有醛基,不能发生水解,则不能是甲酸形成的酯类。显然,可以将羧基换成醛基和羟基在苯环作位置变换即可。(6)抗氧化即为有还原性基团的存在,而酚羟基易被O2氧化,所以选C项。
32.(10分)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 ,对 进行切割。
(2)培养板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3)香蕉组织细胞具有 ,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 。
答案(1)PstⅠ、EcoRⅠ 含抗病基因的DNA 、质粒
(2) 抗卡那霉素基因
(3) 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⑴从图可看出,只有PstⅠ、EcoRⅠ两种酶能保持抗病基因结构的完整性,所以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两种酶,对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进行切割。⑵卡那霉素能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以此作为标记基因。⑶香蕉组织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2011安徽高考理综选择题7、8、9答案解析
6月13-14日。高考答案一会在考后一周内公布,2023年高考理综答案在6月13-14日公布,高考结束后,非官方机构会及时公布各科目的高考答案,但不一定准确。而准确的官方高考答案要晚几天。
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答案
7、解析N(NO2)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2,分子中4个氮原子在空间呈四面体型,N、O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15.2 g N(NO2)3中含1 mol原子。
答案C
8、解析A选项的反应为:Cl2+SO32—+H2O===SO42—+2Cl—+2H+;C选项的反应为:
S2—+Cu2+==CuS↓;D选项的反应为:Al3++3OH—==Al(OH)3↓
答案B
9、解析该离子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常数减小;p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增大;若溶液的体积不变,增加Pb2+的物质的量,Cr2O72—的物质的量减小。
答案A
2007四川高考理综化学解析
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参考答案
B
B
C
D
A
C
D
A
A
C
B
D
A
D
B
C
B、D
D
A、C
A
B
B、C
(1)A1;V2
(2)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如图
(3)方案一:
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
①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
② 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L/n
③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l=nπ(D- )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径D,得电阻丝总长度l=n(D- )。
④ 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
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骤:
①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n
②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D1 和瓷管部分的外经D2,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
电阻丝总长度l= π(D1+D2)
③ 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24.(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ω2R
代入数据解得:ω= =5rad/s
(2)滑块在A点时的速度:UA=ωR=1m/s
从A到B的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mgh-μmgcos53°?h/sin53°=1/2mvB2-1/2mvA2
在B点时的机械能EB=1/2mvB2-mgh=-4J
(3)滑块在B点时的速度:vB=4m/s
滑块沿BC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3=g(sin37°+ucos37°)=10m/s2
返回时的速度大小:a2=g(sin37°-ucos37°)=2m/s2
BC间的距离:sBC=vB2/2a1-1/2a2(t-uR/a1)2=0.76m
25.(1)由动能定理:neU1=1/2mv2
n价正离子在a、b间的加速度a1=neU1/md
在a、b间运动的时间t1=v/a1= d
在MN间运动的时间:t2=L/v
离子到达探测器的时间:
t=t1+t2=
(2)定n价正离子在磁场中向N板偏转,洛仑兹力充当向心力,设轨迹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nevB=mv2/R
离子刚好从N板右侧边缘穿出时,由几何关系:
R2=L2+(R-L/2)2
由以上各式得:U1=25neL2B2/32m
当n=1时U1取最小值Umin=25eL2B2/32m
26.(1) 自交 、 2/3 。
(2) Ⅱ
(3) C,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 100% 。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形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形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性状差异,则矮秆性状是有环境引起;否则。矮秆形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7.(1) a , 扩(分)散转移
(2) 抗原 , 效应T细胞 。
(3)试验步骤:
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值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28. (1)①800L?mol-1 ②=
(2)1.60NA(或1.6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9. (1)2Fe3++Cu=2Fe2++Cu2+
(2)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
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0. (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同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 打开 k m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31. (1)阳离子(或Na+) 钛(或石墨)
(2)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 (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4 正四面体 原子
(3)HClO NH3?H2O
33. (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2)(a)取代反应 (b)
(3)CH3O- -CHO CH3O- -COOH
CH3O- -COOCH3
34.(1)纤维素(酶)
(2)B、E
(3)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4),酶的活力(活性)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5)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
35.(1)显微注射
(2)受精卵(或早期胚胎) 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使外源基因在相应组织表达
(3)DNA分子杂交(核酸探针)
(4)膀胱上皮
(5)细胞核 去核的卵 核移植(或克隆)
36.(1)设锅内气体分子数为n
n=V/V0?NA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W+Q=-3J
锅内气体内能减少,减少了3J
(3)由P=P0(1-αH)(其中α>0)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由P1=P+mg/S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压强减小;
根据查理定律P1/T1=P2/T2
可知阀门被顶起时锅内气体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37.(1)v=Δx1/Δt=2m/s
