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地理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题讲解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2.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知识点3.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4.高三地理城市专题题目求详解5.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6.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进入高三,为方便考生更加全面的复习地理知识,为大家收集了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供复习备考,欢迎参考!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二、气候  1

1.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2.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知识点

3.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4.高三地理城市专题题目求详解

5.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6.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地理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题讲解

 进入高三,为方便考生更加全面的复习地理知识,为大家收集了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供复习备考,欢迎参考!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二、气候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 ④日照长短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洋流 ? 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④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⑤ 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热量) ? ②大气环流(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7.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8.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9.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0.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1.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

 ①地形起伏 ②洋流 ③海陆分布

 16.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7.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18.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1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2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21.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0~60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22.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23.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24.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

 25.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②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③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

 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④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26.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三、地形地质

 1.地形特点的概括

 ①地势(高?低?倾斜?起伏?) ②海拔 ③地形的种类、分布 ?④地形的组合状况,组合结构

 等高(值)线分布特点:①疏密 ②走向③数值变化方向④弯曲程度及方向⑤高值、低值中心

 2.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褶皱、断层内力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4.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5.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6.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7.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

 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8.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9.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0.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3.多地震的影响因素

 ①板块边界附近 ?②两大火山地震带上

 14.褶皱与地形:褶皱初期: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后期由于内、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守张力易破碎,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断层与地形:地垒形成块状山,如泰山、庐山、华山;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15.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湖水外泻而成.

 16.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17.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四、水文(河流和湖泊)

 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枯水期

 2、河流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河道弯曲状况、水系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

 支流多少,

 3.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 ②流域面积③支流多少④人类活动

 4.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①水库、湖泊的调节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⑤地下水调节

 5.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自然原因:地形与流速、水量及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社会原因: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6.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暖流经过:盐度高;寒流经过盐度低)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钱塘江观潮)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淡水河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1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①纬度、 ②山体的相对高度

 2.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3.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②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阳坡

 ③南坡面向印度洋,受季风影响,降水比北坡丰富

 4.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你是哪个地区的,不同地区版本不同,并且有的地区是新课改教材,有的是老教材,内容也不一样。

回答者: 0枫7 - 初入江湖 二级 所回答的是老教材的内容。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实现迁移应用的提升。

3.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教会学生从地理位置推断区域特征的方法。

4.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示意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

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

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

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

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

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

如:某日,太阳直射在2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

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

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

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

(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

(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

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

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

=10°-(90°-85°)=5°

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

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

时间=12-5:23′30″=6:36′30″

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

时间=36-21:14′30″=14:45′30″

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

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如: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2、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12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对于高考的地理来说,想要提高地理的成绩,就要掌握一定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高频的知识点。

高考考前地理必背10题

1.东亚的经纬度范围?73oE~145oE,4oN~53oN

2.东亚的地形特点(含地势特点)?

①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②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山地。③地势西高东低。

3.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①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②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

4.分析朝鲜半岛河流的特点、成因,以及对黄海盐度的影响?

特点:①从东北向西南流;②河流短促;③朝鲜河流有结冰期,韩国没有;④河流含沙量小。

成因:①受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影响;②半岛面积小,以山地为主;③朝鲜为温季,韩国为亚热季;④朝鲜半岛植被覆盖好。

影响:使黄海盐度降低。

高考地理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5.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6.朝鲜半岛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水源丰富。交通——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工农业发达。

7.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8.东亚农业的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西部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9.日本经纬度范围?关东平原的经纬度?

日本(130°E~145°E,25°N~45°N);关东平原(139°E~141°E,35°N~37°N)

10.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致界线:40°N(多梅雨、台风雨)

高中地理大题必背知识点工业专题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⑹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⑺(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对西部的意义: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c.增加就业机会;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对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埃及的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⑶新加坡的经济支柱: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

⑷工业集聚:

①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⑹“硅谷”: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2、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3、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4、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五)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9)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三地理城市专题题目求详解

 高中地理对于很多学习文科的同学来说,是非常的难的,那么高三的考生应该如何备考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答案:⑴C⑵D⑶A

 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

 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学生自绘示意图)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又叫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B.①④C.②③C.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对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本题正确的作答。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即使没有地球白转也是这样,故③正确,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回答⑴—⑵题。

 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错误。

 答案:⑴B⑵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二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1.D2.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四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五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2.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3.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4.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5.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6.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8. 高考地理10种必背大题与9大知识点

9.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1、从收入曲线递减可以判断是市场导向型,越靠近市场,空间收入越大。

炼铝厂是能源导向的,电子元件厂是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制糖厂是原料导向

2、B,此时,收入达到最大。

3、B

因为是市场导向型,所以市场近便要选,从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可以排除地租费用,因为一般情况下地租是递减的。如果地租也是主导因素,那此工业是越距市中心远越好,不符合题意。而工人工资是在市中心最高,太远时,成本也增加。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 总结 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 经验 ,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地球与地图的必背知识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二、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特别提醒:同学们易把比例尺的大小与比例尺公式中的分母大小等同起来,而实际情况是比例尺的大小指比值的大小,因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步骤(如下图)

 (1)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在剖面图的左侧或右侧,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1~15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把标注好的各位置点(1′~15′点)连接起来,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2.应用——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特别提醒:

 (1)作地形剖面图时,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判读地形剖面图要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的海拔状况来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要点

 1、分析洋流成因

 (1)风向和大小;

 (2)补偿;

 (3)密度差异

 举例:夏季索马里沿岸寒流形成原因?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密度流的成因?

 答:(1)夏季,索马里洋流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它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但洋流的温度比相邻海区海水的温度低,因此就形成了寒流,所以索马里洋流在夏季称索马里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 雨水 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北海海水盐度较高,所以丹麦诸海峡的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密度大,故形成密度流。

 2、分析盐度成因

 (1)纬度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的比较)

 (3)淡水作用(有无淡水注入);

 (4)内陆湖和海区形状(封闭或开阔);

 (5)结冰与融冰

 举例: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原因?

 答: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域封闭。

 3、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雨量;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举例:为什么亚马孙河流量最大?答案: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原因基础上,再加上一条原因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汇聚多

 4、分析河流的流量变化(先确定补给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

 (2)季节积雪和春季气温;

 (3)冰川和气温年变化;

 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举例:松花江流量变化有何特点?春汛为何由南向北推迟?

 答:(1)一年有春夏两次汛期。

 (2)南方纬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纬度高,春雪融化晚。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与备考攻略

★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2020高三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及套路介绍如下: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地理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地理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整理归纳,构建知识网

高三复习三个阶段是一个让学生们把书由厚读薄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复习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再来学习一遍知识点,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起到复习的效果,甚至还会得不偿失,相反,教师应该重在和学生们一起整理和归纳知识点。

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也不能把重点知识落下,这样的复习才有利于学生们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在高考时迅速抓取题干中的有用信息调出相关知识点,取得高分。

(二)提升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图像的认知作为高中地理一个重点考察对象,频频出现在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从高一就开始训练学生们的读图析图能力,而且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注重学生们读图析图能力的提升。

(三)回归教材,熟悉地理文字

新课程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们回归教材、熟悉教材,从教材中学到知识点并提升能力,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时,应该注重回归教材,让学生们熟悉地理文字,避免在高考时出现看不懂地理题目的现象,从而在高考中抓住关键词,答案既全面又准确,进而取得好成绩。

文章标签: # 纬度 # 地理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