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分析 教育分析

八十年代高考_八十年代高考作文题目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八十年代高考考上县电大难吗2.高加林高考是哪一年有区别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在高中生只关心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大学,或者是一本大学,不会担心没有大学上。一、复读是八十年

1.八十年代高考考上县电大难吗

2.高加林高考是哪一年

八十年代高考_八十年代高考作文题目

有区别

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在高中生只关心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大学,或者是一本大学,不会担心没有大学上。

一、复读是八十年代学生的常态。由于当年的录取率非常低,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复读都是常态。高中毕业生首先进行高考前的预选,如果成绩不够好,就会在预选时被淘汰,从而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我姐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在高中上了二年就参加高考,虽说预选顺利过关,但高考时无奈落榜。之后复读一年考上重点大学,成为全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所以复读一年后考上,年龄也只有17岁。而同村的一年年纪比她大几岁,据说是成绩非常不错一个男生,竟然复读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学。

最有意思的是,我姐的同学,竟然阴差阳错地又成了我的同学,要知道我姐比我高四届。要说能考上高中的还算成绩不错的了,还在高中比我姐好几年,最后是同我一届终于考上大学,我上的本科,他上的专科,总算修成了正果。我也算是我们村第二个上大学的吧。

二、考试在七月。不同于现在的高考,都是在六月七、八日高考,而当时,我们的高考是七月六、七、八三天,素有黑色七月之说。无疑七月的天气是比较热的,甚至有些教室连风扇都没有,考试也是种煎熬。反正那时高考都是自己的事,没有家长去陪考的。哪像现在,高考前几天就把考点附近的宾馆订好了,还给准备好营养的饭菜。

三、没有课外补课,全靠自己在学校学习。跟现在学生不一样,家长跟老师互动密切,共同教育,还有各种辅导班,甚至家长花大价钱请老师一对一补课。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课外补课的,顶多是学校组织大家在高三时早点开学,晚点放假。同时我我爸妈在我姐和我上学时就从没到学校去过,也没见过我们的老师。到高中有时需要送米什么的都是我大姐去的,从没跟老师有打过交道。老师依然对我们非常好,毕竟我们的成绩还是比较拔尖的。

四、高考压力不比现在低。虽说大部分高中生会接受高考落榜的命运,但如果能考上大学,那毕竟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龙门呀,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大家学习很努力,也非常希望通过高考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压力非常大。第一年高考,当时自信过了头,以为考一个本科是可能的,结果名落孙山,差点没有机会复读了,我高考前父亲病逝了。后来在母亲及哥姐的帮助下才得以复读,复读过得非常清苦,常常营养不良,得有神经衰弱,以至高考前一晚直接整晚都没睡,可见有多紧张。

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在那八十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就有了工作分配,毕竟那时的大学生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当时农村条件还不太好,考上大学可以直接从农民变成干部身份,成为了城里人,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而现在除了考985、211大学,考其他大学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压力反而没以前大了,而且现在出来工作,靠关系和人脉更多。

八十年代高考考上县电大难吗

不限制。

在80年代,很多人连高中教育都没有上,更不要说是大学了,就连专科生都是香饽饽,本科生就更加“值钱”了。

但在他们之前便已经有了不少很出名的童星了,而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方超,便是其中之一。方超是八十年代的当红童星,2岁出道,仅七岁就获得了三个国际大奖,但是却因为身高太矮考大学落榜。

高加林高考是哪一年

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本科+专科)人数为28.7万。考虑到那些人中大专生比例较大,当年的本科生毕业生人数预计不会超过10万。

而在2020年,985院校本科招生人数在18万人左右。

假如仅从难度上说,目前的考985的难度还不如当年考个普通本科。即便你考上了中上游985,在当年也就是能考个普通本科而已。所以,目前农村里老一辈的人常常会认为“村子里出个大同学不容易”就是从那个时候形成的观念。你也能够去问一问认识的农村人,看看村子里每年能考出几个985大同学——那基本上就是当年能考上本科人的人数。

你明白了这个数字的差异,也就知道 许多人对个别现象的批判并不能根本站住脚。比如有些人说,80年代硕士就能留985,目前博士都要非升即走。然而,看看刚才的人数对比,你就能知道在80年代能考上目前的985再读硕留校,难度绝对堪比今日考上TOP5本科再加海外TOP20名校硕博。

你能够说当年留校的那批教师水平比目前的博士差 许多 许多,但要是由此认为当年考上名校然后留校太轻松,那可就真的是低估了当年的高考难度了。

至于这些“80年代的本科生享受尽了时代红利bulabula”的说法,也是完全没有意识到80年代仅有前1%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本科生!而在今日,假如你能考到前1%,能上什么学校呢? 那样,目前的问题是,你能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吗?

假如你考不上,那你在80年代连个本科都上不了。

当然,反过来讲,假如有人因此说当年的中专生、专科生比今日的985还要厉害,那也是扯淡。当年中国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中专生能得到的教育就更有限。那个时代上大学很难,不代表那个时代的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就比今日更好。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在80年代仅有极少数人买得起电脑,你就说80年代的电脑运算能力吊打今日的电脑一样。

最后,假如要对当年的高考难度有一个恰当的理解的话,那当年的高考其实类似于今日的公务员考试。2020年我国公务员的招考人数(省考人数)大概也就是10万多,跟当年的本科生人数大致相当。目前你认为省考和国考上岸有多难,当年的人也就认为高考有多难。

高加林高考的年份是:年。

一、故事简介

《人生之路》讲述了生活在陕北高家村的青年高加林为了改变命运,努力奋发图强,历经世事变迁和命运接二连三的考验后,在时代的浪潮中谱写平凡人不平凡人生的故事。

二、故事剧情

1、在八十年代,生活在陕北高家沟的青年高加林打小就是村里人人皆知的读书“状元”。虽然家境贫寒,但他饱读诗书心比天高,暗下决心要摆脱黄土地。高考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不料却意外落榜。

2、他奋发图强成为民办小学教师,教师编制又被挤走。高加林跌入人生的谷底,后在刘巧珍的鼓励下振作并坚持写作,燃起人生希望,还与巧珍萌生爱情。

3、加林叔父回村间接提供了加林入县城当记者的机会。他在县城与志同道合的同学黄亚萍相遇,乡下姑娘巧珍的默默守护与上海姑娘黄亚萍的热烈示爱让他陷入难以抉择的两难之境。几度挣扎,几次抉择,他靠一支笔把自己带到了上海。

4、命运的考验接二连三,高加林在而立之年竟得知当年自己的大学名额被好友双星顶替。即便如此,加林也没有被打败,他顺应时代努力学习新知识,努力奋斗,历经世事变迁,在时代浪潮中谱写了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文章标签: # 高考 # 大学 # 考上