Δt=5/4?T T=1.6s
λ=vT=3.2m
(2)可行
振动图象如图。
38.(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或其他成就玻尔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解释了氢光谱(或其他成就)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或其他成就)。
(2)设中子质量为Mn靶核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
Mnv0=Mnv1+Mv2
解得:v1=Mn-M/Mn+M?v0
在重力中靶核质量:MH=2Mn
V1H=Mn-Mc/Mn+Mc?v0=-1/3v0
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c=12M
V1c= Mn-M/Mn+M?v0=11/13v0
与重力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
第6题:此题涉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要求弄清楚其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原理。A项,苹果催熟香蕉是利用苹果产生的C2H4,属于化学变化;B项用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与CaCO3等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酿酒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蛋膜和水除去胶体中的食盐,是渗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D。
第7题: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考查。A项中CHCl3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B项n(H)=2n×7/14n=1mol;C项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不是18g/mol;D项Na2CO3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要水解。故答案为B。
第8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A项电荷不守恒,Al与NaOH溶液反应时有水参加;B项不符合客观事实,电解AlCl3溶液,有Al(OH)3沉淀生成;C项是正确的,考查了Fe2+的还原性和H2O2的氧化性;D项不符合客观事实,酸式盐NaHSO4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
第9题:元素推断题。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晶体类型、分子极性、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由 “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可推出Y为Si,然后依次推出W为C,X为O,Z为S。故答案为D。
第10题: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依据得失电子守恒有:n(Cu)=2n(O2),n(NaOH)=2n(Cu2+)=2n(Cu),由题意n(O2)=1.68L/22.4L.mol-1=0.075mol,n(NaOH)=2n(Cu2+)=2n(Cu)=2×2×0.075mol=0.3mol,V(NaOH)=0.3mol/5mol.L-1=0.06L。故答案为A。
第11题:有关PH值中酸碱中和的计算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与OH-反应,PH=11的NaOH溶液中c(OH-)=10-3mol/L,PH=3的醋酸溶液中c(H+)=10-3mol/L,故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但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反应后醋酸过量,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D。
第12题:已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推断分子式及相关性质。涉及分子几何空间构型(苯的空间构型)、官能团的性质(羧基、酯键、醇羟基、酚羟基)。故答案为C。
第13题:等效平衡问题。涉及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答案为B。
第26题:实验题。涉及实验基本仪器(分液漏斗)、基本操作(溶液中固体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Cl2的实验室制取及净化、已知信息的Cl2的化学性质(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碱溶液的反应、Cl2与水的反应)、HClO的强氧化性、溶解度曲线等知识。除去Cl2中的H Cl气体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Cl2与水反应生成H Cl和HClO,酸遇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石蕊氧化;氯水呈黄绿色。
第27题:物质推断题。涉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元素周期表知识、金属晶体熔沸点比较、铝热反应、硫酸的工业制法原理、NO2的物理化学性质、Fe2+与H+、NO3-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理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突破口在于:一是“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可推出I为Al;二是“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可推出K为NO2;三是框图中“FeS2+O2→A+D”(硫酸的工业制法),可推出A和D分别为SO2和Fe2O3。以后综合推断可得到:A为SO2、B为SO3、C为H2SO4、D为Fe2O3、E为Fe(OH)3、F为 含Fe3+的溶液、G为Fe、H为Al2O3、I为Al、J为HNO3、K为NO2、L为NO、M为Fe(NO3)2。反应⑦的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反应②③⑥⑨的方程式分别为:2SO2+O2=2SO3、SO3+H2O=H2SO4、2Fe(OH)3=Fe2O3+3H2O、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1)四、VIII;(2)1:2;(3)③;(4)3Fe2++NO3-+4H+=3Fe3++NO↑+2H2O;(5)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第28题:有机推断、有机信息题。涉及酯的水解、醇的化学性质、有机基本反应类型。由题给“1mol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mol CH3COOH和1mol B”可知,A为酯,且1个分子中有4个酯键,B中至少含有4个醇羟基。由酯水解的基本原理可推出B的分子式为C13H20O8+4H2O–4CH3COOH=C5H12O4 。故答案为:(1)168;(2)C(CH2OH)4;(3)③④ 。(4)由题给信息可以看出: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醛与醛的反应基理为:醛的α-H与另一醛基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醛与醛的反应基理为:与C相连的醛基被还原为醇,另一醛基被氧化为羧基。故各步反应的方程为:①CH3CHO+3HCHO→(CH2OH)3CCHO ②(CH2OH)3CCHO+HCHO+NaOH(浓)→C(CH2OH)4+HCOONa 。
第29题:无机、有机综合题。 涉及同分异构体知识、已知信息写方程式、原电池原理、工业生产中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多步反应的计算等。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醇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有CO2和H2O;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对CH4+H2O(g)=CO+H2及CH4+CO2=2CO+2H2两反应而言,增大体系的压强,将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H4的转化率降低。由CH4+2O2=CO2+2H2O 3CO+ Fe2O3=2Fe+3CO2 3H2+ Fe2O3=2Fe+3H2O 可知:xm3CH4可生成xm3CO2和2xm3H2O ,生成5ykgFe(y.103/11.2mol),同时生成CO2 和H2O共3y m3。故答案为:(1)CH3CH2OH和HCOOH;(2)2CO+ 4H2= CH3OCH3+ H2O 或 3CO+ 3H2= CH3OCH3+ CO2 (3)CH3OCH3+16OH――12e-=2CO32-+11 H2O (4)①减小 ② 12(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